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 第十三章

作者 ︰ 張振鵬

12.法律意識︰孩子懂法就可以避免禍端

並不是只有成年人才需要增強法律意識。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全國青少年犯罪率為0.06%,大城市青少年犯罪率達到了0.2%。青少年犯罪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律意識淡薄所致。孩子的法律意識不足,在遇到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不懂得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在面對誘惑時,不了解法律的尺度界限,很容易因無知而犯罪。所以父母要注意增強孩子的法律意識,讓孩子學會用法律守護自己的安全。

8歲的蘇虹和同學去學校附近的超市買零食,結果發現買到的火腿腸是變質的。她們去找超市要求退錢,可是超市不同意。蘇虹想起前幾天在電視上看的「3.15質量調查」節目,于是試著撥通了消費者熱線,敘述了自己遇到的情況。

可是,當消費者熱線的工作人員試著讓蘇虹直接和超市老板對質時,蘇虹卻掛掉了電話。最後消費者熱線的工作人員來到那家超市詢問,超市的工作人員承認確有此事,而老板也願意退錢,卻因為找不到蘇虹等人不得不就此作罷。

如果再遇到類似事情,蘇虹就會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利。現在的社會比較復雜,不法商販、黑心廠商比比皆是,如果孩子不懂法律,那麼在遇到事情時就不能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從而成為無辜的受害者,無處伸張正義。

而很多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也正是法律意識淡薄,他們不了解自己的行為已經構成了犯罪,或者壓根就沒想過犯罪後應該接受怎樣的懲罰。他們心中沒有法律,行為自然就會失去約束,最終觸犯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

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要開始培養他的法律意識,讓他明白法律的功能,在遇到問題時不會盲目沖動,能夠用法律規範自己的行為,維護自己的權益。

培養建議

建議一︰設立家庭普法小課堂

其實學校的法律教育往往籠統而概括,很難引起孩子的興趣,也無法給孩子留下生動鮮活的印象。要想讓孩子真正理解法律法規,明白怎樣去使用,還需要父母在家庭中針對孩子的特點實施教導。

7歲的薇薇一次放學和同伴一起回家,遇到高年級同學打劫。幾個少年搶走了薇薇和同學的零用錢。薇薇哭著回到家,媽媽詢問後想打電話給薇薇的老師,被爸爸阻止了。爸爸撥打了110,最後那幾個少年被抓獲送入了少管所。

因為這件事情,爸爸覺得有必要在家里進行些法律知識的普及。他查閱了相關的法律資料,挑選生活中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識寫成了便箋,貼在冰箱上、書桌上、還有房門上。每天晚上吃完晚飯的時候,一家人總要坐在一起,互相提問一些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問題的形式常常是「如果發生了……的情況,你該怎麼辦?」

讓孩子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首先就要讓他了解法律的內容。而孩子的認識能力有限,父母不妨從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入手,讓孩子了解遇到什麼情況該如何去做。

建議二︰讓孩子明白「打架還手」不是「正當防衛」

很多孩子的法律意識都很淡薄。有些青少年去搶劫小學生,以為最多只是被管教一頓,罰點錢,卻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如果超過16歲就會被判刑。對法律的漠視讓孩子心中沒有一條「防線」,從而很難約束自己的行為。

李宇13歲,他的爸爸有收看法制節目的習慣。一次看到一個少年犯,那個孩子平時喜歡打架斗毆,而在一次打架中將對方致死,然後被判刑。可是在庭審的時候,他卻堅持說自己是正當防衛,理由是對方先動手打他的。李宇看到後隨口說了一句︰「是啊,最多是防衛過當,至于判那麼重嗎?」

李宇的爸爸趕緊把李宇拉過來,教導他︰「打架中還手一般不是正當防衛。正當防衛必須針對不法侵害行為,如打劫、殺人、放火、這些如果不立即制止就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後果的行為。當別人打你時,千萬不要因為一時沖動而還手,要先避開,然後找民警或老師解決。」

李宇問︰「要是對方拿著大棍子或者鋼管什麼的打我,我也不能還手嗎?」爸爸說︰「要先避開。如果因為你的還手而使事態激化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除非萬不得已,還手才算正當防衛。」李宇听後點了點頭。

孩子對法律的了解不夠精確,常常因誤以為自己的行為合法而觸犯法律。父母要注意幫他認清法律的要求。這樣當他遇到一些事情時,才不會因無知而犯法。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最新章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全文閱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