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孩子的「歸位」行為
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有一種把物品「歸位」的沖動,如果不歸位,他就會感到很焦慮。♀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就像上面的故事4,那個孩子雖然暫時離開兩次,但他的心始終沒有離開,內心非常焦慮,渴望把拼圖歸位。當老師看明白孩子的心思時,就主動讓孩子去把拼圖歸位,這時,孩子才真正松一口氣。所以,父母應該理解孩子「歸位」的行為,並允許孩子「歸位」,甚至是創造機會讓孩子「歸位」。
2.認同孩子的「固執」
很多父母都認為,當孩子進入秩序敏感期後,就會變得非常固執,其實,孩子並不是真的「固執」。父母應該認同孩子的這種「固執」,並要認真審視孩子的這種「固執」。比如,孩子會把全家人的鞋子都按順序排好,孩子會把自己的餐具擺正,吃晚飯後會把自己的椅子歸位……其實,孩子在無形中做了很多事,如果孩子不做,父母就得去做,就得去收拾一些爛攤子。♀所以,父母要利用孩子「歸位」的敏感期,培養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當孩子這麼做時,要鼓勵孩子,表揚孩子,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
這樣,一段時間過後,當孩子對秩序,對「歸位」不再敏感時,他已經養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習慣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孩子對秩序的敏感就變成了一個培養孩子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習慣的好機會。可見,秩序一旦形成,就會轉化為品質,並體現在生活中的任何方面,就會成為素質。也可以說,秩序會成為習慣,習慣會成自然,自然會成就人格,而這一切就來自童年。所以說,是童年成就了一個人的基本素質與品格。既然如此,那父母又何樂而不為呢?
3.嘗試與孩子做一些「歸位」游戲
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內,父母也要利用一切方法增強孩子的秩序感,因為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的。比如,父母可以嘗試與孩子做一些小游戲。
這里與父母們分享一個小游戲︰父母將一張白紙作為地圖貼在牆上,在紙上畫出一大塊地方來,告訴孩子,這塊地方就是「飛機場」,並在「飛機場」上寫上家庭成員的名字,如爸爸、媽媽、寶寶等。♀然後,再用一些小紙做成「飛機」,在上面也寫上家庭成員的名字。這時,父母可以先讓孩子觀察一下地圖上的「地形」,再讓他把「飛機」降落在「飛機場」相應的位置。
通過這樣的游戲,一方面可以增強孩子的秩序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導孩子認識家庭成員的名字,可謂是一舉兩得。當然,這個游戲只是一個導引,父母還可以做其他各種有意義的游戲來幫增強孩子的秩序感。
3.「重來」︰不符合孩子心意的事情、順序不對的事情就得「重來」(2—4歲)
——不是孩子任性,也不是孩子固執,不要強行打破孩子內心的這種秩序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會對順序比較敏感,如果順序不對,就要重來。比如,當全家人進門的順序不對時,大家就得乖乖地听孩子的指揮,重新進門;平時都是孩子用遙控器關電視,但有一天爸爸直接用遙控器把電視關了,孩子就會不干,就會要求爸爸重新把電視打開,然後再由他用遙控器關上;當媽媽為家人盛飯的順序不對時,也要全部倒掉重新再盛……其實,這也是孩子在秩序敏感期中所表現出來的特有行為,父母一定要讀懂。
身邊小故事
故事1︰
毛毛家住在4樓,每天回家都有一個固定的程序︰就是3歲的毛毛每上一層樓,他都會按亮一盞燈。當爸爸或媽媽打開家里的門時,毛毛再按亮家里的燈。有時候,如果忘了這個程序,毛毛就會大哭,然後一定要讓爸爸媽媽把燈關了,然後再他重新按亮。
故事2︰
3歲的軒軒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喝一杯酸女乃,這是雷打不動的。而且,他喝酸女乃都有自己一套嚴格的步驟,一點都不能錯︰
先爬到小床上,然後月兌下衣服來,鑽進被窩,不躺下是坐著的,然後拿過瓶裝的牛女乃,把外包裝撕去,然後再用瓶蓋扎一個小眼,再用手把那個小眼摳成一個小洞,把吸管插進去,就開始喝了。
軒軒這套喝牛女乃的程序一點都不能變,如果她自己不小心漏掉了一步,她也會哭喊,而且還會要求爸爸媽媽給他拿瓶新的,他要重新開始……
故事3︰
一位父親最近特別苦惱,他說︰「我的兒子最近真是邪乎,凡是不符合他心意的事情,還有順序不對的事情,他都一律要求重來。你不重來,他就不停地哭喊,你打他也不管用,最後我和他媽媽只得乖乖地向他妥協!」
到底怎麼回事呢?
原來,有一次,他們全家出去玩,兒子玩累了,就睡著了。于是,爸爸就抱著兒子回家了。可是,剛一進門,兒子就醒了。兒子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爸爸,我還沒有坐電梯呢!」
爸爸只好跟他解釋︰「你坐過電梯了,剛才你睡著了,爸爸抱著你就是坐電梯上來的呀!」
但是兒子根本就不听他的解釋,還大哭了起來。兒子一邊哭,一邊說︰「我還沒坐電梯呢!我還沒坐電梯呢!我就要坐電梯!我就要坐電梯!」
看到兒子這麼「固執」,爸爸真的生氣了,沖著兒子大聲喊了幾句。但根本就不管用,兒子的哭聲更大了……
最後,兒子哭累了,然後就睡著了。沒想動,兒子半夜醒了,還是哭,而且還在重復那句話︰「我還沒坐電梯呢……」
這位爸爸感慨道︰「唉,這日子可真是難熬呀!」
敏感期分析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