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 第九十二章

作者 ︰ 張振鵬

6歲之前是孩子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父母盡早讓孩子接觸中國文化,孩子就會盡早在其中吸取營養。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中國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代表,而父母讓孩子學習和接觸中國文化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從小就能侃侃而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走到哪里都一副小學者的樣子。如果這樣,學習中國文化的孩子可能會被人敬而遠之。那樣,中國文化並沒有在孩子的實際生活中起到太大作用,而只是成了聊天時展示孩子「學問」的平台。

這並不是中國文化的魅力,而魅力之所在就像冉冉一樣,從行動上有禮貌但不古板、有修養但不失親切,長大之後做一個道德高尚、受大眾歡迎的人,並可以用智慧去解決身邊的問題,讓自己過一個真正幸福的人生。因此,父母首先要真正了解中國文化對孩子的意義,了解之後,才能讓孩子從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茁壯成長起來。♀

引導小妙招

1.了解中國文化,讓孩子讀誦經典。

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能不是一個人一時兩時能夠體會的。當然,父母可以試著接觸中國文化,了解文化的精髓,父母會逐漸明白中國文化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首先,中國文化的經典大部分都是在講如何「修身」,就是如何做人做事,這是任何一個成長中的孩子的必修課。其次,因為儒家經典大多是有韻律的古文,孩子如果長期讀誦,專注度會逐漸提升。而孩子學習成績好壞在于孩子是否能夠用心學習,而一個人專注的時間長,用心的程度就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能定得下來,才能學得進去」,所以,孩子學習成績怎麼樣,關鍵看孩子能不能「定下來」。♀

因此,父母讓孩子通過讀誦經典的方式來接觸中國文化,不但在為孩子學習的定力打基礎,也是在讓孩子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這個過程就是在培養一個「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2.用正確的方法讀誦經典

6歲左右的孩子可以和父母一起讀誦儒家經典,每天讀20分鐘左右,具體時間以孩子專注度為標準。一開始可以讀《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百家姓》等啟蒙經典,等到孩子年齡大一些,就可以讀《中庸》、《論語》、《大學》等經典。

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時候聲音要洪亮、坐姿要端正、態度要認真,每天讀一會兒,時間一長,孩子自然能夠背誦。這種「熟讀成誦」不但不容易忘記,而且也避免孩子有「一定要背會」的壓力。

孩子在這個階段不需要精確地知道經典中的含義,這個階段的讀誦主要是培養孩子定力和開發孩子大腦記憶力,以及詞匯的儲備,同時,也是為孩子今後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埋下種子。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生活實踐和社會閱歷也會隨之增加,這個時候孩子自然開始理解儒家經典的含義,並開始真正將經典應用在生活中。

3.不要用經典去要求孩子

6歲的孩子雖然是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但是,父母萬萬不可拿著經典要求孩子。有的父母知道《弟子規》對孩子有很大的好處,于是就要求孩子按《弟子規》說的做。于是,《弟子規》變成了衡量孩子行為的標尺,比如,孩子東西一亂放,父母可能就會說︰「《弟子規》中怎麼說的?‘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你怎麼學的?」父母常常用這樣的方式,孩子遲早會反感,會反感所謂的中國文化,會認為這些文化都是像是警察一樣常常盯著自己,讓自己不自由。

因此,父母不要用自己錯誤的方式誤導了孩子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中國文化的任何一部經典都是用來要求自己的,只要父母自身能夠按《弟子規》上的努力做到,孩子自然受到影響,因為是父母把《弟子規》表演出來了,孩子從父母那里知道該如何落實中國文化。因此,父母不要用經典去要求孩子,而是自己先做到,父母自己做到本身就是在演繹中國文化的魅力。

4.西方文化︰孩子喜歡探索他想知道的西方文化(6歲以上)

——給孩子適當的適合孩子閱讀的有益的西方文化名著作品

當孩子接觸知識的範圍逐漸擴大的時候,很容易通過不同途徑了解到西方文化。此時,孩子會對這些文化產生好奇,有想進一步探究的想法,可能會纏著父母問個不停。那麼,父母可以選擇一些6歲左右的孩子能接受的、感興趣的書籍或圖畫,讓孩子通過簡單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感受西方文化,這對孩子以後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很有好處。

身邊小故事

一天,寧寧的爸爸帶她去當地的藝術館參觀,其中展現了不少西方繪畫和雕塑的復制品。寧寧看到這些後,不斷地問︰「爸爸,這是什麼啊?」

「是西方人的藝術!」爸爸籠統地回答。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0-6歲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最新章節 | 0-6歲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全文閱讀 | 0-6歲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