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們要從孩子小的時候起就注重培養他的合作能力,讓他學會接納別人,並懂得發揮自身的優勢,努力把合作的效益發揮到最大。+言情內容更新速度比火箭還快,你敢不信麼?
幫孩子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6歲的羅媛去小區廣場上玩蹺蹺板。其他孩子都按照順序一個一個地去玩,羅媛卻不同意,她把一其他孩子從蹺蹺板上拽下來,她非要先玩。
大家看到羅媛不講道理,就都不和她玩了,羅媛自己坐在蹺蹺板的一端,另一端卻沒有人將她撬起來。她讓媽媽和她一起玩,媽媽也不肯幫她。
媽媽說︰「你不肯和大家一起玩,現在也沒有人和你一起玩了。」羅媛也覺得一個人玩蹺蹺板很沒意思,她只好走到其他孩子面前說︰「對不起,我不搶蹺蹺板了,咱們一起玩好嗎?」
在媽媽的引導下,羅媛認識到不與人合作是不能玩蹺蹺板的。♀其實,除了蹺蹺板之外,有許多事情是孩子不能自己**完成的,比如下棋、跳繩、打籃球、踢足球等等。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多玩類似的合作**,讓他在玩耍的過程中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這樣他就會明白,「單打獨斗」是很難獲得成功的,只有與人合作才能更快更好地達到目的。
多與孩子合作,鍛煉他的合作能力
現在的孩子之所以合作能力差,不僅僅是因為他是獨生子女,還因為我們常常忽略了與孩子進行合作。更多的時候,我們喜歡獨攬家事,認為孩子只要將學習搞好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就不必讓他來做了。
事實上,讓孩子和我們一起做事也是鍛煉他合作能力的一個好機會。比如,我們做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擇菜;一起外出旅游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拿行李。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分一份「工作」給孩子,他在和我們一起做事的過程中也鍛煉了合作能力。
告訴孩子合作是「和而不同」的
孩子在合作中遇到的最多的問題就是「意見不合」。雖然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但是在合作的過程中卻往往會有不同的意見,會因為感到不滿而產生爭議。在這種情況下,合作如何才能繼續下去呢?
早在幾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觀點。這里的「不同」,並不是「不一樣」,而是不強求別人和自己一致,也不盲目地附和他人的觀點。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在大目標、大原則不沖突的前提下,要承認彼此之間存在的差異、尊重差異、包容差異,這樣才能讓合作繼續下去。
當然,想要達到良好的合作效果必然會經歷一個相互磨合過程,而這種磨合就是通過接觸、對話來建立共識,努力達到最好的合作效果。為了讓孩子有心理準備,我們可以事先告訴他,在合作的過程中出現磨合是很正常的,只要大家能堅持共同的目標,並為此而努力,就一定能排除困難,達到目的。
教孩子懂得在合作過程中給他人機會
有的孩子好勝心比較強,總希望能夠超過他人。在與人合作的過程中,他處處都要表現自己,甚至將自己的合作者當成對手和敵人,不顧一切地與他人對立。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要提醒孩子,合作是雙方長處的珠聯璧合。在合作過程中應該多考慮集體的利益,要懂得約束個人行為,給合作者機會,不能只顧表現自己而傷害到集體的利益。
27. 我不想給別人添麻煩!——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許多人認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成人年需要具備的,孩子還小,不需要具備這種能力。但我們的孩子是未來社會的主人,他將來也會面臨人生中的各種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從他小的時候開始培養他**解決問題的能力,他長大後依然會像小孩子一樣依賴我們。這樣,不僅我們要承受由他帶來的壓力,他也會因為不能**解決問題而感到痛苦。
美術課上,老師要求孩子們畫桃子。其他孩子都在認真地畫,而平平卻自己趴在桌子上玩。老師問︰「你為什麼不畫?」平平說︰「我不會畫桃子。」老師看看其他孩子,其實其他孩子也有不會畫的,他們僅僅是對著講台上的桃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演繹」,甚至有人畫得亂七八糟,但他們仍然在畫。
其實,這不是會不會畫畫的問題,而是孩子的心態問題。如果孩子遇到了他不會做的事情怎麼辦?有的孩子選擇等媽媽來幫忙,等老師來指點,而有的孩子卻會自己去想辦法。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