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 第九章

作者 ︰ 張振鵬

父母如果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就會尊重他人。+言情內容更新速度比火箭還快,你敢不信麼?在家里,父母不要再以「權威」來震懾孩子了,更不要再動之以武,在孩子身體上烙上手印。即使你的願望是好的,但也必須明白一個事實︰你傷害了孩子,讓孩子的人格遭到侮辱,孩子就會對父母失去尊重和信任,也不會從中受到真正的教育。

孩子需要長期的教育才能成才。然而,教育只有在尊重孩子人格、維護他的尊嚴的前提下進行,才可能把孩子培養好。尊重孩子的人格,會使孩子更有自尊、自信,孩子才可能自強。當然,父母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尊重父母,在相互尊重中,教育的效果才會明顯。

一位父親曾深有感觸地談過這樣一件事︰

「我兒子一向數學成績不錯,而我又是省重點中學高中班的數學老師。兒子進入高中後第一次測驗,就因為大意而考得很差。我得知後,就在辦公室當著其他老師的面,把他狠狠地批評、羞辱了一番。結果,他竟然一氣之下,兩個月沒有與我說一句話。」

「他媽媽為了讓我們父子和解,從中多次勸說,兒子卻說︰‘一次考試,雖然能說明某些問題,但並不能說明所有的問題。♀我一次考差了,自己本來就已經很難受了,爸爸批評幾句我可以接受,但爸爸卻在辦公室當眾羞辱我,我真是很沒面子。’」

當眾羞辱孩子很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但在有些父母看來,孩子犯了錯誤,當眾羞辱一番,完全是為了讓他深知錯誤的嚴重性,促使他痛改前非。也有父母認為,當眾羞辱孩子的方法雖然不可取,但有時卻不得已而為之,或因為對孩子愛之深,才恨之切;或因為孩子錯得太離譜,忍無可忍;或因為事務太繁忙,只能「快刀斬亂麻」,一羞了之。

實際上,以上兩類父母的看法都不可取。父母應避免出現急躁情緒而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如當眾羞辱孩子,就易造成孩子與父母關系的緊張、對立與惡化。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父母應該讓孩子感到既可敬,又可親,這就要求父母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耐心啟發孩子提高認識。

孩子犯錯誤或出差錯後,父母適當批評孩子是有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耐心分析犯錯誤或出差錯的原因,幫助孩子吸取教訓,改正錯誤,並給孩子改正錯誤的機會。

第二,相互信賴,與孩子溝通感情。

要使孩子感到父母不是可怕的,而是可親可敬的。這就要求父母做到經常與孩子溝通情感,並與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一起承受失敗的痛苦。這樣就能避免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且能讓孩子樂于接受父母的批評教育。

第三,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

父母應該懂得更多的為人父母之道,要懂得站在孩子在立場上考慮問題,試著多鼓勵孩子,而不是過多批評他的不良行為。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者只有關心人的尊嚴感,才能使被教育者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而言,就是讓被教育者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所以,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

把孩子當「人」,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父母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把孩子當做家庭的平等成員。

父母與孩子,既有父子關系,又有朋友關系。在施教中,要時刻提醒自己听听孩子的想法。只有了解了孩子的想法,才能對孩子更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第二,保持理智清醒的頭腦。

父母對孩子的愛,天經地義,但是決不能信馬由韁,走向極端。任何事情,物極必反。面對孩子,父母應該有一種自控意識,要保持一種理智清醒的頭腦。即使在孩子讓自己特別生氣的情形下,也一定要暗示自己︰「我如果失控,對孩子的教育就會失敗。」父母應該努力以平心靜氣的心境,來隨時面對孩子可能犯的大小錯誤。

第三,不要當眾對孩子施以語言暴力。

父母應盡量避免在公眾場所、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可以當時悄悄地給孩子指出,也可以留待回家以後耐心地對孩子講清楚。當然,一定要杜絕情緒化的批評,不能翻舊賬,不能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

尊重孩子的人格,是每位父母的責任。孩子不論大小,他都是實實在在的一個人,這就是說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與孩子平等相處,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賞的眼光和鼓勵的話語去真誠而積極地評價孩子。

教子小貼士︰

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父母要鼓勵孩子去承擔一定的任務,讓孩子擁有自主權、選擇權,**去完成。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意見,父母不可冷言相加。當孩子做事出現困難時,父母可先讓孩子想辦法解決;如果孩子完成任務確有困難,父母要采取「幫助而不是替代」的態度,去幫助孩子解決。這有助于培養孩子的**性、創造性、不畏困難的精神。因批評孩子遭到辯解時,父母最好反省一下︰批評是不是對的?批評方式是否妥當?理解孩子,才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誰給孩子貼上了「笨」的標簽

一位教育心理咨詢師曾這樣說︰「每次咨詢活動,都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來。一坐下,家長就開始數落孩子的種種問題︰‘對學習一點都不感興趣,上課總是坐不住’、‘這孩子動不動就打人’、‘女兒膽子太小了,從來都不肯舉手發言’、‘他怎麼這麼笨啊’、‘他就是個差生,無可救藥了’……而孩子的眼神里充滿了羞怯與無助……」

一般來說,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比較低,他往往根據成人尤其是父母對他的評價來形成對自己的認識。當孩子沒有讓父母滿意,父母一再數落孩子的「不是」時,就好像給孩子貼上了「笨」、「不行」的標簽,會讓孩子強烈地意識到「我真不好」、「我很笨」等等,從而對自己失去信心,變得離父母的期望越來越遠,很快,一個「笨孩子」就誕生了。

往孩子身上貼標簽的做法不僅是錯誤的,更是不負責任的!如果父母真的愛孩子,又怎麼會對孩子失去信心和耐心?又怎麼會給孩子貼上「笨」的標簽?當父母說出那些話時,可曾想過會給孩子多大的打擊,是多麼的不負責任?

愛迪生小時候也被認為是個笨蛋,無可救藥嗎!可是,他的母親並沒有這樣,反而對學校說是他們誤人子弟,堅定地認為自己的孩子很聰明,將來一定能成大事,並決定親自教育他。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最新章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文閱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