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 第十四章

作者 ︰ 張振鵬

第3句話「你要是考第一,我給你買……」

現在很多父母習慣用物質來激勵孩子,經常對孩子說︰「你要是考第一,我就給你買……」其實,這一做法不僅會滋長孩子的虛榮心,還會讓孩子學會盲目攀比。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對于孩子來說,他的心靈原本是純淨的,是社會的污染和父母不正確的引導導致了部分的孩子迷失了方向。父母應該及時把孩子從物欲的漩渦中拉回來,讓孩子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物質獎勵不是理性的愛

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愛是天性,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最持久的情感。父母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愛,有些人認為,對于孩子要盡量地滿足他,不管是精神上的關心,還是物質上的享受,一定不能讓孩子有所缺乏。

其實,無論是哪種愛,都不能泛濫。因為,過多地給予,並不能讓孩子體會到擁有的珍貴,越是錦衣玉食之家出來的孩子,往往越是經受不住風霜的洗禮。這種說法,很多父母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我們愛孩子,不管怎麼愛都是對的;在愛的前提下,不管怎麼做都是對的。

其實不然,愛也有理性的愛和非理性的愛。♀有理性的父母,雖然會做出一時不被孩子理解的舉動,可能這正是他愛孩子的表現。他的舉動在許多年後,會讓孩子感激涕零。愛孩子,如果沒有理性的支持,最後會害了孩子。所以,愛孩子不能「短視」,尤其不能太過專注于短期的受益

兵兵是個聰明且貪玩的小男孩,學習成績在班上始終是中等。為了能讓兒子考上重點中學,他的爸爸自以為是地想了個絕招去激勵兒子。

一天,他對兒子說︰「兵兵,你那天說想要一款游戲機,爸爸沒給你買。如果你這次期中考試能進前10名,爸爸就給你買游戲機。」兵兵听完眼前一亮︰「爸爸說話算數不算數?」爸爸拍著胸脯回答︰「當然算數。」

期中考試後,兵兵果然考進班里前10名,爸爸高興極了,興高采烈地把游戲機買回來送給兒子。他心想,這一招果然靈,兒子似乎對學習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沒想到,接下來兵兵居然主動提出了要求,如果自己能考前3名,是否能買一台電腦,並保證不會玩游戲。

爸爸欣然同意了。轉眼,兵兵果然考了第3名,電腦自然被他收入囊中。誰知,從那以後,他一放學就趴在電腦前玩游戲,不僅如此,還把同學也請到家里「混戰」。物質獎勵的弊端開始顯現,更讓爸爸沒有想到的是,兵兵嘗到甜頭後,每逢小考、段考都要和爸爸講條件,他想要的東西也就源源不斷地搬了回家,而且全是爸爸心甘情願地掏腰包。

這時,爸爸突然警覺起來,物質獎勵雖然有效,但是產生的副作用也很大。本來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現在竟然成了他滿足物欲的工具。那麼,等到爸爸不能滿足他的時候,孩子是否會對學習喪失興趣呢?這樣一想,爸爸冷汗直冒,他開始收緊他的獎勵措施,也加緊了與兒子的溝通。

從那以後,爸爸一有空就到書店里轉,想用自己愛學習的態度來帶動孩子。慢慢地,在爸爸的影響下,孩子已端正了學習動機,不再為了打賭而讀書。每逢節假日,父子倆都要去圖書館讀書,將以往的實物獎勵改為智力投資,收效比以往更加豐厚。

這位父親是有理智的,他發覺事情不對之後,迅速做出了調整。最值得稱道的是,他並沒有急于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而是從自己入手,端正了學習的態度,最終帶動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可見,身教勝于言教。

這位父親的愛,從非理性的愛最終上升到了理性的愛。所以,愛不見得都是對孩子有益的,有些愛,比如溺愛,只是受生物性本能驅動的,會對孩子造成很深的傷害。而且這種傷害的作用當時不會體現,等到孩子需要**的那一天,突然發現自己在父母的溺愛中迷失了方向,嚴重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有個中學生寫了一篇文章,她在文章中提到,母親給她的愛,是毀滅式的溺愛。為什麼稱這種愛是毀滅式的呢?因為,她的母親太愛她了,以至于願意為她做任何事。可是,小姑娘知道凡事由母親包辦會毀了自己。但是,母親就是不能停住她的腳步,始終對女兒無微不至地關懷,小女孩在母親愛的「壓迫」下痛苦萬分。

她這樣寫道︰「我不想變成不會說話的啞巴,我現在不願交際,只願意和母親講話,快變成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了。我的衣服和鞋子,就連發型都是母親一手包辦,一點自主權都沒有。我什麼事情都不會做,這樣下去,恐怕連上大學都要叫媽媽每天陪伴著……我每天跟她講道理,說溺愛會毀了我,可是每次吃飯時她都不停地給我夾菜,我向母親吼道︰‘讓我自己來好不好!’可她不听,還像照顧嬰兒一樣照顧我……

「我已經離不開這樣的愛了,它使我沉迷、墮落、依賴。這簡直是一種變相的折磨,折磨我的靈魂和**。母親一天都不放棄對我的折磨,每當我想從愛河里探出頭來,她就把我的頭按下去,我不停地掙扎,不停地吶喊,卻無濟于事!

「我都這麼大了,可是她什麼都不讓我做,包辦了一切事情。她那麼不辭辛勞,任勞任怨地,無論我怎樣懇求,她都不會讓我做一點點的事情。有時我會沖她發火,讓她不要這樣折磨我,可是她認為她做的是對的。那天,我終于忍不住打了媽媽,媽媽傷心極了,說道︰‘我這麼愛你,你還這樣對待你母親。’媽媽哭了,我也哭了……」

通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到,母親非理性的愛,深深地傷害了孩子的心,也阻礙了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父母代替孩子做事,使孩子缺少了鍛煉的機會,這樣一來,孩子**生活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未來的路就不會順暢。

父母要明白,自己不能照顧孩子一輩子,他終究會離開父母的庇護,獨自面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父母過度地表現自己的愛,最終會讓愛變成一把刀,使孩子「因愛受傷」。

不少青春期的孩子厭惡父母。這並非是因為父母對他不好;恰恰相反,是因為對他「太好」。所以,如果真的愛孩子,就應該理解孩子,讓他在輕松愉快的家庭氛圍中成長,不要讓他背負太多的壓力,承擔與他年齡不符的重擔。

愛孩子是每個父母都會做的,但是,什麼是理性的愛,什麼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愛,父母一定要分得清。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最新章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文閱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