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 第三十八章

作者 ︰ 張振鵬

有時候,除了孩子的父母親,孩子的叔叔、阿姨之類的親戚也愛和孩子開這種玩笑。♀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比如,在給孩子一個好玩的玩具或禮物之後,這些親戚就開始用類似的話逗孩子︰「是我好呢,還是你媽媽好?」孩子不懂撒謊,就如實回答說「媽媽好」,結果就會招來親戚的一頓「奚落」︰「我都給你買好玩兒的了,還說你媽媽好?」

孩子一想︰也是啊!她給我買好玩的了,這是事實;媽媽好,這也是事實。該怎麼回答呢?結果,孩子就感覺有點懵了。不過,如果孩子遇到類似的問題多了,他就會「學乖了」,就會回答了︰誰問就說誰好!漸漸地,孩子就學會說奉承話了,見人就說人話,見鬼就說鬼話,總之,沒有一句真話了。

其實,孩子本來很單純、很善良,但是天真的孩子卻被父母或其他長輩的一些無心的引導而變得世故、狡詐,這又何嘗不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呢?孩子那種「小大人」似的腔調,看似「成熟」的語氣,對孩子而言合適嗎?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嗎?為人父母長輩的,真的應該好好思考一下了!不要讓自己的無知玷污了孩子的那份純真。

孩子良好的品格需要父母平時潛移默化地塑造才能形成。實際上,每一位父母都是一名十分出色的雕刻家,父母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就像雕刻家手中的刻刀,會在孩子的身上留下很深的印記。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時時處處給孩子以正面的引導,這樣,孩子就會被雕刻成一件藝術品;如果父母不注意用正面的言行舉止形象去引導孩子,孩子就有可能成為一件瑕疵品。可見,父母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教,把孩子引向正確的人生方向。

曉靈5歲的時候,父母離異了,她和母親一起生活,每月只有一天能見到爸爸。♀一是因為爸爸的工作很忙,二是因為媽媽似乎不大樂意讓她去見爸爸。

有一次,女兒好不容易見了爸爸一次,爸爸給她買了好多好吃的和好玩的東西,曉靈特別高興。可是,這下媽媽卻不高興了,她晚上問女兒︰「靈靈,是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呀?」

曉靈感到有點為難了,支支吾吾地說不上來。最後,在媽媽的眼神的逼視下,她只好小聲地說︰「是媽媽好!」媽媽這才滿意地笑了。

對于孩子來說,讓孩子回答「是爸爸好,還是媽媽好」這類的問題,孩子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和媽媽都是他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員,沒有孰輕孰重的問題。

如果父母老是這樣問孩子,孩子就會形成一方比另一方更重要的觀念,還會學會察言觀色︰誰暫時對我有利,我就說誰好。孩子是父母雙方創造的,所以應該共同承擔對孩子的撫育,一方不能因為離異就詆毀對方,在孩子面前損害對方的形象,也不要為了讓孩子對自己更加的親近就討好孩子,引導他疏遠另一方。

父母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孩子連自己的至親都不愛、不尊重,他還能在學習和生活中以及未來的工作中尊重他人、愛他人嗎?顯然不能。

讓孩子愛父母,這並不是為了取悅于父母,這種態度最終將反映孩子對他人的態度。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將直接影響他今後對同學、同事以及其他所有人的態度。如果孩子不能愛父母,就自然會形成輕視父母的性格。如果父母一方在孩子心中是不值得尊敬的,那麼他當然也就不會接受他的教育觀點。而且,孩子也很可能變得心靈殘缺。

所以,孩子的媽媽應該經常教育孩子愛爸爸,爸爸也應該常常教育孩子愛媽媽。愛是一個循環,「人」字是相輔相成的,愛越充實越真誠,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還有,一些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如果發生了矛盾時,就總愛這樣問自己的孩子︰「寶寶,你看,是爸爸的看法對,還是媽媽的看法對?」或者問︰「你看爸爸與媽媽,哪個好?」

每個孩子都非常尊敬和愛戴自己的父母,父母間融洽和美好的氣氛也是滋潤他幼小心靈健康成長的甘露。如果父母經常把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對他的成長十分有害。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要維持好家庭的穩定。萬一發生家庭矛盾時,也切不可讓孩子來選擇是爸爸對還是媽媽對。

教子小貼士︰

作為父母,應該避免諸如「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爸爸好還是媽媽好」、「愛爸爸還是愛媽媽」等類似一切可能誤導孩子的問題和話語,避免孩子的品行受到不良的影響。父母應該知道,孩子雖然小,但他也有自己判斷親疏遠近的標準,父母在口頭上強迫孩子愛哪個是不能代表孩子的真心的。

當然,如果孩子認為父母並不是一樣愛他時,對父母一方有偏見時,父母中的另外一方都要及時加以糾正。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愛你的方式不同,但愛你的心卻是一樣的。要讓孩子弄清楚這一點,這對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非常有幫助,也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最新章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文閱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