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 第四十四章

作者 ︰ 張振鵬

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孩子會把所有新的信息都儲藏在腦中。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當孩子大腦中儲存的信息越多,他將來的智力水平也就可能越高。過去的那些經歷,將直接幫助他去學習新技能。

在孩子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疑問。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孩子不停地問稀奇古怪的問題,直至問到父母面紅耳赤答不出來。這時,你是敷衍了事應付孩子呢?還是耐心地引領孩子進入探索的大門?

一天,塞德爾茲正在與哈塞先生就孩子愛提問題這個話題進行討論。

哈塞先生說︰「小孩子有時真的很煩。他那張嘴整天都沒有停過,嘰嘰喳喳不停地問這問那,我的頭都快要被他吵炸了。」

就在此時,小塞德爾茲走了過來。他手里拿了一本達爾文的進化論的少兒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調描述了生物進化的過程,並且配有非常有意思的插圖。

「爸爸,進化論中說人是由猴子變來的,這是對的嗎?」兒子問道。

「我不知道是否完全對,但達爾文的理論是有道理的。」塞德爾茲回答說。

「可是既然人是由猴子變的,那麼為什麼現在人是人,猴子仍然是猴子?」兒子問。

「你沒有看見書是這樣寫的嗎?猴子之中的一群進化成了人類,而另一群卻沒有得到進化,所以它們仍然是猴子。♀」塞德爾茲說道。

「這恐怕有問題。」兒子懷疑地說。

「什麼問題?」

「既然是進化論,那麼猴子們都應該進化,而不光是只有一群進化。」

「為什麼這樣說?」

「我覺得另一群猴子也應該得到進化,變成一群能夠上樹的人。」

這時候,哈塞先生的臉上流露出極不以為然的神色,他的眼光似乎是在說︰「看你到底能有多大的耐心。」

「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事實上是猴子當中的一部分沒有得到進化……」塞德爾茲說。

「為什麼?」兒子仍然不放過這個問題。

于是,塞德爾茲只能盡自己所知向他講明其中的原因︰「據我所知,一群猴子由于某種原因不得不在地面上生存,它們的攀緣能力逐漸退化,而又學會了直立行走,經過漫長的進化變成了人類;另一群猴子仍然生活在樹上,所以沒有得到進化。」

「我明白了。可是為什麼要進化呢?如果人能夠像猴子那樣靈活不是更好嗎?」兒子又開始了另一個問題。

「雖然在身體和四肢上猴子比人靈活,但人的大腦是最靈活的。♀」塞德爾茲說道。

「大腦靈活有什麼用呢?又不能像猴子那樣可以從一棵樹上跳到另一棵樹上。」兒子說道。

「身體靈活固然好,但只有身體上的優勢是遠遠不夠的。大腦的靈活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文明。」

「為什麼要創造文明?」兒子問道。

「因為文明代表著人類的進步。」塞德爾茲說。

……

就這樣,兒子的問題一個又一個地如潮水般涌來。他的很多問題在成年人看來非常可笑而毫無根據,但即使這樣,塞德爾茲也盡力不讓他失望。

「塞德爾茲博士,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哈塞先生說道。

塞德爾茲說︰「其實也並非我的耐心比其他人好,只不過我認識到認真回答孩子問題的重要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起他的探索精神,而不是將這寶貴的品質抹殺掉。」

不可否認,孩子對各種事物都有濃厚的興趣,對什麼都感到新鮮,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父母應該知道,這些都是孩子極為寶貴的思維的火花。如果父母認識不到孩子的這種心理特點,以簡單粗暴的態度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就可能讓孩子純真的思維火花漸漸熄滅。

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不一定都會回答,但父母絕對不能厭煩孩子的問題。如果僅僅為了自己的面子,就阻止孩子問問題是非常愚蠢的,這種做法雖然換來了片刻的寧靜,但是,孩子寶貴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卻在不知不覺中被壓抑了。更為嚴重的是,父母的這種做法,可能會抹煞了孩子最可貴的探索精神。但是,究竟要怎樣去回答孩子的問題,這是父母們智慧的體現。

三個孩子在公園玩耍,他們忙著追逐花叢中飛來飛去的蝴蝶。這時,一群蜜蜂飛了過來,發出嗡嗡的響聲。孩子們天真的童心里,突然萌發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蜜蜂飛過來會發出嗡嗡的響聲,而蝴蝶飛起來卻悄然無聲呢?

回家後,三個孩子就這個問題,分別向自己的父親發問。第一個孩子的父親說︰「你管那麼多干嗎?你只要學習好就行了,期末考個好成績回來比什麼都好!」

第二個孩子的父親告訴孩子︰「這是因為蜜蜂的翅膀比蝴蝶的翅膀扇動得快,所以你才會听到嗡嗡的聲音。」

第三個孩子問了同樣的問題,他的父親看著孩子,拿出一張紙,先慢慢地抖動,紙沒發出聲音。然後,他加快了速度,快速地抖動那張紙,紙發出了嘩啦嘩啦的響聲。孩子看罷,低頭思索了一會兒,並自己動手抖了一遍紙片,然後興奮地跳了起來,他將答案告訴了父親。

這是一個發人深思的故事。第一位父親的教育思想完全停留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只要孩子能學好課本,考出高分,別的一切都不會考慮。最終孩子可能會考出好成績,但是,他的探索精神卻被父親早早地扼殺了,失去了探索的樂趣,也失去了未來更大的發展機會。

第二位父親是最普遍的,他為了方便,直接告訴孩子答案。這樣做固然比第一種父親負責任,但是,這種直接給予孩子一定的知識的方式,只能讓孩子習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實,這也是對孩子探索精神的一種毀滅。

毋庸置疑,第三位父親是最優秀的。當他面對孩子的提問時,既沒有推月兌也沒有應付,而是用實際行動鼓勵了孩子的「好問多疑」。

愛因斯坦曾經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國古代教育家也曾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從疑生,疑解則學成。」善于提問和敢于質疑的精神是一切創造和進步的前提。

有很多父母可能也會認為孩子的問題是無用的,不如多學點課堂上的知識有用。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不過,這個「知識」可遠遠不是學好課本的死知識,考個高分定終身的含義了。新時代的人才,必須要懂得創新,懂得發展才有出路。那些能做好基本工作之外,又善于鑽研,能不斷改進技術的人才最受歡迎。

上面故事中第三位父親的做法最值得稱道,他著重于啟發孩子自己思考,自己獲取知識。這位父親知道,沒有什麼比通過自己實踐和思考有所發現和創造更快樂的事了。那些能孜孜不倦不斷鑽研的孩子往往都是這種快樂的收獲者。所以,父母的千萬不要奪走孩子的快樂,而應千方百計引導孩子多動手、動腦,讓孩子自己去品味這種快樂。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最新章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文閱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