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秘境 第十八章

作者 ︰ 珍妮

宋代儒雅的芳香

宋代是文人的社會,宋人比唐人更懂得生活品位,更懂得精神上的追求。♀特麼對于+我只有一句話,更新速度領先其他站n倍,廣告少正因如此,芳香文化已經不是貴族文化,它從皇宮內院、文人士大夫階層走向普通百姓家中,並遍及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且出現了《洪氏香譜》等一批關于香的專著,中國香文化步入了鼎盛時期。

(一)

宋代,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都進入了一個高峰時期,香文化也從皇宮內院、文人士大夫階層擴展到普通百姓,遍及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且出現了《洪氏香譜》等一批關于香的專著,中國香文化步入了鼎盛時期。

宋代之後,不僅佛家、道家、儒家都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個部分。在居室廳堂里有燻香,各式宴會慶典場和也要焚香助興,而且還有專人負責焚香的事務;不僅有燻燒的香,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香囊香袋可以掛佩,制作點心、茶湯、墨錠等物品時也會調入香料;集市上有專門供香的店鋪,人們不僅可以買香,還可以請人上門作香;富貴之家的婦人出行,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文人雅士不僅用香,還親手制香,並呼朋喚友,鑒賞品評……

從宋代的史書到明清小說的描述都可看到,宋之後的香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已十分密切。♀

這一時期,合香的配方種類不斷增加,制作工藝更加精良,而且在香品造型上也更加豐富多彩。除了香餅、香丸、線香等,還已廣泛使用「印香」(也稱「篆香」,用模具把調配好的香粉壓成回環往復的圖案或文字),既便于用香,又增添了很多情趣。在很多地方,印香還被用作計時的工具。

在中國,有很多用香來祭祀及舉行典禮用香的記載,例如祭天地、祖先、親耕禮等。北宋仁宗慶歷年間,由于河南開封地區發生早災,仁宗就在西太乙宮焚香祝禱求雨,儀式中曾焚燒龍腦香十七斤。此外如南宋淳熙三年(公元一一七六年)皇太後聖誕,從十天以前,皇後、皇太子、太子妃以下至各級官員,及宮內人吏都要依序進香賀壽。

與「焚」香不同的「隔火燻香」的方法也較為流行︰不直接點燃香品,而是先點燃一塊木炭(或合制的炭團),把它大半埋入香灰中,再在炭上隔上一層傳熱的薄片(如雲母片),最後在薄片上面放上香品(單一的香料或調制的香丸),如此慢慢「燻」烤,既可消除煙氣,又能使香味散發更加舒緩。

香具方面,宋代最值得關注的自然是瓷器。宋代燒瓷技術高超,瓷窯遍及各地,瓷香具(主要是香爐)的產量甚大。在造型上或是模仿已有的銅器,或是另有創新。由于瓷爐比銅爐價格低,所以很適宜民間使用。宋代最著名的官、哥、定、汝、柴五大官窯都制作過大量的香爐。瓷爐雖然不能象銅爐那樣精雕細琢,但宋代瓷爐卻自成樸實簡潔的風格,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對宋代的文人來說,香已成為生活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從蘇軾出神入化的詠嘆,到曾鞏、黃庭堅、陳去非、邵康節、朱熹、丁渭等人寫香的詩文中可以看出,這一時期文藝作品對香的描寫可謂俯仰皆是,香不僅滲入了文人的生活,而且已有相當高的品位。即使在日常生活中,香也不單單是芳香之物,而已成為怡情的,審美的,啟迪性靈的妙品。

宋人善書畫,文房四寶必不可少,墨中添香,更顯風雅。宋代李考梅撰《墨譜法式》中提到的冀公墨(松煙);仲將墨(醇煙)少不了麝香的存在。庭圭墨、油煙墨配方中都用梔子仁、黃蘗、秦皮、蘇木、白檀以及甘松香、零陵香等。李庭圭之墨到南宋宣和年間(1119年—1125年)有雲「黃金可得而李墨不可得矣」,為世所貴,因為「質量上乘,墨色不褪,堅如犀石,瑩澤豐腴、膩理可愛」。加工過程惟加入薔薇露者其香經久不歇,其次則九桿之時旋入腦麝。

《墨法集要》載,墨譜法式中的配方加入敘藥一份,敘藥實際上是一種多品種合和香料。又載「文房精鑒至用,蘇合香點煙制墨,可謂窮幽極勝矣,茲復致力于粉澤香膏使嬪妃輩雲鬢益芳,蓮蹤增馥」,可想像當時人盡如花,花盡皆香,風華旖旎。

在《宋史》中記載,宋代有一個叫梅詢的人,在晨起時必定焚香兩爐來薰香衣服,穿上之後再刻意擺型袖子,使滿室濃香,當時人稱之為「梅香」。北宋徽宗時蔡京招待訪客,也曾焚香數十兩,香雲從別室飄出,蒙蒙滿座,來訪的賓客衣冠都沾上芳馥的氣習,數日不散。

在中國南宋官府的宴會中,香更是不可缺少的。如春宴、鄉會、文武官考試及第後的「同年宴」,以及祝壽等宴會,細節繁瑣,因此官府特別差撥「四司六局」的人員專司。在《夢梁錄》卷十九中說,「六局」之中就有所謂的「香藥局」,掌管「龍涎、沈腦、清和、清福異香、香疊、香爐、香球」及「裝香簇細灰」等事務,專司香的使用。

在中國多樣的用香的文化中,還有一個特殊的場合會焚香,就是在考場設香案。在唐代及宋代,于禮部貢院試進士日,都要設香案于階前,先由主司與舉人對拜,再開始考試。宋朝歐陽修就曾作一首七言律詩「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來描寫這種情景︰「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春曉席群英,無曄戰士御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鄉里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鑒裁精。」歐陽修在另外一首詩中又寫道︰「焚香禮進士,徹幕待經生。」也說明了考進士時以焚香待之的禮遇。

宋代的航海技術發達,南方的「海上絲綢之路」比唐代更為繁榮。巨大的商船把南亞和歐洲的**、龍腦、沉香、蘇合香等多種香料運抵泉州等東南沿海港口,再轉往內地,同時將麝香等中國盛產的香料運往南亞和歐洲。(沿「海上絲綢之路」運往中國的物品中,香料佔有很大的比重,常被稱為「香料之路」。)

宋朝政府還在泉州設立了市舶司(類似于現在的海關),專門負責管理進出口貿易。當時市舶司對香料貿易征收的稅收甚至成為國家的一大筆財政收入。宋朝政府甚至還規定**等香料由政府專賣,民間不得私自交易。足見當時香料貿易的繁盛與香料用量之大。

宋代是中國醫學史上中醫藥學開始大發展的時期,也是中國沿海對外貿易的開始旺盛的歷史時期,在宋代的幾百年間,社會生產力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指南針在航海的應用,使得明朝與海外往來密切,1973年,我國泉州地區附近海域發掘出一艘南宋神福建制造的大型海船,這就是著名的「香舶」,其中裝載的物資有**、沒藥、肉桂、丁香等阿拉伯香料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為科學技術的總結傳播起了積極的作用。各種通(專)「譜」、「錄」、「志」、「史」、「經」、「記」、「集」、「編」等不斷出現。這里列出幾部與香藥(料)關系較大的著作,以見香藥(料)應用的一斑。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進士葉廷圭曾任泉州知州兼市舶使,紹興21年(公元1年)撰有《南蠻香錄》一書(已佚),記載包括了61個國家和地區的47種香藥(料)的有關情況。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芳香秘境最新章節 | 芳香秘境全文閱讀 | 芳香秘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