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 第二百三十五章 割發代首

作者 ︰ 大琨翼

後悔歸後悔,但是袁術卻不能退縮。在這個節骨眼上,袁術自己也清楚得很,退縮就等于自取滅亡。擺在他面前的就是華山一條路,除了把造反進行到底,已經不可能再有其他的出路了。

既然退無可退,那也就無需再退了。橫下一條心,袁術點起七路大軍,分別抵抗路諸侯的軍馬,剩余的一路將士負責巡察的任務,哪一路人馬出現困難,就趕赴哪里。可以說,袁術的做法無疑于是瘋狂的,他是想借著麾下人馬多余各路諸侯,同時佔著地利的優勢,來個孤注一擲。打贏這一戰,他當皇帝的好日就能繼續下去,如果輸了,那也沒什麼好說的了,拔劍自刎便是。

袁術派出的著七路人馬,分別如下安排︰第一路由大將張勛統領五萬軍,抵抗曹操;第二路由上將橋瑁統領,率軍五萬抵御顏良、丑;第三路由上將陳紀率軍五萬,南下抵抗孫策以及敖烈麾下的甘寧、魯肅;第四路交給副將雷薄,率軍兩萬駐扎在徐、揚交界處,準備防御陶謙派來的劉備;第五路則是副將陳蘭統領,率軍兩萬向西抵抗黃祖;第路降將韓瞿率軍一萬為巡察使,隨時準備接應其他幾路大軍;最後一路由降將楊奉統領一萬軍,監運路糧草。

韓瞿和楊奉原本是白波黃巾軍,在歷史上,李傕、郭汜禍亂京師的時候,這兩人曾率領部下的黃巾軍前往救駕,但是因為敖烈引起的蝴蝶效應,董卓當初沒能把都城遷到靠近他老巢的長安,李傕、郭汜之亂也就沒能上演。後來曹操力克兗州、豫州,把白波黃巾軍打散。兩人走投無路之下這才投靠了袁術。如果不是手下的頭號大將紀靈在當初沙縣一戰,被敖烈斬殺,袁術也不會把他們倆派出來,畢竟,降將和親信是有區別的。可是現在。紀靈的尸骨都已經腐朽了,袁術沒有辦法,也只能啟用這兩個降將了。一想到這里,袁術又開始對敖烈恨得牙根發癢了。

在派出七路大軍的同時,袁術集結起五萬大軍,駐守在壽春。隨時準備尋找各路諸侯的破綻,伺機出擊,給與其一路諸侯致命一擊。從兵力分布上來看,袁術這幾年比早先在洛陽時,有了長足的進步,他在排兵布陣的時候。明顯是按照避重就輕的道理來布置的。曹操、袁紹和孫策、敖烈聯軍著三路人馬,急切之間不可能打得下來,所以袁術安排了和這三路人馬數量相當的人馬,以防御為主;其他幾路,則是很有針對性的布置了重兵,面對劉備的千人馬和黃祖的一萬人馬,袁術都相應安排了兩萬大軍。他的意思很明顯,是要打後期戰爭了,前期抵抗住三路最強的敵人,同時迅速擊潰其他幾路實力較弱的敵人,之後再收攏人馬,依仗地利和糧草運輸方便的先決條件,和曹操等人打持久戰。

在袁術安排完人手之後,麾下眾將紛紛領命而去。唯有主簿閻象久久無語,深深地看了一眼袁術,然後連告退之禮都欠奉。直接轉身走出了袁術偽造的皇宮。在閻象看來,現在的袁術就像是一只垂死掙扎的病老虎,爪牙早已不再鋒利了,卻偏偏要逆天而行,說白了。只不過是困獸之斗而已。閻象已經預料到了,不出半年,袁術的好日也就該到頭了。

出了皇宮,閻象一路嘆息著向自己的家走去,準備把妻兒老小遣送出揚州,免去這一場在所難免的浩劫。至于他自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閻象不是迂腐的人,但他也深深地明白忠臣不事二主的道理,他準備留下來陪著袁術一起赴死,並且在臨死之前,告訴袁術,他當初稱帝,實在是很愚蠢的一步棋。

與此同時,曹操率領五萬大軍正在快速向壽春進軍。一路上,曹操看到田地里的麥都已經熟透了,可是卻沒有農民前來收割,忍不住心的好奇,曹操問向身邊的郭嘉︰「奉孝,麥已熟,為何無人收割?」

郭嘉答道︰「主公,嘉已經打听過了,是附近的百姓聞听主公率兵前來討伐袁術,唯恐禍及自身,都躲避到深山老林去了,因此無人來收割糧食。」

曹操聞言,有感而發︰「昔日,敖墨寒曾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今日看來,果然如此。天下紛爭一日未定,老百姓就難得過上好日啊。傳令,到各處張貼告示,安慰民眾,讓百姓們都回來收割糧食吧。」接著,曹操又轉頭對夏侯惇、夏侯淵等武將說道︰「你們都約束好各自的部下,對老百姓要秋毫無犯,違者立斬!」

當即,郭嘉提筆捉刀,以曹操的名義寫了一篇告示,讓軍士抄寫一百份,拿到沿途的郡縣去張貼。告示雲︰漢司空曹公,奉天明詔,出兵討逆,與民除害,不得已而起兵。方今麥田已熟,大小將校,凡過麥田者,不得有意踐踏,違者立斬!百姓不必驚疑,可速速返回家準備工具收割糧食。

曹操的告示剛一公布,就引起了百姓們的熱議。一些膽大的農戶,壯起膽拿著工具走進了田地,試探著開始收割麥。路過的曹軍也不來打擾他們,甚至一些隨和的將校,還主動上前和他們攀談。這個消息就像是長了翅膀一樣,很快傳遞到了更多人的耳。于是,那些躲到深山老林的農戶也都跑下山來,回到家拿起了工具,然後趕到田地里收割糧食。幾日之後,曹操率軍走過一片麥田,指揮著部下將士,撥開麥稈,小心翼翼的前行。忽然,田地跑出一只野雉,筆直的撞向了曹操的戰馬。曹操坐下的戰馬立刻受到了驚嚇,那馬載著曹操奔入了田地之,踐踏壞了一大片的麥田。

曹操嘆息了一聲,轉頭問向郭嘉︰「踐踏麥田,可是死罪?」郭嘉慌忙答道︰「司空身份尊貴。怎麼可以議罪?」曹操搖頭說道︰「踐踏麥田者,立斬不赦。這是某親自定下軍令,難道某要自食其言嗎?」說著,曹操抽出佩劍,就要向自己的脖上砍去。曹軍自夏侯惇以下。全部跪倒在地,乞求曹操三思。郭嘉更是勸慰道︰「主公,古者《春秋》之義,法不加于尊。主公乃是當朝司空,又奉天詔征討不臣,怎能在此時以身試法?」曹操這才作罷。舉劍斬下自己的一縷頭發,然後跳下馬背,小心的撥開麥田,牽著自己的戰馬走回了官道上。然後把手拿著的斷發遞給了夏侯惇,說道︰「雖然《春秋》有義,某又有天詔書在身。但不可不問罪。故割發代首。你拿著某的斷發傳令三軍,再有踐踏麥田者,定斬不赦!」夏侯惇拿著曹操的斷發,傳示三軍去了。

在漢代,人們對自己的肢體發膚看的極重,認為身體和頭發都是父母留給自己的,一旦失去。就是對父母的不尊重。因此,古時候才會有割掉頭發這一條刑法。犯法的人,一旦被割去了頭發,就會遭受所有人的鄙視,被視為不忠不孝之人,這種心理上的折磨,遠遠比身體上的酷刑更加難受。曹操身為當朝司空,以身作則,不惜割發代首,這件事情。讓曹操的名聲再上了一層樓。

其實,曹操真的是個很傳奇的人物,說他是奸雄也好,梟雄也罷,可是沒有一個人能真正看清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麼。或許只有郭嘉能隱約看到他內心的幾分真實,可惜的是,郭嘉卻不敢說出來,所以在後世的歷史上,曹操就像個謎團一樣,留給了人們無數的思考。曹操可以毫不手軟的殺掉父親的結拜兄弟呂伯奢一家,也可以在進軍途,因影響了百姓收割糧食而割發代首;他可以冷酷的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狠話,也可以重情重義的對待百姓甚至是降將。

在歷史上,曹操的五良將,有三個人都是後來投降曹操的,最後卻都身居高位,掌管一方兵馬,做到獨當一面的大官。還有關羽,歷史上,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兩個妻和唯一的兒,在和劉備失散之後,不得已投降了曹操,並且言明,一旦得知劉備的下落,不遠萬里也要前去相投。即便如此,曹操依舊厚待關羽,每日宴請關羽赴宴,還給了關羽蕩寇將軍、漢壽亭侯的爵位,關羽的這個官職,一直保留到劉備佔據了荊州、益州,自稱漢王之後,才得到了提升。不是劉備不想給關羽更高的官職,是劉備沒有那麼大的權利賜給關羽更高的官職,由此可見曹操對關羽的厚愛了。最後,當關羽知道了劉備的下落之後,曹操非但沒有阻攔,反而把從呂布那里奪來的赤兔寶馬送給了關羽,這份胸襟,豈是一般的恢弘?

當然,現在這些事情是不會再發生了,至少,赤兔馬是不會落到關羽手里了,因為敖烈的蝴蝶效應,呂布現在活的好好的,和歷史上的形象也大為不同了。扯遠了,說回曹操。曹操一生提倡節儉,但同時又斥巨資修建了銅雀台;他生性多疑,甚至在死後為了不讓後人盜墓,還提前修建了七十二處疑冢,但對關羽和五良將等人,卻是推心置月復;他權力**極重,以能夠執掌天下牛耳為目標,但同時,他卻終生不肯稱帝;他把劉協當做傀儡皇帝,挾天以令諸侯,但同時卻錦衣玉食的供養著劉協,須知,終日把忠君為國掛在嘴邊的劉備,窮其一生也未曾向劉協繳納過一粒糧食的賦稅。

在武功方面,歷史上的曹操屢屢以弱勝強,先後征張繡、滅呂布、破袁術、敗袁紹,對外又征討烏桓,在客觀上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加快了亂世的結束,為日後的大一統局面奠定了基礎,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

在內政方面,曹操提倡節儉,鼓勵農民開荒,實行屯田制,任用官吏又是舉賢不舉親,打下了曹魏帝國的基礎。雖然也有過用人肉制作食物供養大軍以及屠城這樣的殘暴的一面,但總體來說,還是給北方的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較為安定的生活,也算得上是比較杰出的政治家和謀略家了。

總之,曹操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的混合體,既是梟雄,也是奸雄,同時,他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英雄。後世人對曹操的理解,各有不同,也就造成了曹操在後世歷史上,謎團一樣的形象。至于曹操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那就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PS︰PS︰這章對曹操的描述,大多是真實的。曹操到底在歷史上是個怎麼樣的人物,相信喜歡三國的朋友都有自己的見解,正如本最後那句話,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另外,割發代首這件事,也不是發生在討伐袁術的路上,而是征討張繡的時候,為了劇情需要才這樣安排的。最後說一句,大琨把曹操說成奸雄、梟雄和英雄的混合體,是大琨的個人看法,絕不代表歷史。不喜歡的朋友別罵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 | 三國之北漢燕王全文閱讀 | 三國之北漢燕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