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漢燕王 第二百九十五章 樂極生悲

作者 ︰ 大琨翼

拿下荊州南部三郡之後,劉備傳令鎮守三郡的關羽等人做好準備,一旦得到劉表真正身死的消息,立刻提兵前來,協助劉備一起攻打襄陽。

或許是劉備虔誠的祈禱起了作用,三日後,劉表還真就一命嗚呼,駕鶴西游了。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劉備表面上很是悲痛,心卻樂的沒邊沒沿了,裝作強忍悲痛的樣,獨自一人躲進了帳篷里,不許其他人進入,至于劉備一個人在帳篷內是哭還是笑,那就只有劉備自己清楚了。

從帳篷內出來之後,劉備當即召集南部三郡的兵馬,高舉著誅殺蔡瑁逆賊,為劉表、劉琦父報仇的大旗,堂而皇之地開始圍困襄陽,明目張膽的進行奪權的行動。劉表死後,一向和蔡家不對付的蒯家,在蒯良、蒯越兄弟的帶領下,集體叛出襄陽,投靠了劉備。劉備對蒯家兄弟的歸降很是欣喜,當即任命二人為軍參謀。有了蒯家兄弟做榜樣,那些自感大勢已去又善于明哲保身的人,紛紛偷跑出城,向劉備效忠。

不能怪蒯家兄弟等人沒骨氣,劉表還活著的時候,他們代表的家族就和蔡瑁代表的蔡家,水火不容,只是那個時候劉表還能很好的壓下各方的矛盾,現在沒了劉表的從調停和壓制,蔡瑁又奪得了荊州的軍政大權,蒯家兄弟等人就不得不考慮自己未來的出路了,顯然,投效已經佔據了南部三郡的劉備,他們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可要是留在襄陽的話,恐怕用不了多久,他們的腦袋,就要被蔡瑁想盡辦法給搬了去。生死抉擇之間,他們當然要選擇投效劉備了。

還有一些荊州的官員,平時就和劉備的關系很好,比如說伊籍。伊籍是繼蒯氏兄弟之後最先投靠劉備的,而且伊籍還不是一個人來的。他還拉來了自己的好友馬良,和水軍校尉聘。伊籍來過來的這一一武,在歷史上可都是大大有名的人物,劉備對這二人也是相當器重,對于這樣的人才,劉備可是不會嫌多的。在荊州,像伊籍這樣的官員。還有好幾位,他們都是在劉表治下郁郁不得志的人,料定在劉琮或者說在蔡瑁手下,他們的地位會變得更加黯淡無光,索性就站到劉備這邊來了。

短短數日之間,從荊州各地來歸降的臣武將。先後有三十余位之多,讓劉備麾下從人才凋零,一下變得人才濟濟了起來。志得意滿之余,劉備開始了向襄陽的用兵,戰斗剛一開始,蔡瑁就下令把城武的家人全部強行帶到了州牧府,防止再有人出城投降劉備。誰料蔡瑁的這一決定。讓一些游移在間的搖擺人,對蔡瑁徹底失去了希望,暗和劉備達成了協議,他們將暗打開城門,迎接劉備入主襄陽,劉備也答應他們,事後不會消去他們的官職,會讓他們繼續擔任現有的職位。

于是。在里應外合之下,蔡瑁的堅守僅僅堅持了一天,就宣告失敗了。蔡瑁自己,也被關羽斬殺,襄陽十幾萬軍民,盡歸劉備所有。劉備進入襄陽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抄了蔡家。蔡氏滿門被全部抄斬,一個不留。至于劉琮,劉備卻沒有殺他,而是派人把他送到了零陵郡內一個偏遠的小山村。美其名曰讓劉琮在那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養老。

劉表死後,荊州不可一日無主,在龐統和馬良的謀劃下,劉備舊部和新近加入的荊州官員,步調一致的請求劉備出任新的荊州牧,劉備假意再三推月兌,最後裝著推不掉的樣,無奈的答應暫時擔任荊州牧,等日後找到真正有才能的人,他在退位讓賢。至于日後會不會真的出現退位讓賢的那一天,沒有一個人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有些話,說話的人說的很漂亮,听話的人也是洗耳恭听,其的內容有沒有可考性,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當劉備身披錦袍,手執荊州牧的大印,緩步走到州牧府大廳之後,臉上帶著一絲掩藏不住的志得意滿,回頭看向龐統說道︰「軍師,景升兄生前的位置,我可坐得?」

龐統笑道︰「主公已經是荊州牧了,但坐無妨。」

劉備微微一笑,大步走到主位前,轉身坐了下去。就在劉備的**挨上座椅的那一刻,大廳外忽然想起了一陣悅耳的鼓樂之聲,那是一眾荊州官員,在向劉備表示祝賀呢,恭喜劉備登上荊州牧寶座的同時,他們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向劉備表達自己的忠心。

關羽和張飛兄弟二人,帶著欣喜的笑聲,大步走進了大廳,看到劉備安坐在州牧的寶座上,兩人哈哈一笑,向劉備說道︰「大哥,咱們終于有一塊自己的地盤了。」听著二人的話,劉備心忽然生出了一陣不悅,什麼叫咱們的地盤?那是我劉備一個人的地盤!劉備畢竟是劉備,他很快調整好了心態,喜笑顏開的夸獎了關羽、張飛幾句。劉備很清楚,沒有這兄弟倆十幾年的跟隨,自己是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的,而且在以後的日里,劉備還要靠著兩人去給自己打江山呢,別忘了,劉備這個荊州牧,現在只掌握荊襄郡的四郡罷了,後面的日里,還少不了一番戰斗呢。

轉頭看向龐統,劉備笑著說道︰「本府能坐領荊州,軍師居功至偉。今日喜樂,軍師有什麼要求,但說無妨!」

龐統聞言,臉上的神色忽然一整,嘆息了一聲,說道︰「伐人之國而為樂,非仁者之兵。」意思是說,以討伐宗族兄長的基業為喜樂,這可不是仁者應該做的事。劉備聞言,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殆盡,冰冷的看向龐統,緩緩說道︰「昔日武王伐紂之時,亦曾前歌後舞,難道喜樂之人,就當不得仁者的稱呼了麼?退下!」

龐統也不行禮,深深地看了劉備一眼,轉身走出了大廳。龐統投效劉備,實際上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家族,和大多數投降過來的荊州官員們。是同樣的目的,只是龐統把投效的時間提前了而已。從本質上講,龐統和荊州官員們,都是士族出身,而劉備是平民出身,讓一群士族去侍奉平民,這本身就顯得很不合理。只是形勢所迫,被劉備得了勢,也就只好順水推舟的認劉備為主了。龐統雖然沒覺得自己委屈,甚至還一心一意的為劉備設謀出策,但是剛才劉備的那句話,著實讓龐統高興不起來。對龐統來說,襄陽是他的故鄉,他不想听到任何人以踐踏自己的故土為樂趣,包括劉備。龐統是正直的,他沒有反駁劉備的意思,只是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而已。可是他卻選錯了時機,正在興頭上的劉備。是听不得這樣的話的。

龐統走後,關羽和張飛看到劉備很不高興,連忙勸慰道︰「大哥,軍師勞苦功高,你又何必和他計較只言片語上的不敬?」

劉備聞言,也醒悟了過來,深知自己剛才太過小氣了,龐統的作用和關羽、張飛是一樣的。沒有龐統,單靠關羽、張飛是根本不可能拿下半部荊州的,劉備連忙伸手向外一指,急道︰「還不快去把軍師追回來!」關羽張飛得令,連忙跑了出去,連拉帶拽的把龐統帶回了大廳。

劉備假惺惺的站起身來,向著龐統行了一禮。用自責的口氣說道︰「軍師,備剛才一時失言,言語上觸犯了軍師,還請軍師不要掛懷。」為了表示自己的真誠。劉備也不自稱本府了,而是改回了以前的自稱。看到劉備向自己道歉,龐統也不好在強硬下去,即使他明知劉備的這番話,未必是真心的。

「君臣俱有失言,亦望主公不要在意。」龐統向著劉備還了一禮,神態自若的說道。劉備大笑了起來,上前拉住龐統的手,恢復了往日對龐統的敬重之意。

今天或許注定是劉備樂極生悲的日,在經過對關羽和張飛稍有不滿的小插曲後,龐統的話也一度引起了劉備的不悅,在主動道歉,和龐統恢復良好的君臣關系之後,馬良又走進了大廳,繼續給劉備添堵。

馬良長得很奇特,他的兩道眉毛,是白色的。因此在荊襄地區有句諺語,叫做「馬氏五常,白眉最良」。意思是說馬家的五個兄弟各個都有大才,而其最出色的一個人,就是長著白眉毛的馬良。因為出色,劉表生前讓馬良擔任情報官的職位,劉備入主襄陽以後,保留了馬良的這一職位。

不過今天,馬良可不是來給劉備報喜的,而是來報憂的︰「主公,剛剛收到消息,孫策根本就沒有死,他率領呂蒙、丁奉襲取了江夏郡,臨近江夏的長沙原本就是孫堅曾經統治過的地方,現在也已經倒向了孫策那邊,江夏、長沙兩郡,現在已經是孫策的地盤了。」

「你說什麼?!」大廳的所有人,異口同聲的發出了一聲驚呼!這可是一個意料之外的狀況,連智謀卓絕的龐統都沒能預料到一絲一毫。孫策竟然是詐死,還趁機攻佔了江夏和長沙,那兩個郡,可是荊州的屯糧之所啊,尤其是江夏,荊州的一半錢糧,都要經過江夏,一個江夏郡,就等于是三分之一個荊州!

更重要的是,江東和荊州兩家,有殺父之仇,現在劉備繼任荊州牧,自然也就相當于是把這份仇恨繼承了下來,孫策現在佔據了江夏和長沙,就等于是把觸手從江東伸進了荊襄,隨時可以對荊州發起一場佔據地利的戰爭。

劉備知道,孫策一定是有備而來的,從他不惜詐死就能看出這一點。以現在的形勢,劉備剛剛繼任荊州牧,內部還沒有理順,是絕沒有可能去奪回江夏和長沙的,恐怕短期之內,荊州將會保持著這種分裂的狀態,被劉備自己和孫策,各自佔據郡縣而不能統一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北漢燕王最新章節 | 三國之北漢燕王全文閱讀 | 三國之北漢燕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