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諸葛亮在河間城門前布置好了盾陣之後,袁紹知道城內的幽州軍已經做好了接應的準備,這一場仗,已經沒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打也是輸。于是,袁紹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在袁紹率部敗走之後,呂布和周瑜加入到了清剿袁軍先鋒的行列,五萬先鋒軍被殺的哭爹喊娘,很快便土崩瓦解,大部分軍士都被當場斬殺了,小部分人丟下了武器跪地請降,只有不到三千人逃了出去,從各個方向返回了袁紹的大營。
整頓好降軍之後,呂布策馬來到周瑜面前,向著周瑜抱拳說道︰「多謝公瑾不遠萬里前來援手,某代表冠軍侯,呃,某代表燕王先行謝過了。」敖烈雖然還沒有回來,但是他被封為燕王的消息早已不脛而走,不單是敖烈的轄區,就連遠在官渡的曹操和身處江夏的孫策都已經收到了消息。
周瑜抱拳回禮,笑著說道︰「溫侯客氣了,燕王三番五次的相助江東,江東弟俱都深銘五內,又怎能袖手旁觀呢?更何況燕王支援洛陽,乃是大義,我們江東弟來不及去支援洛陽,也就只能趕到河間來為燕王、為朝廷盡一份心力了。」
呂布哈哈笑了幾聲,然後指向周瑜身旁的周泰,語氣頗含欣賞之意︰「這位虎將尊姓大名?」周泰催馬踏前一步,大聲回答︰「某是江周泰周幼平,適才與溫侯的賭約是某輸了,稍後某自罰烈酒三碗!」
先前呂布曾和周泰約定,看誰殺的敵人多,輸的一方就要罰酒三碗。周泰在戰斗一直記掛著這件事,雖然沒有人為他們做統計,但是雙方的殺人數彼此還是都有個大概的,剛才呂布至少斬殺了三四百袁軍,而周泰最多也只殺了不足兩百人,因此是周泰輸了。對此,周泰也是心服口服,坦承了自己的失敗。
「哈哈哈,好!周將軍快人快語,稍後某陪你喝個痛快!」呂布被周泰的耿直逗樂了,大笑著回應了周泰一句,然後轉頭看向周瑜。伸手做出了一個請的手勢,說道︰「公瑾,請進城吧。」
周瑜笑了一下,轉身招呼身後的江東軍開始進城。在進城的時候,周瑜笑眯眯的問呂布︰「敢問溫侯,適才可是諸葛臥龍在主持城內的事務嗎?」呂布一怔。隨即笑道︰「不錯,正是孔明先生。公瑾和孔明素未謀面,卻又如此默契的,當真難得啊,進城之後某為你引薦引薦,你們二人真乃是一時瑜亮,當真應該好好喝一杯才是。」
真實的周瑜。可不是演義描寫的那樣小肚雞腸,胸不能容物的狹隘性格,而是心胸寬廣、氣量高雅的一代儒將,否則他當初也不可能說出終生不與敖烈為敵的話來,更不能像歷史上那樣僅僅憑借五萬水軍,就在赤壁大敗曹操的八十三萬大軍。在听到呂布的話之後,周瑜心也十分仰慕諸葛亮,從剛才諸葛亮的一系列措施來看。周瑜看得出諸葛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賢,對戰場上每一絲細微的變化,都把握的恰到好處,並且和自己隱隱間形成的默契感十足,因此也願意和諸葛亮多親近親近。
進入城內,諸葛亮身穿長袍,手握羽扇。已經等候在了進城的路上。呂布翻身下馬,上前幾步,指著諸葛亮對周瑜說道︰「公瑾,這位就是我們的軍師。孔明先生。」繼而,呂布又指著周瑜對諸葛亮說道︰「軍師,這位就是江東周郎,周公瑾。」
諸葛亮面帶微笑,向周瑜抱拳行禮︰「久聞公瑾妙計安天下,亮神交久矣。今日得見公瑾真容,幸甚。」諸葛亮謙和的態度,立刻贏得了周瑜的好感,躍下馬背,向諸葛亮還禮道︰「某亦久聞臥龍先生大名,常听人言,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當真是如雷貫耳!」
諸葛亮和周瑜對視了一眼,忽然同時爆發出會心的笑聲。在笑聲,對彼此的認同感,正在急速升溫。
幾家歡笑幾家愁,與河間城內的友好、歡樂的氣氛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袁紹大營內的愁雲慘霧了。這次攻城,非但沒能打下河間,還被周瑜、諸葛亮聯手擺了一道,五萬前鋒部隊僅僅逃回來三千人不說,在呂布和周泰的兩次鑿穿,袁紹的部眾也有四千多人的損傷,這麼算下來,剛才的交手,足足折損了袁紹五萬多的軍士,順帶還搭上了呂曠、呂翔和韓呂的性命,可謂是一敗涂地,讓袁紹的心情,就像是大雨將至前的烏雲,陰沉陰沉的。
看到袁紹臉上不悅的神色,麾下武也沒人敢在這個時候出聲自討沒趣,整個大帳內顯得死一般沉寂。良久,袁紹的臉色略微好轉了一些,向部下眾人環視了一眼,開口說道︰「都哭喪著臉干什麼?勝敗乃是兵家常事,我軍這一陣是輸的慘了點,日後找回來也就是了,打仗哪有不失敗的?」袁紹的話說的好听,可是帳內的眾人都很了解袁紹的脾氣,這種話,也就只能袁紹本人說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了出來,免不了又要被袁紹以犯上的罪名,拖出去暴打五十軍棍了。這就是袁紹的性格,外寬而內忌,屬于典型的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那種類型。
「好了,一場敗仗算不了什麼,大家都振作起來吧。逢紀,傳本將將令,讓留守鄴城的尚兒征召十五萬大軍,火速前來增援,河間必克,敖烈必敗!」袁紹下達了召喚援軍的命令。冀州是大漢十州最富庶的幾個州之一,同時人口也是最密集的州,還是疆土第三大的州,僅次于敖烈治下的明州和被曹操、劉備以及孫策瓜分的荊州,而且自從曹操閃電般從袁紹手,奪走了另外的半部青州之後,袁紹在青州蓄養的兵力,除了戰死和投降的,其余的都來到了冀州,所以袁紹才能養兵近百萬,當然這個數字是袁紹故意放出來的,其肯定含有一定的水分。但七、八十萬大軍,袁紹還是有的,遠比敖烈坐擁五州,卻僅僅有三十萬兵馬強得多。
這次出征,袁紹帶來了三十萬大軍,經過一場慘敗之後,還有二十五萬之眾;在官渡。審配還統領著十三萬大軍與曹操開戰,如此算來,留守在冀州的兵馬至少還有三、四十萬,從在抽調十五萬人過來,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
可關鍵是,袁紹絲毫不吸取教訓。竟然讓他的第三個兒袁尚領兵前來,經過袁熙的事情,已經證明了,袁紹的四個兒,一個不如一個,都是紈褲弟,根本沒有帶兵打仗的天分。袁尚要真的來了,以他那吃不了苦、受不了罪的公哥性情,豈不是要擾亂軍的正常秩序嗎?
因此,在接到袁紹的命令之後,逢紀久久沒有反應,心在思考著如何才能說服袁紹,改派他人帶兵前來。可是這種話,不好說也不好听啊。一個弄不好,就會觸怒袁紹,尤其是剛剛經歷了一場慘敗,在這個時候反駁袁紹的決定,恐怕下場會比沮授要慘得多,沮授就因為在戰前說了幾句反對的話,就被袁紹關進了大牢。逢紀要是在這個時候出言反駁袁紹,恐怕會被袁紹直接下令處死了。
就在逢紀猶豫的時候,袁紹的話音再次響起︰「逢紀!你沒听到本將的話嗎?還不快去辦!」逢紀無奈的在心嘆息了一聲,他知道自己是改變不了袁紹的決定了。索性也就不去觸那個霉頭了,有些僵硬的向袁紹行了一禮,低聲答道︰「是,某這就去辦。」隨後,逢紀倒退著走出了大帳,仰天發出一聲長嘆,然後回到自己的帳篷,起草了一份書,把袁紹的意思寫了進去,在折返回袁紹的軍大帳,交給袁紹過目之後,袁紹在上面蓋上了車騎將軍的大印,逢紀挑選了幾名精細的軍士,讓他們快馬加鞭把這封書送到鄴城去。
河間城西邊三百里之外,暗影成員把諸葛亮、周瑜聯手在河間城下大敗袁紹的消息,送到了正在行軍途的敖烈手上。敖烈仔細的看了一遍,低頭沉思了片刻,忽然抬頭說道︰「經此一戰,以袁紹的性格,恐怕是要召喚援軍了,袁紹是絕對不能承受失敗的。咱們要加快速度了,龍,傳令下去,加快進軍速度,兩日之內,一定要趕回河間城!」
兩日後的清晨,朝陽剛剛爬上天邊,還沒來得及把光輝全部灑落到人間,河間城西邊的地平線上,忽然出現了大隊的人馬,迎著初升的朝陽,快速向河間城靠近。
負責守御在西邊城牆上的軍士們,很快發現了這支人馬,幾名性急的軍士不辨敵我便急忙轉身,想要奔下城牆,把這個情況通知給諸葛亮,卻被另外一些沉穩的老兵給攔住了,老兵們面帶微笑的指著城外高舉的大旗,笑道︰「看清楚些,這是咱們的大王回來了。」敖烈因功勛卓著,被封為燕王,成為數百年來第一位異姓王,劉協還在詔書言明,燕王所到之處,猶如天親臨,這份殊榮,讓敖烈麾下的所有將士都感到與有榮焉,心的那份自豪,就不用提了。
那些性急的軍士聞言,轉頭向城外仔細看去,果然看到了一面明黃色的大旗,大旗上僅僅用銀色的絲線繡著斗大的一個字︰燕。明黃色可是皇族專用的顏色,當今天下,除了劉協,也就只有燕王敖烈可以使用這個顏色了,其他的人膽敢使用的話,當以欺君之罪論處!
「果然是大王回來了,哈哈,太好了,大王回來了!」
瞬間,西邊城牆上軍士們的熱情升騰了起來,對王者歸來的歡呼聲和喜悅,淹沒了一切。
PS︰PS︰大漢數百年沒有異姓王,是大琨的記憶,不代表歷史。大琨確實只記得在漢初,韓信等人被封為異姓王,從那以後就不記得有誰被封過異姓王了,不管到底有沒有異姓王,大琨還是把敖烈寫成了數百年來第一個異姓王,算是一種襯托主角的側面手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