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境內駐守的將士早早得到了周瑜的命令,沒有對敖烈所部的漢軍做出絲毫的刁難,而是大開綠燈,任憑漢軍長驅直入,一直順利的來到襄陽城之外。
襄陽城外二十里,江東名將周瑜一襲白衣,垂手安靜的立在路邊,靜靜地等待著即將到來的敖烈。在他身後,頂盔摜甲的呂蒙和年僅十四歲的陸遜,分別站在周瑜的左右兩側;更後面,則是丁奉等一班江東舊將和新近歸降江東的荊州官員。代替孫策鎮守荊州的周瑜,擺出了最高規模的迎接陣容,來顯示他對敖烈的敬重和歡迎。
如雷鳴般的馬蹄聲響起,敖烈白馬金甲霸王槍的標志性裝束,最先出現在地平線上,躍入了周瑜等人的眼簾。緊隨其後,許褚和典韋兩位面目猙獰的虎將出現在了敖烈的左後方,而英俊瀟灑的趙雲和馬超,則是出現在了敖烈的右後方,和許褚、典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永恆不變的,則是他們身上共同散射出來的氣勢,那專屬于漢軍將士所特有的,對勝利充滿渴望,永不言敗的氣勢。
照夜雪龍駒帶起一溜煙塵,閃電般向周瑜的方向疾馳過來,直到距離周瑜身前還有十步之遙的時候,端坐在馬背上的敖烈才微微一抖韁繩,口輕喝了一聲︰「不動!」通靈的照夜立刻收起速度,強健有力的四蹄如四根粗大的鋼釘,狠狠地釘在了地上,瞬間便收住了疾馳的腳步。
看到敖烈停了下來,周瑜面帶微笑踏前兩步,向著敖烈拱手說道︰「末將周瑜,參見攝政王。」隨著周瑜的問候。其余的數十位官員,立刻對敖烈抱拳行禮,齊聲恭迎著︰「參見攝政王,攝政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敖烈坐在馬背上,笑著說道︰「都是一家人。這些客套就免了,大家平身吧。公瑾,你現在可是也學會繁縟節這一套了。」
周瑜臉上的笑容更濃郁了一些,口謙遜的說道︰「禮不可廢啊。攝政王一路車馬勞頓,還請進入城休息。」孫策和孫權兄弟,雖然沒有正式布告天下。加入到北漢的陣營來,但卻一直以敖烈弟自居,他們的態度,對江東武官員有著深遠的影響,再加上周瑜對敖烈又極為敬重,所以他對敖烈。和那些漢軍將士對敖烈,幾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在一片歡聲笑語,敖烈和趙雲等重臣率領一千名百戰血殺,隨著周瑜眾人進入了襄陽城,其余的漢軍精銳,則是在甘寧的統率下,在城外扎起了臨時的營寨。做為休息之所。
來到襄陽城的府衙內,周瑜將原屬于荊州牧位置的座位讓了出來,執意要敖烈坐在上面,敖烈也沒有推辭,大步走到大廳的主位上,穩穩地坐了下來。周瑜等江東、荊州兩地的官員,坐在了敖烈下手左邊的主位上,趙雲等漢軍大將則是坐在了敖烈右手邊的客位上。等眾人坐定之後,周瑜率先開口說道︰「稟攝政王,伯符將軍正在趕來的路上。相信五日之內,便能趕到襄陽了。」雖然孫策是周瑜的主公,但是在敖烈面前,周瑜卻並沒有這樣稱呼,而是改稱孫策為伯符將軍。充分表示了他對敖烈的敬重,同時也顯示出了孫策對敖烈的尊敬之情。
敖烈笑了一下,說道︰「伯符這人,什麼都好,就是性太急,等孤去建業不也是一樣的嗎?何苦非要親自跑上這一趟。」
周瑜笑道︰「其實,江東自伯符將軍以下,對攝政王無不尊敬有加,听聞攝政王這次要路經江東,江東上上下下無不是翹首以盼啊。」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周瑜有意無意的在關鍵字眼上加重了語氣,將江東武官員對敖烈的心態,委婉的暗示給了敖烈。
其實嚴格說起來,周瑜這樣的做法,在未經孫策允許的情況下,把江東內部的動向透露給外人,已經算得上是背主了,不過如果對象是敖烈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在江東核心領導層,十之八的人從來沒把敖烈當做過是外人,尤其是孫策、孫權兄弟和周瑜,孫氏兄弟是敖烈的弟,在敖烈這里學到了很多受益終生的東西,對敖烈自然是格外的親切;而周瑜卻永遠也無法忘記,當初在江東孫家走投無路的時候,是敖烈伸出了救援之手,無償的借給孫策兩萬精兵,幫助孫策東山再起,正所謂錦上添花易,雪送炭難,敖烈當時的舉動,讓周瑜感到由衷的佩服,時至今日,周瑜依舊沒忘記自己當初對敖烈做出的承諾︰終生不與君侯為敵!雖然現在敖烈已經從當初的冠軍侯一躍成為了如今的攝政王,但是這份承諾在周瑜的心,依然有效!
以敖烈的精明,自然听懂了周瑜的暗示,以此來推斷,想必江東高層的絕大多數人還是傾向于歸順北漢的,至于那剩余的極少數人,恐怕都是江東當地著名的名門望族了,他們還不能確定歸順北漢會給自己的家族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所以還處于觀望的態度,對這些士族出身的望族,敖烈歷來是不會姑息養奸的,能夠接受北漢的律法,自動放棄士族特權的,敖烈便會接納他們,否則的話,敖烈也不介意以血腥的手段,鎮服這些自以為是的家伙。在北漢,是絕對不允許再出現士族這個特殊的存在的。
臉上露出會意的笑容,敖烈輕聲說道︰「那邊讓我們安心等待伯符的到來吧……」
正如周瑜所言,四天之後,孫策率領五百鐵騎,風塵僕僕的趕到了襄陽。在孫策趕來襄陽的當日,他便下令將荊州完完整整的交還到了漢軍將士手,江東軍在漢軍到來之後,將只帶隨身武器、鎧甲,毫無條件的撤回江東。敖烈也沒有客氣,傳令鎮守益州的徐庶和關地區的朱皓,分別抽調五萬漢軍過來,接管荊州。同時,敖烈還正式任命龐統為北漢第一任的荊州牧,率領荊襄舊有官員,和原本就是荊襄上將,後來跟隨劉備去了益州的陳應等人,留下來輔助龐統。以龐統在荊襄的人氣和人脈,敖烈相信龐統一定會把荊州治理的井井有條,畢竟,龐統是在這一方水土長大的,對荊州的風土人情再熟悉不過了,沒有誰還能比龐統更適合掌管荊州了。
當天夜里,敖烈和孫策獨處一室,進行了一番密談。孫策毫無保留的把江東內部支持歸順敖烈和反對歸順敖烈的派系劃分,一清二楚的說給了敖烈知曉。孫策並不是一位懦弱的君主,正相反,他的脾氣極為剛烈,敖烈為此沒少規勸于他。像孫策這樣剛烈的人,之所以會心甘情願的歸順北漢,除了他對敖烈的私人情感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孫策清楚的看到,北漢已經佔據了天下的一大半兒,而且敖烈的統治深得民心,北漢的政權就像是鐵板一塊,只會越來越堅固,而絕不會半路崩盤,毫不夸張的講,當今天下的局勢,隱隱間有著順北漢者昌,逆北漢者亡的跡象,在生存和滅亡之間,孫策當然會選擇前者了。
歸順北漢,正式投效自己的師父敖烈,也是孫策在和胞弟孫權經過共同商議後做出的決定,這兩位敖烈的得意門生,深知敖烈胸所學勝過天人,他們相信,在敖烈的帶領下,江東乃至整個天下,只會越來越好,老百姓們也能過上太平安定的好日。盡早結束四分五裂的局面,讓天下完成大一統,也是他們的志向,是深受敖烈影響,秉承敖烈思維的志向。
孫策陪著敖烈在襄陽呆了近一個月之後,益州的漢軍率先來到了荊州,這五萬漢軍的到來,再加上舊有的荊州軍,已經足夠維持荊州的正常秩序了,為了防止原的曹操出兵南下來侵襲荊州,敖烈命甘寧率領兩萬麒麟水軍暫時留了下來,協助龐統鎮守荊州,同時,孫策也把部下的丁奉、凌統兩員大將留在了荊州,並一同留下了三萬江東軍,幫助龐統穩定局面,以應對曹操可能的南侵。等關的五萬漢軍到來之後,丁奉和凌統自會率領著三萬江東軍撤回江東。
在過去的一個月,敖烈親自勘察了荊州北部臨江的地形,在十幾處險要之地親手布置了防線,並責令龐統盡快構築防御工事,安置紅衣弩炮和霹靂車等大型殺傷性武器,還讓甘寧即日率部進駐這些防御工事之內,既可以抵抗曹操的南侵,同時也為日後兵分兩路,對曹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安排好了大方向之後,敖烈便把荊州的一切事宜全部甩給了龐統,自己當起了甩手掌櫃,不再過問荊州的事情,而是和孫策率部向建業進發。接下來,敖烈便要在孫策、孫權兄弟的幫助下,實現將江東地區劃入北漢版圖、對原的曹操形成大包圍局勢的偉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