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洋流 第二百七十三章 激烈的朝議

作者 ︰ 王小郎

李雲中向下看了一圈,實在找不到理想人選,不少武將早已經轉成文職,像羅大綱、陳承瑢、林紹章、胡以晃等人,李雲中也不打算讓他們重**舊業,免得勢大難制,而剩下的大帥、將軍早已經被他派往前線.

「眾愛卿還有什麼中意人選?難道讓朕從前線召回不成?」

沈葆楨左移兩步,躬身拜道︰「微臣斗膽舉薦曾國藩,此人能征善戰,數次擊敗長……發匪,在發匪之中猶如天神一般,況且曾國藩閑賦在家中,一召即用,不會耽誤伐川曰期。」

沈葆楨暗自抹了把汗,剛才差點將長毛二字說出口,萬一讓皇上聯想起短毛,自己還有什麼功名前程可言!

李雲中點了點頭,說道︰「曾國藩倒是個人選,此人能讀書、善打仗,攻取四川對他來說也沒什麼難處。」

听皇上有選定曾國藩的意思,胡以晃直白的說道︰「曾大人是善于打仗,只是他嫉惡如仇,而太平軍又仇視儒學,曾大人入川,必定會屠戮過甚,請皇上三思。」

趙雅麗裝走不經意的道︰「哎呀,曾國藩不就是曾剃頭嗎!」

「咳咳!胡大人所言有理!」李雲中想了想,回道︰「既然曾國藩殺心太重,那就給他加一把尚方寶劍……」

听到尚方寶劍幾個字,沈葆楨靈機一動,大聲道︰「微臣保舉趙大人為欽差,監督曾大人攻取四川!」

李雲中一愣,看著興奮激動的沈葆楨,又看了看躍躍欲試的趙雅麗,心里納悶,

見出征將帥之中,沒有廣西人,還大大討了皇上的開心,葉名琛大喜,附和道︰「微臣也保舉趙大人,趙大人忠于任事,兩湖能夠易幟,趙大人功不可沒,況且說服石達開投降,那時實實在在的大功!」

張維坤笑道︰「趙大人擔任欽差,我等沒有意見,只是曾國藩身為降將,還不願為官,怎能以他為帥,萬一有個好歹,後果不堪設想!」

反正四川沒有大規模使用槍炮,李雲中見下面又要爭起來,打斷道︰「就這麼定了,參謀部回去立即拿出一套可行的方案,四川天府之國,道路卻不通暢,最好從內部瓦解,洪秀全搞上帝那一套,千萬不可讓我軍廣西士卒接觸。」

張遂謀愕然,躬身回道︰「微臣遵命!」

放下一件心事,李雲中頓了頓,問道︰「眾愛卿還有什麼事要啟奏?」

趙烈文出列,大聲道︰「啟稟皇上,現如今全國百萬大軍,分駐于各地,一旦遭遇戰事,調集起來很是麻煩,甚不合理,微臣建議選取險要、通衢之地集中駐守,如此調兵方便快捷,平時在一起訓練,遭遇戰事也可配合純熟。」

李雲中贊道︰「不錯!說的好!如今既然遷都燕京,江南留有重兵就浪費了,兵部可有方略?」

趙烈文從袖子中取出一份奏折,回道︰「啟稟皇上,兵部考略全國地圖,選出了七處戰略要地,請皇上裁決。」

太監將奏折呈上,李雲中大略看了下,見下面大臣好奇張望,對趙烈文道︰「哪七處?說來給大家參詳參詳。」

趙烈文提高聲音,正色道︰「雲南地處邊陲,多有土司、夷人作亂,更與緬甸、越南等國接壤,印度早已被英國佔領,最近英國、法國的勢力逐漸侵蝕接近雲南,況且西南各省都與雲南接壤,如有叛亂,可以立即出兵,所以這雲南算一處。」

李雲中點頭,回道︰「好!就在雲南建立軍區,駐扎四個師,四川平定之後,就在大軍中抽選,那還有其余幾處,你繼續說。」

趙烈文接道︰「南京!南京是漢國故都,地處江南,而江南多是發達之地,不得不駐兵防守;第三處就是濟南,山東民風彪悍,必須留有重兵駐守;第四處燕京,燕京乃是漢國國都,留有重兵,毋庸置疑;第五處乃是蘭州,陝甘回民**相去不遠,如想回民安分守己,必須由大兵威懾,如果四川、**有變故,蘭州也能迅速發兵;第六處台灣,大漢統一以後,南洋越來越重要,要想大漢國土不被西方國家踐踏,必須守住南洋,況且南洋多漢人,放棄實在可惜;第七處東北奉天,晚明前車之鑒後車之師,滿清能在東北崛起,大漢不得不防,一定要抽取精銳大軍留守奉天,節制滿蒙。」

張遂謀眼楮睜的大大的,見皇上越听越是高興,徹底心亂如麻,參謀部最大的權限就是調兵,兵部最大的權限就是考核升遷,如果照兵部這麼謀劃,實行軍區制,大軍都固定一處,參謀部必然權威大失,在軍中的影響力驟然下降,後果就是兵部徹底凌駕于參謀部之上。

趙烈文補充道︰「微臣所想出的七處駐兵之地之外,其余任何地方都不用駐兵,只留民兵、警察維持治安,軍隊人員除了拉練、演習,不得四處帶兵溜走,也不能肆意招攬士兵,劃分勢力範圍。」

葉名琛贊道︰「此計大妙!自古以來歷朝歷代不是守內虛外,就是內需外實,像這樣內外並濟的軍區制可不多見,無論哪一處發生叛亂,都能就近出兵平亂,軍人既不擾民,為害地方,又能為國盡忠,兩全其美。」

見皇上連連點頭,張遂謀再也忍不住,回道︰「軍區制確實利國利民,只怕軍中將領不服。」

趙烈文笑道︰「大漢乃有王法,將領不服,自然以法裁之,軍人不得干政,像以往那樣一手管軍一手治民,這本就存有重大隱患,地方官全看軍人臉色行事,長此以往,軍閥而生,朝廷沒有威信,天下必將大亂,那就是改朝換代的跡象。」

張遂謀一愣,怎麼說到了改朝換代?繼續反對,那就是心存不軌,不反對,參謀部沒有權威,自己這參謀長當的還有什麼意思。

李雲中立即決定道︰「軍區制暫不實行,等到漢國平定天下,止戈息武之後,再實行。」

趙烈文道︰「是皇上,微臣回去之後會繼續完善。」

趙烈文明白,大軍在外,最是敏感不過,那些都督、元帥萬一誤會,心思二用,臨陣失計,那可就得不償失。

趙雅麗俏皮的看了李雲中一眼,這不就是後世的軍區制,趙烈文一定是提前得到了暗示,否則他一介文人,怎麼會想到這些。

李雲中看著趙雅麗‘譏笑’的眼神,不由老臉一紅,問道︰「還有何事啟奏?」

吏部尚書張維坤見今天全是文官集團逞威,鐵青著臉,上前道︰「啟稟皇上,如今大漢實行新政,新部門曰益增多,各地官員紛紛來報事務繁多,甚至有一人兼著五份差事,微臣請皇上增加官員數量。」

陸建瀛一听,這是好事,出列附和道︰「張大人所言甚是,請皇上擴大科舉規模,增加錄取人數。」

這個老狐狸,張維坤暗罵,補充道︰「科舉擴大,增加錄取人數,這樣未免良莠不齊,而全國各地缺少的官員何止萬計,光光科舉那百十個人怎能滿足。」

周守義譏諷道︰「不增加進士人數,難到讓無知草民當官?張大人真會說笑,除了讀書人,還有哪出可以大規模選取官員。」

張維坤得意的說道︰「比官員多的是吏,微臣建議取消‘官’‘吏’分別,官員可以為吏,吏也可以做官,如此輕而易舉的可以滿足全國各地官府所需。」

「不可!」

「吾國吾民!」

「真是痴心妄想!」

「亡國之策!」

……

張維坤語音剛落,就有數十人不顧禮儀出言呵斥,這個計策太危險,不用讀書就能做官,還有誰願意忍受十年寒窗,大家都走捷徑,孔孟之說不就落寞了。

葉名琛臉紅脖子粗,爭辯道︰「此言大謬,吏就是吏,終身為吏,怎能做官!況且官員都是通過正規途徑的到官位,如果與吏員相提並論,同處一室,又有誰還會勤政辦公,大家都學著吏員不學無術,貪贓枉法,天下還不大亂!」

沈葆楨也出列,說道︰「官是主人,吏是僕人,兩者涇渭分明,才能乾坤不亂,如混肴不清,天下讀書人沉默以待,亡國之禍,誰敢擔當。」

**決定立場,張遂謀雖然讀過書,中過秀才,還是站在自己兄弟這一邊。

「官員任事為國為民,一心一用,關吏員何事?大家都是為國效力,讀書只是明白事理,吏員既能精忠報國,理應受到恩賞,做官有什麼不可以。」

胡以晃點了點頭,大聲回道︰「說的有理,只要為國盡忠,大家都是一樣的,我本是鄉間地主,照樣可以封侯拜相,官吏一體,吏員為什麼不能為官!」

李雲中覺得這是好事,看著群情激奮的眾位清流,決定還是折中一下,宣布道︰「大漢新政,自然要創新,再說朕也沒听過秦漢有官吏之分,傳旨︰吏員有官員保舉者,可以為官,不過品級最高這為五……四品!」(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末洋流最新章節 | 清末洋流全文閱讀 | 清末洋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