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缺什麼 第七章金錢價值觀扭曲,沒有理財能力

作者 ︰ 李石華呂靜霞

隨著時代的發展,理財能力已成為與智商、情商並列的三大不可或缺的現代社會能力。♀+言情內容更新速度比火箭還快,你敢不信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格林斯潘強調指出︰「理財盲是社會中產生的‘21世紀新型盲人’,將會釀造出比文盲更可怕的悲劇。」然而理睬能力卻成為中國孩子的短板,有父母抱怨︰「我的孩子長這麼大,什麼都不會干,就會花錢!」「孩子只要手上有錢,看到什麼就買什麼,養成了浪費的習慣」「孩子的零用錢總是很快花光,經常沒錢用」……要讓孩子在未來靠自己創造財富人生,現在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是當務之急。理財教育對幫助孩子養成人生所需的智慧和正確價值觀有著不可估量的潛在作用。

1孩子炫耀金錢不利于其成長

金錢這東西,只要能夠一人的生活就行了,若是多了它會成為遏制人才能的禍害。

瑞典化學家諾貝爾

所謂盲目攀比和炫耀就是在認識不清的情況下,不顧實際情況與別人進行比較,向別人進行夸耀。這一點在眾多的中學生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同學之間比著看誰的衣服牌子更硬,誰的鞋子更貴,不是牌子的不穿,不是當紅明星作的代言人的品牌衣服不穿,還有比較所用的書包、文具盒、鋼筆,甚至小到橡皮也要比較誰的更貴更高級,比較生日派對誰的場面更隆重盛大,誰送的禮物更「拿得出手」,盲目比較誰家的汽車更貴更高級︰「你看,你爸爸才開夏利,真丟人,我爸爸開寶馬,撞壞了,你們家又賠不起,下次看到我們家的車,你家的夏利就趕緊讓路,知道嗎?」

孩子之間的盲目攀比和炫耀,會使孩子變成一個個的勢利眼,使得孩子慢慢形成一切向錢看的錯誤價值取向。這種心理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

在國外,很多富翁級的父母意識到,讓孩子擁有一種天生的金錢和地位上的優越感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他們都教育孩子拋棄身份榮耀感,更不能炫耀金錢。

意大利有一位富翁教育兒子的方式很獨特,兒子的衣著穿戴、零花錢遠遠不及一般工薪家庭的孩子,而且上學放學都是以步代車。他經常教育孩子說︰「我是有很多的錢,但那是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雖然你是我的孩子,但也不能坐享其成地花我的錢,你要學會自己去創造,而且即便自己將來賺了錢,也不能隨心所欲的揮霍。」這位意大利富翁無非是在教育孩子拋棄父輩身份給孩子帶來的特殊榮耀感,讓他們像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樣正確地對待金錢。

在美國耶魯大學300周年校慶之際,全球第二大軟件公司「甲骨文」的行政總裁、世界第四富豪艾里森應邀出席典禮儀式,並發表了一段令人掃興的演講。他說︰「你們以為在耶魯大學這樣的名校讀書,自己就很有成就,其實今天我站在這里,並沒有看到一千個畢業生的燦爛未來。我沒有看到一千個行業的一千個卓越領導者,我只看到了一千個失敗者。」

這番驚世駭俗的言論讓在場所有師生、校友感到瞠目結舌。耶魯大學這樣的世界名校是所有莘莘學子都神往的殿堂,居然遭到艾里森的無情批判,艾里森有點太狂傲了吧。

艾里森並沒有到此為止,而是接著說︰「因為真正的優秀人才不但不以在這些所謂的名校讀書為榮,而且毫不猶豫地舍棄了那份榮耀。微軟公司ceo比爾蓋茨在哈佛讀到二年級,就毅然中途退學了;世界第二富保爾艾倫,根本就沒邁進高等學府的門檻;我艾里森,世界第四富,曾被耶魯大學開除;還有戴爾,這個行星上第八富他的排名還在不斷上升,也是個退學生。微軟總裁斯蒂夫鮑爾默與比爾蓋茨是同學,財富榜上大概排在十名開外,為什麼成就差一些呢?因為根據記載,他是研究生時輟的學,開化得稍晚了些。」

最後,艾里森對這些自尊心受到傷害的學生安慰道︰「不過你們也不要太悲觀了,你們雖然不能像我們一樣成為世界富翁,但經過幾年後的努力可以成為我們這些退學者、未讀大學者、被開除者的打工者。」

艾里森的這番話雖然有些極端,但並非一無是處。幾乎所有的人,包括父母自己,經常會有一種強烈的身份榮耀感。這種「身份榮耀感」和「炫耀金錢」的性質是一致的。當孩子過分迷戀父母擁有的金錢帶給自己的榮耀時,其人生的境界就不可能太高。

有一位12歲的小學生,是班里的積極分子。有一天,班主任號召大家向貧困地區的孩子捐錢,他第一個站起來響應說︰「老師,我家有錢,我可以捐!」班主任就問︰「那你準備捐多少啊?」「捐5萬!」他雖然不清楚5萬是個什麼概念,但是他知道那是很大的數目,一般的同學沒人捐得起的。于是,放學回家後,就向父母要5萬塊錢的捐款。父母一听驚呆了,他們只是在孩子面前提到過5萬塊錢的存款,但孩子不知道那是父母多年的積蓄,是用來買房子的錢,害得父母不得不趕到學校向老師做一番解釋。

真正的富有者往往不是靠炫耀,也不是靠繼承祖輩的遺產變得富有的,而是靠個人的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如果孩子過早地沉迷于「炫耀金錢」中,產生「我的父母很有錢」「父母的錢就是我的錢」的思想的話,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心浮氣躁,難以靜下心來錘煉自己的創富本領,注定會成為一個失敗者。所以,父母不管多有錢,社會地位多特殊,也不要讓孩子產生靠父母吃飯的想法,而要教育他們以一顆平常心,靠自己去積累財富。

2理財教育讓孩子一生受益

不僅要教育我們的年輕人在學術上的技能,也要教育他們理財的技能,這不僅是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而且是生活得更美好所必須具備的技能。

佚名

長期以來,我國絕大多數的孩子終日被埋在書堆里,即使「減負」後,父母們在課外也都傾其所有地讓孩子們接受一些電腦、書畫、琴棋、體育等方面的教育,而唯獨忽視了對孩子的節儉及理財方面的教育。

如今,由于孩子能從大人手里輕松得到錢,而且有求必應,財源滾滾,所以,很多孩子也學大人,講究吃、喝、穿、用的高檔次,有錢就花出手。孩子們的理財觀念也就隨之越來越差,甚至上大學及工作以後,理財方面仍是一塌糊涂。

而西方國家家長非常注重對孩子的理財及節儉方面的教育。

在美國,有專門針對少兒理財教育的目標要求︰

小孩子從3歲起,要能辨認硬幣和紙幣;

5歲時知道硬幣的等價物,並知道錢是怎樣來的;

7歲時能看價格標簽,以培養其「錢能換物」的理念概念;

8歲時知道他可以通過做額外工作賺錢,知道把錢存在儲蓄賬戶里;

10歲懂得每周節約一點錢,以備大筆開銷使用;

1112歲時就知道制定執行兩周以上的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中的術語……

國內外教育專家認為︰孩子越早接觸錢、學會理財,長大後就越會賺錢,關鍵是家長如何教會孩子節約,學會合理地花錢、理財。現在的孩子則更將不可忽視生存必備的基本條件賺錢觀念和理財能力。

有關專家指出,父母完全能夠教會孩子具有經濟頭腦,也能訓練孩子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而且這類教育宜早不宜遲。受到良好金錢觀教育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才能對金錢抱有正確的心態,處理好人與金錢的關系。♀

什麼是正確的金錢觀?是貪圖富貴,揮金如土?還是只掙不花,做守財奴?雖然有錢沒錢都可能導致罪惡,但金錢本身並不可怕,關鍵是家長首先應該弄清自己的價值觀,否則無法成功地教育孩子。

在物質生活日益富裕的今天,我國的許多父母一般很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錢,而且給孩子零用錢也比往昔的父母慷慨大方,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們的孩子擁有的零用錢是多了,卻花得毫無珍惜之意,甚至有的揮霍無度。他們正面臨一個學習的困境;不知道如何節儉為妙,也不知道如何管理金錢,更遺憾的是沒有有意識地教過他們。

其實,許多成年人自己也缺乏管理金錢的正確觀念和方法,大多都是從錯誤的經驗中學習來的,只是有時付出的代價大了些。孩子如果能夠及時學習到管理金錢養成良好的節儉樸素的作風,將有助于他們自律、自重、自信等生活習慣與人格的培養,而理財教育對于父母而言是責無旁貸的,是必須抓好的家庭教育關鍵問題。

家長在對孩子節能型理財教育時,可以做做孩子的「債主」。

今天,一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就要開始面對經濟上的考驗了,他們會被鋪天蓋地的以信用卡、學生借貸和各種消費借貸形式出現的信用貸款所淹沒。

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養成了良好的信用借貸習慣,在借錢之前他們就會反復考慮︰「為了借到這個東西,我使自己背上還債的負擔,值得嗎?」那麼,他們長大後就能從容地應對這個到處是信用消費的社會,他們在人生道路上就會盡早地獲得經濟上的**。

相反,如果孩子沒有絲毫的借貸經驗,如果他們的信貸習慣不好,那麼,他們成人之後很容易掉到信用消費的陷阱里而不能自拔。要麼被債主追著討賬,要麼做太多的抵押,要麼讓每一張信用卡都透支,總之,直弄得使自己的經濟生活入不敷出。

因此,如果孩子主動向父母借錢,那是值得慶幸的一件事。父母應該坦然地做他的「債主」和他簽訂一份正正規規的借貸合同,然後把錢借給他。在孩子「負債」的過程中,他會體驗到借錢買東西,然後花上幾個月還債的感受;他會明白債務是一種嚴肅的責任;他會知道不得不為自己早已失去興趣的東西而還債是什麼滋味。

做孩子的「債主」時,父母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給孩子的最高借貸額不應超過兩個月的零花錢,如果你每個月給孩子30元為零用錢,那麼給他的最高借貸額就是60元。

第二,還款期限應以兩個月為宜,如果把還款時間拉得太長,很可能影響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第三,不允許孩子拖欠或抵賴欠款。父母借錢給孩子的一個重要借貸原則就是讓孩子必須歸還借款,而且在規定的時間內歸還。所以,當你想他們收取欠款時,不要接受任何不還錢的借口,不應該讓孩子養成拖欠甚至抵賴的壞習慣,否則,他們就不會深刻認識借貸是一項嚴肅的責任,如果父母妥協,孩子就學不到關于借貸的最重要的一課︰千萬不要在沒考慮清楚的時候就去借錢!

當孩子第一次按期、如數還清你的欠款後,他們會因自己能夠守信用,履行諾言而備感自豪,當然,孩子在整個借款過程中毫無痛苦,心情愉快;他們為了按期還錢,不得不放棄本想購買的東西,這種感覺會讓他們覺得痛苦。但恰恰因為如此,以後他們再想借錢買一些意義不大的東西時就會更加謹慎了。

3讓孩子了解必要的金融產品

花時間幫助教育我們的孩子理財,難道還有比這更美好的時光?

美國投資家巴菲特

現在是一個經濟時代,讓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識是必須的,因為孩子遲早要遇到這些事情。父母要讓孩子知道金融知識很多,投資的方式也很多,孩子要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但有一些投資的簡單常識孩子也必須掌握,如對自己的資產做最大程度的利用,讓它成為自己賺錢的途徑,追求財富時要懂得主動等。

現在,金融產品特別多,比如,基金、股票、債券、保險、信托等。當然,也有外匯、期貨以及一些不太常見的銀行自行推出的金融產品。在這里,就常見的金融產品做一下簡單介紹,以方便父母給孩子進一步講解,讓孩子更好地領悟。

通俗地講,基金就是匯集眾多分散投資者的資金,委托投資專家(如基金管理人),由投資管理專家按其投資策略,統一進行投資管理,為眾多投資者謀利的一種投資工具。每股基金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基金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金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

基金分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封閉式基金募集完資金後,封閉且規模不變,有期限,期滿後按持有的股份額來分配剩余資產。開放式基金沒有期限,隨時可贖回的基金。

股票是股份證書的簡稱,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借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金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

股票的作用有三點︰股票是一種出資證明,當一個自然人或法人向股份有限公司參股投資時,便可獲得股票作為出資的憑證;股票的持有者憑借股票來證明自己的股東身份,參加股份公司的股東大會,對股份公司的經營發表意見;股票持有者憑借股票參加股份發行企業的利潤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分紅,以此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

債券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機構直接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債券購買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或債券持有人)即債權人。由于債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確定的,所以,債券又被稱為固定利息證券。它具有償還性,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的特征。

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保險公司不同,所設置的保險項目也不同,但是同一類型的保險都大同小異,以便于人們安全投保和增值投保。

信托簡單地講,是指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作為一種嚴格受法律保障的財產管理制度,通過基本的三方關系(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來更安全、更高效地轉移或管理財產,從而滿足人們在處置財產方面的不同需求。其職能概括起來就是「受人之托,履人之囑,代人理財」。

以上內容雖然比較專業、抽象,也比較晦澀難懂,但是,這些確實需要父母及早讓孩子了解,孩子越早了解金融知識,就會越早具備理財能力以及掌握獲取財富的技能,從而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社會中更易、更快、更早地獲得成功。

當然,這些只是一些基本的金融產品,其他的諸如外匯、期貨、國債以及銀行自行發行的金融產品也應該讓孩子盡早了解一些。♀

4用零花錢鍛煉孩子的理財能力

年輕人應該先從攢錢開始,收入像河流,財富像水庫,花出去的錢就是流出去的水,只有剩下的才是你的財富。

國家理財規劃師劉彥斌

生活在富裕國家的孩子們,一般從**歲起就懂得了如何精打細算地支配自己有限的零花錢了。那里的孩子們經常會說︰「我還沒有攢夠錢,不能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我的錢要等到商品降價時才能用」之類的話,因為他們知道,父母在給零花錢方面是絕不會遷就他們的。孩子們每周僅能從家長那里得到有限的零花錢,通常只有幾枚硬幣,這樣,孩子在買東西前就會再三權衡自己最需要什麼,然後再一點一點地慢慢積攢。

約翰d洛克菲勒是美國實業家、超級資本家,美孚石油公司的創辦人,在美國商業界,提起他的財富盛名,用「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其擁有的私人財產早已高達十億美元以上,一向熱衷慈善事業,截至20世紀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機構,他贊助的醫療教育和公共衛生是全球性的。他一生直接捐獻了53億美元,他的整個家族對慈善機構的贊助超過了10億美元。

但洛克菲勒本人生活上一向保持著節儉的作風,平時花錢都很節省。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車回家,缺10美分,于是就向他的秘書借,並說︰「你一定要提醒我還,免得我忘了。」

秘書說︰「請不要介意,10美分算不了什麼。」

洛克菲勒听了正色道︰「你怎能說算不了什麼,把1美元存在銀行里,要整整兩年才有10美分的利息啊!」

人們很難將洛克菲勒如此節儉的作風與其億萬富翁的身份聯系起來。不僅洛克菲勒本人注重節儉,而且他的子女也都很好地繼承了這一作風。洛克菲勒家族能夠經歷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第六代了,仍在續寫其歷史的輝煌,獨「富」天下,完全打破中國「富不過三代」鐵一樣的定律,這與他們的財富觀念和從小對子女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

盡管他們的家族擁有如此多的財富,每一代子女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但為了避免孩子被家族的光環寵壞,不管是老約翰洛克菲勒還是小約翰洛克菲勒,始終堅守「富而不奢」的價值觀念,防止孩子揮金如土。他們首先不讓孩子們知道父親是個富人,洛克菲勒的幾個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前,從來沒有去過父親的辦公室和煉油廠。其次,就是對兒女的零用錢這樣的小事他們也始終管得很緊。

他們對子女的零用錢做了以下細致的規定︰7、8歲的孩子每周只有30美分的零用錢,11至12歲每周1美元,12歲以上的每周有2美元。這些零花錢每周發放一次。同時還為每人買了個小本子,要他們記清楚錢的去處,當下次領錢時需要孩子們將賬本交給家長檢查。如果錢賬記得準確無誤,沒有隨便亂花,下次發錢的時候會多給5美分,否則會少給5美分。此外,父親還鼓勵孩子以自己的勞動掙取金錢,比如,捉到走廊上的蒼蠅,每一百只可換取10美分,捉到一只耗子,可獎勵5美分,削鉛筆1角錢,練琴每小時5分錢,修復個花瓶能掙1元錢,一天不吃糖可得2分錢,第二天還不吃獎勵1角錢,每拔出菜地里10根雜草可以掙到1分錢,保持院里小路干淨每天是1角錢,背柴禾、劈柴禾也有獎勵。

勞倫斯和哥哥納爾遜,分別在7歲和9歲時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許權,皮鞋每雙5美分,長筒靴每雙10美分。這樣的事情听起來似乎很難和富可敵國的洛克菲勒家族聯系起來,但事實的確如此。洛克菲勒為自己能把孩子培養成小小的家務勞動力感到很得意。

後來女子們都長大成人,先後進入了大學學習,父親給子女的零用錢與普通家庭孩子的標準相差無幾,如果遇到特殊情況,超過了這個標準,需要另外申請。這個規定曾一度讓一向貪吃貪玩的四兒子溫斯格普在大學交女朋友期間花銷過大欠下一筆債,因無力償還,只得向大姐巴博請求救援。

有的兒子有時的確發現自己手頭現金拮據,某個期間花的錢超過了預期,不得不請求父親提前給錢,而父親通常會表現出很失望的樣子,並把兒子的請求當做是教誨和指導的機會,讓孩子做好自己的開支。

父母一定要利用孩子使用零花錢的機會,對孩子的零花錢進行必要的約束,既不阻礙孩子**性的發揮,又讓孩子在支配零花錢的時候,增強理財觀念、培養**自主的能力,並在使用零花錢的時候樹立自己的價值觀。

即使孩子還小,也不太懂得確切的金錢數目,父母如能固定給孩子零用錢,也可以幫助他們開始練習支配金錢,因為零用錢可以說是教導孩子如何計劃、做決定、儲蓄的有效工具。零用錢的數目一方面得考慮家中的經濟狀況與其他家庭標準,另一方面則視孩子的年齡與實際需要而定。剛開始不宜給得太多或太少,因為給得太多,孩子在不知如何妥善運用的情形下,容易養成浪費的習慣,而給的太少,則失去給零用錢的用意,也達不到教導儲蓄的目的。

孩子的零用錢不是向父母求來的,父母千萬不要以為給孩子零用錢是施小惠,因為只要父母答應給了零用錢,就已經屬于孩子的了,至于孩子如何使用零用錢也是孩子自己的權利,父母不應橫加干涉,只需從旁指導和建議如何善用即可。假若孩子買了不實用的東西,或者真需要某個東西,錢卻花光時,他會比父母更懊惱,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他自然會從中學到教訓。

父母得守信用,在約定好的時間準時並如數地給零用錢,如沒有特殊的理由最好不要拖欠。因為晚給一天,孩子會對父母的信用產生懷疑,這是很單純的想法,並非孩子小氣或愛計較。同時,零用錢不能成為獎勵和懲罰孩子的工具,如考試成績100分,給10元;碗沒洗,扣5元等。獎懲問題與金錢教育是兩回事,而且這種做法常常使孩子產生「以錢控制人」的錯誤觀念。

5培養孩子儲蓄的好習慣

蓄積者,天下之大命也。

西漢著名政治家賈誼

如今的孩子不可避免地要與金錢打交道,其中,壓歲錢就是孩子獲取金錢的重要途徑之一。現在大多數家庭條件好了,過年封給孩子的壓歲錢「紅包」也越來越大。據調查,有80(百分號)孩子的壓歲錢超過1000元,有5(百分號)孩子的壓歲錢超過5000元,對于這部分收入,很多孩子並不知道應該如何科學、合理、妥善地支配,只有少數比例的孩子頭腦中有存錢的概念。因此,幫助孩子打理好壓歲錢,培養孩子的儲蓄習慣就成為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可以說,從小沒有「儲蓄罐」的孩子是不健全的孩子,這是一個頗有見地的認識。

美國父母非常重視孩子儲蓄觀念的培養,比如,孩子想吃冰激凌,如果買一杯要花50美分的話,父母就會告訴他︰「你想吃可以,但是今天只能給25美分,等到明天再給你25美分,你才能買來吃。」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喚起孩子的儲蓄意識。

猶太人特別是猶太商人不管多麼富有,在生活中,都以積蓄錢財為榮。依照世界的標準利率來算,如果每天儲蓄1美元,88年後可以得到100萬美元,如果每天儲蓄2美元,10年、20年後,很容易達到100萬美元,因為這種有耐性的積蓄會得到利用,也由此得到了更多的賺錢機會。也就是說機會存在于各處,但只提供給那些手中有余錢的人,或是那些已經養成儲蓄習慣,而且懂得運用金錢的人,所以,父母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儲蓄的良好習慣。

(1)為孩子買三個儲錢罐

爸爸媽媽可以在孩子的重要日子中,一起去挑選他們喜歡的存錢罐,當作禮物送給他們,讓孩子更重視自己選擇的禮物。

美國著名的教育專家戈弗雷在《錢不是長在樹上的》一書中,建議父母最好給孩子買三個漂亮的儲錢罐,第一個罐子里存進用于日常開銷的錢;第二個罐子里存進將來某個時期購買較為貴重物品的錢,比如一輛童車、一件火車模型、送給爸媽的生日禮物等;第三個罐子里的錢則長期存在銀行里。當孩子看到儲蓄罐里存有數目不菲的錢時,他會覺得很驚喜。當孩子用「自己攢的錢」買到自己想要玩具時,會比輕而易舉地從父母處得來更加珍惜,還可以懂得積少成多的道理。

(2)一起決定應該存多少錢

可以根據孩子平常的花銷,計算出每天可以節省多少錢,將這些錢存起來;也可以根據孩子要買東西的價格,制定出每天應存多少錢。每隔一段時間(例如三個月或半年)父母需檢視孩子的財務狀況,若孩子確實做到了,可以頒發一筆「量入為出」獎金,或是增加一點零用錢作為鼓勵。

(3)給孩子在銀行開設理財賬戶

讓孩子早早擁有屬于自己的「私房錢」有利于培養孩子經濟上的**性,孩子上小學以後,父母可以陪孩子到銀行辦理帳戶的申請,只有等孩子正式擁有了自己**的賬戶後,讓孩子通過消費來理財的學習才算系統、全面地展開了。

**帳戶不僅為孩子的合理消費提供了實習場所,而且也可幫助培養孩子合理儲蓄的良好習慣,即所謂的「該消費時就消費,該節約時就節約」。當孩子擁有自己的一本存款簿,知道其中的數字意義時,他會愉快地看著日漸增加的存款,進而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如果存款簿的數字很少,而又有想買的東西時,孩子自然得加緊儲蓄的努力了。

當然,這樣做對孩子的耐性是很強的考驗,如果孩子對此感到灰心而失去存錢的興趣,家長可以有意識地進行「延遲滿足」的訓練,比如在吃蛋糕、買玩具、買手袋……這樣一點一滴的生活小事中,通過分析、轉移注意力、加大延遲滿足的威力等各種方式,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

(4)傳授給孩子存款方面的知識

當家長到銀行辦事時,不妨也把孩子一起帶去,讓孩子了解銀行的作業流程、atm功能等。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利用自己的帳戶理財,利用銀行的對帳單、投資報表等,讓他們親身感受到「復利」的效果,鼓勵孩子多儲蓄。

(5)建立孩子的理財目標

幫助孩子成為在經濟上有責任感的孩子,並協調好短期消費**和長期投資資源之間的關系,家長責任重大。如果孩子壓歲錢數額較大,除了存定期儲蓄以外,還可以精打細算,適當選擇增值快的理財方式。

(6)準備一本賬簿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常會代管孩子的禮金或壓歲錢做儲蓄,這並沒有什麼不好,但得賬目清楚,最好的方式是準備一本賬簿,清楚地記下每一筆進出金額的數字和日期,其意義並不是與孩子錙銖必較,而是兼具互信和鼓勵的表現。

(7)引導孩子學會儲蓄

家長都不希望孩子亂花錢,而且最好是能把一部分的零錢或壓歲錢存起來。但是,孩子大多數是立即享樂主義者,除非有很好的理由,否則很難讓他存下錢來。

為引導孩子學會儲蓄,父母可以利用孩子要求買一些價格較貴的東西,如他想買一套音響或一輛自行車,建議父母提供孩子部分的補助比例要相對提高。例如,6歲大的孩子想買一件價格200元的模型汽車,父母可以告訴他︰「只要你存了40元,我出其他的160元。」而如果父母告訴他各出一半錢,孩子一想要存那麼多才得到,就可能放棄了存錢的念頭。雖然,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存錢是為了將來買到真正需要的東西,有時得忍痛放棄一些眼前想買的東西,在買東西時雖然孩子只出了1元錢,他也會比較愛惜。

6讓孩子從小遠離「富裕病」

勤勤儉儉糧滿倉,大手大腳倉底光。

諺語

天下父母,沒有一個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生活幸福,無論是富裕家庭還是條件一般的家庭,用金錢來溺愛和嬌慣孩子已是一種普遍現象。加上現行的獨生子女政策,父母們對孩子的呵護更是關懷備至,使得孩子狂熱地購物和花錢,對物質需求的期望日益膨脹、對廣告的免疫卻日益減弱……變得越來越脆弱、貪婪、無情、無能起來。

某報紙2006年曾經報道過這樣一則新聞︰家住重慶某鎮的一個全身名牌服飾打扮的男孩在馬路上與多名警察發生正面沖突,警察被打,警車被砸,擋風玻璃碎片落了一地。

後經調查得知,這名男孩是一位房地產開發商的兒子,今年15歲,是某中學初三學生。因家境殷實,孩子的起床穿衣、洗臉吃飯,全由保姆侍奉,對孩子的日常花銷,家里是有求必應,絕不會委屈了自己的孩子,孩子褲子口袋里揣幾張百元的鈔票是習以為常的事。

缺乏理財意識和理財能力的他,有了錢,不是邀幾個哥們逛大商場,買各種玩具、零食和名牌服飾,就是請同學下館子,吃火鍋,打游戲。一天下來,幾百上千元錢便不見了蹤影。

但這名男孩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上學路上經常雇用別的同學給他背書包,課外作業則雇用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代做。男孩花錢大手大腳,時不時地會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後來父親圖省事,便毫不猶豫地將一萬元人民幣劃入兒子的**帳戶,結果,這位年紀小小的「款爺」在學校佔了兩項第一而名聲大噪︰存款第一,學習成績倒數第一。

據這位男孩的老師反應說,他是個體育特長生,每次校運會上都能拿到跳遠第一名,百米跑還跑出過11秒的好成績,但是自理能力和心理素質都比較差,生活中很簡單的事情處理不好,而且承受不了一點挫折。

他最要好的同學反應說,他最害怕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同學過生日時,都有父母陪伴,那種溫馨場面是他從來沒有體會過的。因為他生日的時候,父母總會給他一筆錢作為生日禮物,讓他喜歡什麼就買什麼,請同學一起開個生日party什麼的,但從來都沒時間親自給他過生日,因為要忙生意。這位男孩並沒有從父母的這種疼愛方式中切身感受到父愛和母愛,他常常苦笑說︰「別的同學過生日,都有父母陪伴在身邊,送上溫馨的祝福,而我只有下館子,我多麼希望爸爸媽媽能抽出點時間來陪陪我!」

從這位男孩的成長經歷來看,家長給孩子再多的金錢也無法替補父母的真愛,金錢對于孩子來說是把雙刃劍,一旦孩子對金錢的**得不到滿足,就會導致孩子做出不正當的事情來。然而,在現實中,父母給孩子提供大量金錢維持日常開支的做法,卻有愈演愈烈之勢。

曾有人對現代大城市的孩子生活消費做了一個小調查,結果讓很多大人吃驚︰獨自住一間面積足有10平方米的房子不足為奇;每月伙食800元也屬正常;服裝平均每月200元,教育費用平均每月200元都算小意思;零花錢及娛樂費一個月100元還算是少的。對于富裕家庭來說,孩子要讀「名校」、穿「名衣」,用名牌玩具,還要出國旅游……加起來孩子的花銷甚是驚人!

作為家長,我們只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領路人,我們最需要給予孩子的是正確的關愛和教育指導,而不是溺愛和無休止的金錢方面的嬌寵,以免讓金錢在教育中惹下禍端,害了孩子。父母怎樣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價值觀呢?

(1)要提高對「富裕病」的認識

父母應該認識到,「富裕病」離我們的孩子並不遙遠,「富裕病」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非常大。一般來說,太過富裕的孩子不會主動為自己的未來考慮,他得到的物質財富越多,就越不滿足。所以,還是盡量讓孩子遠離「富裕病」。

(2)樹立「再富不能富孩子」的理念,防止孩子成為「漏斗型」愛的犧牲品

不可否認,今天的孩子太過「幸福」了,有享受不完的「愛」。因為這些孩子都是在「漏斗型」灌注的愛下成長的,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家人也盡可能地甚是透支性地為孩子提供相應的物質條件,他們還拼命為孩子積累財富,以期在自己死後為孩子留下吃不盡花不完的財產。實際上,孩子真的承受不了這麼多的「愛」,如果硬要讓孩子享受的話,他很可能會「吃不消」,從而產生「富裕病毒」。

(3)給孩子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妨借鑒一些成功「富過三代」的家族的教育方法。比如,世上最富有的家族「沃爾瑪集團」的華頓家族,從來不給孩子零用錢,而是讓孩子通過勤工儉學來賺取生活費,比如讓孩子修剪家里的草坪、清理家里的廢品等,並給予適當的報酬。這樣可以讓孩子體會賺錢的不易和父母的辛勞,同時也加強了親子交流。

7讓孩子懂得積少成多的道理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

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意識,是塑造良好品質的開端。但是,在獨生子女佔絕大多數的今天,尤其是家庭收入都得到很大改善的今天,父母已經大大地忽略了對孩子的節儉教育。長此以往,後果將不堪設想。一個沒有節儉習慣的孩子不會懂得父母的錢來之不易的道理,也就更不會去愛惜國家和社會的公共財產。同樣,一個沒有節儉習慣的孩子長大後,也不可能熱愛工作,因為節儉與勤勞是緊密相連的。只有懂得辛勞的人,才懂得一衣一食一物來之不易,也才懂得儉樸,在工作或事業中才會刻苦頑強。

節儉既是對創造財富的勞動者的尊重,也是對用血汗錢為自己購買物品的父母的尊敬,節儉有利于提高孩子**生活的能力。培養孩子節儉的品質,已越來越被父母重視了。

華人首富、亞洲投資界的「超人」李嘉誠先生之所以把資本運作得如此之大,這跟他會節儉和會理財是絕對分不開的。他參加活動時從不講究自己著裝的品牌,穿的都是十年前做的西服,戴的是日本的廉價手表,腳上穿的是經過幾次修補的鞋子,住的還是30年前的房子。

李嘉誠知道金錢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手上的每一分錢。有一次,他上車掏手捐時帶出的一枚硬幣掉在了地上,他不顧天外下著雨堅持要下車去撿,後來有人幫他撿起了那枚硬幣,李嘉誠付給了這個人一百元錢作為報償,周圍的乘客對李嘉誠的做法感到困惑不解。他說,那一枚硬幣如果不撿起來,可能就會被雨水沖走,浪費掉,而這一百塊錢卻不會。

還有一次,他在澳門參加一個招待會,被安排坐在宴會大廳的中央主席台上。當宴席快要結束時,李先生看到他桌上的一個盤子里剩下兩片西紅柿,就笑著吩咐身邊的一位高級助手,兩人一人一片把西紅柿分吃了,這個小小的舉動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

還有世界船王包玉剛的父親包兆龍擁有不少財產,但是他在穿著上從不追求名牌,一件襯衣往往穿到後領都磨破了也不舍得扔掉,他生前立下遺囑,內容之一竟是要在他去世後,把他穿過的衣服送給孫子們留念。受父親的影響,包玉剛也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喜歡寫紙條傳達指令,這些紙條不但用粗劣的薄紙寫成而且會把寫的字撕成一張長條子送出,這樣一來,一張信紙大小的白紙就可以寫三四次。

在國外,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也不會為了顯示自己富有而擺闊。有一次,比爾蓋茨和一位朋友開車去希爾頓飯店,到了飯店前,發現普通車位幾乎被佔滿了,而旁邊的貴賓車位卻綽綽有余。朋友就建議把車停在那兒。比爾蓋茨知道這兒要比普通車位車位貴好多,就拒絕朋友說︰「那可不是個好主意,他們超值收費。」「我來付。」朋友堅持說,但是比爾蓋茨一直堅持要找個普通車位。

比爾蓋茨並不是小氣,更不是沒有錢,而是討厭厭物不等值,只要是對應花的錢他從來不會吝嗇,這些年來他為慈善機構所捐的款額可以為證。

還有19世紀美國著名的大財閥哈理的祖父勒克菲爾是美國勒克菲爾財團的董事長,他的父親是曼哈頓公司的經理,家境非常好。但他們不僅自己生活節儉,也不允許子女們鋪張浪費。這個家族的一個家規就是︰孩子長大18歲以後,經濟上必須自理。哈理是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的高材生,還到紐約港曼哈頓碼頭參加勞動,開吊車把集裝箱從貨輪上卸下。他說︰「我父親年輕時,比我更苦。他當年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書時,為了交付昂貴的學費,每到假期就到密西西比河的貨輪上當水手,干著最髒最累的活,這樣才讀完大學。祖父雖有錢,但我從不伸手要錢,因為這是家規。」

現在被教育界廣泛引用一句話就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可以說是經驗之談,智慧之談。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不是讓孩子擁有最好的物質享受,而是從小為孩子打下一生受益的基礎,讓孩子擁有光明的未來,擁有幸福的人生。任何一個做父母的不可能、也不應該對孩子千依百順,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父母不權衡需要、不權衡利弊的愛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只有培養孩子勤勞儉樸的習慣,才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培養孩子節儉的習慣,可以下幾點做起︰

(1)做孩子的節儉榜樣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節儉意識,應當以身作則,用自身的言行舉止去燻陶感染孩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所反射出的是父母平日的行為。要知道,父母以身作則勤儉節約、勤儉持家,才是成功教育的關鍵。

(2)從點滴中培養孩子的節儉意識

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意識是塑造良好品德的開端。俗話說的「有錢難買幼時貧」,這並不是讓孩子去過「苦行僧」的生活,而是為孩子創造簡樸的家庭環境,讓孩子繼承中華民族的簡樸美德。儉以養德,許多事例表明要把孩子培養成有志向、有追求、有出息的人,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這是給孩子的永久財富。

父母要教會孩子量入為出,可以經常給孩子講勤儉持家的道理,使其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都是辛勤勞動得來的。父母供他衣食住行的所需費用,不僅在使用學習用品上要講節約,不要因為寫錯一兩個字就撕掉一大張紙,不要老是踫斷鉛筆芯。同時,要在生活上節約,如人走燈滅,一水多用,愛護衣物等。

(3)給孩子花錢要節制

無論孩子的年齡多大,也無論自己的經濟條件如何,在給孩子零花錢方面,也一定要有所節制,把錢的數額控制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範圍之內,也就是所說的「再富不能富孩子」。

一般來說,孩子零花錢的數額並沒有定數,父母可以按照孩子的日常消費來預算,這些開支主要包括了買零食、午餐費、車費、購買學習必需品的費用。另外,父母還要給孩子一些額外的錢,也就是說,給孩子的錢要比預算寬裕一些,這樣才能為孩子自覺的存儲行為創造可能性。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我們的孩子缺什麼最新章節 | 我們的孩子缺什麼全文閱讀 | 我們的孩子缺什麼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