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在辯論開始之前的一段時間中,尼克松曾經在一次事故中膝蓋被撞傷,身體的虛弱讓他在短時間內體重大減。♀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辯論賽如期而至,事先準備的服裝這時穿在尼克松身上已經顯得松垮肥大,但由于時間的緊迫他並沒有選擇調整服飾,也沒有化妝,兩腮呈現暗青色,眼窩周圍也塌陷下去,在強光下顯出深深的陰影,加上膝蓋上難以忍受的疼痛,站在講台前的尼克松難掩憔悴不堪的神態,這場電視辯論盡顯了他筋疲力盡的模樣。
而尼克松的對手,肯尼迪又有著怎樣的儀表形象呢?服裝大方得體,每一個細節上都彰顯著雅致整潔,加上他平時注重體育鍛煉,使得肯尼迪顯得格外健康結實,在燈光的映照下精神抖擻、器宇軒昂,相比之下听眾們對肯尼迪的印象顯然超過了尼克松。
當然,後人對這次電視辯論賽的輸贏原因有著不一的說法,但是誰也不能斷論這與兩者的儀表風度毫無關系。♀關于儀表風度對演說效果的影響英國某心理學家曾經在薩里斯特大學做過這樣的實驗︰他從大學中挑選了68位學生進行實驗,這些應試者都稱得上口齒伶俐、理解能力強,並且外貌沒有明顯的缺陷,唯一有區別的就是個人儀表形態和處事風度的不同。這些應試者在被安排到路旁,每位選手可以向四位路人尋求支持,實驗表明,那些儀表平平的應試者難以抵抗氣度不凡應試者的支持率。由此可見,尼克松與肯尼迪之間的電視辯論的勝負也與各自的風度儀表有重要聯系。
所謂儀表包括容貌、神色、體態、身材、服飾和動作在內的當事人的外部特征。演說者在進行當眾演說的時候就是「公共形象」的一部分,理應對自己的儀表風度重視起來,當然,這也與演說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關聯。
一、容貌。
客觀來說,每個人的容貌都是天生的,是難以改變的,但是可以在原有的臉形輪廓上進行修飾,通過化妝來改善一個人的氣色,將最完美的一面展現在听眾面前。例如,演說者在上台前可以挑選合適的發型,處于禮貌選擇淡妝,根據身材選擇得體的服裝。這些修飾雖是外在的、輔助作用的,但也不可小視,當然這里也需要適度而行,盡量避免出現濃妝重抹的狀況,不但給人矯揉造作之感,而且形象的展示會對演說內容造成喧賓奪主的負面影響。
二、服飾。
俗話說︰「佛靠金裝,人靠衣裝」,演說者要想增加自己的儀表風度不得不在服裝的挑選上下一番工夫,這不僅僅是對听眾的禮貌,更是與演說效果揉和在一起的審美要素。
通常來說,能夠體現演說者獨特風格的服裝需要符合「整潔大方、莊重樸素、輕便自如、協調和諧」的要求,為了保證演說者能夠在不同的演說中搭配上合適的服裝,這里有一個「tpo」法則可供參考︰「t」是「time」的縮寫,即服飾要符合時令特征與時代特征;「p」是「place」的縮寫,即服飾搭配要考慮場所、地點的區別;「o」是「object」的縮寫,即服裝搭配要根據演說目的和听眾對象的不同進行挑選。
三、神色。
一張常有笑容相伴的臉勝過一萬句的狡辯,保持笑容,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那麼演說者的神色也會格外動人,具有親和力。演說者在演講台上,需要面對台下各種各樣的听眾,這時候切勿因為恐懼或緊張而讓神色顯出焦慮和不安,這樣會破壞整個演講氣氛,在放松情緒的同時,用笑容彌補初次登台情緒的波動,神色越是淡定從容越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當然,不要忘了讓炯炯有神的眼楮發揮感召力的作用。
四、風度。
演說者在演講台上所體現出來的言談舉止和風格氣質即為風度。風度雖然是外部特征的集合表現,但其形成的過程卻與當事人內在的精神氣質、文化修養和心理素質等因素息息相關。人們因欣賞對方而進行夸贊的時候通常會運用到「儀表端莊」或「風度翩翩」這類的詞語,實際上就是對當事人內心與外在形象的一個全面的、綜合式的評價。與服飾和容貌和神色相比,風度更能夠體現演說者本人的獨體之處。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行為是心靈的外衣。」試想一個儀表堂堂、精神充實的演說者精心打造的精彩演講又怎麼能收獲不到听眾的掌聲?周恩來總理雖然為國為民日理萬機,但是他後天所培養的氣質風度確實非常出眾的,即使晚年在病魔的折磨下,他在談話中所體現的風采依然令人欽佩,甚至他的每一個舉手投足、顰笑蹙展都盡顯瀟灑大方,成為演說者們效仿學習的典範。
正如孔子所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所謂「質」即素質,所謂「文」即外在表現,此句之意即為︰如果只是注重內在素質而忽視外在表現,那麼容易顯得粗魯野蠻;如果只是重視外在表現而忽視內在修養,那麼便容易導致浮夸迂腐,只有內外兼備才能體現出這個人的君子風度。
對于演講者來說,將演說內涵與外在風度相結合也是重要之舉,如此才能夠俘獲更多听眾的心,讓演說效果更上一層樓。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