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漫漫 奏折與墾荒

作者 ︰ 貧道跑龍套的

九月四日文淵閣內。♀

文淵閣是大學士們辦公的地方,近段時間,文淵閣內的氣氛都顯得十分無奈和低落,不時有人嘆氣。

無他,因為皇上又出宮了,如今正在宣府內,目的很明顯,是要出關。

他們只要想到當年英宗大敗于土木堡北狩故事,就更加焦慮惶恐和不安了。

況且近來國家之內實在不算太平,不是這里干旱就是那里水災,這里要賑濟,那里要撥糧,戶部如今已經沒有多少儲備了。

偏偏這個皇帝還要鬧騰!他們守著這樣的爛攤子,實在是憂愁不已,仿佛亡國已不久矣。

正此時,司禮監派人送來奏折,這奏折是要給內閣票擬的,然後再交還給司禮監批紅。

送奏折的公公們放好奏折之後,還剩一個沒有即刻退去,而是恭順地站在了門口。

閣臣楊廷和、梁儲、蔣冕都有些奇怪這位公公反常的態度。

自從劉瑾倒台之後,司禮監的掌印太監便成了蕭敬。蕭敬是四朝老監,如今已經七十九歲了。英宗、憲宗和孝宗都曾對他都十分賞識,孝宗病危時,還把昔日的太子如今的聖上正德托付給他。

能歷經四朝而不倒,靠的是才德和低調。所以在他手下當差的宦官,基本上也十分安分。

比如眼前的這位小公公,干送奏折的差事已經小半年了,每每見了這些閣臣大學士們,都保持著十分謙卑禮貌的態度,雖然今天也是恭順的樣子,但送完奏折還不走,就有點不像話了。

楊廷和、梁儲和蔣冕是出了名的為人正派敢于直諫不附閹黨的人物,對宦官從來都是不假辭色的。

所以發現了這個問題後,作為首輔,楊廷和發表了意見。

「今奏折已送來,我等已受,公公還不離去,是要監查我等麼?」

這話說的有些嚴重了。

那小公公嚇了個機靈,當下彎身作揖︰「是奴婢無狀,三位閣老見諒!今日蕭老讀了一奏折後,竟大驚失色。後來公公把這奏折放在了最上頭,叫奴婢見閣老看過了這封奏折後再回去。」

三人聞言,便知道最上面的奏折肯定有問題。

一共六堆奏折,只有一堆是放在楊廷和案前最正中的地方。

楊廷和急忙拿起奏折閱讀,神色越來越凝重,雖說不至于大驚失色,但也很是震驚。

話說通政使看到這封奏折的時候也是差不多的反應,但同時也有點幸災樂禍。

話說回來,這封奏折正是張寓上的那封,經過了十多天的傳遞,它終于到達北京。

這封奏折的內容很豐富,不僅僅舉報了陳德昭一家私自開礦和造反的事,還彈劾了陳家在北京做官的親戚。♀不僅如此,張寓還彈劾了自己,把到玉山縣任職後是如何被胥吏和鄉紳豪強要挾已至于最後不得不同流合污的事也陳述了出來,自劾的這段內容中,張寓細說了官場上的**。

這是在找死。

這封奏折的內容李芳澤並不知道。原本上奏的起因是為了自救,可她不知道張寓原本就很痛恨自己與這群人同流合污,所以當她使出激將法的時候,張寓受了刺激,決定把自己的過錯也陳上去,來個徹底的死諫。

李芳澤也說要死諫,但是她是要以進為退,而張寓,是來真的。

如果李芳澤知道了奏折的內容,恐怕也要嚇一跳。

再說通政使,為何通政使要幸災樂禍?

通政司是個沒有職權的地方,所以在這里頭當官的大多很窮,靠著朝廷微薄的俸祿過活。時間長了,他們往往會有一種錯覺,自己不貪污受賄,品德行算的上高尚了,所以漸漸地都以清流自居,同時也特別憤恨那些貪污受賄的人。

只是受賄到底是潛規則的,有官員的地方就有潛規則,一個受賄問題往往要牽連許多的人。

所以一個人膽敢跳出潛規則,是要付出代價的,輕者貶官,重者……喪命。因為這樣一個人的存在,對于任何與他同事的人來說都是定時炸彈,指不定什麼時候就炸死自己,得早早的除掉。

但是,張寓不怕死。

通政司的最高行政長官通政使想了想如今的幾位閣老的做派,認為他們一定會把這件事調查到底。

至于其中所說的陳家開礦傷了龍脈……這點讓他感覺有點扯淡,可是那張寓又明著說九月六日也就是後天,山東有地震和冰雹的事,這又讓他覺得此事或許是真的。

但如果不是真的……那麼這整封奏折的真實性將會大打折扣。

閣臣們也是這樣想的,只是他們更多的是當心所謂的造反,如今天下不太平啊,災害連連,失業和無家可歸的農民很多,這樣的人一聚集起來就十分可怖了。況且江西是個自然條件差的地方,盜賊又多,若是被有心之人聚集了,那就要不得了……

楊廷和、梁儲、蔣冕立刻商議了對策,寫了票擬,內容是請皇上即刻回來處理這件事。

涉及龍脈的事,不能不重視,但他們卻又無法承當,所以還是把球踢給正德皇帝,最好因為這封奏折把他給弄回來了。

楊廷和把奏折遞給候著的小公公,叫他即刻交給蕭敬,然後速速送到宣府。

宣府離京師不到四百里,若用快馬,一天就能到達。♀

奏折下午出發,次日上午便到達了目的地。

張永自然是先看了奏折,發現這內容不同尋常,便立刻上傳給正德。

此時,正德正在平整而空曠的野地上打馬球,馬蹄陣陣,煙塵滾滾,正德臉上身上全是灰塵。雖然他出生高貴,在宮廷里的生活極為講究,可是會導致身上髒兮兮的活動他也並不討厭。

等一局打完,遠處的太監捧著盛滿清水的銅盆和臉帕快速走來。

張永看準了這個時機走了過去。

正德擦完了臉,見著張永拿著奏折過來,說道︰「大伴,你知道我玩時不愛看奏章,如何要來煩我?」

「聖上,奴婢如何知?只是這封奏章您著實非看不可,所以奴婢冒死來煩您。」

正德活動了下筋骨︰「讓我猜猜……準又是閣老們催我回去,說甚麼要為社稷著想,為兩宮著想,還叫我快立嗣罷!」

張永說︰「聖上,您卻是猜錯了,似這等老生常談,奴婢就等您回去之後再看的。」

正德嘆息一聲︰「那準是哪里又有災情了,可嚴重?」

張永道︰「聖上聖明,您這次猜的,雖不中,亦不遠矣!「

正德道︰「既這般,你就照常辦吧,該發糧的發糧,該撥款的撥款。」

張永道︰「聖上……今之事,不同以往……」

看來真有不同尋常的事,正德道︰「那你就念給我听罷。」

念……張永吞了吞口水,這封奏折洋洋灑灑近一萬字,念起來要許多的功夫……

張永道︰「奴婢把內容說個大概與您听如何?」

正德嘿然一笑︰「大伴,準是這奏折長得很,你要偷懶罷!你就說個大概與我听吧,你就是有那能耐讀完,我還沒耐心听哩!」

「聖上聖明!」即使是常規的馬屁,張永一樣盡職拍地響亮。

于是,他把陳家私自開礦,傷了龍脈,玉山縣上下貪污受賄的事一一道來。當然,最後他特別說了張寓認為明天山東萊州府和登州府有地震,後日益都下冰雹的事。

正德問︰「今天是幾日了?這奏折是什麼時候寫的?」

張永回答︰「回聖上,是九月五日,奏折是八月十九日寫的。」

正德正色道︰「若非真有神通之能,此人必不敢如此上報。

「聖上聖明。」

正德又說︰「這張寓敢自陳過錯過,真丈夫也,如今得知陳家開礦傷了龍脈敢得罪一些人勇于上奏,可見其忠心,有人作亂,能及時鎮壓,可見其能。我等且在此等一兩日,若真應了他的話,你便傳下去,叫內閣自行派人下去查清此事,且不要因他以前的過失降罪于他。」

張永道︰「聖上仁德。只是若不應……又當如何?」

「你不是說我很聖明麼?既然聖明我的猜測必然中的。」

張德被咽了一下,心道你剛才猜奏折內容還猜錯了的呢。不過這話可是只能在心里說。

于是他輕輕拍了一下自己的臉頰︰「奴婢糊涂了。」

「只是人人都說龍脈是龍的血脈,又說皇帝是龍,既然上了龍脈怎麼不見我有甚麼事?」正德很認真狠扯淡地發問。

張永也很認真很扯淡地回答︰「聖上龍筋虎猛,必不受其地理之害也,只是或許這龍脈之傷有損我大明國運,如今災情彌漫,想必是受其影響。」

「罷了。」正德揮了揮手,又笑了起來︰「下去吧,我再玩兩局。」

「是。奴婢告退。」

江西省廣信府玉山縣。

經過這許多天的解毒,張寓已經好了許多,只是到底中毒太深,不能盡除,所以留下了許多後遺癥。

比如臉上的肌肉已經完全麻痹,不能做出任何表情,看著他就好似看著一張死人臉,讓人見著了會感覺十分駭人,如今衙役們都不敢和他直接對視。

還有就是時不時要渾身顫抖,就像發羊癲瘋一般,只是沒有口吐白沫,非要吃藥才能臨時制止。

最重要的是張寓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這段時間來,除非必要,否則輕易不肯多說幾句話。

李芳澤搞了幾次心靈雞湯似的心靈輔導無效之後,終于相信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太大了,連性格也為之一變。

這天,李芳澤和周葛兩人吃飯,李芳澤說出了想了很久的話。

「大哥,販私鹽終究不是正道,我大明彈劾之風極甚,若是匯成日後入了仕途,想必會受其羈絆。還有就是我算了下日子,奏折大抵已到了京師,不日將會派人來查,若是陳府狗急跳牆,拿這事來惡心你和縣尊,那就麻煩了,還請大哥三思。」

周葛沉吟道︰「此事愚兄以前不是沒想過,只是兄弟們沒有營生,靠著我過活,若是突然不做了,恐怕無處可去,這卻是個難處。」

李芳澤想了一會,說︰「我這里有個下策,先說與大哥听,若是不行,再想其他的辦法。」

「江西素來人多田少,從來吃米不是吃湖北的,就是吃浙江的。可如今湖廣浙江都遭了澇災,產的米都不夠本地人吃,哪里還有江西人吃的?吃米還得吃四川的,所以米價貴的很,許多人都吃不起。我正想和縣尊說此事,如今已經快過了秋收,正好讓百姓們去開墾梯田,來年多種植些稻子,何不讓你手下的弟兄跟著去?」

周葛擺手︰「賢弟你太異想天開了些,如今哪里還有人肯種田的?從來賦稅明的低暗的高,百姓都交不起,寧願賣了田去外地。再者,如今你願意賣田,還不定有人願意買,有幾多直接丟了田就跑的,賢弟怕是不知道罷?」

李芳澤如何不知道?歷史的記錄告訴過她,張寓訴苦時也說起過。

農民永遠不可能只交國家所規定的稅收,地方官總會要以各種名頭多收。許多人說起明朝,就會說「橫征暴斂」,特別是明末的遼餉和三餉。其實那時候若是把征派的錢平攤在每畝填上,都只是幾斤米的事。但是經不住官員想發國難財的心,以才有「民田一畝值銀七八兩者,納餉至十兩。」的情況。

所以,除非種田不交稅。

皇帝這位大地主會同意麼?

後世的乾隆皇帝倒是同意過,這位皇帝年輕的時候很同情老百姓勞苦,在即位之初曾經叫各省的官員不再重新丈量農民的土地,且不要強制百姓向官府回報自己新開墾的荒地。

這就是明著說農民新開墾的土地不用交稅了。

而且之後也多次減免各地農業稅。

但是這是基于康熙和雍正給他打的好基礎之上,更是自然條件的允許,正好清朝的時候小冰河時期過去了,天氣回暖,自然災害減少,又因為玉米和紅薯的廣泛種植,所以乾隆時期的稅收一直都算客觀。

所以換成如今明朝的皇帝,會肯嗎?

恐怕不會,如今各地災難連連,戶部都成了窮光蛋,哪里還有免了「正常地方」稅的道理?

李芳澤想到這些,又想到自己如今身處明朝,覺得不為大漢民族做點事還真說不過去了。

她恨不得立刻就去沿海城市,向國外的商人尋找玉米土豆和紅薯,這些不挑地又抗旱的農作物對大明子民很有用,也可以在以後被小冰河時期折磨的時候少受些苦。

(大抵穿越人士總覺得自己的穿越是有一種使命的)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她還是得踏踏實實地回到現實之中解決當下的問題。

對于李芳澤來說,想要新開墾的田地不交稅還是有可能的,特別是已一個特別的理由上奏。

李芳澤覺得可行。

「大哥,我若是有辦法讓新開墾的田不用交稅,你的問題大概就能解決了。」

周葛一臉的不相信。

李芳澤便不藏著掖著了,把自己的計劃說給他听。

周葛听完之後,覺得這法子可行,贊道︰「我前段時間听聞費閣老贊你有經世之才,起初不敢十分相信,如今听了你的話,十分相信了。」

李芳澤一貫地謙虛︰「只有些小聰明罷了,大哥謬贊了。」

李芳澤是幸運的,如果不是正德的腦回路不同于一般的君王,提前就赦免了張寓的死罪,那麼她此時的話就是一堆空話,並且會導致許多不良的後果。

不過世上沒有如果,李芳澤同學,就是這麼幸運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仕途漫漫最新章節 | 仕途漫漫全文閱讀 | 仕途漫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