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侶情俠傳 誰主沉浮(19)

作者 ︰ 飄柔01

張少英搖頭說道︰「我不必知道,知道結果便已足夠。////」逍遙說道︰「當今天下太祖之亂何人不忿,縱橫派登高一呼,諸宗響應,正是大好時機。」張少英不解問道︰「誰做皇帝?」逍遙說道︰「還朝與太祖子孫,才是天命所歸。」張少英嘿嘿冷笑道︰「士別三日,我亦不是曾經,你不必拿這話來嚇我。」逍遙為之莞爾,說道︰「我如今只有三條路,要麼反,要麼與朝廷聯盟,要麼舉城逃跑。」張少英問道︰「你想怎麼做?」逍遙說道︰「你若答應幫忙,我將揭竿而起,反了朝廷。」張少英說道︰「我若不答應呢?」逍遙說道︰「那只有與朝廷聯盟,暫保逍遙城一片安寧。」張少英說道︰「我覺得這是最好的方法。」逍遙說道︰「你該知道,逍遙城一動必將帶著仙宗,器宗,這引起的便是隱宗,禪宗,道家的自相殘殺。」張少英問道︰「攻打藥宗,朝廷真的有這樣的決心?」逍遙說道︰「我只知道,如今邊境安定,藥宗,逍遙城無法大隱于世,兩者必有其一。」張少英沉聲說道︰「縱橫派不是我一個人的,我做不了主。」逍遙笑道︰「只需你做了主,你婆娘定會答應。」張少英說道︰「我得回去斟酌再做決定。」逍遙點頭說道︰「好,我等你的答復。」張少英點頭說道︰「以後有事你得親自來找我,我不是你屬下,豈為你呼來喚去的。」逍遙不禁大笑起來。

逍遙城如此狀況,姬靈霜早知有大事發生。張少英將諸事說了,二女暗嘆這個郎君行事已非當日了,頗為欣慰。姬靈霜問道︰「你是怎麼想的?」張少英嘆道︰「生靈涂炭,這不是我想看到的。」姬靈霜搖頭說道︰「如今逍遙城已沒有退路。」張少英問道︰「倘若真造反,可有勝算?」姬靈霜說道︰「真若造反。以當前形勢,有五成勝算。」張少英失望說道︰「才五成啊。」姬靈霜說道︰「武道七宗雖然財勢兼備,卻沒有軍隊啊,宋庭沉兵幾十萬,這不是個小數目。」張少英問道︰「如此實在太過倉促,豈不正中了宋庭的詭計?」姬靈霜說道︰「不在其位。////不識其慮,逍遙城如今已沒有選擇,這就足夠。」張少英疑道︰「我們可以做師尊的主?」姬靈霜說道︰「我若要這麼做,師尊不會阻止。只需不牽扯到縱橫派。」張少英嘆道︰「這件事實在是太大了。」姬靈霜說道︰「其實宋廷最忌諱的不是我們隱匿一方,而是武道七宗並不認這個宋庭,這才是關鍵之處。」張少英一愣,回想起來,武道七宗多以宋庭稱呼,正是結癥所在。不由恍然大悟,說道︰「這太祖與太宗之爭,我實在听得少,你且說與我听听。」姬靈霜笑道︰「朝廷向來是武林的宿敵,你終于覺醒了。」張少英只得苦笑,心中卻知道,自己的閱歷實在太淺,以後這些大事即便他不願听。也得勉力自己去听。如今姬靈霜竟然讓他能用度橫網,他也早已將自己當做縱橫派之人。

當下姬靈霜從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回師後周,兵不血刃建立了宋庭。後又平定反叛宋庭的潞州昭義軍節度使李筠,揚州淮南節度使李重進,接著與義社十兄弟各大將權力角逐中釋酒解兵權,將禁軍大權收歸皇帝。廢除五代以來殿前司。侍衛司二司之制,削減軍權大職,設立三衙,樞密院分掌掌兵與調兵之權,將兵施行更戍法。采用資歷淺薄之人來擔任三衙長官。以同平章事,參知政事為正副宰相,分散自古以來的相權。又調整宋庭各個節度使的兵力,接著又以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廢除了節度使一職,解決了自唐朝三百年來節度使割據一方的藩鎮勢力,自此節度使成為虛餃。且每路設立轉運使,掌握地方財政,並統一大宋錢幣,由朝廷統一鑄造,嚴禁私鑄。其重要商品更由朝廷統一售賣,民間私賣者以死罪論處,牢牢抓住了國家財政。並廢除歷代以來的節度使的支郡,即是節度使本為一州節度,卻常霸佔周邊諸州,稱之為支郡,自此節度使便只有一州行駛之權。並由文官任知州,朝官任知縣,削弱節度使任免權。並讓州縣三年一任,防止州縣培植自己勢力,同時又設立通判,削弱知州權利,與知州同事,並有監州之權。設立縣尉,維護一縣治安,捉人不治人,並有司寇參軍文人斷獄。將一切兵政權事收歸朝廷,大大維護了宋庭的穩固。接著雪夜定策,確定先南後北的統一之策。以一箭雙雕滅了荊南高氏,湖南周氏,斷送了後蜀與南唐的交往之路。

接著兵發後蜀,六十六天滅了蜀國。然而北路軍王全斌與東路軍劉光義爭功奪利,搶掠蜀地百姓,結果蜀地各州接連反叛,這場反叛之事,直到兩年後才評定,天府之國自此一片凋零。而這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蜀地叛亂之後,東路軍主官王全斌殺降成都城兩萬七千降兵。這一下令蜀地人員大減,諸家失親,哀哭千里,尤其兩萬七千人中還有七千老弱,至此蜀地之人對朝廷一向身服心不服,十幾年前還爆發王小波,李順王的叛亂,是以宋庭對蜀地極為嚴厲。隨後太祖皇帝教導群臣讀書,倡導文武同修,兩攻伐北漢失利,再南下滅南漢,滅南唐,穩定了南方。由且在西北駐防了十四員大將,讓西北與東北在太祖在位的十七年間,外寇莫不敢犯。

然而太祖英年早逝,與其弟太宗皇帝趙光義一夜飲酒之後,在斧聲燭影的迷案中暴斃。太宗皇帝兄終弟及,登上皇位,開創了皇朝以來的千古一事,也背上了嗜弒兄篡位之疑。尤其逼迫太祖長子趙德芳自盡,兩年後太祖四子趙德昭以二十三歲英齡病死,朝野卻都認為與太宗為穩固朝政有關。太宗皇帝名不正言不順,其弟秦王趙廷美亦在太宗皇帝的打壓下,郁郁而逝。隨後太宗皇帝打壓太祖臣子,大力提拔親信,頻頻更換開封府尹,終于將皇位傳到了自己的兒子手中。縱觀太祖太宗兩朝,太祖居安思危,運籌帷幄,橫掃天下,當是一代賢君,而太宗皇帝心狠手辣,排除異己,還大言不慚欲封禪泰山,攻滅北漢本是統一天下的義事,他卻心胸狹隘,缺乏遠見,毀城泄憤,再建太原城,勞民傷財,至死背負著弒兄逼弟的罵名。

張少英一向對朝廷的印象不好,這時細細听來不由對太祖皇帝早逝惋惜不已,不禁嘆道︰「權力之間,太祖皇帝終究軟弱了些。」姬靈霜有所贊許一,說道︰「該斷不斷,兄弟情義不過是浮雲,而你呢?」張少英突然想起了辰逸青舒他們,或許在這繁華的市坊之中,他們也會被這繁華世間所侵蝕吧,想到此,張少英不禁惶恐。柳燕亦嘆道︰「倘若太祖皇帝在世,北方幽雲,西北黨項,西南吐蕃恐怕早已平定,大宋自此威福四方,堪盛漢唐。」姬靈霜搖頭說道︰「他們自己武力逼宮,便不再相信武將,寧與外患,不予國賊,這樣的稱號才是令人可悲,又無可奈何的。」

張少英點頭說道︰「是啊,太祖之死,天下惋惜,我終于懂了。這樣的蔑視,遠比明明白白的叛軍更可怕。」姬靈霜點頭,說道︰「這便是朝武不同立的緊要之一。倘若此時登高一呼,還太祖朝必將天下響應,這是宋庭最怕的。」張少英惋惜說道︰「太祖已逝,即便還朝後代,恐怕也無用處了。」姬靈霜頗為贊許,說道︰「反過來想,太祖竟死,倘若太子即位,年輕輕浮,遠不如太宗狠辣。但太祖,太宗一剛一柔正好為宋庭奠定了根基。」說到此,姬靈霜不禁失聲嘲笑。張少英不解問道︰「笑甚麼?」姬靈霜說道︰「還記得高粱河之戰嗎?」張少英回念一想,竟是嘲笑,亦是無奈。高粱河宋遼大戰,一朝國君臨陣月兌逃,仍下幾十萬軍民。若非宋軍頑強得力,此戰宋庭必將血流成河,損失巨大。柳燕嘆道︰「皇權之間,我們平民百姓只有心中明白。」張少英說道︰「我倒是覺得能保一方百姓安寧遠比皇權更重要。」姬靈霜笑而搖頭,說道︰「皇權不穩,隨時會被人趕下去,為國為民也得坐穩了才行。」張少英問道︰「如今朝政清明,該算穩了吧?」姬靈霜說道︰「或許你是對的,保一方百姓安寧遠比戰爭更可貴。」柳燕擔憂道︰「可幽雲竟失,危險隨時會來。」姬靈霜點頭說道︰「每件事皆有利弊,國家大事,我們知道便好了,除非咱們也想做皇帝。」張少英嘆道︰「以前在狐山,這樣的言語可是誰也不敢亂說的。」姬靈霜笑道︰「身在方圓之外,憑得便是本事。相互不服,又相互瞧不起,這也是朝武不和的結癥所在。」張少英深以為是,點頭說道︰「我懂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仙侶情俠傳最新章節 | 仙侶情俠傳全文閱讀 | 仙侶情俠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