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海權 第三十九章 論海軍

作者 ︰ 終極側位

如果有人問,一戰的時候,公海艦隊有沒有機會打破英國大艦隊的封鎖。徐杰的回答是肯定的。德國人完全有機會可以放手一搏獲取海戰上的主動。但是機會不是在日德蘭。而是在剛剛開戰的時候。有這樣一組數據可以說明當時雙方海軍的實力對比。從艦隊規模上看,英國皇家海軍的總噸位是271.4萬噸,德國海軍總噸位是130.5萬噸,雙方的噸位比是2.08:1。單純從數據來看,德國尋求決戰顯然是不恰當的。但是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英國皇家海軍並不僅僅是留在本土的大艦隊。在1914年剛剛開戰時,英國大艦隊僅僅只有總噸位的2/3.而且就是在這2/3的艦隊中,還要撥出17艘前無畏艦用于為前往歐洲大陸的英國遠征軍護航。而在1914年最後的兩個月中,英國皇家海軍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斯配伯爵率領的遠東艦隊主力在成功擊敗克拉多可少將指揮的英國艦隊後,英國海軍終于坐不住了。第一海軍大臣費希爾上將派出了3條戰列巡洋艦(無敵,不屈,大公主)3條裝巡2條輕巡洋艦的海軍去搜索殲滅斯配艦隊。而這一舉動最終造成了留守本土的英國大艦隊戰力的空前虛弱。當時英國人有什麼?大膽號戰列艦沉沒,鐵公爵和阿賈克斯號戰列艦在改進動力系統。獵戶座號正在維修,征服者號正在改進,7炮塔聖物和愛爾蘭號還沒有正式形成戰斗力。印度女皇,本鮑號以及虎號沒有完成最後的調試。至于強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級和r級戰列艦更是在船台上加緊建造。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英國大艦隊所能用的戰艦僅僅是17艘戰列艦和5艘戰列巡洋艦,而德國人則有15艘戰列艦和4艘戰列巡洋艦。如果此時雙方交戰,德國人真的很有機會一舉打破英國的海權。但是德國人卻放棄了,也許後世的人會說這些說法有些事後諸葛亮之嫌。但是德國海軍高層和德皇的消極避戰的責任是絕對跑不了的。在德皇眼里,德國的艦隊僅僅是一個保證波羅的海制海權,以及在陸戰獲勝後對英施壓的一個砝碼,而並不是一支用于決戰大洋,打破英國皇家海軍制海權的利劍。艦隊的意義在于出海作戰,在于擊潰對方艦隊獲取海上的控制權,而不僅僅為了作為一個用于恫嚇或者作為談判砝碼的而存在。而德國海軍高層恰恰就犯了這個錯誤。

關于海權,不同國家的海軍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國家要求的是擁有在海域上的控制權,例如英國,而有的國家則認為只要不讓對方利用海域控制權就可以了。例如法國的綠水海軍。以及德國兩次大戰時期的破交戰。從表面來看,雙方都有道理。但是徐杰認為,最終能絕對一個國家海軍命運的只有第一種海權。♀縱觀整個歷史,英國人在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才登上海洋霸主的王座,在特拉法加戰役擊敗法西聯合艦隊後,英國人才最終保證了本土的安全。而再看後者,無論是法國人的遠洋破交路線,還是德國人的潛艇戰,都沒能獲得最後的勝利,究其原因在于,沒有強大艦隊支持的破襲力量在缺乏護航的時期能發揮出重大作用,但是隨著對方逐漸適應了這種作戰模式,同時擠出足夠的海軍力量強化航線保護後,同時配合遍布全球的海軍基地。這種交戰方式單一的模式必定會被對方強大的海軍和海軍作戰體系所碾壓。沒有強大的艦隊以實際行動去牽制對方海軍主力,而僅僅依靠破交去逼迫一個海軍強國是十分不現實的。

而在海軍建設方面,德皇的艦隊還是可圈可點的。良好的防護和水密隔艙設計,配合上德國高超的技術水平,德國戰艦在1戰中享有不沉之艦的美譽。但是在火力選擇上,德國偏向保守。火力布局也讓人感到蛋痛不已。先說火力,首級戰艦拿騷級的11寸炮勉強說的過去。赫爾格蘭級戰列艦換裝成12門12寸炮。然後凱撒級12寸炮,一戰爆發後服役的國王級還是12寸炮。直到拜恩級戰列艦和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才分別換成強大的15寸和14寸炮。也許有人會以日德蘭海戰中德國戰巡對英國戰巡的屠殺為德國人開月兌。但是隨後當托馬斯帶領著4條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在遭遇德國公海艦隊後,頂著16艘戰列艦和5艘戰列巡洋艦的火力順利轉進就足夠說明了面對像女王級復仇級這樣的新式戰艦,12寸的火力根本就不夠看。德國的11寸炮和12寸炮也就是對付英國的薄皮戰巡,對于像鐵公爵這樣的超無畏戰列艦就相當吃力了,而對于更強大的女王級和復仇級戰列艦則遠遠不夠。至于火炮布局,拿騷級和赫爾格蘭級的6角布置方式帶有了濃厚的前無畏色彩,2級整整裝了12門主炮,卻只能用8門投入戰斗,不能不說這種設計相當悲劇。而凱撒級戰列艦因為使用了對角布置,在一定角度內可以實現側舷10炮齊射,但是角度太小。一般也就投入8門火炮。直到國王級服役後,中軸布置所有主炮才使德國的火炮布局和英國齊平。不能說德國1戰沒有頂尖軍艦,無論是拜恩級戰列艦,還是馬肯森級戰列艦都堪稱當時的巔峰之作,而後來的約克級戰列艦更是集當時技術之大成。但是除了2艘拜恩級戰列艦,無論是馬肯森還是後來的約克都只是船台上的未成艦。而沒有表現的機會。

所以,就徐杰的觀點來看,如果有一個合適的海軍構成,再配上一個合適的戰略,公海艦隊一定會在歷史上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不僅僅是在絕大多數時間作為一個存在艦隊而呆在軍港當中。至于海軍艦隊構成方面,徐杰的意見可以歸結為以下3點。第一,強化艦隊火力,不但是戰列艦,戰列巡洋艦的火力也必須得意強化,11寸和12寸的火炮在實戰中只能有效對付英國戰巡,打戰列艦就困難,而打像女王這樣的戰艦更是一點辦法也沒有。4條女王在公海艦隊面前勝利轉進,主裝沒被擊穿,主炮火力保存完整就是充分證明。如果德國想對英國主力艦隊造成致命打擊,必須在1915年以前大量列裝14寸甚至15寸炮。第二,擴編戰列巡洋艦編隊。在日德蘭海戰開戰前,德國最活躍的就是戰列巡洋艦組成的偵查艦隊。考慮到德皇對艦隊的謹慎性,在地面陷入僵局前,德皇頂多給予戰列巡洋艦編隊一定的活動權限。所以提高戰巡的比例降低戰列艦的比例就相當于給予公海艦隊更多的行動能力。同時,可以考慮把3條華而不實的裝甲巡洋艦去掉而把資源讓給戰巡。從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諾號,和布魯歇爾號的戰沉就可以看出,這些造價高昂的裝巡在面對戰巡是基本無用,即使是英國最早的無敵號戰巡,也不是布魯歇爾不可對付的。而兩者的造價,僅僅相差了36萬英鎊。(布魯歇爾是139萬英鎊,無敵是175.2萬英鎊)所以,對于整體勢力居于弱勢的德國來說,把每一個馬克用在最關鍵的地方無疑是十分重要的。第三,強化潛艇部隊,至于原因嗎,自然不必說,破交作戰的主力,同時可以牽制英國皇家海軍的大量護航兵力,間接支援了主力艦隊。

所以從一個局外這的角度來看,徐杰對德國公海艦隊是抱著惋惜的心情的,而在于這位德國海軍之父的交流中,徐杰不經意間就流露出了一些自己對海戰的感悟。而更讓他想不到的是,自己的一些想法居然直接影響到了那場25年後的戰爭。l3l4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華夏海權最新章節 | 華夏海權全文閱讀 | 華夏海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