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金鋼橋直隸總督府。李鴻章書房。今天的天津直隸總督府迎來了一個不速之客,戶部侍郎翁同龢代表皇帝來到天津。責問李鴻章為何不繼續增兵朝鮮。而北洋海軍主力為何不主動出擊,進攻日本聯合艦隊本隊。
「不知戶部的餉銀和戰費是否到位。」听到了翁同龢傳達的口諭後,李鴻章問道。
「這個,暫且還沒有到位,但是中堂大人可以先出兵。戰費由中樞隨後撥付。」翁同龢的臉不變色心不跳的說道。
「那翁大人的意思是,北洋士兵可以餓著肚子在武器都不齊備的情況下去和日軍打仗?出這個注意的人當真該殺。」說道這里李鴻章眼中射出一絲寒光,讓旁邊的翁同龢都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下哆嗦。
「北洋是否可以墊付一部分。然後朝廷再擇機補齊?」翁同龢一看說不通便決定迂回一下。
「先說著北洋水師,自從當年朝廷撥下這300萬兩購艦款後,朝廷可曾再給過一兩銀子用于北洋艦隊的修繕?這戰艦換炮購船還有新增的將官水手都是我北洋自己掏的錢,朝廷何曾說過補齊?這都4年過去了,朝廷是不是該先把原來的欠賬補上了?」李鴻章冷哼道。
「莫非李大人把北洋水師都當成了自己的私產?這可是大清的水師。為大清效力難道還要講價錢不成?」翁同龢臉色一變憤怒的說道。
「這北洋艦隊自然是大清國的水師,但是這和倭寇打仗。難道還要讓我北洋官兵自己掏腰包不成?!朝廷連兵都不養,到頭來,打仗還要諸軍自己掏錢采購裝備運輸補給,這種怪事歷朝歷代可曾見過?連民間都知道皇帝不差餓兵,翁師傅是飽學之士,怎麼能連這道理都不懂?朝廷每年4000萬兩的旗務,百官俸祿都不少,唯獨我這在前線作戰的北洋諸軍的銀子可以少?這說出去,皇家顏面何在?」李鴻章憤怒的說道。
「話雖如此,但是這兵不能不出啊,這日本人一旦打的東北那可了不得,這可是我大清的龍興之地啊。」一看來硬的不行,翁同龢立馬換了張臉,開始抹眼淚。
「東北確實是我大清的龍興之地啊,這朝廷就更應該撥款了,朝廷總不能為了省些銀子,連龍興之地都不要了吧?」李鴻章反問道。
「可是朝廷實在是拿不出錢啊,李中堂作為天下九督之首應該急朝廷之所急啊。」翁同龢更加涕不成聲。
「銀子的事,連你這個掌管大清財權的翁師傅都解決不了,我這個區區一個總督又能如何?對了老臣還已經上了一個折子,折子上有我北洋各軍開戰以來的消耗以及斬獲。除了軍餉,立功人員的獎賞是否也該議一議了?不要寒了前線將士的心啊。我北洋的那點家底早讓水師和陸師掏空了,實在是沒有錢了。」李鴻章也面目愁容的說道。
「合肥老賊,你可真夠行的啊。」翁同龢心中暗罵道。
而就在李鴻章和朝廷在大打官司的時候,民間輿論也隨著戰爭的一步步展開而逐漸熱鬧起來。出人意料的是。這次掀起民間輿論高潮的不是那些讀了四書五經的士子。而是外國人挑頭,華人和商人跟進外加各地官府煽風點火!其實早在豐島海戰後,外國海軍專家的評論就已經被一些「有意」的商人印刷城小冊子在清國各大城市分發,著小冊子也分成數種,面向讀書人的主要以文字為主,圖片為輔。而更多的則是向後世的小廣告一樣,張貼在城里的大街小巷,寥寥幾張圖和少量的文字就可以讓那些百姓們知道大清打了勝仗了!而且是大大的勝仗。而徐杰一時也變成了輿論熱議的焦點。一時間戚武毅公在世等各種稱號向雪片一樣向徐杰頭上扣。而隨著大島旅團被全殲,聶士成和華人團練也出名了。這更讓國民感覺到揚眉吐氣。在一些讀書人的妙筆生花的文章中,這大清仿佛又變成了當年那個天朝上國,但是與以往的歌功頌德不同的是,倒是沒人提皇帝什麼事,主要把筆墨放在了北洋軍如何善戰。堪稱國之棟梁這個問題上。至于對朝廷嗎?也不是沒有提到,重要是說是不是改增加軍費和獎賞有關立功人員?
而隨著戰爭進入第二階段,緩過神來的日軍驟然發力,在海上,日本游擊艦隊和北洋快速艦隊拼了個兩敗俱傷。當北洋歸遠3艦抵達上海後,被苦味酸燒過的艦橋以及戰艦側弦上那一個個恐怖的彈洞,還有那些身上布滿燒傷和血跡的北洋水師官兵,更讓人們對戰爭的慘烈有了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而此時,除了外國的那些海軍評論家的文章外,本土又出來不少人為北洋水師張目。他們根據北洋水師官兵的口述以及外國評論家的技術分析,將伊豆海戰描述的繪聲繪色。「這東西比話本還過癮。」事後一個不知名的商人說道。這一切在一些人的運作下,以極快的速度傳遍大江南北。各地士紳也紛紛慷慨解囊支持北洋。(好吧,其實他們中不少人看重的是北洋提供的發財機會!)而在月峰山前線上回來的傷兵越來越多,即使是社會底層那些斗大的字不識一擔的人也知道北洋水陸二師打的實在是艱苦。這時候,就有人寫文章發問了,當此國難當頭之際。為何只有北洋一軍竭力御敵。朝廷的八旗軍,各省練軍在干什麼?立功人員和戰死戰傷人員的犒勞和撫恤呢?為何戰爭都開始4個月了,還不見朝廷的撥款和提拔?這篇文章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各種流言一下子就起來了。說什麼朝廷之中有人想借此機會除掉北洋啊,朝廷之中某些道德先生拿了日本人的好處啊。什麼的一時間傳的到處都是,中樞急了,皇帝也急了,要下旨那人。但是皇帝的聖旨有多大力量?出了北京就是直隸總督的地盤,而北洋系下的各省巡撫自然不會找這麻煩,至于南洋嗎?前一段打醬油已經讓人罵的狗血噴頭了,現在再去捉拿這些「忠肝義膽」之士不是更讓自己自絕于天下嗎?劉坤一雖說還是和李鴻章心存芥蒂,但是這種壞名聲的事情,他是不會做的。至于張之洞?這個清流出身的封疆大吏更是將名聲看到比天大。甚至還上書要求朝廷趕緊撥款和撫恤戰死者。結果這股言論越發的強大,就差清君側了。
最近輿論上的表現讓清流出身的翁同龢非常意外。按照歷朝歷代的情況來看。清流應該是把持輿論方向的主力,雖說此次民間傳播的各種言論也確實有士子參加。但是終歸是少數,作為皇帝的老師,翁同龢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至少保證自己旗下的那些門生御史們不亂說。但是現在看來,言論流傳之廣傳播速度之快大大出乎翁同龢這些老清流們的意料。原因何在呢?翁同龢想不明白,光緒想不明白,慈禧也想不明白。而在直隸總督府的李鴻章和遠在上海的徐杰去在一旁偷笑。
「這濟世當真是應了他的字了。洋人,商人,士子都被動員了起來。」李鴻章看著張佩綸送來的電報滿意的點了點頭。
「清流士子的影響力僅限于讀書人,而這樣一來全國從上到下都對戰況有了一個大概了解。如果有人還想在背後給我北洋上眼藥下黑手可就要小心一些了。」張佩綸也對著結果相當滿意。現在北洋把經費問題的皮球踢給了朝廷。朝廷無論是為了東北龍興之地的安全還是朝廷的面子,這軍費估計都能湊出來吧?至于是挪用旗務還是對外借款,甚至是太後大壽的錢,就和我北洋沒關系了。
「有時間去問一下盛宣懷,我北洋還有多少錢。」李鴻章突然想起來什麼說道。
「這個我已經和盛大人和徐總兵合計了一下。就目前的消耗來看,一旦兩廣和台灣的新軍到了,囤積的物資只夠勉強守備遼東半島的。而水師的彈藥消耗更十分巨大。光濟世的快算艦隊就已經把金陵和江南兩大制造局的相應彈藥用的差不多了。現在就連瑯威理的艦隊都必須延後抵達,所有的運輸船和資金都用來從英國以及意大利采購相應武器和彈藥。」張佩綸面帶憂色的說道。
「這打仗真是花錢如流水啊。」李鴻章感嘆道。
「另外,根據濟世的朋友,英國商人蓋琳的計算。如果我北洋不能在戰爭結束後獲得3000萬兩以上的賠款,到時候光貸款和欠賬都能讓北洋破產!到時候,朝廷可也拿不出這麼多錢,而且也不會願意為我北洋買單啊!」張佩綸說道。
「知道了。告訴各位軍門。就說我李鴻章絕對不會讓大家吃虧的,這仗不但要大,而且要打贏。」李鴻章說道。
這周第一次目錄頁封面推薦,大家幫幫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