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海權 第二百一十章 大戰拉開帷幕

作者 ︰ 終極側位

從1895年2月中旬開始,元山集團在大量炮兵的支持下穩扎穩打,一步步的向平壤方向逼近。作為攻擊矛頭的第一師團3個旅團呈品字形壓了過來,雖說聶士成部曾經打算利用騎兵的機動優勢對日軍越來越長的補給線進行騷擾,但是在日軍滴水不漏的防守面前,少量的騎兵根本無法對日本的後勤造成致命影響,而只能遲滯對方的進攻。

所以在經過慎重思考後,聶士成決定將部隊全部收縮到平壤,保證平壤城和南面的安全,保證仁川清軍的聯系。

而在仁川的清軍也開始逐次掩護撤退。畢竟從仁川到平壤的距離過大,為了縮小兩大集團的距離,仁川的部隊將逐漸撤到開城一線重新布置,不過好在日軍南線的野津道貫集團因為連番血戰和補給問題,也無法趁勢掩殺。只得清軍退一步,日軍進一步。

這種局面在戰後曾經被各*界討論過多次,不少人認為如果當時日軍可以大膽利用群山灣補給或者將補給資源均等分配的話,日軍南線部隊很有可能重創清軍,並到達平壤城南線完成對清軍的合圍。而不至于像歷史上那樣,元山集團雖擁有大量重炮但是困于堅城之下。而南線部隊則因為補給問題而無法快速推進。

如同歷史上一下,平壤大戰的序幕依然在大同江東岸的船橋里陣地開始。1895年2月23日。日軍第一師團第一旅團在旅團長乃木希典的指揮下。對船橋里陣地展開了攻擊,而清軍防守部隊則是馬玉昆指揮的新軍和舊軍共3000余人。

為了加強防御力量,聶士成專門把台灣新軍的1個營配屬給馬玉昆。而此時台灣新軍的營長楊天明則整躲在營指揮部中等待著炮擊的結束。經過多次大戰後,日軍對前出偵察和炮火準備格外看重,打的也相對謹慎了不少。在經過2天的偵查後,在23日清晨,伴隨著大炮的轟鳴聲,平壤戰役正式開始。

「小日本打的真夠準的。」趴在第二道防線後的楊天明不時查看外面的情況。第一道防線中有些隱藏的不太好的地保和掩體被強大的炮火所摧毀,一發發炮彈猶如重錘一般不斷敲擊著地面。被炸飛的木料石塊混雜著泥土像下雨一般落下。炮火準備了15分鐘後,3個日軍大隊分3路向陣地撲來。

「弟兄們跟我來。該看咱們的了。」新軍的的下級軍官們帶著部下通過交通壕向陣地運動。而留在第一道防線支持點的機槍組則把該在機槍上的帆布扔掉,然後上好子彈,隨時等待射擊命令。而迫擊炮隊和呯呯炮隊則不斷根據先前測算的標定點開始調整火炮。以便隨時阻隔後方的敵軍增援和可能出現的臼炮以及前置的山炮。

在火炮壓制結束後,1500多名日軍從前進陣地的戰壕中躍出,鬼叫這沖向清軍防線。雙方的距離在不斷拉近,500米,400米,300米。當日軍沖擊到250米時。伴隨著一發信號彈升上天空。清軍陣地上的機槍和步槍射出的子彈交織成一道密集的火網。如果雨點般的子彈從日軍的正面和側面掃射過來。瞬間將日軍沖鋒的陣型打亂。

一道道火蛇將沖擊部隊切成一個個小塊,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日軍經過短暫的茫然後。在低級軍官的指揮下。紛紛臥倒拿起手中的步槍和對方對射。

步槍對機槍。而且機槍還是在掩體中,這種情況不用想就知道結果。但是就在清軍為自己能輕易壓制住對方攻擊而暗自慶幸的時候。眼尖的楊天明則看到了那些從硝煙中逐漸顯出身影的威脅。

「開炮」隨著炮長的命令。在炮火的掩護下將57mm過山炮和75mm山炮推到陣地前沿的日軍炮兵終于開始發威了。近距離直射,這個精度自然很高,第一炮彈就將一個正噴射著彈雨的機槍掩體打飛了。鮮血。機槍零件和碎木被炸上了天。隨著一輪齊射過後,戰場上那張原本十分細密的火網出現了漏洞。

不過好在,無論是克虜伯行營炮還是57過山炮都不像後來出現的m1897式75mm炮那樣的速射炮,火炮需要歸位,重新瞄準,而且為了方便移動,日軍來不及將炮車輪子埋進土里來抵消後坐力。所以在第一輪設計後,火力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停頓。而這時候卻害苦了那些剛剛爬起來準備沖鋒的日軍士兵。

看著剛才還猶如怪龍般噴吐著毒火的機槍被火炮打掉了幾個後,日軍在低級軍官的指揮下重新開始沖鋒。不過他們忘了。即使重機槍損失了幾挺但是在可以隨時移動的輕機槍和高射速的步槍以及手雷和擲彈筒組成的防線依然不是簡單的豬突可以突破的!

伴隨著擲彈筒發射的尖叫,一發發榴彈從空中劃過一個弧線落到了正在沖鋒的日軍中。鍛壓成型的彈體在炸藥的作用下碎裂成一個個高速彈片收割者日軍的生命。而那些從打擊下活過來的輕機槍也紛紛打出一個個點射,將沖過來的日軍逐個掃倒。

隨後在打掉一個彈鼓後,轉移陣地。雖然火力相對于開始有些稀疏,但是榴彈的彎曲彈道和輕機槍的平射組成的立體打擊火網卻更加致命!

「在我前面不到5米遠的一個軍曹脖子突然一歪。然後就噴出一道鮮血。估計是被榴彈的彈片打中了動脈。這種用一個鋼管子就可以發射的榴彈是我們的惡夢,它可以在任何時候從任何你想不到的角度打過來一發榴彈。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奪取生命。」一個參戰的日軍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隨後日軍重新趴下尋找掩體對射,後面的炮兵再一次開火,但是很明顯,這次攻擊效果不大,剩下的掩體要麼是不容易命中的暗堡。要麼就是很難被擊毀的水泥工事。

而輕機槍小組也在隨時轉移陣地。所以第二波炮擊效果有限。不過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已經開過火的日軍炮兵並沒有立即轉移陣地。(沒有馬匹,單純靠人力想快速轉移75mm級別的火炮也確實很費勁。)

而在第二次開火後,清軍後方的重迫擊炮和一些布置位置比較靠前的82mm迫擊炮已經牢牢鎖定了日軍的炮兵。隨後陣地後面的一個120迫擊炮陣地的4門迫擊炮和2門前置的82mm迫擊炮對著日軍炮兵陣地來一次火力急襲!

在2分鐘時間里炮每門每分鐘平均射出3發炮彈,而82mm炮平均每分鐘打出8發炮彈,幾十發發大大小小的炮彈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後準確的落到了日軍前出炮兵陣地上。將前出的4門75mm山炮和2門57mm過山炮連同炮手和彈藥設備一起送下了地獄。

在此起彼伏的爆炸聲中。日軍的前置炮兵全軍覆沒,同時也宣告了乃木希典的第一次進攻徹底失敗。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傷亡,乃木希典盡撤回了第一旅團的那三個已經被打的殘缺不缺的三個大隊。在不到半個小時的進攻中,日軍戰斗減員三分之一,整整損失了一個大隊的兵力。

隨後在一整天的戰斗中,日軍重新組織了數次進攻,乃木希典嘗試了多重辦法,把加特林機關炮前置,提供直射火力。正面牽制,側面主攻。甚至是命令部隊挖掘壕溝將出發陣地盡量向前推進。但是無論哪種方法,在面對有這成型塹壕系統。以及堅固支援點的防御體系面前都踫到頭破血流。

即使側面攻擊時暫時擁有兵力和火力優勢,但是清軍可以順著戰壕即使增援。而只有步槍的日軍步兵火力和遠有機槍近有盒子炮的清軍步兵火力根本就不成正比。而炮兵又沒有絕對優勢,即使開始的火炮直射可以摧毀對方部分單位。但是隨後而來的報復火力依然可以將日軍炮兵壓制住。

直到後來,日軍決定使用大量的37mm輕炮用于對付那些靈活的輕機槍小組。而低重量,方便轉移和隱蔽的輕炮確實對清軍的防線構成了一定的壓力,往往這些火炮打了幾發炮彈後就迅速轉移。清軍迫擊炮想報復都不一定來得及。

「如果沒有絕對火力優勢,塹壕體系加上機槍和迫擊炮對于步兵的殺傷是極其驚人的,大量的成建制的沖鋒對方的塹壕工事無異于送死,即使可以打開一個突破口,對方依然可以順著交通壕到達突破口。並且成功封堵。」乃木希典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的總結。

而與此同時他的對手,台灣新軍的楊天明營長則從攻擊角度對攻破塹壕體系進行了設想︰「想攻破對方的塹壕體系,第一是短時間內的高強度火力急襲,必須可以將對方的防御工事中的大部分在短時間內摧毀。第二是持續的火力壓制,防止對方從別的戰區增援攻擊點。

將你要攻擊的陣地從對方的防御體系中分離出來。第三是速度,如果等對方反應過來,那麼一切都晚了。快速佔領突破口隨後鞏固是很重要。第四就是足夠的自動武器的輕炮迫擊炮。在戰壕外,你要用便攜的火炮對付工事,而在戰壕里面你要對付蜂擁而至的敵軍。」

感謝書友打你的臉、輕風別夜、啊9690620、黑天不落、n12345,以及liang的打賞。平壤攻防戰已經拉開序幕,請求大家火力支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華夏海權最新章節 | 華夏海權全文閱讀 | 華夏海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