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海權 第七百九十八章 鄧尼金的軍團

作者 ︰ 終極側位

鄧尼金對自己現在的自己很滿足,他甚至十分慶幸自己能夠在戰俘營期間被華夏選中作為這支軍隊的指揮官,作為一名純粹的軍人,他最大的成就感來源于自己能夠組建並且統帥一支強悍的軍隊。而現在,這個目的似乎已經達到了,這個被命名為沙皇近衛第一軍的強化軍已經正式的被自己攥在了手中,沒有任何其它勢力可是插手。只要自己保證效忠沙皇,只要英國人和法國人還相信自己,那麼這支軍隊的前提就不可限量。

有法俄的資金支持,他的軍隊的薪水和福利要遠高于其它俄*隊,一名士兵的薪水足夠養活一個四口之家的日常消耗,可以說,在這里當兵的俄國人將其看做了一項工作而不是僅僅是徭役。從待遇角度來看,這支軍隊更傾向于英國的支援兵制而不是義務兵。在這里服役的人員除非是無法勝任手頭的工作,否則的話他們不存在退役的情況。一般而言,志願兵的戰斗力要高于義務兵,因為他們的經驗和技術更加老道。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培養一名合格軍官和技術人員的周期和所花費的心血也會越長,所以經驗豐富的軍官和老兵才是一支部隊真正的脊梁和戰斗力的源泉!

而在政治和法律上這支部隊也遠超其它部隊,因為鄧尼金的軍團是沙皇的近衛軍隊,是英法盟友大力支持的軍隊,所以他們自然享有各種特權,比如說一些不對普通士兵開放的各種場所,在軍團中英法軍官的帶領下(在鄧尼金軍團中。存在一定數量的英法軍官,他們將以參謀和技術軍官的身份參與到軍團的管理之中,當然,另外一方面,也為了保證這支軍團不會「變質」。)可以自由出入這些場所。而一旦觸犯了某些法律或者其它大人物,這支部隊內部設有獨立的軍事法庭,可以按照「英法的法律」進行審理,而一般地方法庭和軍事法庭無權干涉。畢竟這支部隊的金主是英法。俄國舊有陸軍體系對于其限制非常有限。

而在裝備方面。鄧尼金的部隊更是要遠超過同期的俄國陸軍,歷史上,俄國陸軍在1914年時的編制是這樣的,一個步兵團擁有一個機槍小隊(下轄8挺機槍)。一個步兵師中下屬6個3英寸輕炮兵連。一個軍中有2個野戰師構成,此外軍還有單獨的2個4.8寸臼炮連。也就是說平均一個師只有7個連的輕炮兵,而中口徑長身管火炮一門沒有!

而鄧尼金所屬的野戰師則擁有一倍以上的炮兵規模,一個師中有9個3英寸炮兵連。其中6個連是輕榴彈炮,3個連是用于遠程壓制的三英寸加農炮。此外,還有3個輕型榴彈炮連和2個榴彈炮連。這樣的配置不僅僅比俄國普通師的數量多出了一倍,火力和遠距離壓制能力更是強出了一倍有余!而鄧尼金的部隊是一個軍下屬三個師!而且除了師屬火炮之外,在軍中還配有額外的4個連的加農炮和2個連的加農炮!如此強大的火力在俄軍中恐怕只有要塞炮部隊才可以擁有。

從火炮編制上來看,鄧尼金的師級以上火炮主要是重榴彈炮和加農炮。在壓制火炮數量激增的時候,大口徑臼炮和迫擊炮的數量卻下降了很多。起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這支部隊雖然沒有5寸級別的臼炮和迫擊炮,但是在團營級裝備有大量的82mm和迫擊炮,這些原本屬于師一級的支援火力被下放到團級。這些下放的迫擊炮足以完成近距離壓制任務,此外,在鄧尼金看來,師級以上的火炮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壓制對方的重炮,尤其是在火炮總量劣勢的情況下,必須擁有射程更遠的加農炮才可以獲取不對稱優勢。所以根據這個知道思想,鄧尼金的部隊中下放的迫擊炮用于前線火力支援,而數量龐大的重榴彈炮和加農炮則負責遠距離反炮兵。

而在機槍方面,鄧尼金一個師將配屬至少120挺左右的輕重機槍。數量數倍于普通俄軍師。(大家不要被這個數量震驚,美國在1916年開戰時計劃為每個師配屬50挺,結果到了戰爭結束後就直接到了200多挺,其中168挺可以直接用在一線,而本文中鄧尼金的師算是超標師。)而且機槍和機槍還是不一樣的。當其它俄國師配屬的還是老實的馬克辛機槍的時候,鄧尼金的師已經換裝了適合俄國人使用的新式m1908型機槍,適當的降低了射速,同時提高了穩定性。而且在1910年。鄧尼金終于拿到了夢寐以求的50大口徑機槍!這些使用超大號子彈的武器足夠壓制戰場上出現的各種輕迫擊炮和擲彈筒。

俄國人似乎對大口徑的東西都比較偏愛,比如說各國裝備50機槍的時候,俄國人搞出了機槍。比如說斯圖卡用37炮打坦克的時候,俄國人琢磨著將45炮放到飛機上。比如說德國人在88mm加農炮的道路上一直走到黑的時候,俄國人開始把、和火炮搬上了戰車。可能其中確實有俄國人技藝不精的原因,但是對各種大口徑、強威力武器的偏愛也佔有非常重要的因素。

首批供給俄國的50大口徑機槍一共配有2種機槍彈,一種是通常彈,另外一種是碳化鎢穿甲彈,前者用于對付步兵簡易的土木工事等各種軟目標,而後者則可以給予機槍組一定的反裝甲能力,根據測試,後者可以對輕型裝甲車構成有效殺傷。本來華夏還打算配一些燃燒彈,但是考慮到工時問題和俄國的購買力問題,所以暫時沒有列入清單。如果英法繼續增大投入的話,倒是可以考慮。

「50口徑機槍使得我軍在連級對抗中獲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其平直的彈道和強大的威力足夠在遠距離上壓制對方的輕迫擊炮和擲彈筒。在機槍面前,無論是房屋還是簡易的土木工事都可以被輕易切開。即使沒有火炮支援,配備50機槍的部隊依然具備有限的攻堅能力。而且這件武器重量不是很大,可以通過人力進行方便的運輸。(當然,這對于人高馬大的俄國人來說問題不大。」鄧尼金這樣評價道。

伴隨著50機槍一起到來的還有新式的半自動步槍,相對于俄*中對50機槍的歡迎。這種半自動步槍卻反響一般,因為俄國人已經習慣了給大量步兵裝備廉價結實耐用的武器,而俄國步兵也已經習慣了要火力找上級的思路,俄國人一直在盡量壓縮基層的火力來保證師級以上火力可以佔優。所以這種能夠極大強化基層火力的武器在進入部隊後並沒有受到太多的矚目。

以至于在按照最初的訂購合同送過來300把後,本來計劃換裝的部隊在試用了部分後紛紛以保養不易為借口拒收!這鬧得華夏方面的聯絡官有些頗為尷尬。不過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雖然俄*隊中絕大部分人都粗糙慣了。但總有些精細的不是?有些老兵在體驗了後,感覺這東西雖然嬌貴一些,但是火力和精度確實沒的說,連發時的後坐力是大一些,但是只要控制好射速,火力投射確實比一般步槍要強上不少,于是乎。本來打算成建制換裝的半自動步槍被分散到各個連排之中,反正子彈是通用的。至于養護就看個人水平了。

本來呢,按照英法的計劃,這支部隊還將配有一個獨立的裝甲旅,但是後來發現一個完整的裝甲旅需要各種坦克和突擊車輛近百,這個看起來也許不多,但是為了保持這支部隊的戰斗力,你還需要配上近千輛各種大車和汽車為其提供保障!這個耗費可就大了去了,這還不算完,在華俄戰爭中。損失比例最大的就是俄國的戰車部隊,他們一次次被當成救火隊送上了戰車,然後被華夏的鐵騎一次次擊碎!結果裝備全毀了,人也死的差不多了……。

即使過去了三年多,俄*隊中的裝甲人才還是少的可憐。一方面是人員訓練比較慢,而另一方面則是俄*方認為拿一樣的錢招募更多的步兵也許更劃算。所以俄*方對于這支新生的力量並不看重。在他們看來,用人海和戰防炮就可以擋住對方的坦克。于是乎,一方面是英法對這支部隊的價錢頗為躊躇。而另一方面則是俄國確實缺乏專業的人才。

在和鄧尼金協商後,雙方決定,這支獨立的裝甲旅先放一放,著重把精力和資金放在後勤的完善上。在1戰中。任何一個大的軍團月兌離了鐵路干線後其機動性都可以用拙劣來形容。歷史上德國開始時執行的施里芬計劃因為運力不足而功虧一簣,而在東線,和德國交手的俄國陸軍可以用屢戰屢敗來形容。但是德國推進的速度也不快,其根本原因也在于運輸,俄國是公路沒法要,鐵路同樣也稀少!德國人可以輕易打敗俄軍,但是隨後趕路卻是個麻煩事!

同樣,在接受了超編的人員和武器後,鄧尼金的軍隊中運輸也成了問題,大量的火炮用馬拉絕對是一場噩夢,3噸多看樣子不重,但是要讓馬匹能夠長距離運輸的話,至少需要10匹馬?而馬還是直腸子,食物消耗也很多。于是經過一番協商後,英法表示可以先給鄧尼金250輛3噸卡車和其它類型的交通工具,其余的再慢慢補。在英法的幫助下,這支在未來戰爭中大放異彩的部隊開始快速膨脹,而俄國人改變的不僅僅是陸軍,海軍同樣有了新的起色。

感謝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友的月票支持~~~~。l3l4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華夏海權最新章節 | 華夏海權全文閱讀 | 華夏海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