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看你不順眼 第52章 紅樓+新月(8)

作者 ︰ 慕容紅苓

听到暗衛的回報,知道努達海和他他拉老夫人雙雙去世了,知道新月格格算是結束了。

于是上皇帶著一眾兒子和干孫女兒林黛玉  赫赫地啟程回京了。

不論是揚州官場,還是康熙的兒子們,甚至是宮里的皇帝、太後得知上皇要回京了都長舒了一口氣,大家不約而同地想著,終于走(回)了啊。

揚州官場這大半年壓力山大,丁點錯兒可不敢出,而林如海的家差點被來探听消息的同僚踩破了門檻兒。剛開始林如海還細心接待,到後來直接閉門謝客。誰都不見,這才省下了這些聒噪。畢竟他也是明面上揚州的最高品級的官兒,大家也不好太過分。

而宮里的太後娘娘日子也不好過,終于發現皇帝也是個心狠的,一點母子、兄弟情分也不顧,只曉得在前朝打壓自己的小兒子。她在後宮的權利也是大不如前,雖然是名義上的太後,可宮里眾人都知道她和皇帝的關系不睦,後來又因為十四得罪了皇後,現在更甚的是皇帝因為皇後懷孕的關系免了後宮向太後的請安。

太後听說這事兒後,氣的摔了一個琺瑯的擺件兒。不過雍正要是氣你,那也絕對是穩當當的氣死你。得知了太後不高興,他就高興了,下朝後特地去了慈寧宮請安,問起了這事兒,太後說是身邊的小丫鬟手不穩,不小心掉了,結果一向冷面的皇帝就直接讓人把那宮女拖去辛者庫了。罪名是服侍不好太後。

太後氣的半死,可是也沒法子怪罪皇帝,只能把一腔怒氣發在丫鬟嬤嬤身上。皇上听說後直接讓人換了慈寧宮的大部分下人,除了上皇和自己的人手,太後只保下了幾個最心月復的嬤嬤,其他人手損失殆盡。

當晚,慈寧宮就宣了太醫,太醫診斷出太後「肝火旺盛,心思郁結」之類的,也知道這是氣出來的病,太後明顯是上火了,只開了幾副敗火的藥。

皇帝的暗線接到命令,特地在藥里多加了一把黃連,苦的太後直罵太醫沒本事。太醫查看了藥渣後就知道是皇帝母子間的斗法,只推說藥材沒事兒,反正黃連這種東西,是不會吃壞身體的。

慈寧宮這幾日都是低氣壓,新來的人都是知道自己是怎麼進的慈寧宮,所以大家成天地提心吊膽。現下眾人听得上皇要回來了,都直呼「菩薩保佑」!

皇後也知道皇帝在氣頭上,也不大狠勸,只說了幾句「母子間哪有隔夜仇」之類的不痛不癢的話,就借著身孕躲在長不出來。他們母子間的事兒自己還是別摻合,別到時候弄的里外不是人。

現下皇後已經快9個月了,她的心思可不皇帝和太後斗法的事兒上,所有的心神都在自己的都在自己肚子上,太醫可是說了雙生子一般都會早產,也就是這半個月的事兒了。

她年紀大了,這胎很辛苦,生的時候只怕更辛苦,還好上皇派了個精于生產的嬤嬤給她,每天听嬤嬤的話,在長的的花園子里多走幾圈兒,以便生產的時候沒力氣。

上皇看了下他讓商隊收集的西方的資料。資本主義萌芽和初步發展,新航路開闢和早期殖民擴張,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和一個資產階級革命,西葡、西荷英法殖民爭霸戰爭,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促進西歐資本主義發展,封建主義衰落,資本主義制度和民主政治開始並初步發展,而經濟國力飛速發展。那是一個變革和大發展的世界,而不像古舊的中國,中央集權,一成不變,且處于封建王朝的巔峰期。

康熙早在南下之處就讓南下的商隊搜集西方各國的資料,由于西方目前正處于變革動亂時期,所以穩定富饒的中國對于西方民眾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這個國家是傳說中的「黃金之國」。

于是康熙便讓人用各種條件來吸引人才,各項技術人才尤其是重中之重,其他的並不在意,有了也行,沒了無所謂。計冉在乾隆時就發現了這個問題,自己似乎犯了個錯誤,外國的東西不一定適合中國,中國雖然要發展,但是只需借助的是西方的技術,其他的人文方面中國並不比其他國家差,甚至我們的理念更先進。現在的康熙有了乾隆時做事的經驗,再加上康熙的能為,事情做的越發得心應手了。

在船上,黛玉看著上皇經常地看著一大堆地折子發呆,自詡很有愛心的小姑娘看著神色不是太好的小姑娘有些憂傷了,老聖人不開心了。自己應該替他派遣不好的心思。

「老聖人,玉兒幫你讀折子吧。這樣你就支著耳朵听就行了,不用費眼楮了。這玳瑁的眼鏡兒帶久了耳朵疼不是……」看著嘴叭叭兒不停的黛玉,康熙笑了笑,招招手把折子遞給了她。

「呀!那些洋人的東西比我們的好麼?為什麼老聖人您要讓他們來大清啊?」看著康熙擬的《關于大清引進技術人才的安置工作條例》的折子,黛玉驚呼一聲,雖然不是太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但是想著上皇眼巴巴地想要上皇是要引進他們了,那肯定是比大清的好了。

「是呀,有些方面我們比別人好,有些地方別人比我們好,我們就要取長補短啊,這樣才能一直屹立在世界的前列,保證每個大清的人不會被別人欺負。」

「嗯,那玉兒能幫忙嗎?」

「我讓我爹爹捐錢啊,建立個書院,讓人去學習洋人的技術,這樣技術不就是我們的了嗎?」眼珠子一轉,想到了上皇帶著她去看的各地的書院,黛玉便臨機一動。想到了要建立書院,讓更多的人去掌握了西洋的技術,這樣上皇就不用擔心了。

「嗯,玉兒很聰明,想法也很好。等我們回京了,你就去找皇帝伯伯去,讓他下旨在揚州建立書院,我們的書院就叫‘听風’,好不好?」

「好呀,好呀。」小丫頭高興了,覺得自己替上皇解決了一樁大事兒了,自己還是很聰明的不是。

被林黛玉這麼插科打諢下來,康熙爺就不愁那些事兒了,反正現在發展還不晚,有更多的時間來慢慢發展國力和軍事力量。

康熙年間中國的海軍勢力還是頂尖的,現在的任務就是研制更先進的炮艦和武器。不過根據記憶,清朝康熙時期對于火器的重視程度還挺高。這讓康熙有些驚訝。不過很快就釋然了,有發展就好,別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就好。

一個多月過後,康熙和他的兒子們終于抵達了京城,雍正帝帶著滿朝的文武在宣武門等候,揮揮手讓其他人退下了,只留下了皇帝和十四。皇帝準備了家宴,打算為上皇接風洗塵。

讓人仔細地把黛玉送回了皇後的長,等家宴結束了再去皇帝安排好了西三所公主們居住的地方安置。

宴席上,看著十幾個兒子,康熙有些感慨,這個前任可真能生,而且兒子們的質量都很不錯。

不管是老大。老二,還是十六、十七,都頗有才干,不想雍正的兒子要麼是敗家子,要麼就是荒唐鬼。乾隆的兒子們就更上不得台面了。

淡淡地說了幾句,就吩咐皇帝讓人開宴了。由于是家宴,而且都是皇阿瑪的兒子,雖然私底下斗的你死我活的,可這會兒在皇阿瑪面前,大家都是一副哥倆好的表情。看著他們僵硬的笑容,康熙突然覺得牙疼。

略略吃了幾口,便擱下了筷子,眾人看著皇阿瑪放下了筷子,不管是吃飽的還是沒吃飽的也都放下了。誰還真欠宮里一頓飯啊,還不是因為皇阿瑪回來了,他老人家希望兒子們兄友弟恭,那麼大家就表現給他看唄。孝順孝順,可不就得順著嘛!

「朕知道,你們一個個跟狼崽子似的,就盯著朕的位子。不過呀,現在老四贏了,你們都不服氣,覺得老四勝之不武。是吧?」

听著這些誅心之語,眾人都請罪不迭。雖然是事實,可是皇家那個人不是人精兒,說話都是繞好幾個圈子的,什麼時候話能這麼清楚的說。皇阿瑪果然老了啊。

「朕知道,你們都覺得朕老了,糊涂了。可惜啊,就算朕老糊涂了也收拾得了你們。你們能怎麼著,既然是老子的兒子,那就給我安靜著點兒,要是不服氣老四的作為,那你們就帶著自己的人馬去別的地方發展,朝鮮啊,琉球啊、南洋、倭國的隨便你們折騰。」

「要是你們能發展出第二個大清來,朕還贊你一聲‘好漢’。別有事沒事地就知道窩里斗。你們折騰的不煩,朕看戲的嫌煩。」

「老大、老八、老十四,年後就去倭國吧,朝鮮啊,北方的熊國什麼的隨便你們折騰,皇帝看著國庫能支持多少,隨便給點兒就行了。反正他們也不服氣你,給多了反而成仇了。」

「皇阿瑪,你說的真的?我能出去打仗去?」作為一個武將,老大覺得這幾個月自己快要被關瘋了。現下皇阿瑪不是說笑的話,倒是個好機會啊。

「朕沒心情跟你們這群兔崽子開玩笑,成天斗的烏眼雞似的,看著你們就煩,都給朕滾的遠遠兒的」沒好氣地回了老大一聲。他又繼續道,

「老二,去台灣,把施瑯換回來給大清培養海軍將領。人才可別浪費在那些小地方了。胤礽你可別找你四弟蘑菇東西了,毓慶宮的私庫里的東西你都帶走,也算是朕這個皇阿瑪對你的補償。朕對不起你。」

「還有,你看著你這些兄弟,看上誰了就帶走。朕建議你帶走老九老十。一個打仗,一個賺錢,正好。」

「皇阿瑪……」胤礽覺得很感動,皇阿瑪果然還是最關心自己了。

「還有你的那些門人,挑幾個得用的都帶走吧。老大你們也是,都帶出去吧!」

「皇帝,你看看要不要幫手,不要的話除了幾個小的還在上書房念書的外,其他的都扔給你大哥、二哥算了。省的成天給你生事兒。」

「……」雍正看著皇阿瑪一臉的不虞,也知道他不高興,可皇阿瑪這個法子確是解決他們兄弟相爭最好的,還不傷和氣的法子了。

「我給兩位哥哥每人一百萬兩銀子,這些從我的私庫里出,國庫現下沒多少銀子,不過兩位哥哥想要人的話,倒是有,要多少都給,還有火器也是。哥哥們想要就去兵部協調。等以後兩位哥哥想要支援盡管開口,我們是一家子骨肉。」

「你們的家眷暫時就留在京里,想帶走也行,隨你們,以後穩定下來了帶走也行。不過出去了每兩年就回來看朕一次。不惦記我這個老頭的話就算了,唉!老了,就討人嫌了。都散了吧!皇帝明兒還上朝呢!」

「……」眾人無語地看著身手矯健地皇阿瑪,不知道他老人家從哪看出來自己老了的,這身體甚至比老十三都好。

雍正把康熙送回了慈和宮後,又回到了宴席上,看著大家都沒走,于是又讓人上酒。

這實在是一個消除兄弟間隔閡的好時機,不算計一番,真是對不起自己。

「大哥、二哥,朕敬你們一杯。」也不廢話了,直接就開喝了。

「喲,皇上這是大贏家了啊,皇阿瑪把我們兄弟都趕出去了,這大清就都是皇帝一個人的了。」十四阿哥看著一臉淡然的四哥,氣就不打一處來。本來最近皇帝和自家母後的事兒就讓他對著這位同母兄長看不上爽了。現在就更不爽了,皇阿瑪竟然為了四哥,把兄弟們都趕出大清了。

他可一點兒不覺得皇阿瑪是在替大家著想,只覺得皇阿瑪不疼自己了,四哥也是,一點兒都不照顧自己了。以前不管額娘怎麼對他,四哥私底下還是會照顧自己的。可現在倒好,當上了皇帝,一點兒情面都不顧,直接讓額娘成了笑話。

「你……」雍正氣的直發抖,十三爺看著不對勁的兄弟倆,直接拉走了老十四。

「你少說兩句,我們去喝酒。」

「行了,十三哥,我知道你跟皇上關系好,也別拉我,怡親王,我可高攀不起。」看著成了四哥左膀右臂的十三哥,老十四更氣了,以前明明自己跟十三哥最好的,四哥就看自己不順眼,想盡了法子把十三哥籠絡走了。現在倒好,自己成一個人了。

雍正直接動了拳頭,打翻了一個人喝悶酒的老十四,胤礽看著打起來的兄弟倆,直接讓其他人走了,他自己去慈和宮看皇阿瑪去。好久沒見了,皇阿瑪肯定想自己了。

大家看著一臉平靜的二哥,知道這事兒自己攙和不上,都退了出去,本想往里撒點兒鹽的老九也被老八拉走了。

老大冷笑著看了老八一眼,走了。回家洗洗睡了,說不定福晉自家等著自己呢。大阿哥和大福晉是出了名兒的恩愛夫妻。

當然恩愛夫妻還有老八夫婦,現在皇阿瑪也不盯著他們的子嗣問題了,這兩口子一點兒遮攔都沒了,八福晉直接把僅有的兩個侍妾都送到了莊子上,留下了一雙庶子庶女養在了自己名下。

老九煩悶地出了宮門,帶著八哥、十弟去自己的飯莊子里喝酒。

「也不知道皇帝和老十四那一架干的如何了?」邊往慈和宮走,邊想著的胤礽覺得很有喜感,跟弟弟打架什麼的,自家那位四弟怕也是氣狠了吧。再想想糟心的太後娘娘,倒也能理解一二分四弟的想法。

不過那是他們母子的事兒,管自己這個廢太子什麼事兒,冷漠地放下了這些爛事兒。

進了慈和宮,就看到皇阿瑪桌上都是自己愛吃的東西,忍不住眼楮有些酸澀,是自己不孝……

看著擦鼻子,抹眼淚兒的胤礽,康熙也是長嘆了一口氣。

前任和這位太子爺的關系可比老四親近的多,兩人陰差陽錯地走到了這一步,都是有不得已,不過歸根到底還是爭權奪利的事兒罷了。

「胤礽啊,坐吧!和朕好好吃頓飯,好久沒有和你一起吃飯了,朕覺得自己最近是不是老了,經常想起你小時候的事情。」

「那時候你還小,經常把朕的折子當成了玩意兒,扔的到處都是。

朕經常是一手抱著你,一手批折子,可你不老實,非要去夠夠那墨汁兒,打翻了硯台,污了朕的折子才算是完事了。」

「皇阿瑪還記得這些做什麼……」胤礽略帶著鼻音,不好意思地說。自己還真是混賬,為了那個位置,干了多少傷皇阿瑪心的事兒,也難怪皇阿瑪會傳位給孝順的四弟。

「是呀,記得這些能做什麼呢?你們都長大了,朕也老了。朕常常想是不是朕這個阿瑪哪里做的不好了,才讓你們爭的死去活來的。算了,別提這些糟心事兒了。你來了也好,朕要和你說說派你去台灣的想法。」

「嗯,兒子洗耳恭听。」听說自己去台灣不是單純地發配,胤礽心里好受了很多,雖然皇阿瑪選的是四弟,但是在皇阿瑪心中自己還是最重要的,這就行了。那個位置,現在已經不像以前那麼誘人了。

「你看看這個……」打開了一副世界地圖。(清朝時好像叫《萬國堪輿圖》)這幅圖紙是康熙特地根據自己的記憶讓人重新繪制的。

「你看看這個海峽,叫馬六甲。算是海上的要塞!要是我大清控制了這個地方,就算是扼住了東西方間的商道。你說說,這是多大的利潤?而且南洋還有數十萬的華夏人,不管是從前朝還是本朝過去的,這些都是我們控制這些地區的基礎和助力。」

頓了頓,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又繼續道,

「朕想讓你帶著老十和老九的用意就在這了,老九在經商上是一把好手,他過去你們就不用愁沒銀子使,老十歲莽撞,可是帶兵打仗也是很在行的。至于治理地方,朕是放心你的。」

「好好地在台灣發展幾年,然後以台灣為依托,把南洋這一大塊兒都圈起來,你想立國也成,想並入大清也行。左右大清都是你的後盾。我讓人準備了好多歐羅巴的資料和研究槍炮工具的人才,你挑揀幾個也帶過去,剩下的都留給你四弟,大清雖然暫時是天朝上國,可是歐羅巴現在的發展很快,相信不久就能追上我們,我們不能等。」

「,兒臣遵旨。」听著自家皇阿瑪為自己規劃的這一片藍圖,並不比治理大清簡單,這讓胤礽動力十足了,皇阿瑪信任自己的能力,還有什麼比得到他的認可更讓人高興的呢。

第二天一大早,眾臣發現皇帝的臉上,嘴角有青痕,一看就知道是被人打的,再看看臉上青紫交加的十四爺,大家想樂卻又不敢,暗暗猜測是不是這兄弟倆直接動手了。

老聖人剛回宮,這二位就上手了,老聖人沒上火什麼的?默默地猜測了下老聖人發火時的情形,大家抖了抖,覺得還是別瞎想的好。

作者有話要說︰康熙年間各地火熗裝備比例在不斷提高,數十萬綠營兵也批量裝備鳥熗,擴建鳥熗兵。但是,全國各地對鳥熗的裝備數量、鳥熗兵的人員配額不相統一,出現混亂。針對這一狀況,雍正帝開始對各地鳥熗兵的配置作明確的規定。

雍正五年(1727年)議定︰「官兵所用軍需內鳥熗一項,能沖銳折堅,最為便利。內陸省份,地勢平坦,利用弓矢;沿邊沿海各省份,山深林密,利用鳥熗。將內陸省份,每兵千名,設鳥熗三百桿;沿邊沿海省份,每兵千名,設鳥熗四百桿。」鳥熗在軍隊中成為了制式裝備,地位重要。

雍正十年(1730年)議準:福建省水路海面遼闊,陸路山深林密。鳥熗一項最為利用,于定例每兵千名內設鳥熗四百之外,再增設鳥熗一百桿。乾隆十五年(1750年)議準:湖廣武昌鎮前後水師二營,地界川江,弓箭難于施展,惟鳥熗極為便利,照沿邊沿海省份定例,每兵千名,設鳥熗四百桿。

——以上資料及文字出自毛憲民論文《清代火熗述略》

鳥熗在清軍中的地位已于火炮、弓箭並列,甚至超過弓箭。可以看到在雲貴、河南等地鳥熗的裝備率較高,直隸則較低;此外清軍在關外的鳥熗裝備也並不多,很多鳥熗甚至沒有彎形熗托;各地土司掌管的地界中鳥熗也廣泛使用。**鳥熗裝備率約50%,四川大小金山、蒙古各部、回疆各部也大量使用火熗。作為制式裝備,每一桿鳥熗都要注冊編號,統一管理。清朝統治者對于火熗的威力還是相當認可的,他們當然也不願意讓此等「軍中利器」流入民間讓「反賊」掌握。之後的乾隆朝一直到道光朝,鳥熗的裝備率在全國範圍大致保持在50%這個比例左右。

這是些關于清朝火器發展的狀況,給大家當個參考。

繼續一肥章。

嗯。晚安啦~l3l4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綜]看你不順眼最新章節 | [綜]看你不順眼全文閱讀 | [綜]看你不順眼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