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徒軒轅所想,暴風雨來臨之前天氣總是平靜得詭異。
老聖人本來和徒君溥商量好了,等到東瀛使節團離開之後,再對徒軒轅進行處置,最好是在他開始造反之前,這樣一來,也不用造反的名頭,隨便拿個御前失儀之類的不大不小的罪名令他在郡王府中思過,再令人嚴密監視便罷了,也算全了這爺孫之情。
可惜這孩子太過有危機感了,竟是提前造了反,讓原先對他還有些親情的老聖人都不再待見于他,也不再有逼著徒君溥讓步的意思,只讓他自己處置了,便是打殺了老聖人也不願意再管了。
也因著這東瀛使節團快到了,這偌大的家丑不可外揚,所以竟是要速戰速決,早早的把徒軒轅給處置了才好。
原先讓徒軒轅在他自家的郡王府內思過的處置太過輕了,但造反是誅九族的大罪,即使徒軒轅是皇族,不能誅了他的九族,但滿門抄斬總是要的……
好吧,徒君溥看在老聖人的面子上,還是高高的抬起,輕輕的放下,摘了徒軒轅清郡王的爵位,將其貶為白身,並將其,及其家眷一起關在高高的宮牆,省得還有哪些賊心不死,或者惟恐天下不亂的家伙又尋到這個不爭氣的子佷,再鬧上一次造反。
所以,自由是沒有了,但起碼腦袋還是能保著的。
只是,徒軒轅固然能因著老聖人的緣故從輕發落,可是那些世家子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在此事上牽涉得深的便是誅三族,牽涉得淺的則抄家,男的為奴,女的為妓。♀
一時間,京城里可謂是血雨腥風,家家關門閉戶,人人膽戰心驚,生怕就把自己給牽連進去。
索性當今陛下可謂是聖明燭照,家家戶戶之間算得極其清楚,有功者也可以抵了其過,這一點不管是百姓還是貴族權臣們都是信服的。
就比如說賈家,那分家出去的二房賈政竟然也攪和進了這造反一事里,自是不得好下場的,而本來榮國府和寧國府也該被牽連進去,就算不抄斬,也該得了白身。索性這榮國公最是忠君愛國的,得知此事之後第一時間帶了虎營的軍隊進了城,阻住了反軍,連著寧國公也一起,甚至親手斬了幾個不知好歹的凶徒。
就比如說史家,明明那史湘雲因為得了怪病,又有那得道高人算出她前世犯下了口舌孽障,需要在佛前供奉化解,否則會不得好死,所以不得已之下,被兩位史家的侯爺送到了家廟里,免得真的讓那位史大姑娘遭了大罪。
偏偏王子騰需要史家造勢,見兩位侯爺不為所動,便索性令其大妹妹,即賈政的夫人王氏親到那史家的家廟,把那史湘雲帶了出來,然後大張旗鼓的出入各種場合,言語之間帶著婆婆指點兒媳婦的味道在里面,意圖把史家拉下水,卻害得史大姑娘名節盡毀,果然就如那得道高人所言,在一次宴請中,不小心落了水,香消玉殞。
索性史家兩位侯爺早早的就發現了此事,察覺到了不妥之後,試圖把史大姑娘帶回府去,但被賈家百般刁難阻撓,于是乎向當今陛下稟明了此事,又言之賈家之異動,好歹把自家給摘了出去。♀
後來,史大姑娘落了水,兩位侯爺也不嫌棄她的名節已失,好歹念著她去世的父親是他們的大哥的份上,幫著收斂了尸身,風光大葬。
當今陛下聖明,知曉史家實際是被賈家陷害利用,因此也並不如何怪罪,使得史家對當今陛下感恩戴德。
因著有了這兩家的事跡在前,所以京城里雖然有些動蕩不安,但也只是動蕩而已,隨著時日漸過,京城的氛圍便慢慢的恢復了平靜,並沒有因著此事而鬧出什麼亂子來。
真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事情了結了,東瀛使節團的人馬也如期而至,看著歌舞升平的京城,誰能想到在不久之前才經歷了一場叛亂呢?大概只有熟悉京城的人們,在看到一些原先住著一些世家,如今卻改了主子,甚至是沒了主子的府宅時,才能感嘆一聲物是人非吧。
林如海並非禮部的人,但因著迎接東瀛使節團時,有一些支出需要戶部的配合,所以這些時日他也是忙得不可開交。不過,既然他已經正式的應承了賈赦要幫著賈璉和賈迎春相看,少不得就要抽出些時間來一一分辨了。
賈迎春的性子有些怯懦,雖則身份使然,她必定要嫁到高門大戶里去做媳婦,但挑選出一個世家出身的嫡次子應該還是使得的。
而賈璉能選擇的方面就更廣了,畢竟賈璉雖然學問並不算極好,但為人處事方面卻是很強,這一回東瀛使節團的到來,林如海還特意的給他調了個實職,讓他跟著禮部去學習一番了。
東瀛使節團的人來的那一日,林如海在金鑾殿上竟然意外的發現,這領頭的人,他竟是認識的——正是原先那群進犯揚州的倭寇頭領,名字里有一個‘仁’字的俊美男子。
這倭寇的頭領竟然混成了使節團里的人,而且還是頭領,這實在不得不讓林如海心存懷疑。
林如海疑心這個俊美男人的真實身份,以及當初倭寇進犯揚州,是真的單純的來燒殺搶奪?還是奉了他們天皇之命,有使命的掠奪大明百姓的?
待听得俊美男子的自我介紹時,林如海越發驚疑不定了。
因為俊美男子說自己諱成仁,乃是後花園天皇的第一皇子,領親王爵。
林如海可以肯定這個男人確實是當時那個倭寇頭領,畢竟臉長得像的人可以有,但連聲音都那麼像的話,就不太正常了。只是,這樣一來,可以想像得到,當時的那幫倭寇必然不會全都是真正的倭寇,有一部分甚至可能是東瀛的軍隊。
林如海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當初綁走自己的那一郡倭寇竟然紀律嚴明,如今想來,可不就是軍隊一般。
他們來到我們大明燒殺掠奪,其意耐人尋味,如今的來意更是不明,不得不防!
林如海是戶部官員,與禮部官員不同,倒是不用去特意的招呼這幫東瀛使節,所以一下朝,他就去了御書房晉見徒君溥,卻沒有先去見老聖人的打算。
自從徒軒轅聯系好些世家造反以來,老聖人本來保養得極好的臉如今顯得老態了許多,雖然早就知道老聖人的年紀已經大了,可是到現在才有人真正的意識過來,老聖人是真的老了。
不過,這倒也很正常,因為老聖人真的很寵愛徒軒轅,一來是因為他是嫡系,二來則是因為對太子的疼愛。即使當年徒君煜想要造反,可是當人死得久了,活著的人總會想著他的好處的。
而那些世家們又因為老聖人的越發心軟,每每做下了什麼不著調的事後,兩次三番的讓徒君溥輕拿輕放,這才使得他們的心越發的大了,最後伙同徒軒轅做下了這些惡事。
如此一來,又如何不讓老聖人心思糾結呢?連著性子都頹廢了許多,顯得整個人都泄了氣了。
對于徒君溥來說,意外之喜倒是老聖人有了對朝政放手的意思了。
而對于其他人的福利來說,便是朝堂上再也沒有哪個官員會為了有兩任帝皇而左右為難,不知道該如何站隊了的情況發生了。
所以,林如海也不必再事事先與老聖人稟報,只與徒君溥說明便是了。
不過,即使老聖人對權勢已經看淡了許多,不再事事過問,可是林如海還是讓徒君溥做做姿態,對于一些大事,最後還是去請教一下老聖人為好。
畢竟老聖人手上還有一些暗線是沒有完全交給徒君溥的,還是讓他放心為好。
再說了,如此才能體現他徒君溥的孝心,並且能讓老聖人安心的、真正的把朝政放手,而不用擔心他是在做態試探。
林如海的意見,徒君溥向來都是贊同的,更何況他還說得有理有據,讓徒君溥越發沒了駁回的道理,因此便欣然同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