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就此散去,春曉將地面收拾干淨,越想心里越煩,索性將袁瑞隆的囑咐拋開,獨自走出院門,沿著狹長的巷子向前走去。
拐出巷口,眼前豁然開朗,卻是來到了一條寬敞的街道上。昨日回家時一直跟在袁瑞隆身後,又惦念照顧著腿腳不便的春華,因此並未仔細查看。原來此處是個不小的鎮子,客棧、茶樓、當鋪、酒肆一應俱全。
正是午休時分,街上更顯空落,各家店鋪的伙計也三三兩兩地伏在桌上小睡,春曉一路走過去,竟連一個熟人也未遇到。
春曉心中暗喜,更加放心大膽地四處走走看看,經過一間雜貨鋪,她在門口站定,望著里面琳瑯的貨品,忍不住嘆了口氣,有這樣的鋪子壓在頭上,想來袁瑞隆這樣的挑擔貨郎只能做些針頭線腦的小生意,難怪生計如此艱難。
當下最要緊的,是盡快想法賺些銀錢給春華治病,可這生財之道又從何而來呢?
正在發愁,一股草藥氣味飄入鼻端,抬頭一看,卻是一家頗具規模的藥鋪,匾額上寫著「玉濟堂」三個大字,門前掛著魚符,還有一幅「杏林春滿人興旺,妙手回春玉濟堂」的對聯。坐堂先生大約是在午休,櫃上只有一個小伙計在看書。
遠遠望著店里的百眼櫃,春曉暗暗嘆了一口氣,早知道會穿越,當初改學中醫就好了,由于讀書時只學了幾個月中醫,她只能回憶起一些皮毛,什麼「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腎」、「一問寒熱二問汗」、「六味地黃丸歸脾丸逍遙丸」……穴位倒也記得幾個,但無非就是「百會中脕足三里」,對養生保健有興趣的尋常老太太都知道。
轉念一想,她又多少有些釋然,身處古代,又是一介女流,別說是做懸壺濟世的大先生,就算想給藥鋪當個普通的學徒,恐怕也會被拒之門外吧。
這時,小伙計不知看到了什麼疑難內容,皺著眉頭抬起頭來。四目相對,他的臉瞬間變得通紅,慌手慌腳地把書放下,囁嚅著問道︰「這……這位姑娘可是要抓藥?」
想起春華的傷腿,春曉心中一動,滿懷希望地問道︰「貴店的先生可會正骨接骨?可能醫治陳年舊傷?」
伙計抱歉地搖搖頭︰「骨傷並非我家先生所長,姑娘還是去別家問問看吧。」
這樣說著,他還熱心地指點道︰「從此處一直向東便有一家醫館,姑娘不妨去那里看看。還有,據說常樂鎮有位專看跌打的先生,只是路途遠些……」
謝過玉濟堂的伙計,春曉依言向東走去,剛走出不遠,忽然听到有人喚她的名字︰「春曉,春曉!」
春曉轉過身去,只見一位中年婦人正驚喜地望著自己,她肩上背著一只藍布包袱,滿面風塵。
正在遲疑,婦人已經上前拉住她的雙手,哽咽著落下淚來︰「路上听說你被人搶了親,緊趕慢趕,還是沒能幫上你的忙……」
春曉含混地支應著,婦人擦擦眼淚,在她手上輕拍幾下,溫言安慰道︰「春曉,你莫要擔憂,正所謂吉人自有天相,你心地這麼好,將來一定會有福氣的,李嬸我也會經常為你祈福,願你早日找到一位如意郎君……」
總算等到對方自報家門,春曉感激地笑笑︰「多謝李嬸掛心,春曉福薄,不求富貴,惟願平安,能將弟弟春華撫養成人,春曉也就知足了。」
李嬸連連點頭,挽住她的手,爽朗地說道︰「好閨女,李嬸果然沒有看錯你。我這就打算回去了,出門多日,還真有點想家呢。春曉,你若是不忙,便隨我一起回去吧,我正好有些東西給你。」
春曉不便推辭,只得任她挽著,忐忑地往回走。兩人在袁家隔壁停下腳步,李嬸打開掛在陳舊木門上的銅鎖,轉身笑道︰「半個多月沒人打掃,只怕到處都是灰塵,你先略站一站,我去打盆水來。」
春曉急忙將她攔住︰「李嬸,你趕路累了,快去屋里歇歇,還是讓我來吧。」說著便快步走到院中的水井前,將水桶放入井中。經過這兩日的練習,她打水的動作已經頗為熟練,很快就提了滿滿一桶水上來。
李嬸微笑著搖搖頭,背著包袱進了自己的臥房。
春曉連著打了三桶水倒入缸里,在院子的地面上潑了一些水後,又拿起掃帚和抹布,手腳麻利地又擦又掃,連院門裂隙處的塵垢都細細擦去,院中很快煥然一新。
正琢磨著要不要把似乎已經廢棄許久的雞窩清理一下,李嬸也已收拾停當,站在房間門口向春曉招手︰「春曉,快別忙了,你也進來吧。」
擦擦額上的薄汗,春曉也走進房去,李嬸拉著她在床邊坐下,笑吟吟地將一只小布包遞到她的手上︰「這是我當姑娘時,我爹特意去江南買的,我一直想著等你出嫁時給你當禮物,快看看喜不喜歡。」
春曉將布包層層打開,露出一對瓖著翡翠的金耳墜。雖然是古舊的金瓖玉樣式,但金色柔和,玉質清潤,倒也相得益彰。她急忙重新包好耳墜推還回去︰「李嬸,這耳墜太貴重了,又是您祖上傳下來的的東西,春曉不能收……」
李嬸作勢沉下臉來︰「怎麼,這已經是我壓箱底的寶貝了,春曉姑娘還是看不上?禮物雖輕,但我這個窮老婆子的心意可都在里面啦。」
春曉低下頭去,急得快要掉下淚來︰「李嬸,您就別難為我了,春曉哪里受得起這些金玉呢?何況我的親事已經不作數了,我若真把這耳墜帶回叔父家,被我那嬸娘看到,只怕又是一場風波……」
李嬸想想有理,便將耳墜放回匣中︰「也好,那就等你找到好婆家再送吧。」隨後,她又取出一個隱隱透出油漬的紙包︰「這是我從太平鎮帶回來的點心,春華年紀小,又是男孩子,夜里若是餓了,你就拿些給他墊墊。你也別舍不得吃,下次去太平鎮,我再多買些回來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