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商人在明末 223衛所兵

作者 ︰ 屠神龍

但是如果劉白羽在這里,就會笑崇禎皇帝不懂數字管理,就知道憑著感覺做事的派頭過于可笑了.

沒錯,滿洲軍在戰場上是幾乎殲滅了所有的明軍主力,北京城近乎孤城一座.但是……戰爭固然不是數人頭的電腦游戲,可滿洲人也不是電腦游戲中不需要休整,可以連續幾個月作戰的神兵,各路勤王軍是戰斗力不怎麼樣,但是一批一批鬧得滿洲人休息不佳,早就成了強弩之末.

要命的是,皇太極為了士氣,縱容滿洲人屠城,卻因為屠城的地區在北京附近的關系,滿洲人沒有迅速離開疫區,造成疾病大流行,滿洲人因為把周圍破壞的太厲害,也沒有收集到足夠的藥品,加上依附滿洲人的蒙古流民們生活習慣很差,造成了疾病大流行,短短幾天,就病死了幾百人,數千人有病在身,于是滿八旗立刻想起了蒙古爾泰說的屠城會遭報應的話,一時間人心惶惶,根本沒有攻打北京的心思了.

皇太極擊潰關寧軍,擊殺滿桂之後,明朝對後金的軍事行動,就沒了統一指揮,中樞指揮系統癱瘓,各路勤王軍變成各自為戰的狀態——這也是皇太極一再想做而且終于做到了的事情.

但是,雄才大略的皇太極沒有想到的是,離開了明朝沒了統一指揮,對後金的軍事行動反而造成了大的麻煩,而且因為大明朝的文武不和,導致各路勤王軍根本不知道韃子的真實實力,仿佛飛蛾撲火一樣送死,這讓皇太極徹底吃不消了.

沒錯,滿洲人對各路勤王軍是屢戰屢勝,但是滿洲人畢竟也是人,不是什麼不死軍團這種玄幻小說里的玩意,連續大規模的交戰,對滿洲人的士氣精力損耗非常大,而且因為皇太極這次入關,屢次屠城,激起了漢族人民的反抗,一旦城市守不住,就立刻放火燒糧食,讓皇太極的軍糧越來越少了,甚至因為長期大軍聚集在北京附近,供馬匹啃的青草都成了問題了……

皇太極想到這里,自然而然的有了退回關外的心思,只是北京近在咫尺,而且讓漢人包衣試探了幾次,因為承平日久,缺乏守城經驗的京營手忙腳亂,險些被包衣攻破,導致皇太極患得患失之下,又不願意輕易退走,想再賭一把.

其實這玩意就是類似于國手和臭棋簍子較量,因為對手的反應過于奇葩,國手出現漏勺的可能性也是大大增加.

皇太極自然知道自己現在這種搖擺不定的心態是軍事家的大忌,可是作為一個政治家,不考慮周全是不行的,畢竟這廝滿清第一次破口,打的沒有防備的明朝狼狽不堪,如果抓不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第二次破口,第三次破口還有這個機會麼?皇太極必須一再考慮這個問題……

「祖大樂將軍,這大明朝的衛所也是太多了,這次勤王軍也不知來了多少,這讓我心里總是毛毛的,畢竟不知道基本的情況就和敵人作戰,乃是大忌……」

劉白羽這時候離北京已經只有三百里了,生怕自己沒有多少軍事經驗的劉白羽下令放慢速度,派人偵查周圍的軍隊,結果各地勤王軍亂七八糟的番號和建制讓劉白羽頭大如斗,甚至連勤王軍大概有多少人都弄不清楚.

這也不怪劉白羽,因為這大明朝的軍事建制可不是現在的軍師旅團那麼好查,說的實在些,就是兵部尚書王洽自己也不知道大明朝實際大概有多少兵.

本來朱元璋的軍事制度還是相當清楚的,都指揮使司為明代地區軍事總機構,長官有都指揮使1人(正二品、都指揮同知2人(從二品、都指揮僉事4人(正三品,其屬有經歷司經歷(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斷事司斷事(正六品、副斷事(正七品、吏目各1人。司獄司司獄(從九品,倉庫、草場、大使、副使各一人。行都指揮使司,設官與都指揮使司同。長官之中有一人統司事,稱掌印,簡稱都司,位次在布、按兩司之上。

《明史?職官志五》說︰「都司掌一方之軍政,各率其衛所以隸于五府,而听于兵部。衛指揮使司設官與京衛同。外衛皆統于都司及行都司。衛以下為千戶所,千戶所又轄百戶所。千戶所有正千戶1人(正五品,副千戶2人(從五品,鎮撫2人(從六品。其屬吏目1人。千戶所轄百戶所10個,共有百戶10人(正六品,總旗20人,小旗100人。刑獄則歸鎮撫掌管。凡衛所皆隸于都司,而都司又分隸于五軍都督府。自衛所以下,其官兵多世襲,這是明代特殊制度之一。

但是,朱元璋創立的衛所兵制度很就破產了,都督府的都督名稱後來變為空頭的官階,而統兵之官則須別加總兵、副總兵、參將、游擊將軍、守備、把總等名目。

《明史?職官志五》︰「總鎮一方者為鎮守,獨鎮一路者為分守,各守一城一堡者為守備,與主將同守一城者為協守。又有提督、提調、巡視、備御、領班、備倭等名。凡總兵、副總兵一職均須有公、侯、伯、都督爵餃者充任。其總兵掛印稱將軍者,雲南曰征南將軍,大同曰征西將軍,湖廣曰平蠻將軍,兩廣曰征蠻將軍……其在薊鎮、貴州、湖廣、四川及儹運淮安者,不得稱將軍掛印。

而職責和防區規定的很明確的總兵制度,在明代末年又被破壞,一方面是為了對抗農民軍和滿清,不得不大規模擴充軍隊,另外一方面,又因為要使武官互相牽制,導致總兵官增置繁多,不可勝記。總兵在明代本為品級之差委,至清代才成為正二品的正規武職。

「這也不難,大人,我這里就有一本天下衛所兵的明細,大人看個大概,也就有譜了.」祖大樂拿出了一本發黃的小冊子,送給劉白羽.

劉白羽看了一眼,連連點頭,上面果然有各地衛所兵的所有情況,甚至精確到了人——不過正是因為如此,劉白羽才覺得不太可信,這里面如果說的是真的,豈不是大明朝在沒有計算機和絡的情況下就做到監察全國了麼?這也太玄幻了吧,大明朝有這本事,早就天下布武了,還能怕滿清麼?

看劉白羽臉色忽然變化,生怕自己拍馬屁拍到馬腿上的祖大樂急忙解釋︰

「這頂上的東西自然只是虛頭,吃空餉,喝兵血的事情南方的軍頭過分——只是兵部一個主事克扣了我們關寧軍大筆軍餉,不好意思拿來敷衍我的,自然只能是一個參考,參考……」

「嗯?你的意思是,實際上因為軍官吃空餉,喝兵血的事情太多,所以這衛所兵的名額只能做一個參考?或者說是根本砍下去六七層水分才是真實數字?」

劉白羽疑惑的問祖大樂.

「這個也不見得……很多時候我們這些軍官只養著操軍和家丁,但是作戰的時候,也會沿路招募輔兵——其實大人,吃空餉,喝兵血的事情固然是軍中陋習,可是反過來說,朝廷只給軍餉,平時訓練的武器,盔甲都不齊,就是我們軍官不吃空餉,喝兵血,這士兵和臨時招募的又有什麼大區別?」

祖大樂這話讓劉白羽大吃一驚,想來想去,終于明白了,在明朝後期這種體制下,其實貪官和清官對部隊的戰斗力影響還真是不大,不由的嘆息一聲,嘆了口氣.

「而且這大明朝的軍戶也實在是——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還真不是說假的.」

「不是說大明朝的軍戶有朝廷賞的耕牛和地產,是一個富農以上的存在麼?」劉白羽疑惑的問道,對于衛所兵,他自以為還是很了解的.

「大人你說的沒錯,不過那都是洪武初年的老黃歷了,其實洪武末年衛所兵的制度就不行了……」祖大樂對劉白羽娓娓道來……讓劉白羽大開眼界.

明朝的軍戶,實際上不是世襲軍人,而是……世襲的農奴。

除了要出一個男丁到衛所充軍,軍戶還得再出一個男丁隨軍服役充當輔兵,有些地方甚至強令軍戶出2-3個余丁,隨軍從事各種繁重勞役。

軍戶也不因兵役減免一些徭役,生活狀況還不如民戶。軍丁前往衛所服役,軍裝和沿途吃喝費用一律自行承擔,服役期間衣著自備,糧餉卻不因生兒育女、人口滋長而增加,而且軍丁服役期間,遭受層層盤剝幾乎法避免,僅有的糧餉也常常被克扣或者拖欠,有些衛所幾年不發糧餉,搞的軍丁只能乞討為生。所以軍戶的妻兒老小往往衣不蔽體食不果月復。服役期間的軍丁還常被官府、權貴征用,像修築宮殿,疏浚河道,開鑿皇陵之類的大型工程,往往少不了軍丁的血汗。在一些衛所,軍戶的屯田都被豪右,軍官侵佔,將官們視衛所軍士如奴隸,捕魚伐木,打獵耕田。因為有軍法的管制,衛所軍官對軍丁的侵害幾乎是不受限制的,想罵就罵,想打就打。民戶還能找縣太爺告狀,軍戶找誰呢?

正統三年1438年,全國逃亡軍士達120萬人,各個衛所的兵力嚴重不足。巡按山東的監察御史李純在視察某百戶所時發現,該所在賬冊上本該有112名旗軍,由于軍士逃亡,僅剩一人。從國防角度來看,明朝建立剛滿70年,衛所已經根本談不上是一支有組織的武裝力量。只是明朝前期是這樣。所以一再要派清軍,勾軍御史去處理逃散軍戶,補充員額。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位面商人在明末最新章節 | 位面商人在明末全文閱讀 | 位面商人在明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