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老田打制的燧發銃!」擺著朱明面前的是一排剛打開包裝的嶄新燧發銃。
劉德化向朱明及其部下口頭介紹的燧發銃各種數據如下︰前裝滑膛式燧發銃,口徑16毫米,重九斤,槍長15米,有效射程能達到百步(150米)。線膛燧發銃仍是前裝式,與滑膛的口徑長度重量幾乎完全相同,有效射程為一百七十步(255米)。子彈采用定裝紙制彈筒,外面覆有油脂,里面有定量的火藥和一顆鉛制的底部空心錐形彈丸,使用時,把彈筒撕開,將里面的火藥倒一部分到發火池里,再把剩下的火藥和彈丸用通條塞到銃管里,經過嚴格訓練的熟練士兵射速能夠達到每分鐘3發以上。
這兩件武器在朱明等穿越人的眼中是相當原始的武器,其實已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火銃了。一般明軍的火銃火炮口徑是不統一的,更沒有定裝彈藥的做法,每一支火銃只能由使用者本人制作彈丸,很難實現大工業化流水線生產,而田志平率領工匠們利用簡陋的度衡量條件,打制的火銃口徑統一,彈丸統一,所有配件大小公差縮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全部可以互換,給使用者極大的方便。
「老田還要我告訴大家,這兩件武器還是因為鋼鐵的質量問題,在昌化實驗時發現,滑膛燧發銃打了一千余發時,便有炸膛的危險,而線膛式的,打到四百余發時,便有炸膛的危險。這一點請務必記住,不要沒殺到敵人,還自己傷了自己。」劉德化還轉告了令一個朱明郁悶的情況。
「這也算是矮子里拔高個了,有比沒有要好,我們就將就著先用這武器!期待老田以後制造出更好的武器來。」
「哈哈,我還是快點去賺錢吧。沒錢怎麼造好武器,就此別過了!」劉德化打了個哈哈,便告辭上船往北而去。
朱明也不挽留,轉身後便安排人將這些燧發銃發給隨營軍校用于訓練。
在緊張的訓練中時間已進入七月份。天氣異常炎熱,在每日訓練後需要洗澡和搞好個人清潔衛生,否則很容易渾身長蟲子。為了清洗腦袋方便,朱明干脆要人將自己的頭發剃光,在訓練場上光著腦袋出現,這樣既清爽又容易清洗,如果受傷了還容易上藥。
朱明這樣做,只是自己的行為,他沒要部下任何人按他的樣子去做。他很清楚,滿清那句著名的「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在江南引發多大的反抗浪潮。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很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這涉及到華夏文明的核心——孝道,一切的意義都不同了,因此頭發是不能隨便剃剪的,甚至連洗頭都挑選黃道吉日。否則是不能輕易洗頭的,在後世的日歷本上寫著「宜沐浴」,一般現代人已很難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其實那就是指適宜洗頭的日子。按照那些古典學者衛道士的理解,你剪了別人的頭發,就是動了人家父母的身體發膚,那此人整個家族都與你有不共戴天之仇。曹操「割發代首」自己給自己治罪。就是基于這種理論才有其意義。底層的百姓士兵不明白知識階層的理論,但卻嚴守這個習俗。
在這種文化氛圍之下,朱明才不想觸這個霉頭,冒這時代的天下之大不韙強迫戰士們去剃光自己的頭。
穿越以來,朱明等人為了「入鄉隨俗」也留起了長發,享受了一陣「峨冠博帶的儒雅」。但軍營不需要儒雅的峨冠博帶,更不能學那些富貴人家,在幾個僕役丫鬟的伺候下,花上小半個時辰洗頭、理發、束發,但如果不洗。那頭上長蟲子,用手抓撓,導致頭皮潰爛、頭發整片月兌落。朱明只好拿自己的頭發開刀,將頭發全剃光了。
所幸,從遼東起跟隨朱明的骨干軍官,大都是一些底層戰士,沒幾個秀才之類的老式知識分子,受儒家思想影響並不是很深,且見慣了生生死死,覺得自己受傷時皮肉骨骼都掉了,還在乎幾根頭發,何況剃了還會長出來的,在遼東跟著朱明逃亡時為了冒充清兵曾剃發留著小辮子。現在見朱明剃光頭發,也跟著剃光頭發,于是在軍官士兵中,為了方便,很多人都有樣學樣,于是朱明的軍中流行將頭發剃光光。
當然也有人不願剃光頭的,朱明不準軍官們強迫這些人剃光頭,完全是讓大家自願選擇。
時間一長,加上後來在戰場上經過檢驗,剃光頭的戰士頭部受傷確實比未曾剃光頭的戰士頭部受傷好處理傷口,且不容易傷口感染,康復也快。戰士們都知道剃光頭的好處,于是朱明率領下的旅順軍,剃光頭成了一大特色,一直到這支軍隊成百倍的擴大,一直保持這個特色,很多官兵直到退伍從事各行各業的各種職業,還保持著光頭或短發的習慣,幾十年後形成一種新的生活習慣,這是後話。當然,旅順軍這個特色也被某些人稱之為「禿軍」或者「光頭軍」。
朱明想靜悄悄地訓練,等劉德化在北京買通各個官僚環節,然後再跑到雷州半島去再繼續訓練擴大部隊,等合適的機會便跳出來與滿清爭奪天下。但卻有人偏偏有人不讓他這樣做。
這一天,突然有一艘快船自連島方向急急趕來,說海州知府發來一件文書,說有大股流賊自河南而來正逼近海州,要朱明立即率本部兵馬馳援海州。
此時,整個中華大地長江以北,火頭處處,在塞外,在滿清八旗大軍的圍攻下,二月十八日,松山陷落,錦州陷落,祖大壽、洪承疇降清,四月二廿九日,塔山陷落,全城軍民戰死,無一投降滿清,長城外所有城池全部落入滿清手中,其鐵騎已兵臨山海關城下。在中原,明軍兩總督楊文岳、丁啟睿指揮左良玉、虎大威、楊德政、方國安等部在朱仙鎮與李自成決戰,平賊將軍左良玉所部率先逃跑,官軍被打得大敗潰散,李自成目前已包圍開封,日夜攻打,並決黃河水淹城,城中百萬人丁不是死于水淹便是死于瘟疫,開封城破只是個時間問題。在長江邊上,也不安寧,張獻忠連破舒城、六安、廬州等地,嚴重威脅到留都南京,整個江南都處在惶惶不安之中。
逼近兩淮海州是李自成的一部偏師。
要不要去海州呢?
自己還在積蓄實力的時候,為一個不是主要戰略目標的事情付出傷亡代價,是不是值得?
朱明想了很久,最後決定還是要去海州。
因為,他目前最重要的目標是要建立的一支強大的軍隊,而強軍除了堅強的軍官骨干核心、充沛的後勤糧餉、充足的訓練之外,還必須經歷實戰才能迅速成長起來,李闖的軍隊,戰斗力與滿清八旗相比有較大的差距,正好用來作磨礪的墊腳石。
最近幾個月,在遍地的難民中招攬了很多淳樸的年輕人,他麾下的士兵已經有近七千人,雖然個個都是身強力壯才被挑選進來的,在這幾個月也是玩命地訓練,但是至少三分之二的人都是沒有經過實戰考驗的,很有必要經歷幾場血腥戰斗鍛煉才能形成戰斗力。
但是,又不能將全部力量帶去,他只是一個小小把總,竟然有幾千人馬,比一些官階為一品的總兵的部下兵力還要多,這實在是駭人听聞。你是打算造反還是準備自立為王?大明的官僚們不群跳起來壓死他才怪呢。
朱明決定先帶四個營和隨營軍校第二期的全體學生共前去海州,並視情況而定投入後繼支援力量。
還在進行進軍海州動員準備時,海州第二封催促文書又來了,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紙朱明被提升千總軍職的公文。
朱明不知道這是海州知府岳文光心急著要他去救援拋出的橄欖枝,還是劉德化在北京運作的結果。不過既然升官了,有了合法身份可以編練更多的士兵,總是好的。
七月十五,朱仙鎮戰役結束後第十四天,李闖勢頭最盛的時候,官兵被打得落花流水,其主力席卷整個中原大地,其中一支偏師兵鋒直指兩淮地界,朱明率本部人馬兩千六百余人出發馳援海州。
連島到海州不過六七十里的距離按現代人的眼光看,並不算很遠,最多就半小時的路程,但這個時代是步行前進,大隊人馬要一天時間才能趕到。
只見海州城門緊閉,如臨大敵,可城外並沒有發現任何的李闖軍蹤跡,只是不少的難民自西面而來。
朱明見夕陽西下,便先令人報知州城內的知州,大隊人馬則在城外挖掘壕溝樹立排柵建立防御營寨,同時安排負責收集情報的高先開帶人到難民中去,詢問收集情報。
去州城的信使很快就回來了,他說知州岳文光听說朱明率兵前來防守州城非常高興,要立即進城見他。
朱明見天色還早,沉吟了一下,決定等高先開收集情報回來後,掌握了海州周邊的初步情況再進城見岳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