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局勢
宋國建國這些年一直都在強力的壓制著南方各地被亡的八國的遺族余孽的清剿,同時除了加強宋遼邊境的防御建設外,很多偏遠郡縣和中央月復地基本上都承襲後周的城防,各地官員也是由宋國的朝廷直接派人擔任之外,剩余的縣治大多都是挑選當地德高望重的人和年少有為的士大夫去擔任縣令亦或是縣尉。
可以說此時新立的宋國對中原月復地很多戰略位置不太重要的州府縣的統治和都是極為薄弱的,並不如後人所知的中央集權,宋國皇帝牢牢控制著地方的那樣。
同時這也造成了這些個州府縣定然不可能會有堅城或者強大的守城器械及精銳的士卒,雖然守城器械只要願意費時間和人力,要不了多久就能弄出來,精銳士卒也是只要肯花錢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培養出來。
但趙匡胤想的是,這些器械如果安裝在了各個郡縣的城牆之上,面對洶涌的各國復闢余孽浪潮,隨時都有可能落入余孽之手,精銳士卒不能牢牢掌控,一個不小心,這些器械就和士卒就為別人做了嫁衣,成為各國的余孽用來復闢的利器了。
天下亂世,國朝多變,各國雖征伐不斷,但是不管何朝何代的君主都始終銘記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一句千古至理名言,所以,實際上除了
邊塞之地,城高牆厚,多有精兵強將之外,各國君主都不太注重中原月復地的城防,同樣,這也是造成為什麼歷史上只要契丹人一旦攻破邊塞,就可大軍揮師南下,直逼宋國國都,打的宋帝不得不屈辱求和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月復地薄弱這一點上,契丹人也許不是很清楚,但趙匡胤的心里可都是跟明鏡似的。
失了幽州,有利也蔽,雖說少了大片土地,失了上百萬人口,但利在于宋國的邊防線縮小了,減小了朝廷開支,降低了邊防壓力,同時,在有了唐河黃河,沽沱河這三條大河的阻擋,只要這邊塞之地的州重鎮,基本上是可以說宋國整個北部邊疆已經是堅不可摧了。
同樣,要是,失了這重鎮,以契丹人騎兵的機動力,甚至于可以一路南下,在中原月復地之內的諸多州縣,包括汴梁在內的地方,基本上都成為遼國的粘板上的肉了。
所以,自打遼破州之時,宋遼便注定有一場大戰了。
宋遼大軍相距不足五里,宋軍中軍大陣之中,趙匡胤神色陰郁的高坐于八馬齊拉的華貴雲車上,目光如炬嗯望了眼四周呈一字長蛇陣排開的數十萬大軍,心中暗道,這一次決不能讓契丹的二十萬騎兵大軍就這樣施施然離去。
「傳詔!所有斥候即刻出陣。給朕嚴密探查州城方圓七十里之地。」趙匡胤面色一冷,看著似是「中計」而出城決戰的數十萬遼國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