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第083章 頒旨清魏黨 余孽聞驚魂

作者 ︰ 文苑新兵

第083章頒旨清魏黨余孽聞驚魂

第083章頒旨清魏黨余孽聞驚魂

(115)

于是,次日早朝,當正式接替徐應元職務的皇上近侍小興子(自鏟鋤魏客,原皇上近侍徐應元,因誤上魏客賊船,充當魏安插崇禎身邊「眼線」臥底間諜,已被撤職查辦後,徐應元原來的師弟小興子,便接替徐應元;充任皇上近侍太監,除服侍崇禎飲食起居外,更擔負每日太極殿早朝的禮儀主持工作;而原來僅負責乾清宮提茶倒水,徐應元徒弟兼助手小元子,即大號安曉元,卻光肚娃穿件大布衫——一夜間抖了起來,一下子被皇上親提為司禮監秉筆太監;成了司禮監實際上的一把手;因司禮監一把手掌印太監王體乾,本系魏黨,雖沒正式撤職查辦,實際上早已「靠邊站」)主持宣布完早朝一應禮儀,新司禮監秉筆太監安曉元,便在皇上示意下,當即步至御座前,展開第一道聖旨朗聲宣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魏客忠賢印月,原本兩大權奸,多年把持朝政,結黨營私篡逆,安插親信黨羽,遍布神州朝野;迫害忠良義士,亂吾大明朝綱;爾今魏客雖除,黨羽余孽猶存,流毒影響甚深,損吾大明中興。為掃前進障礙,朕特頒旨曉眾,全國範圍發動,清查魏黨余孽,望吾臣民人等,接旨身體立行。欽此。大明崇禎元年五月初六。」

安曉元宣畢頭道聖旨後稍頓,以給皇上觀察閣臣暨文武百官的反應機會和時間。御座上的崇禎帝,滿意地望一眼新任秉筆太監安曉元,邊點頭邊內心想道︰「這小子的確沒辜負朕之所望,是塊主持司禮監全盤工作的材料!嗨,朝堂上那些個老朽閣臣,真是鼠目寸光,數日前當朕剛頒旨做如此人事調整時,他們還七嘴八舌一片擔心和非議之聲︰說什麼‘安曉元太年輕,難擔大任’;若照此說,朕剛十九歲,也就沒能力擔此皇帝大任了?哼,什麼邏輯?純粹的論資排輩思想。」

想到此的崇禎帝,當即用審視的目光,向御座前的群臣逐一掃視,他發現剛听罷旨意後,便有些人在交頭接耳竊竊私議。

「勿庸細听,他亦能猜透個**十分,肯定有部份人在低聲議論︰皇上不是要開始中興大業嗎?那多需要安定環境;但頒此整肅諭旨,豈非又要大開查辦殺戒了?如此繼續折騰,還那有時間和精力來搞中興?

「但朕要說,糊涂的臣工啊,你雖是好心,在為朝廷大局考慮操心;但你思想是否偏激?要不掃清路途障礙,若常有人給你私底下抵肘,腳下使絆,你能放心順利搞中興嗎?當然他更注意到,群臣中畢竟多數人情緒振奮,看樣子很是擁護朕的這一果斷決定︰要徹底掃除中興之路上的障礙和阻力嘛,就須除惡務盡。」

此刻,崇禎無意間,將目光掃向了人群中,幾張既熟悉卻又陌生的面孔。說熟悉是因此數人在魏黨中,早就臭名昭著。就在前不久,楊維垣還在充當魏忠賢「以退為進」戰略的馬前卒,于朝堂上張牙舞爪,趾高氣揚。公開違抗朕躬「不要做楊所修第二」的警告旨意,甘當魏逆「丟車保帥」的打手,連連上疏彈劾同黨崔呈秀。

就是這樣個魏黨死硬派楊維垣,原本來路不正,靠攀附魏忠賢,爬向雲南道御史之位;爾今卻仍繼續招搖撞騙。崇禎突兀憶起,其實數月前那次早朝,當這個楊維垣,公開跳出來,拋出同黨崔呈秀企圖自保的時候,朕就看出,他只不過魏忠賢棋盤上的一顆過河卒子。在棋賽中過河卒子是沒明天的。當魏忠賢棄子認輸之後,所有的棋子在剎那間便都失去了意義。他們能堅持到今天亦算僥幸。

而同其並肩而立的另一魏黨骨干、協理戎政兵部尚書霍維華,傳說中的魏黨五虎之一。當年從一個小小的給事中,搖身一變,成為協理戎政兵部尚書,若沒有魏忠賢的背後推手,他霍維華能爬那麼快嗎?也就是他自恃當年曾接魏忠賢授意,貢獻治先帝體疾秘方「仙方靈露飲」有功,愈發狐假虎威,為所欲為。當其後台老板魏忠賢,已被鏟鋤之後,他卻仍不思悔改不知進退,仍充當孫之獬之流,帶頭發難朝廷的同盟軍。當孫拼死拼活要保《三朝要典》時,他也不甘落後的跳出來,說什麼「微臣原則同意孫之獬侍講建議。以臣看他御史吳煥才包藏禍心,請皇上頒旨將其抓起來。」

看到此兩個及同其站于一排,顯然亦是魏黨成員的甲乙丙等,盡管罪孽沉重,至今卻仍竊據高位的的這些魏黨骨干,崇禎當即擰起雙眉,心內想道︰「朕頒專旨要在全國範圍內,清算魏黨多年來陰謀篡權奪位,禍國殃民的壘壘罪行罪證,為徹底發動群眾,促使運動順利進行,正好拿此二人做個典型!」

于是,便示意安曉元,隨宣布第二道諭旨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清算魏黨罪行,首惡不可遺漏;霍楊維華維垣,兩個魏黨先鋒;為其沖鋒陷陣,慣會黨同伐異;禍國殃民有份,魏逆同僚幫凶。為促大明中興,定須是非分明︰忠良有冤應雪,佞臣有罪必咎。撤除霍楊職務,立交都府查辦。欽此。大明崇禎元年六月。」

听罷安曉元宣罷聖旨後,偌大太極殿上,百多早朝官員,既像剛燒開的一鍋滾水,又似正漲潮的滔滔洪流,當即嘩然一片,有人交頭接耳,有人竊竊私議。但從表現情緒看,多為擁護歡迎,應系崇禎朝新人,或前受魏黨迫害的東林舊人,或同情支持他們的同僚閣臣;少數態度曖昧或頹喪者,勿庸細問,便知不是魏黨成員,便是同他們原有牽連人無疑。

而昨晚私下聚會密議對策,尚還夸夸其談訓教別人,剛進太極殿時尚懷僥幸心理,妄圖蒙混過關的霍維華楊維垣及甲乙丙等魏黨骨干,此時听罷旨意,似在法庭上,听到對其罪行宣判,當即似五雷轟頂,隨便天旋地轉,渾身軟癱如泥,只听「噗 」「噗 」幾聲,幾人當即昏迷倒地,不醒人事。

嗨,別听誰人自夸「如何如何堅強」,那是事沒落自己頭上;一朝落到自己頭上,心理防線一旦被破,即鐵打的人,也再堅強不起來。若不信請看現場此幾位原魏黨好漢。

此時只听參加早朝的某都察院主官出班叫道︰「侍衛們還愣什麼?快相幫著,將這昏迷的幾個人抬出去。」守門的眾侍衛听叫,立即過來幾人,相幫著將昏迷的霍維華楊維垣等幾人抬了出去。大殿內又重歸于平靜。小興子便高聲宣布道︰「退朝!」

按正常規律,皇上的旨意,便是主導朝政走向的「風行標」;根據既往經驗,凡在他親自主導下,每開展一次重大行動,便會引領閣臣百官,朝著主導的方向走去。所謂「上意主導潮流」便是此意!但是,讓崇禎出乎意外,深感奇怪,和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他經過深思熟慮,終于認準了,欲順利開展中興大業,在鏟鋤魏客,解決權利層面上主要障礙,並果斷地焚燒了《三朝要典》,進一步消除「反中興,阻改革」思想理論上的影響後,再前進一步,緊接連下兩道詔書。

不僅排除「左」右兩方面阻力干擾,果斷做出了「在全國範圍內繼續普遍開展,同魏黨斗爭的‘清人員,清思想,清疑案’的‘三清’群眾運動」;且為推動運動轟轟烈烈開展,還隨即頒布第二道詔書,進一步強調了除惡務盡的重要性,並將霍維華楊維垣等作為反面典型,當廷宣布撤職查辦;從而不僅向臣民傳遞一個,朝廷徹查魏黨余孽,並清除其流毒影響決心的信號;更給臣民積極參予清查行動以鼓舞。滿以為長久緊封的火山,一旦破口便即爆發;長受權奸政治壓抑的臣民,一旦有人為其撐腰,清查魏黨的積極性,便會迅即調動起來。

但事情向後的發展,尤其次日早朝時,太極殿上出現反常的情況,不僅讓參予早朝閣臣和文武百官們大感驚詫和意外;亦更使早朝主持人深為不解——

按正常情況,風向哪個方位刮?即反對誰擁護誰?反對啥,支持啥?都會看著御座上的那尊神——當今皇帝的口氣和眼神轉。但今日早朝所出現的情況卻大為反常。當崇禎帝示意輪值太監安曉元,接連宣布兩道諭旨後,整個朝堂上卻並未出現予期的轟動效應;而是意外靜寂和冷清——

這就實在讓當初滿懷信心的崇禎帝莫明其妙!之前,因為充滿對臣民定好發動的信心,崇禎帝已做好了這日早朝,揭露控訴魏黨的奏疏,定會像雪片似地,飛向御座的心理準備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最新章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文閱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