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兄妹也在第二天時候,跟著王晨派來的親兵,帶著屬于他們自己的行禮物品,搬到了王晨那諾大空曠的府中居住。
朝廷賞賜給王晨的府邸非常大,大概有兩千左右平方,原本是開封府尹王時雍的。王時雍被處斬後,他的家產被充公,家人被流放。面積很大,裝飾挺考究的府邸最終落到了王晨的手里。
王晨接手後,也基本沒動什麼,只是將自己所居的地方稍稍整修了一下,再按自己的要求修建了幾個與這個時代很不同的茅房,及蓄水用管子引用,有了最初級的衛生間及自來水。
許多發明只是一個念頭的問題,王晨想到了,這個時代沒有的一些用物也就出來了。
不過接下來這段時間,王晨都要忙事,要忙于練兵,還要選拔他親手籌建的特戰隊,還要參與軍器監一些火器的制作,忙的連府中也極少回去。
即使回去,也只是匆匆呆了一會就回宮了,或者繼續去練兵,琢磨新式武器的研制。
這讓虞允文有些失望,許多想法想與王晨再好生聊聊也沒辦法做到。也讓虞若然挺失落,她想不到搬到王晨的家里去住了,卻依然不能經常見到這個人。但兄妹兩人最終也明白了王晨的痛苦,這個英雄人物是身不由己,再過一兩個月就是秋天了,入秋後,金人就可能隨時南下,要做的準備太多了。
王晨自己也是有苦無處訴,他真的很忙,那天去拜訪虞允文可以說是他這幾個月來最清閑的一天了。不過他也沒什麼怨言,因為不只他,李綱和宗澤及其他朝中大臣也在為恢復大宋的秩序、重整朝綱、整頓軍務而努力,這些人,忙碌程度一點都不比他低。
李綱和已經回到開封的宗澤,也是連續幾十天沒有回自己的府上,吃住都在處事的地方,這樣還讓他們覺得分身乏術,恨不得將自己掰成兩個使用。
而就在所有人都為朝事忙碌的時候,康王趙構帶著其親信人物黃潛善、汪伯彥、耿南仲等人抵達了開封。
趙構是在呂好問巧舌如簧連續十幾天的勸說下,終于答應將手中的兵權交出來,帶著親信人物抵開封。誰也想不出來呂好問究竟是用什麼方式將有稱帝登基打算的趙構說服,讓他只帶著不多的人來到開封的。但無論相信與不相信,事實就是趙構真的在天氣炎熱的七月末來到了開封,還把幾位親近的重要人物黃潛善、汪伯彥、耿南仲也帶到開封來了。
趙構放棄兵權,甘願听從朝廷的詔令,將負責東南事務的權力移交給呂好問,這讓李綱、宗澤等人都大松了口氣。要是趙構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不願意放棄原本可以得到的皇位,那原本就支離破碎的大宋會陷于內亂,給金人以可趁之機,不知多少宋人會因此而倒霉,多少家庭家破人亡。
趙構這麼「大義」,願意放棄這一切,並自請解職來到開封,朝廷當然對其給予了高規模的獎賞,授其了一堆司空等很嚇人的虛餃,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還拿出錢財替趙構重修了康王府,賞賜了其不少金銀。在趙構抵達開封時候,李綱、宗澤、王晨及其他朝中主要官員都出城迎接。
趙構是坐船來開封的,如此炎熱的天氣,通過水路行進,才是最涼爽、最省力的。
趙構抵達汴水碼頭時候,碼頭上早已經擠滿了歡迎的人群。
王晨也在第一時間看到了這位原因上的「宋高宗」,但現在的趙構卻再也沒有機會登基稱帝了,「宋高宗」這個廟號肯定不會在他死後戴到他頭上。趙構才二十歲,比王晨還要年輕,可能因為經歷了太多的離苦,一直擔驚受怕,看上去不苟言笑,沒有太多王者氣度。
在王晨印象中,趙構可以歸到趙諶同一類的人物當中去,都是懦弱膽小怕事之人。
來到了開封,趙構應該再沒機會折騰出風浪來的,這王晨在和其他人將趙構迎到皇宮中的時候的想法。不過王晨很快就發現自己想錯了,趙構還真的不簡單。
帶著黃潛善、汪伯彥、耿南仲等人來到開封後,很快就將原本比較齊心的大宋朝堂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朝堂上的爭斗隨之多了起來,這是包括李綱、宗澤在內的許多人根本沒想到的。
趙構並不為自己求官,但卻在皇帝趙諶面前為身邊這些原本身份不低的人,黃潛善、汪伯彥、耿南仲等人求官。
在為慰勉趙構,避免天下人詬病朝廷對歸來的康王相待太薄,在趙構當面向皇帝趙諶提出替黃潛善、汪伯彥、耿南仲等人求官職,趙諶在與李綱、宗澤、王晨等人商量後,朝廷最終授以黃潛善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職,汪伯彥為知樞密院事,趙構依然以康王身份任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汪伯彥和黃潛善都位列宰執,再次成為大宋朝堂上炙手可的人物,這也可以說是趙構一力相爭的結果。這兩位被他引為親信的人物,他會如此相爭,是因為這兩人都幫過他的大忙。
靖康元年,趙構在磁州時候,被金人威脅,汪伯彥率軍兩千迎趙構還相州。後趙構被委以天下兵馬大元帥職,汪伯彥為副元帥。靖康二年時候,黃潛善從敵俘嘴里得知金人將擁立張邦昌為帝,立即告知康王趙構,並率其的部勤王,與趙構合軍,後任大元帥府副元帥。
正因為這些關系,趙構在帶著這些人回開封後,就當著李綱與宗澤這兩位宰相的面,在趙諶面前為這兩個人力爭官職,最終如他的願了。
不過趙構為耿南仲求官的事並沒有實現了。
金人第二次南侵時候,要割河北三鎮才答應議和,朝中大臣大部不同意割讓三鎮,建議對金人開戰,唯有耿南仲和吳幵堅持割地請和,並和唐恪一道將李綱排斥出朝堂。
後,金人使團至洛陽,不只要求割讓鎮,而且要與宋朝劃黃河而治。趙桓派耿南仲和聶昌與金人商議割地之事,結果耿南仲畏懼金人,不敢到金人大營去,最終投奔趙構去了。
他假傳聖旨,說是奉皇帝的令,來召趙構的大軍往開封勤王的。
假傳聖旨這一點趙構並不清楚,直到當殿與李綱、宗澤起爭執後,才明白過來是怎麼一回事。耿南仲一力求和,力壓忠誠,強烈要求朝廷割讓河北三鎮給金人以求和談,連割讓黃河以北他也同意,並且喬傳聖旨。如果說前面主和之罪因為這是當時皇帝趙桓的意思還可以饒恕的話,那喬裝聖旨的罪,就不能輕饒了。對其深惡痛絕的李綱,死死抓住這一點不放,與趙構及黃潛善、汪伯彥及耿南仲本人當著皇帝趙諶的面進行了長時間的辯駁。
李綱堅持認為耿南仲的所作所為與張邦昌、範瓊等人沒什麼二樣,要求結其給予重責,要將耿南仲殺了,甚至趙構的面子也不給。最終在宗澤的打圓場之下,耿南仲撿回了條小命,但被游放到天涯海角看海看去,並且宣布朝廷永遠不會赦免這般貪生怕死的投降派。
身位平章軍國事,主掌大宋的軍、政大事,但想將耿南仲置于死也的想法也沒實現,這讓李綱甚是惱怒。他完全清楚,趙構听從了呂好問之勸,甘願來朝,但並不是「歸順」這麼簡單的,從趙構依然請領天下兵馬元帥,並為親信黃潛善、汪伯彥等人求官行為中可以看出來,趙構及他的親信是想從小皇帝趙諶手中奪取更多的權力,在朝堂上更多的發言權,甚至還有更多不可告人的目的。
也就在當著趙諶的面與趙構及黃潛善、汪伯彥等人激烈地爭論了一番後,李綱找王晨單獨議事了。
「曉初,想必你了看出來了,康王歸朝,是來者不善,他們並不是願意听服于當今官家,康王是想謀取更多的權力,」李綱說話時候一副憂心忡忡的神色,「康王歸朝之前,朝堂上差不多是上下一心,所做一切都是為了抗金大業,但以後,朝堂上的事沒這麼簡單了。說不定,大的紛爭也會不斷起來,在金人再次南攻時候,主和的聲音又會出現,唉!還真不該讓康王歸朝,他在東南方向,也成不了大的氣候,有官家在,沒多少人會听其令的。」
「李相公,這些我也擔心,不過如今為了安撫康王舊部,對他做出一些讓步也是必須的,待康王歸朝一定時間後,朝中人事可以再做出調整。陛下已經一再強調了,以後任何人不許提對金人言和,要是誰敢言和,那定會受到陛下的責罰,所以還請李相公不要太擔心!」王晨也只能這樣安慰。
他當然明白李綱沒說出口的其他那些擔心。
趙諶是趙佶和趙桓及一大批宗室子弟被金人俘虜後的第一皇位繼續人,在「正統」這一點上趙構沒辦法與其相爭,因此在呂好問相勸之下,最終率親信來附。但只要在朝堂上為自己及親信爭取更多的權位,那天下百姓很可能只知康王,不知道皇帝。若是趙構在進一步執掌了大權後還有更多的企圖,甚至將趙諶置于死地,自己代而為之,那到了時候可能就沒有人制止得人他。
王晨擔心就主要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