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公 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

作者 ︰ 淡墨青衫

「宣府六萬余頃……」

「太原巡撫辛應乾奏,清理隱田余田十一萬頃,核實不應優免人丁三萬余丁……」

「浙江巡撫奏……」

張居正遞過來的,原本來是一份全天下各省巡撫奏上的優免人丁清查人口總數,減免徭役總數,增收總數,清地總數等等——

光是一年在驛站上節省的銀兩,這一張紙上就超過了二百萬兩之多。

而徭役制度的改革,除了將很多人身賦役攤折在了地畝上之外,還把很多不合理的徭役給免除了,比如衙門里的吹手,轎夫,解送田糧之差,伐薪,修路,搬運,以前衙門里的廚子都是免費征用,給地方上的百姓帶來了很多額外的負擔,從張居正主持改革之後,到萬歷九年這一年為止,所有的不合理的這些力役,全部免除,改為僉募制度。

也就是說,官府要用廚子,轎夫,搬運工,柴夫等等,均需花銀子雇佣募用,而不是大筆一揮,輪流攤派給地方里甲,而里甲又會借著僉派力役時,加倍騷亂地方,賄賂者年年免僉,窮苦者從年頭到年尾,均派給不斷的苦役在身上。

一律免除之後,僅在這一層上,天下百姓,受益者不知凡幾,光是這一條政策,實在是惠及萬民。

「元輔……」

宋堯愈有些說不出話來,其實這些施政措施,遠在近二十年前他們相識之時,張居正就有這樣雄心勃勃的計劃了。

與一般混日子的翰林官員不同,與那些熬資格只想升官發財的官員不同,張居正的眼眸深處,始終有一團火焰在燃燒著!

「長于謀國,短于謀身!」

不知道為什麼,在此時此刻,宋堯愈腦海之中,只是響著張惟功在平時閑談時對張居正的評價。

眼前這麼一個偉人,確實也只有自己的那位年輕的新東主,可以評價的如此精準正確!

若論謀國之深,利國利民,放眼當今天下,除了眼前這位元輔之外,還有何人?

惟功也是十分感慨,他是知道歷史走向的人,當然也是明白,張居正的十年改革給奄奄一息的明朝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在他主政的十余年間,堪稱民富國強。

萬歷三大征耗費了千萬以上的白銀和無法計數的物資,都是有賴于張居正執政時打下來的物質基礎。

在萬歷統治中晚期,張居正所創造的一切終于煙消雲散,兵變和民變劇烈,努兒哈赤的建州部落興起,明廷卻再也無力組織真正的討伐戰事,因為從九邊到遼鎮的大規模的調動,從遼東出發攻擊建州部落的後勤保障,兩者都是當時的明朝財政無力負擔的。

對建州部的戰事,從一開始就打成了添油戰,明軍從未匯集起真正強有力的力量,國家財政根本無力負擔能決定性的一戰定勝負的真正的四十七萬人規模的遠征!

明朝的財政困境,始于地權分散和小政府思想設計出來的財政制度,張居正的改革根本沒有觸及到根本制度,只是在原有框架內修補,他的成就最高時也沒有達到洪武和永樂年間的水準,沒有控制比洪武和永樂年間更多的土地和人力,他的成功更多的是個人的付出,而不是制度上的變革,所以他只能攬權結黨來推行改革,這當然給了皇帝很不好的觀感,還有政敵們扎實的攻擊理由,從這一點來說,張居正連在他幾百年前的王安石都遠遠不如。

……俱往矣。

惟功很明確的知道,在這一刻,他和張居正之間的一切都結束了。

從萬歷五年到萬歷八年,近四年間,他在張居正處學到了不少東西……怎麼協調自己和部下之間的關系,怎麼能叫他們畏威而懷德,怎麼從容不迫的將事物分的條理分明,永遠能抓住最重要的核心事務……

有一些東西,純粹是出于天賦,在張居正身邊,惟功得到了太多值得學習的東西了。

他的武學是由吳惟賢啟蒙,俞大猷和馬芳等人推了一把,使他踏入了宗師殿堂。而在經商上,更多的是靠自己的領悟和後世的經驗,在人事上,政治上,張居正是他不折不扣的老師。

「元輔,末將就要遠赴遼東,不知道元輔還有沒有什麼垂示?」

臨行之前,惟功動了一些感情,向張居正詢問著。

「遼鎮之事,老夫能囑咐你的就是收斂一些脾氣,你現在不論是名望,功勞,都是常人一生未必能得到,往下去,不妨韜光養晦,過幾年太平日子,你那個順字行,多用些心思在上頭也好。」張居正深深看了惟功一眼,想到張簡修也要去遼鎮,放了一個贊畫參將,說起來簡直就是和張惟功去混日子,兒子大了由不得爹,他也沒辦法,有些話又不能說的太直白……朝廷奈何不得李家和李家的幾千精銳家丁,遼事再怎麼胡鬧,李成梁都穩如泰山,連張學顏這種文官大佬都能被李家擠走,戚繼光脾氣雖大,也就是敢在禮儀上鬧一鬧,不願跪巡撫兵備,但在張居正的勸說下,也就能委屈求全,李家卻是不哼不哈的擠走巡撫一級的重臣,這個能量連張居正也深為忌憚,但李成梁再不爭氣,再桀驁不馴,遼東又離他不得,現在從大局計,張惟功吃虧是吃定了,只盼這小子能認識到這一點,不要仗著自己未來國公的身份,在遼東與人爭斗,到時候吃了大虧,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對張居正來說,能這麼苦口婆心勸人,也是很難得了!

「末將記住了。」

雖然沒有什麼想象中的金玉良言,但張居正出于一片好心,惟功心中也是感動。

此番出京,有些事已經在他的計算之中,他的心里也越來越冷靜,一切都可以從利益出發。但對張居正,惟功心里總是有一些特別的感覺,似乎不來走這麼一回,感覺上就不完美。

「好了,」張居正有些倦了,而且他心中有太多重要事情,惟功的事,在他來說終究還是一件小事。他踫了踫茶杯,笑道︰「最多一年甚至半年的又能見面,今日就這樣吧。」

「送客!」

一邊侍立的長隨大聲高叫起來。

張惟功和宋堯愈也沒有再說什麼,兩人站起身來,長揖下去,向張居正告別。

出了精舍房門後,惟功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

張居正長髯浩然,手中已經拿著一些奏疏在閱看,李幼孜站在一邊,不停的解讀。

手不釋卷,每日批閱不停,見人不停,這就是張居正。

當然,聲色犬馬,愛好,這也是張居正。

求田問舍,為子孫計,這仍是張居正。

但不論有多少缺點,反而更見證這是一個真正的偉人。惟功不象那些無聊之輩,看人便是百般苛責,道德要求必須是毫無瑕疵,這是一種心理疾病。

誰說為國為民的偉人不能?那豈不是太監!

誰說偉人不能求田問舍,為子孫計?對家人都冷酷無情的人,會真的心向百姓?

總之,眼前這個人,值得他敬佩,學習,乃至為榜樣。

但惟功不會止步于張居正的地位,也不會止步于張居正的做法。張居正的長處和優點他在學習,而張居正的不足之處,將來他會彌補!

相較而言,惟功才是野心勃勃!

這個大明,現在掌握在張居正手中,未來,必定掌握在他手中!

看到惟功有些異樣的眼神,張居正以為是對方不舍得京師,又無法向自己求助,所以眼神之中,感**彩很明顯。

他呵呵一笑,向著惟功點了點頭,笑容之中,滿是溫和親切的色彩。

這個小子,畢竟是自己眼前看著長大的,未來有機會的時候,不妨叫他回來。但,一定要教好了,不能再如一匹野馬一樣給自己添亂了。

看到張居正親切的笑容,惟功不自覺的又在院門處長長一揖,他心中明白,也因習武者和兼修藥理的身份看的出來,張居正缺乏運動,勞心過甚,加上服藥御女,還有痔瘡頑疾,現在看著面色紅潤,只是白發增多,其實是虛火上升,這位元輔大人,恐怕真的如他自己乞求退休的奏疏上所說,已經是命不久矣了。

這一刻,他在心中默默念道︰「再見了,元輔。」

……

「閃開,閃開!」

鸞鈴聲在朝陽門往東長安門的大街上急促的響著,一個塘馬急報幾乎風馳電卷一般奔馳在北京的街道上,街邊的小販和行人們避讓不迭,同時恨聲罵起來。

不過也有少數人知道必定是出了大事,他們隨口議論著,議論的核心焦點當然是遼東一帶。大明現在四海升平,沒有倭亂,生苗為禍根本不值得這麼急報,薊鎮和宣大也很穩,只有遼東一直是戰火紛飛,這一次的急報,多半是和遼東有關。

「急報,遼東急報!」

皇城的御街正中,塘馬不顧一切的奔馳著,皇城之中多半是官吏,一看到這樣的架勢便知道出了大事,忙不迭的閃開,到了兵部衙門前,這個塘馬沒有按慣例在下馬樁前下馬,而是直接跑到了衙門前的廣場上,在申明亭前才住了馬。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國公最新章節 | 大明國公全文閱讀 | 大明國公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