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村人忙忙碌碌一年,就是為了這最後的秋收,等收完了。結果還要將一半的糧食上交朝廷。夏至估算了下田家有五畝良田,每畝出產水稻兩石到三石,五畝按多的算也就十五石,上交賦稅還剩下七點五石。
即大約七百五十斤,而一斤稻子大約能出七兩大米,這樣算來,田家就有五千二百五十兩大米。一個勞動力一天最少也要吃八兩米,田家成人勞動力十位,再加上九個孫女最起碼一天要消耗一百二十兩米。
那五千二百五十兩大米總共也就夠田家吃四十四天的,這還是將全部糧食留下來的情況下。這要是再有點事,家里需要錢賣出去點糧食,那是一點也不剩。所以這點糧食根本不夠田家人挨到來年新糧食下來,田家人只能天天靠菜粥充饑。
夏至不得不嘆息,這古代畝產量太低,想現代時那一畝地平均怎麼也有個一千斤的產量啊,而在這大武朝最多也就三百斤,這還要矜矜業業的不能有一點疏忽的伺候著,不然可想而知,這產量下降是注定的。可惜夏至不懂農事,不然也能幫助田家提高產量,讓這古代糧食都能多產一些,也是好事。
也只有通過多種一季水稻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來提高田家人總體收入,還有就是要多買良田和多開闢些旱地灌水,種植水稻。也不知道這大武朝到底是怎麼回事,不僅沒有麥子,居然連各種豆子都沒有,不然也可以開闢旱地種豆子啊、花生啊什麼的。
夏至阿爹和三位伯伯準備今天將糧食拉到鎮上,交付稅去。而且夏至阿爹昨天晚上就和徐大叔、田樹堂爺阿家商量好了,三家一起,也好有個照應。
只是臨走路過徐田氏家門前時,夏至沒想到徐田氏如此厚臉皮的蹭了過來,非讓徐老二也一起和他們一起。自己則是偷懶的,跑進家直接關了門。徐老大見自家二弟可憐兮兮的站在那里,無奈之下只好將他的糧食給搬上了借來的牛車上,一起出發了。
知道自家阿爹他們今天要去交稅,夏至從昨天晚上就開始討好自家阿爹——想跟著牛車一起進城。本來田老四是不同意的,奈何田老四最是耐不住夏至的軟磨硬泡,最後只得繳械投降,答應下來。所以從早晨起床,夏至就將她的魚鄭重的交給了自家阿娘,之後就坐上了牛車,跟著自己阿爹一起出發進鎮。
這還是夏至來到田家第一次不用自己走著進鎮的時候,話說自從夏至來到田家,田家好像經常進鎮啊。夏至這次來可是打算好了,這不是秋收完了嗎,夏至打算還去繡莊領點線,估計之前的絡子樣式已經掙不到錢了,但是夏至還可以打別的絡子啊,而且夏至這次還準備在領點繡活。
夏至問過阿娘她們,知道這個時代,一般村婦只會一些針線,讓做雙鞋做件衣服可能難不倒她們,但是繡花那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除非家里富裕,不然一般女性都是不會的。所以夏至的阿女乃以及三位伯娘,包括夏至阿娘都是不會的。
這領繡活但是不難,大不了自己出錢買,夏至出來時可是把家里姐妹的錢都裝在兜里了。難就難在如何讓她一個五歲的女娃能夠順利成長的秀出來啊,夏至表示有些為難啊。不過夏至也不是糾結的人,‘看情況而定’和‘船到橋頭自然直’是她的左右銘。
一路上,夏至看到很多像他們這樣的人,都是用牛車拉了一車的糧食,去鎮上交稅的。而且大多數的人都和田家一樣,三三兩兩的幾戶一起。
夏至坐在牛車上跟著阿爹他們進了東門,直接就向左拐,沿著城牆一直向前走,在路的盡頭,就見一排排的人在排隊交糧稅,而人群的最前頭有幾個人正在稱量大家上交的糧食,還有兩個人卻是坐在旁邊,看著上交的糧食,不住的點頭,夏至估計他們是師爺一類的人。
等到糧食核對準群後,就有人上前將上交的糧食,搬進他們身後的一棟青磚瓦房里,夏至猜測那可能是糧倉。
看著長長的隊伍,夏至頓時泄了氣,這的等到幾時啊,現在巳時,這排好隊交了糧食怎麼著也要一個時辰啊,在去繡莊折騰折騰,等到家時不得天黑了,夏至可不想走夜路,所以她田老四商量道︰「阿爹,要不咱先去繡莊吧,讓大伯和二伯三伯在這看著,不然等到交了糧食,在去繡莊,估計咱就要走夜路了!」
田老四听見女兒的話,抬頭看了看天色,確實不早了,于是點了點頭道︰「那行,你就在上面呆著,我去和大伯說聲,一會就來!」說完話,田老四就扭身走到田老身邊和他低聲說起話來,夏至只見大伯點了點頭,然後和阿爹說了什麼,自家阿爹點頭後就朝她走來。文字首發。
田老四把夏至從牛車上抱了下來,帶著夏至兩拐三拐的就來的之前領活的繡莊了,夏至走進繡莊的時候發現繡莊後以前沒什麼變化,正前方放著櫃台,左右兩掛了一些繡品和絡子,其中還有夏至她們送來的。如果一定要說變化,那就是想必前幾次多了些客人。而此時那老板娘正在櫃台後和別人砍價,見夏至進來她眼楮一亮,就想立馬放下手中的事,奈何別人不放過她,只好解決了當下的事才來找他們。
夏至到現在才知道,這家繡莊的老板姓馬,小時候家里姐妹多,父母又重男輕女,將好的幾乎都給了家里的那還吃,女娃總是吃些殘羹冷飯,所以總是飽一頓饑一頓的,後來父母更是為了兒子將她給賣了。
好在這馬老板性子強,在主家里做得好,學了一手的繡藝,攢夠了錢不僅贖了身,又將多年寸的銀錢投入到這繡莊中,才有了如今的觀景。只是她出來時年齡畢竟大了,只嫁了個瘸腿的丈夫,所以這繡莊里里外外都是她在操持。這也是為什麼夏至一開始說家里姐妹多,天天吃不飽,她才答應下來的緣由。
夏至知道這些還是田老大一次給繡莊送絡子的時候,從兩個婦人談話中得知的,當時田老大回去還和田家人感慨,都不容易,別人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不過夏至當時想的卻是幸虧來到田家,不然依照其他家像田家這種情況說不定已經賣了好多個女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