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黃的路燈給了飄起的灰塵展現丁達爾效應的機會。人們只看到一束一束的光貫穿過塵埃的身體,將整個水泥森林置于燈火輝煌之下。
而在這輝煌之中,有一個人的心情卻和繁盛的景象格格不入。
「軍師哥哥。」看到諸葛亮悶悶不樂的張飛關切的問道,「你這是怎麼了呀?」
諸葛亮不予回答。
現在,他們已經從服務範圍頗廣的榮盛ktv之中走了出來。在那里,李世民們享受了泡澡和按摩,蘇軾們則爽快的賭了幾把,張飛更是在十六樓上高唱「一壺濁酒喜相逢」,險些將防彈玻璃窗震碎。
而如今,幾百號人多少有些意猶未盡的樣子。
「想回學校的現在就上車走吧。」諸葛亮突然停下來,頭也不回的對身後的眾人說,「大晚上的,別讓某些人找到算計我們的借口。」
張飛答應一聲,吼著嗓子招呼其他人登上停在附近停車場的大巴,而後轉回來問道︰「軍師哥哥,你不回學校嗎?」
「我先不回去了。」諸葛亮說,「我要看看這燈紅酒綠之下究竟掩藏著什麼?」
張飛一拍自己的胸膛,敞亮的說道︰「那俺也不回去,俺要和軍師哥哥一起。」少頃,他又補充道,「正好一起找一找有沒有桃花林子。」
諸葛亮不料他竟然把找林子的事情時時掛在心上,又想起那不過是自己的一個拖延之計,心頭不由得一酸。這一酸不要緊,他竟然在內疚之中有些沖動的下了決定。
「我們去公園,咱們結拜!」
張飛一听,顯示微微一怔,然後狂喜莫名,大聲嚷著向後面跑去。
不一會兒,劉備就像小雞一樣被張飛拎了回來,關羽則像個西紅柿一樣被拿在手中。
他們身後,李世民帶著秦瓊程咬金兩人,趙禎帶著蘇軾歐陽修等人,朱由校誰都沒帶,康熙帶著乾隆一起跟了過來,說是要見證他們結拜的過程。
「上輩子無緣得見桃園三結義的豪氣干雲,這輩子怎麼能錯過呢?」
嚷嚷著這句話沖過來的人,是拿著小型dv的曹c o。
諸葛亮只知道他手中那玩意兒可以用來攝像,但他還真是不會用。因為舒婷貝的興趣愛好不在這一塊,所以他們的新記憶之中也缺少類似的東西。如此看來,曹c o這是學會新技能了。
「好,那我們就去最近的公園,只要有天有地有生靈,我們就結拜為異姓兄弟!」
諸葛亮不知道哪來的熱血,一下子就把不久前的悶悶不樂丟到九霄雲外去了。
這時候,一個年輕的聲音突然傳來「我也和你們一起去。」
眾人循聲望去,卻見沈宇正開著一輛悍馬停到諸葛亮旁邊。他身後則是同樣開著悍馬的薩卅。
「上車,我知道哪里的公園有桃花林。」
聞言,諸葛亮心中的熱血頓時被疑惑覆蓋。主公怎麼知道他們要找桃花林子,想了想,諸葛亮覺得比較靠譜的解釋就是,主公也很希望重見桃園結義的場景。但是,他總覺得似乎有哪里不太對勁。
但張飛可沒那麼多的想法,听說沈宇知道何處有桃林,興奮得直接跳進車里,大聲道︰「主公,俺張飛以後定位你效犬馬之勞。」
劉備從褲腰里掏出一只草鞋,一下就塞進了張飛的大嘴里,低聲吼道︰「這還在外頭呢,說話注意些。」
其實,劉備早就想這麼干了,只是上次沒有準備好,今天閑來無事手癢癢,就隨處找了些花草重c o舊業。沒想到勞動成果正好用上。
張飛拔出嘴里的草鞋,委屈的看了一眼劉備,悶聲不再吭氣。
隨後,一行十數人來到了錦繡市西郊的一處山地。下了車的張飛抬頭看著西山公園四個刻在石頭上的大字,喃喃自語道︰「這里咋會有桃花?」
「不僅有桃花,還可能有桃花運呢?」薩卅從駕駛室里跳出來,拍了拍張飛的肩膀,然後指著在廣場上跳健美c o的十幾個超短裙女郎說。
張飛看了一眼,興味索然的把目光收了回來。
沈宇卻走到薩卅的身後,低聲對他說︰「去打听一下那幫小姑娘是誰?怎麼在這麼偏僻的地方穿成這樣,就不擔心出事兒嗎?」
薩卅看了一眼沈宇,低聲道︰「出事兒也不能出在咱身上?」
沈宇回頭看了看李世民,然後沖著薩卅笑了笑。
薩卅似乎這才想起某些歷史「常識」,拍了拍自己的腦袋,緩步向跳舞的小姑娘們走去。
沈宇則在這個時候帶著諸葛亮等人繞過「柔光四sh 」的廣場,到達半山坡上的一片林子中。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是盛開。都這個時候了,不找點海拔高的地方,誰還能找到桃林呀。」
听完沈宇有些得意的顯擺,張飛就拎過劉備和關羽,急聲問道︰「如今主公已經為俺們找好了結拜的所在,我等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劉備登時就把自己的手探向自己腰間,卻見張飛嘿嘿傻笑著舉起了剛從嘴里拔出來的草鞋,問道︰「大哥你是在找這個嗎?」
那邊廂,諸葛亮走到沈宇身邊,低聲說道︰「主公,我……」
「既然曾經生死與共,又何必推推拖拖。」沈宇道,「再說了,你爺需要一群真心祝你一臂之力的幫手。」
「只是,這個排序……」
沈宇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在他那個經常卡殼的腦子里嗎,燒上兩柱香,磕上三個頭,各報家門不就行了嗎。排序還不好排的。
可是,走過來的劉關張卻讓他傻了眼。
「我們兄弟三人願共同推舉孔明為大哥。」
諸葛亮嘆息一聲。他早就想到劉備為了ri後發展,會做出這樣的安排,本來他還想極力避免,但最終還是要面對這一關。
傻了眼的沈宇更不知道如何是好,急急忙忙把詢問的眼光投向跟著他們一來的幾位見證者。
李世民和秦瓊面面相覷,趙禎做冥思苦想狀,朱由校默不作聲,康熙和乾隆對這種事兒沒經驗。
最後,還是程咬金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