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著急的調整飛行的方向,可是依舊是徒勞的,這時我才發現並不是我的滑翔傘壞了,而是下面的熱流的作用。
這個熱流好像只有最中間有,二伯他們早已飛過了中間,估計正好錯過了熱流,也可能是錯過了熱流的發出的時間,只有我倒霉的遇到了。
「二伯……!」我看著和二伯越來越遠就立即喊了他一聲。
二伯听到了我的喊聲,回頭看了我一眼,我很明顯的。看到了他的驚慌,而順子和胖子也是回頭看我,只見他們想要轉彎回來拉我回去。
「不要過來!這中間有股熱流,你們過來也是這樣,我沒有事,只是可能會和你們的降落地點不同,並沒有生命危險!」我對他們喊道。
他們听到我這樣說也就不再轉彎,其實他們如果真的轉彎才是最大的危險,因為我們是在滑翔並不是飛翔,所以轉彎是需要很大的弧度,這樣一來他們的飛行高度就會降低,如果轉不回來很有可能直接飛進深淵。
「那你怎麼辦?」他們大聲的對我問道。
「不是跟你們說了麼,我和你們可能只是降落的地點不同,並沒有生命危險。」我向他們重復的說道。
他們听到我這樣說,只是說了一句︰「你自己小心點,如果我們到了地面就會立即打照明彈,你應該能看見。」
我回了聲「知道了!」就親眼看著自己慢慢的遠離了他們。
抬頭看了看我上面的睡袋式滑翔傘,心里祈禱能撐到我降落。
後來我才發現我的睡袋式滑翔傘的飛行並不是胡亂的,而是由于下面熱流的沖擊導致飛行方向不同,但是最終航線還是那群建築。
這時我才開始思考為什麼下面會出現熱流,但是想來想去得出的結論還是地勢結構,因為我們所處的地區是板塊的交界處,那麼下面很可能就是岩漿,這樣想來也就可以解釋通為什麼會出現熱流了。至于為什麼二伯他們沒有遇到,也許是多方面原因。
借助照明的照明,我開始又一次的鳥瞰式的觀察起來這群古建築。雖然我是從上面大範圍的觀察,可還是不能將這群建築的面積看完。至于原因很簡單,這群建築的面積很大,同時二伯發射的照明雖然是軍用的,但也就是一公里的範圍,可是古代的城池一般縣級城市僅有0.25平方公里,郡級城市一般為0.64平方公里。而在這里一公里的範圍竟然覆蓋不了整個建築群,這真的很令人驚訝。
從上面來看,下面能看見的建築很像我們在網絡上見到的古代遺址的樣子。下面的古城毫無生氣,但是建築似乎非常完好,並沒有看見有坍塌的地方。
看到這樣就讓我很奇怪,像這樣的地下古城著實很難見。我記得我國的地下古城並不是沒有的,而且有不少只不過還沒有被發掘,我個人認為最有發掘價值的就是泗州古城。
關于泗州古城的由來和衰敗是這樣的,北周宣政元年(公元8年),宣帝在現在的泗陽縣鄭樓鄉建制設州,因城倚泗水而建,故稱"泗洲",也即歷史上的第一個泗洲城,當時的泗洪屬泗洲治
唐開元23年(公元735年),為加強漕運管理,唐玄宗決定將泗洲城和泗洲治合並重建,並將新城址移至汴河與淮河入口處,也即今泗洪縣的最南端,與今盱眙縣隔淮河相望。
泗洲城自唐朝初建,經歷代擴建,至明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泗洲城周長九里三十步,城牆高二丈五尺,城內另建有里城一座、輔城45座。城內共有十五條街,三十四條巷,住家近萬戶。當時泗洲城的城鎮建設相當繁華,鼎盛時僅有歷史記載的寺、廟、塔、樓、觀、庵、祠、壇等建築就有幾十處。因交通發達、商賈雲集、經濟、文化繁榮,泗洲城成了歷史上的一座名城。
泗洲城多水。城內河溝交縱,可通舟楫,城內建有橋梁十六座,後世有人將當時的泗洲城比作東方的威尼斯;城外是護城河,環城皆水,將整個泗洲城完全圈在當中。城牆上共開有五處城門與外界溝通,但進出城均需通過吊橋。因為到處都是水,為方便交通,古泗洲城還設有三處渡口。
也許是冥冥中注定,泗洲城因水而興盛,但最終也因水而毀滅。
因地勢低,泗洲城自建城以來,一直沒能擺月兌洪水侵襲的困撓,幾百年間,黃河水多次決口淹城,淮河上游的洪水也一次次肆無忌憚地侵犯州城,圍城護堤屢修屢毀,城牆門樓也多次受損,城內多次全城淹沒。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97年)冬,洪水再一次淹沒了泗洲城,以後連年洪水不退。康熙35年(公元1696年)夏,又一次特大的洪水再度侵襲,整個泗洲城全部沒入水中並再也沒也露出水面,千年古城從此夢幻般地消失了。
現在,逢降水較少年份時,原泗洲城舊址處的淮河里能顯露出一段古泗洲城的殘存城牆,矗立水中;遇干旱年份,洪澤湖水全面降落時,湖底還能找到很多整塊的古泗洲城的城牆磚.
這是歷史上可以說比較富有的一個古城,關于他的歷史價值到底有多麼重要就不是我能評論的了。
其實按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不遠就有一個地下古城,那就是撫仙湖。神秘的撫仙湖是中國最深的淡水湖之一,位于雲南玉溪。一個被當地人稱為水鬼的潛水愛好者———耿衛,在撫仙湖潛水時的一個驚人發現,讓撫仙湖顯得更加疑雲重重。他發現在湖底有大量的人工建築遺跡,遺跡的規模之大令人稱奇。
2000年11月13日,雲南的權威報紙《春城晚報》發表了《撫仙湖里有古城?》,一石激起千層浪,國際二級潛水教練耿衛和職業攝影測量員賀杰的發現,使這個小城一時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世界從此知道了中國有個澄江、澄江有個撫仙湖、撫仙湖水下有一座古城,形成一股「水下古城」熱!
關于發現撫仙湖的過程也是很復雜,由于報紙的報道所以前往探索的人很多,耿衛,一個從小就在湖邊長大的年輕人,一名專業潛水員,因為天生水性極好被人稱作「水鬼」。在一次潛水的過程中,撫仙湖東北岸的一大片水域下面的一個奇怪的現象引起了他的注意。
耿衛告訴記者︰「我第一次潛下去的時候就發現很多壘積的大石料,包括石板、石條,上面有非常厚的青苔。」出于潛水員特有的敏感,這個現象令耿衛非常奇怪,因為通過多年的潛水觀察,撫仙湖底的地貌主要是以淤積的泥沙為主,怎麼會在這個區域突然出現大量的散落石塊呢?再接下來的發現更是讓耿衛驚訝不已。
耿衛說︰「那些建築都是高台式的,堆積都是一些非常大的石塊,非常規整,一米二乘一米二,這種方方正正的石頭,隨處可見。」
這些石頭是渾然天成,還是人工所建呢?好奇心驅使著耿衛決定探個究竟。在進行仔細的觀察後他發現,這些石頭人工痕跡非常明顯。
在隨後的幾次探測中耿衛認為,從這些靜躺在水底建築石料上附著的厚厚的青苔來看,這些水下建築的年代非常的久遠,那麼這些水下建築是從哪里來的?又是怎麼到水里來的呢?滿月復狐疑的耿衛不由得想到了一個關于撫仙湖的神秘傳說。
在雲南澄江縣,據當地人講,平日天氣晴好、風平浪靜的時候站在附近的山上,偶爾可以看到撫仙湖「水下古城」的牆基顯影,但是由于湖水太深,始終沒有發現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古城的存在。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水下古城嗎?這一切成了耿衛心中的一個不解的謎團。為了進一步探明真相,耿衛先後38次潛入該水域進行探測並拍攝了大量的水下錄像,隨後把相關的資料寫成專題報告,向雲南省有關部門和相關的專家作了通報。
2005年12月雲南澄江撫仙湖下,通過進一步的探測發現,古城中有8座建築組成的古建築群,其中一座高20多米、相于十層樓高的類似金字塔的建築最引人注目。
據發現者介紹,這群古建築除了這座「金字塔」型的建築之外,還有一個底座寬為63米、高21米類似古羅馬「斗獸場」的巨大建築。在這些建築群中間,還有一條300米長、7米寬的石板路,上面鐫刻著精美的圖案,另外的建築很可能是當時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
撫仙湖地形圖的形狀像一個倒置的葫蘆,水下遺址主要在湖的東北部區域,考古隊重點要探測的位置也就是在這里。這次考古除了有專業的水下考古人員潛到湖底進行勘測之外,還動用了一個專門從事水下探測任務的潛水器「藍鯨」號,對水位較深的區域進行探測。「藍鯨」號潛水器里面可以乘載4個人,上面裝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最先進的聲納掃描儀,曾經多次執行深海目標的探測與定位的任務。
潛水器進入遺址所在的水域,考古人員發現了大量散落在湖底的形狀規整的石塊。隨著潛水器的推進,專家們在聲納顯示器上發現了一堵南北走向的石牆。與此同時,考古隊的潛水員在遺址的淺水域發現了一條石板鋪就的類似于街道的建築物。潛水員在通過一段開闊的平地以後,一座氣勢雄偉的帶有台階的高台式建築映入眼簾,踏著布滿青苔的石板拾階而上,這座建築曾經散發出的那種莊嚴、神聖感依然歷歷在目。
據初步考證,這是一座2000前的古城,很可能是歷史上記載的古滇國的國都。根據撫仙湖周圍出土的大量青銅器研究表明,當時的古滇國青銅文化已經比較發達,這次通過對水下古城的考古研究,對揭開古滇國興衰之迷將提供重要依據。
根據司馬遷《史記》等史書記載,戰國時期,楚國欲將勢力範圍擴展到西南,便派出大將莊蹻率領大軍來到滇地(現在的雲南地區),征服了當地的少數民族。正當莊蹻準備班師回朝之際,偏偏趕上秦國入侵楚國,切斷了他回路。莊蹻索性在滇地稱王建國,史稱「莊蹻王滇」。到了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中央王朝把滇國所在區域設為「益州郡」,下轄24個縣,滇王成了名義上的統治者,古滇文明逐漸衰弱,融入中原文明。由于缺少文字記載,關于古滇國的一切,逐漸湮沒,成了一個無人知曉的歷史之謎。
至于俞元城,在有關的史料記載中曾經描述,西漢王朝在撫仙湖一帶設立了俞元城,可是俞元城到隋唐以後再沒有任何記載。澄江當地一直流傳這樣的傳說,「俞元古城和人都沉到底」。
因此,在第一次水下考古的時候,專家根據有限的線索初步推測這座古老的建築可能就是古滇國國都或者俞元城。
但隨著第二次水下探秘的推進,更多的新發現使原來的推測又有所變化。
考古中心的人員又提出很多疑點,疑點之一,該建築群通過聲吶探測掃描,確定其面積大致為2.4平方公里,那麼大的城市規模不是一般都城或者郡縣所能達到的,這一點和我現在所遇到的很像。
疑點之二,建築結構不一致。無論古滇國國都還是俞元城的建築結構應為土木結構,而水下古建築群結構以石頭為主。
疑點之三,符號、圖案不太吻合。從澄江、江川等地各種墓葬群中出土的青銅器來看,兵器是古滇國青銅文化的重要標志,在許多劍柄上都雕有奇特的動物造型,如變形的青蛙、呲牙的蛇頭、猴頭人身像等,這些圖案刻畫得較為清晰,面目表情可見。而這次探秘發現的三道人工劃痕、「0」「1」符號、七個規律排列的石孔、一張「人面圖案」及象征太陽的圖案只是簡單的勾勒,看上去更原始古老,二者在此表現出來的文化特征不太一樣。
民國《江川縣志》有一段非常詳實也非常生動的記載︰清咸豐九年六月,「一日早起,忽有颶風吹蕩,繼而波濤山立,聲嗚雷響,殆有天翻地覆之勢,遠近驚訝,莫名所以。約一時許,則又風平浪靜,海面如鏡。少間,則見尖山對面撫仙湖深處有馬二匹,灰色而黑鬃尾,由海中竄出,蹄波不濡,雙雙駛騁至孤山將抵麓,忽而又踅頭竄回,如是三次,仍由原處而沒。至翌日,三日,亦覆如是,遠近與湖濱村落之人均見之。尖山駐軍並將此事分頭通報。
而在民間還有幾種迷一樣的說法。
謎一︰水下「活人」
據乘坐潛水艇沉人湖底和潛入水下的潛水員透露,撫仙湖水下尸體數不勝數,儼然成了一個巨大的天然人體庫,這些水下尸體都是斜站著的,男尸前傾,女尸後仰,還會隨著水的流動而游動,好像活人一般。
謎二︰湖中大魚
撫仙湖中的大魚有多大……女乃女乃講︰有一次從省城回來,乘船過澄江海(撫仙湖),到了尖山時,海里大風大浪,船像樹葉一樣顛簸,不遠處看到一個像船一樣的東西,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條大魚的背脊……
謎三︰桑田滄海
康熙《江川縣志》載︰「飲虹橋,在撫仙湖中。舊有大小兩孤山,好事者冶鐵為橋,跨兩山之間,如虹飲然,故名,一夕風雨交作,橋與小孤山失所在,大孤山存。」「明洪武十年,江川地震,明星灣子溝有獨家村,因地震陷落入湖。」「清乾隆十七年江川地震,秦家山撫仙湖邊田蕩入湖中者甚多,而最多者23戶。」民國《江川縣志》載︰「撫仙湖濱有村曰馮家灣,其村關聖宮門首原有石埂一路,所以防波浪之淘田禾。民國十三年(1924年)四月十二日午時,石埂間忽響,聲大震,沖出黃煙一堵,向湖之東南而去。農人群往視之,石埂連田陷于湖內,旁邊陷成大坑。」
謎四︰航空禁飛區
抗日戰爭時期,一架國民黨飛機,已經準備在呈貢機場降落,卻突然偏離航向,神使鬼差地撞到撫仙湖畔的老虎山上,機毀人亡。
20世紀80年代,我軍一架軍用飛機飛臨撫仙湖上空,突然儀表失靈,飛機失控,墜入湖中。
1992年11月9日撫仙湖發生特大風暴,千名漁民困于湖中……請求空軍援助……飛機飛抵撫仙湖……圍著撫仙湖飛了一圈,而且飛得很高,人們有些費解,這究竟為什麼?原來,空指首長介紹說撫仙湖列為「航空禁飛區」……為什麼列為禁飛區,它是否又是一個百慕大三角或大西洋中魔鬼地帶一樣的神秘地域?
謎五︰夜見光環
1991年10月24日,舊歷九月十七,正好是「霜降」日,夜間月明星稀,風平浪靜,張玉祥等人駕船到湖中捕魚,發現從湖中冒出一個發光的圓盤,像個光環,十分醒目耀眼……
謎六︰水底建築
盛傳,撫仙湖古時候是一個很大的壩子,壩子里有一個繁華的城池,一場像水漫金山一樣的大水淹沒了這個壩子,那個熱鬧非凡的城池也在這場災難中沉入水底。人們在湖上行船,風平浪靜的時候還能看見城牆……
謎七︰孤山鮫宮
民間傳說,孤山下面是龍宮,孤山由十棵金柱子頂著。孤山下面有許多的洞,撫仙湖的魚進去游玩,誰知身大洞口小,進去就出不來,就永遠呆在里面。湖中的魚經常到這里來朝見。
謎八︰怪石界魚
撫仙湖和星雲湖中間的隔河上,有一塊「界魚石」,撫仙湖的抗浪魚和星雲湖的大頭魚,游到此處各自回頭,形成了有名的「兩湖相交,魚不往來」的奇觀。這八大千古之謎,有一些是湖邊人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傳說,本身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在人們口傳耳听的過程中容易被加工和篡改,真實性值得懷疑。但有一些傳說,突然之間就會變為現實。比如說撫仙湖里有一座城,風平浪靜的時候還能看見城牆。現在果然在撫仙湖水下發現了一座古城,說明這些傳說還是有一定根據的。處有馬二匹,灰色而黑鬃尾,由海中竄出,蹄波不濡,雙雙駛騁至孤山將抵麓,忽而又踅頭竄回,如是三次,仍由原處而沒。至翌日,三日,亦覆如是,遠近與湖濱村落之人均見之。尖山駐軍並將此事分頭通報。
關于撫仙湖的種種傳說人們眾說紛紜,具體是怎樣的沒人能出來公正一下,對于下面的古城是怎樣的也就不了了之,有的人說是真的存在,並且發現了一些不能公眾的東西所以沒了下文。但是該有的人說,這一切都是炒作,是為了那里的旅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