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魏國一起瓜分陶郡?」齊王听了貂勃的話嘀咕著。
田單卻是開口了,說道︰「王上,臣以為此計可行。如今衛國僅余濮陽百里之地,趙國旦夕可下。陶郡富饒,與魏國共分之亦有大利可圖。一旦事成,楚、燕、秦三國必以為我大齊與三晉交好,不敢妄動。」
田單的這句話算是號準了齊王的脈。
齊王如今最擔心的就是燕國、楚國兩個國家聯合起來,雖然楚國前幾年被秦國打得夠慘,但楚國地大物博,用不了多久就會恢復。如今既然可以拉上趙、魏能吃上陶郡這塊肉,還能讓燕、楚兩國忌憚卻又無可奈何,齊王心疼了下也就釋然了。有肉吃總比沒肉吃好吧!想到這里,齊王不禁點頭。
看著齊王點頭贊同,其余的大臣皆是善于察言觀色之徒,自然紛紛獻言,贊成貂勃的建議。就連齊王的九個佞臣也知事不可為,毫無節操地為支持齊王新的英明決定!
齊王見底下的眾臣居然難得的意見一致,龍顏大悅,當即大手一揮,就欲遣使游說趙、魏兩國。
剛被掃了面子的九個佞臣乃小肚雞腸之輩,紛紛表示貂勃既然提出了這樣的計劃,肯定是最適合出使的不二人選。就這樣,出使趙、魏兩國的苦差事就安排到了貂勃頭上。
齊國的好算盤太子然自是不知道的,即使知道了太子然也不會阻止。等齊國跟魏國拿下了陶郡,就算是半只腳踏進了抗秦的「光榮」隊伍。
齊國北面的燕國、南面的楚國都是齊國的死敵,斷無半分和解的希望。齊國要麼和秦國交好,要麼和三晉結盟,要麼就如歷史上那樣保持中立,坐看各國被秦國一一滅亡。
太子然如今正忙于另一項偉大的發明中---造紙術。跟三連發的連弩、馬鞍、馬鐙一樣,造紙術在一開始就被列為國家機密。經韓王同意,太子然命人在城郊建立了一塊實驗區。實驗區完全是太子然參照後世親自設計的,其區域之大,配套設施之全,完全是一座小型的城池。
太子然信心滿滿地將圖紙交給負責建設的工匠,可沒多久工匠就愁眉苦臉的告訴太子然,沒三五個月根本建設不出來。原因很簡單,缺石料,缺人工。
在古代的任何時候,建設城牆都是一個費時耗力的活計。現在又正值農忙,除非太子然能夠召集大批的庶民來回奔波數十里運送石料,工程進度才能加快一些。
太子然被潑了把冷水,當即請教起現在建設城牆的方法。工匠哪見過這樣平易近人的權貴,當即結結巴巴地說了一番。太子然這才知道,建造城牆需要用到大量的石灰。先是把采集到的石灰石燒制石灰,然後與水混合制成石灰漿體,然後用漿體砌築條石、磚牆和磚石拱券。
在得知新鄭缺的是條石這類齊整的大石,而多的是石灰、碎石後,太子然就萌生了用水泥代替大型石料建造城牆的想法。要知道,後世一個小小的家庭作坊都可以生產水泥,畢竟,只要懂了制作的原理和過程,這其實並不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太子然設想的水泥的生產過程是這樣的︰先把石灰石搗成細粉,配合一定量的黏土。摻水後以人工攪和均勻成泥漿。置泥漿于盤上,加熱干燥。將干料打擊成塊,然後裝入石灰窯。隨後是最關鍵的煆燒,燒至石灰石內碳酸氣完全逸出。煆燒後的燒塊在將其冷卻和打碎磨細,制成水泥。
制作好水泥後,就用它加水,攙和碎石、竹子或鐵條、銅條。這樣,一個簡易的鋼筋混泥土城牆就可以快速建好了。
當然,在實際的實驗過程中沒有那麼順利。首先,為了水泥硬化後不開裂,燒成物內部絕對不能含有過量石灰,這就要求原料配比必須正確而固定。其次,石灰窯在燒窯時溫度必須夠高,高到足以讓燒塊含有一定量的玻璃體並呈黑色。
經過七個晝夜的失敗、改進、再失敗,再改進這樣無數次嘗試,終于在第八個黎明,太子然和工匠們燒制出了本不屬于這個時代的水泥。
看著激動到滿含熱淚的工匠們,太子然卻只是心中一松。畢竟自己知道整個制作的流程,在克服了最難的燒制溫度問題後,成功就變得理所當然。
解決了城牆原料的問題後,接下來太子然需要做的就是等城牆建好。畢竟這里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是自己技術發明、革新的中心,是韓國的重中之重,一定要保證絕對的安全。
在等待的過程中,太子然也沒閑下來。跟著父王學習治國,培植自己在朝堂的勢力,時不時下到羽林軍體驗下軍旅生活。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齊國要約趙、魏兩國瓜分衛國、陶郡的消息傳到了韓國。
太子然在起初听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並不震驚,畢竟陶郡本就是秦國在東方的一塊飛地。以前攝于秦國的威名,齊、楚、魏、趙自是不敢打什麼主意。但如今秦國大敗,威名大減,這四個國家自然是對陶郡垂涎三尺。
韓國和燕國距離陶郡太遠,得到了也守不住。楚國國力尚未恢復,明面上又是秦國的盟國,自然不好也不敢下手。齊國元氣大傷,現在是見到什麼吃什麼,肯定不會放棄陶郡的主意。這樣,趙、魏、齊就成了僅存的三個競爭者。
估計是狼多肉少,衛國才成了犧牲品吧!太子然心里嘆道。
不過,太子然倒是很支持趙、魏、齊瓜分衛國、陶郡的做法。如此一來,趙、魏兩國和秦國結怨更深,再拉上一個齊國增加秦國的仇恨值,何樂而不為。齊國南北都是死敵,現在又惹惱了秦國,以後只能求三晉的庇佑了。
想必趙國、魏國也是看到了其中的好處,這才同意齊國加入瓜分陶郡的大餐吧!否則,憑借魏國、趙國如今的實力,完全可以是趙國滅衛,魏國取陶郡。
只是不知道衛國國君在听到這樣的消息後,會是什麼反應。要知道,前兩年魏國還是衛國的宗主國。如今為了利益,魏國上下轉眼不認人,把衛國賣給了趙國。這也讓太子然更加清醒地知道,這就是戰國,為了利益什麼都可以出賣。別看趙、魏現在是韓國的盟友,如果有更大的利益,他們也可以轉身賣掉韓國。就像現在魏國做的那樣。
五天後,衛國滅國的消息就傳遍了天下。衛國區區三萬大軍根本擋不住十萬趙國勁旅。陶郡的兩萬大秦銳士倒是夠凶悍,但在二十萬魏、齊軍隊的強攻下,也不過是多堅持了十日就宣告覆滅。
在陶郡城破的這一天,一個小小的城邑也在新鄭以南建好,太子然命之曰「漢邑」。這個時候,全天下都把目光瞄向了衛國、陶郡,誰也沒料到,這個現在看上去有些丑陋的小邑,將在以後的數十年里散發出那麼耀眼的光芒。
文字首發。2、華陽之戰是出現了所謂的重騎兵,包括野王之戰,重騎兵也滅了不少秦軍。但書里出現的重騎兵不是標準意義上的,只不過讓騎兵穿上了鐵甲而已,離全副武裝的重騎兵差得遠了,這只是一個雛形。3、新建的羽林軍是騎兵不假,韓國確實也是少戰馬,但我從沒說要大力發展騎兵,我發展類似虎豹騎的精銳騎兵不行嗎?有人就問了,不大量發展騎兵我發明馬鐙、馬鞍有病啊,那我解釋下,發明這些是為了盡快地培養一支能征善戰的鐵血之軍。馬鐙的發明是給不善于騎馬的人發明的,正如自動擋的汽車是給不習慣用手動擋的人發明的一樣,草原上的民族沒有馬鞍、馬鐙騎術一樣很厲害。當然,這等利器,我會嚴格保密,待一戰成名的時候,韓國也有了大量的戰馬,有了蓄養戰馬的地方,全天下都會普及。4、有人說我抄襲,這我承認,我還可以具體說範睢說服太子然,荀子見太子然的對話很多是古文的翻譯。我是覺得好,想分享給大家。我又沒收你的錢,你也不必為此和我計較。等上架的時候你發現我有抄襲的話盡情地噴我就是,我全接受。5、有人說我寫棒子國,我只能呵呵。有人說統一後要改國號,我舉雙手雙腳贊成。至于新國號,想必你知道了。今天俗事太多,剛碼完,還有一章,大家明天再看吧!明天白天依然有事,但不會這麼晚上傳了。最後,祝大家端午快樂!所有默默支持我,批判我的人,我愛你們!你們讓我看到了前進的方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