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處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在牛甲山的腳下。村子就叫牛家村,村子不大,三十幾戶。大多姓牛和中原大地之上的其他無數小山村一樣,民風淳樸祥和。與世無爭,村民大多一畝三分地,雖不富裕但能溫飽。
此刻正值中午,已是初夏的節氣,今年的夏天熱的比較早,雖是初夏但正午的日頭已是毒辣。村里人已從田里忙活完,吃過晌午飯後都在家里小睡一下,好下午重新下地勞作。村邊的小樹林里,一群半大的孩子正在玩鬧。年輕人精力充沛一般不歇午。領頭的是個半大孩子。
半大孩子叫牛奔,十三,四歲的光景,卻生得高高大大,比同齡的孩子足足高了一頭。牛奔的娘死的早,生牛奔的時候難產。所以牛奔生下來便沒了娘親,只靠父親牛四拉扯大。日子過的不富裕,好在村里人的幫村也對付到了現在。
牛奔的名字是村里一位趙夫子給起的,當年牛四求夫子賜名,這位趙夫子看著襁褓里的孩子,掐指而算。隨後道「奔牛之力,可撼天動地,就叫牛奔吧」
這位趙夫子不是本村人,十幾年前從外鄉流落至此。就在牛家村落了腳。趙夫子雖無縛雞之力,但卻識文斷字還粗通岐黃之術。靠著給村里的女圭女圭教書識字勉強糊口。
村里人幾輩子沒幾個認識字的,因為窮上不起縣里的私塾學坊。趙夫子的到來給村里人希望。于是家里有孩子想認識字的就送到趙夫子處,家里有閑錢的就給幾個銅錢,家里沒錢的就送些自家地里的果蔬和糧食,好在趙夫子孑然一身又吃不了太多的糧食,這點的錢糧也夠生活。
牛奔家里窮,但牛奔的爹牛四卻知道將來兒子能認識字絕對是好事,起碼能去縣里謀個學徒的事由。總比一輩子呆在小山村里要強。于是天天幫著趙夫子提水砍柴,干些個力氣活,趙夫子也就收了牛奔。
牛奔從小就比別的同齡孩子高大,長的濃眉大眼,體格粗壯。
因本朝重武之風甚重,從朝堂也就影響到了鄉野,牛家村的半大孩子們也大多夢想著有朝一日能闖蕩江湖,執劍走天涯。
「石頭,你說趙夫子待會還會講白大俠的故事嗎?」一個瘦猴似的男孩問正在發呆的牛奔,牛奔的小名叫石頭。
「嗯,應該會吧,昨天講到了白大俠大戰大魔頭李黑鏡,結果沒講完趙夫子就酒癮犯了,去六叔家喝酒了,今天應該還得接著講」牛奔認真的分析道。
牛奔從小就膽子大,性子擰,又是個石頭胚。所謂石頭胚就是天生不怕疼痛,牛奔這孩子自打落地就不怎麼哭鬧,尋常的嬰兒餓了一般都哇哇大哭,而牛奔則是哇哇的大叫。著實讓村里人驚奇了一陣。三歲的時候小牛奔不小心踫倒了燈台,滾燙的燈油滴到了手背上,燙起了個大水泡,小牛奔不僅不哭,還呵呵的樂。
五歲那年因為淘氣從樹上摔了下來,胳膊月兌了臼,硬是到了晚上牛四爹發現兒子不對勁才知道,趕緊找了人給接上。至于再長大點後,越來越淘氣,牛四爹的木棍都打斷了不知幾根。而牛奔每次也只是皺皺眉而已。
村里人都嘖嘖稱奇,喚牛奔為石頭胚子。至于牛奔為什麼不怕疼的原因,誰也說不清,有人說是因為牛奔娘懷牛奔時吃了那游方道士的丸藥。牛奔娘懷孕時身子弱,胎氣不足,因為家里窮又請不起郎中。恰巧一位游方的道士至此,給了牛四一瓶子藥丸,說是安胎結神的神仙藥,只為結個善緣,就給了牛四,也沒要分文。牛四如獲至寶的給了媳婦吃。才有了不怕疼的牛奔。
還有人說牛奔是天石精托生的,天生異象,將來必大富大貴等等各種說法千奇百怪,就連見多識廣的趙夫子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好在牛奔也只是不怕疼而已,其他與尋常的孩子無異,大家漸漸的也就見怪不怪了。
不怕疼的牛奔也就有了個小名「石頭」牛奔小名「石頭」其他的孩子則是什麼「鐵蛋」「狗娃」「二禿子」之類。鄉下人一般都有個貧賤又好記的小名,為的是好養活,賤名不易招閻王爺惦記,能活的長久一點。
在瘦猴的挑動下,一群「鐵蛋」「狗娃」「二禿子」之類。呼嘯著又跑向了趙夫子的小草房,為的是讓夫子接講昨天沒完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