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簫湖煙 第八十一章 京城決戰

作者 ︰ 物語晨香

猛可帖亦爾掌握瓦刺大權之後,他首先放了駱丐,並任駱丐為瓦刺軍師,使得瓦刺與背後合謀之幫及時取得聯系。

這天夜里,猛可帖亦爾王將太平王和把禿孛羅王秘密召至府中,二人進門一看,見是駱丐突然造訪,心里明白定是有重大行動。駱丐披頭散發,臉上雖然是帶著笑容,但他的笑似奸里藏刀,讓人看了就有一種怯怵之感。駱丐道︰「上次你們干得很漂亮,不費吹灰之力便輕取了瓦刺大權,你們放開手腳馳騁中原的時候到了。」

把禿孛羅王是個直性子,遂道︰「軍師,你就別繞彎子了,有什麼計劃就直說吧,」駱丐瞟了一眼把禿孛羅王,然後看著猛可帖亦爾王道︰「宗主命我前來與你們商議攻打大明諸般細節,內應王振有十足的把握脅英宗朱祁鎮親征,並帶兵五十萬出擊,如此一來京城留守部隊所剩無幾,現在關鍵的是瓦刺軍要將明軍這五十萬人馬全部吃掉,不知你們有沒有必勝的把握?」

猛可帖亦爾王緩緩道︰「把握倒是有,我瓦刺有上百萬鐵騎,區區五十萬步兵根本不在話下,只是……」駱丐忙道︰「給養問題你們不用擔心,宗主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萬兩白銀,割讓北五省的契約也已備好,」三王听完是哈哈大笑……

駱丐接著道︰「為了增加必勝的把握,宗主讓你們先派出一支幾萬人馬的騎兵南犯大明,然後王振便可順理成章地脅英宗朱祁鎮出擊。你們將大軍分為四路,東路進攻遼東;西路進攻甘州;中路軍再分為兩路,一路直攻宣府圍赤城,另一路進攻大同。如果王振將明軍帶入土木堡,我們便在此圍殲明軍,如果王振沒有將明軍帶到土木堡,那你們就四路人馬齊頭並進,相互策應直奔京城。」

猛可帖亦爾王道︰「計劃什麼時候行動?」駱丐道︰「十日後怎麼樣?」三王均點點頭,猛可帖亦爾王道︰「好,那就這麼定了,十日後我們起兵。」

1449年七月初,猛可帖亦爾王的演兵場上肅嚴森森,黃藍紅白黑五色大旗隨風而動,戰馬排出有數里之遙……

猛可帖亦爾王馬鞭高舉,「阿哈度!我們瓦刺國兵強馬壯,如今卻是偏安一隅,大明皇帝昏庸無能,大明軍隊更是不堪一擊,中原有糧食、有美女,有我們所需要的一切,我們該怎麼辦?」「殺!殺!殺!……」殺聲此起彼伏,久久在草原上空回蕩……

「太平王!」「在!」「你率本部人馬為東路軍進攻遼東;「把禿孛羅王!」「在!」「你率本部人馬為西路軍進攻甘州」;「猛可帖納爾王!」「在!」「你與我為中路軍,你率本部人馬攻宣府圍赤城,我親率大軍直取大同。你們三路人馬要切記,大軍要緩緩而進,待我將明軍引出至土木堡,然後你們三路迅速合圍,力爭全殲明軍。」三王起身領命,回歸本隊。

猛可帖亦爾王揮手南指,「轟!轟!轟!」三聲炮響,四路大軍直撲大明面來,戰馬所經之處帶起滾滾塵埃……

瓦剌軍南犯的消息幾日便傳到的京城,英宗朱祁鎮是如坐針氈,惶惶不可終日,急忙召集眾臣商議對策。

朝堂之上幾乎都同意戰,但據城而守還是皇帝親征出擊兩派相持不下。王振道︰「皇上,為了我大明子民免遭生靈涂炭,依我之見,皇上應該玉駕親征出兵迎敵,如此才可振奮我大明天威,京城六師瞬間便可集結五十萬大軍,小小瓦刺蠻異小幫怎可抵我五十萬大軍,」王直道︰「皇上,萬萬不可,目前瓦刺軍兵鋒甚銳,大同已經失利,大同參將吳浩戰死于貓兒莊,塞外城堡相繼失守,瓦刺軍所經之處幾乎是盡數淪陷,我們應該避其鋒芒,」兵部侍郎于謙忙道︰「皇上,六師兵馬不可輕動,六師乃皇上手中僅有的兵馬,也是我大明的根基,萬一有失大明危矣!」兵部尚書鄺埜也忙道︰「皇上,于侍郎言之有理,皇上聖明啊!」兵部侍郎于謙接著道︰「皇上,瓦刺軍長途奔襲,我軍據城而守,以逸待勞或有勝算,貿然出擊實是沒有必勝的把握,再者敵人兵分四路進擊,如果大軍被困,其中一路攻入京城,恐怕京城有失啊!」

王振尖聲尖氣地道︰「你們不要長敵人志氣,滅我大明威風,皇上乃一代明君,豈能置臣民于水火而不顧。當年我祖25歲投軍,從此厲兵枺馬,東征西討,大小不下數百仗,49歲便創建我大明王朝……」

「夠了!我意已決,我親率大軍20萬,王振為參軍,三天後發兵,退朝!」

英宗受王振的煽惑,一意孤行,執意親征,眾文武見龍顏大怒,均不敢言,只好悶然而散……

三日後,英宗親點精兵二十萬鳴炮出征。此次出征,由于準備倉促,途中軍糧不濟,軍心已然不穩。八月初,當大軍到達大同之時,其實大同包括附近大小城堡早已失守。宦官郭敬探明情況後,回來將情況報于王振。王振本是一個宦官,根本就不會打仗,但由于他權傾朝野,就是當今皇上也要敬他三分。

王振听說大同周邊全部失守,心中暗喜,當即稟報皇上,意思是我們已經陷入重圍,應該馬上撤出大同,皇上當然得同意呀,一來皇上懼怕王振,二來皇上也怕死啊,三來皇上不會打仗,所以王振說什麼就是什麼了。

然而王振想從紫荊關退兵,讓英宗到他的家鄉蔚州,不顧大同總兵郭登和大學士曹鼐等大臣的反對,匆忙改變行軍路線。行四十里後,又怕大軍過境損壞家鄉莊稼,又急令軍隊轉道宣府,此時瓦剌大軍已經追趕上來,恭順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率兵阻擊戰死沙場。

王振又命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率五萬騎兵前去阻擊。其實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均不怎麼會打仗。部隊行至鷂兒嶺,中了瓦刺軍的埋伏,瓦刺軍從兩側殺出,明軍大亂,五萬騎兵全部覆沒。

王振先以匆忙出征給養不足動搖軍心,然後又以疲軍之計令大軍奔襲大同,現在又將五萬騎兵送了大禮。

八月十四日,大軍到達土木堡,離懷來城僅20里,王振以1000余輛輜重軍車未到為名,下令就地宿營。

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證安全,但王振不準。土木堡地勢高,無泉缺水,土木堡之南十五里處有河,被瓦剌軍佔據,將士饑渴難耐,挖井二丈仍無水。隔日瓦剌軍隊包圍土木堡。亦爾王首先派使者談判詐和,並主動撤離,以麻痹明軍。英宗不疑有詐,遣曹鼐起草詔書。王振下令移營就水,當明軍大軍移動時,饑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奔向河邊,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發動攻勢。明軍只得倉促應戰,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塤,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貴,尚書王佐、鄺埜,學士曹鼐、張益,侍郎丁鉉、王永和,副都御史鄧棨等,皆戰死,明英宗盤膝而坐,不久被俘。

王振被護衛將軍樊忠用大鐵錘所殺,樊忠不久亦戰死。此役明軍死亡過半,大量輜重盡為亦爾所獲,只有大理寺右寺丞蕭維楨、禮部左侍郎楊善、文選郎中李賢等數人僥幸逃出。

其實,翰林學士李賢,在英宗親征之前曾與同僚一起勸說吏部尚書王直率群臣上章留駕,在行軍途中,又與一些御史謀劃擊殺王振,制止親征,使英宗安全返回北京。

此一役,明軍二十萬大軍損失過半,其余盡數被俘。猛可帖亦爾王令各路大軍直撲京城。

于謙等重臣見形勢危急,首先擁立英宗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代宗為帝。然後又任命石亨從招募士兵的小武官晉升為右都督,掌管五軍大營;推薦東莞的河伯所閘官羅通為兵部員外郎,守居庸關,四川按察使曹泰為山東都指揮使,韓青守紫荊關,任大同副總兵;郭登為總兵,守大同。

十月初一,猛可帖亦爾王、猛可帖納爾王掠過大同,奪下紫荊關,明朝又失一城,亦爾王兵分兩路︰一路由古北口、密雲進入明朝月復地,20000人左右,另一路從宣府、洪州進攻,30000人左右

兩路軍最終的會合地點是居庸關以西的白羊口,妄圖直抵京師,如此則京師危急。此時,于謙的先遣4將(羅通、曹泰、韓青、郭登)都沒有守住各自的防區,瓦拉軍長驅直入,眼看就要滅亡大明王朝。

于是,于謙執行第二方案︰「親自領兵22萬,列陣于九門外,親自披甲執銳,于是京師各地士氣大振。侍郎吳寧代理兵部的事務,于謙親自列陣于德勝門外。十月初二,副總兵高禮、毛福壽迎敵于章儀門的土城之北,敗瓦剌先鋒官,首戰告捷,軍心大振。

十三日,猛可帖亦爾王進攻德勝門。石亨,範廣等將領在民間的土房內埋伏,二人大敗敵軍。猛可帖亦爾王的哥哥猛可帖納爾王戰死。猛可帖亦爾王轉而攻打西直門,又大敗。十四日,戰于章儀門,居民投石相助,再次大勝。此時,圍攻居庸關的瓦剌軍與明軍大戰七天七夜,還是大敗。

連續的失敗,士氣低落,再加上深入中原王朝的月復地,各地勤王的軍隊也已經快趕到京城,猛可帖亦爾王有些坐不住了。十五日夜,拔營撤退,明軍以炮火追擊,殺敵萬人,敵人向回良鄉逃去。十七日出紫荊關,明軍奮起直追,敗敵于固安、霸州。此時,京師保衛戰基本結束。明朝在先損失20萬人的情況下扭轉戰局。

代宗朱祁鈺害怕英宗重新搶走皇位,就把他軟禁了起來,幾年之後朱祁鈺病重,一幫政治投機商發動宮變,重新擁立太上皇復位,朱祁鎮又成了皇帝,重新當了皇帝之後的朱祁鎮听信讒言,竟殺了大明的棟梁于謙,幾年之後朱祁鎮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又把那些奸邪小人殺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寒簫湖煙最新章節 | 寒簫湖煙全文閱讀 | 寒簫湖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