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瑜啊,你是瑯琊人?」
諸葛瑾答道︰「不錯,下官乃瑯琊陽都人,先祖諸葛豐在孝元皇帝時曾任司隸校尉。」
高肅和諸葛瑾二人坐了下來,侍從奉上茶水,高肅輕飲一口後問道︰「子瑜,此茶如何?」
諸葛瑾還帶著一絲回味,見高肅問起,他和聲答道︰「此茶甘醇可口,清香之味久久不能散去,回味無窮。」
「呵呵。子瑜的家中還有何人?」
「稟主公,下官家中尚有兩個胞弟,一個族弟。」
高肅問道︰「听聞子瑜舉家遷往荊州,這荊州的士族一向排外,你們一家在荊州又無根基,是如何在荊州立足的?」
諸葛瑾嘆了口氣,說道︰「說來慚愧,從父與劉表一向交好,到荊州後,憑著這層關系,從父與荊襄幾個大世家聯姻,故而我諸葛家在荊州才無人敢動。」
「有哪些世家?」高肅問道。
諸葛瑾只當高肅是要了解荊州的情況,便不在意,如實說道︰「荊州幾個大族,江夏黃氏、襄陽蒯氏、龐氏、蔡氏、馬氏,在荊州均是根深蒂固,家族之間又保持聯姻,故而無人可撼動。下官的兩個妹妹一嫁蒯氏,一嫁龐氏,這蒯氏有兄弟二人,兄蒯良,弟蒯越,均有謀略,乃劉表定鼎荊州的大功臣。」
劉表昔年能迅速平定荊州,也是靠著聯姻這條道。他娶了蔡瑁的姐姐,又請蒯氏兄弟出山,用黃祖為將,從而進一步結好龐氏、馬氏,這樣才能在荊州立足。諸葛瑾的妹妹嫁給蒯氏,這想必也是經過謀劃的。
「蒯氏兄弟的大名我也曾有耳聞,那龐氏呢?」
諸葛瑾答道︰「這龐氏的家主乃是荊州名士龐德公,劉表多次請他出仕,龐德公只是不願,他與江夏名士黃承彥、水鏡先生司馬徽相交甚密,黃承彥之妻也是蔡瑁的嫡姐,他與劉表也算是一家人。與小妹聯姻的正是龐德公長子龐山民。」
高肅又道︰「敢問這荊州幾個大族里有什麼人物?」
諸葛瑾細想一番後,說道︰「江夏黃氏除了黃祖在抵御孫堅之外,便再沒有什麼才士了。蒯氏一族也是如此,蒯氏兄弟之後亦無什麼出色的後輩,而馬氏一家有五兄弟,人稱馬氏五常,聞名于荊州九郡。」
「馬氏五常?」
「不錯。這馬家長子字伯常,次子字仲常,三子字叔常,四子馬良字季常,五子馬謖字幼常,五人均有真才實學。其中,又以四子馬良最為出色,其眉中有白,故有馬氏五常,白眉最良之說。」
頓了頓,諸葛瑾繼續說道︰「劉表的外甥張允,和蔡瑁有姻親關系,蔡氏和張氏是荊州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荊州世家之中,各大家族里都會有一兩個比較出眾的人,但卻都比不上龐德公的佷兒龐統,此人號曰「鳳雛」,雖然年幼,但卻有驚世之才,水鏡先生甚為奇之,曾言南州學士無人能出其左右。」
听到龐統的名字,高肅當時便想到荊州去將他請來,就算是綁也要綁來,可是這個想法卻難以實現,可以說是無能為力。
雖說郭嘉、荀攸、程昱、賈詡皆是智謀超群之士,司馬懿若是長大,也未必會差于龐統,可有誰會嫌人才少呢?
將心中不滿的情緒壓下,他也不怕龐統跑了,畢竟依照龐統的性格,除了曹操、劉備和自己以外,可以說是沒人會去用他。
輕笑一聲,高肅說道︰「子瑜,你適才提及了荊州眾多的才士,可為何不提你自家兄弟?」
高肅這句話調笑成分居多,諸葛瑾也就笑著回答道︰「不瞞主公,家弟諸葛亮,自己取字孔明,其才智絕不下于鳳雛。」
「子瑜這句話怕是有意吹捧自身吧。」高肅調笑道。
「不!」
諸葛瑾鄭重的說道︰「舍弟之才遠勝于下官,雖然年紀尚小,但決不可小覷。舍弟號曰「臥龍」,與汝南名士孟建,潁川名士石韜為好友,自比管仲、樂毅,下官不及也。」
「哎!先生不必如此貶低自慢著!你說什麼?你弟弟與誰為好友?」
諸葛瑾被高肅這麼一問給驚住了,如實答道︰「汝南孟建,潁川石韜。」
汝南孟建!潁川石韜!這兩人本不足為奇,崔鈞早年與二人相交,後來崔鈞當了西河太守,他二人則前往荊州躲避戰禍。可這件事怪就怪在這上面,他二人的年齡大于崔鈞,按照年齡來算,諸葛亮難道在九歲便自比管、樂?難道像司馬懿、龐統、諸葛亮這類人都比較早熟?
高肅問道︰「敢問臥龍、鳳雛二人年歲如何?
「細細算來,龐統今年十六歲,舍弟今年十四歲。文字首發。」
按照史載,司馬懿與龐統年歲相當,均大諸葛亮兩歲,仔細看看,諸葛瑾的年紀也有二十來歲了,而司馬懿今年才十二歲,有差距啊!
想了想,諸葛亮現在年紀還小,不如
「子瑜啊,荊州多有戰亂,不如你將家族遷至晉州如何?」
諸葛瑾抱拳道︰「主公之意下官明白,然遷至晉州容易,只怕臥龍難得啊!家父早亡,舍弟自幼便有主見,若是他不肯北上而是留在荊州,我這個兄長也奈何不了啊!」
諸葛瑾說的是實情,高肅明白,可高肅還是想要爭取一下。
「不論如何,我都要試一試,子瑜你盡管修書一封,我自派人南下,但書信之中切不可提出仕之事。」
諸葛瑾也是聰明人,這其中的道理他也懂得,不過他還是說道︰「書信之事好辦,不過下官還是要說一句,這封書信,最多是將三弟諸葛均,族弟諸葛誕召來,孔明嘛,希望不大。」
高肅點點頭,說道︰「你只管去吧,無論孔明來與不來,我都不會怪罪于你的。」
「謝主公。」
高肅點點頭,諸葛瑾隨後告退。
待諸葛瑾走後,高肅起身前往後院,路過後花園時,突然听見一陣嬉笑聲,回頭看去,頓時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