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國縣。
高肅隨手將盔甲丟到一邊,拿起桌上的水猛灌了幾口,從信都一路馬不停蹄的趕到這兒,他連口水都沒喝。
「燕軍有什麼動作?」高肅擦了擦嘴角。
黃忠說道︰「末將攻克安國後半日,燕將單經、王門前來城下挑戰,牛金斬了單經,王門引敗兵退走,我軍斬首千余人。」
高肅不由暗自慶幸,還好黃忠早到,不然這安國就丟了。
郭嘉道︰「主公,據閻柔所說,公孫瓚在易縣里積攢了許多的糧草,這就是說我們必須和公孫瓚速戰,不然我們耗不起。」
「打敗公孫瓚容易,不過得想個一勞永逸的辦法,不能讓公孫瓚有卷土重來的機會。」
「這就難辦了,除非布下伏兵,一舉殲滅,否則只要公孫瓚一息尚存,他就是晉州後方的一顆釘子,我們就無法南下中原。」
「伏兵伏兵」
高肅問了一句,「什麼樣的誘餌才可讓公孫瓚不顧一切的上鉤?」
這時,幾個士兵帶著飯食走了進來,現在是中午,高肅剛到安國,還沒吃飯。
「好了,邊吃邊說吧。」
黃忠指著一盤菜道︰「主公,這是前些天擊敗燕軍時,在野外捕得的一只野鹿,恰好縣城里有個廚子,燒得一手好菜,尤其是這鹿肉,做的真是一絕。我特地留著那頭鹿沒殺,等主公來了,大伙一起吃。」
「呦!這肉還真香啊!」典韋猛吸了一口,香氣撲鼻,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高肅笑道︰「好!大家一起品嘗。」
眾人都笑著落座,品嘗這道野味。
「嗯,不錯,不錯。」
「此肉果真美味,香女敕異常啊!」
「誒!要我說,這一筷子一筷子的真不過癮,還是大口的好!」
「哈哈哈!」
「哈哈哈!」
眾人都笑了,像典韋這類武將還是喜歡大口喝酒,大塊吃肉。
賈詡放下筷子,說道︰「主公,有一樣東西可以讓公孫瓚不顧一切的前來,不管是去哪。」
高肅也放下了筷子,細細想著賈詡說的話。高肅已經知道賈詡說的那樣東西是什麼了,自己就像是還未上桌的鹿,沒有什麼能比自己更能引起公孫瓚的注意。
郭嘉、趙雲、黃忠等人也都放下了筷子,他們也都知道賈詡說的是什麼。
過了一會兒,趙雲起身說道︰「主公,太冒險了,公孫瓚若是將十萬人馬全部殺來,主公的安危就成問題了。」
黃忠也說道︰「是啊,這風險太大了,就算是要去,也該由我等前去。」
典韋叫道︰「你們在說什麼?什麼去不去的這」
高肅擺手示意典韋別說話,「如果是你們去,公孫瓚根本就不會上鉤。」
「主公,這還是不行這」
「主公!」
賈詡站了出來,躬身道︰「主公來日可與公孫瓚相約,說是要與他談一談冀州之事,且主公只帶五百人馬前往,公孫瓚必定會率三五萬人馬前來,就算不是想要來捉主公,也會多帶人防著主公來捉他。主公可假意與公孫瓚談不攏,先與公孫瓚交戰,然後不敵敗走,公孫瓚必定來追,此時,主公的伏兵可從中間殺出,但只許敗不許勝,繼續誘公孫瓚深入,最後再一舉將兵馬壓上,公孫瓚必擒。」
「公孫瓚」
停了停,高肅道︰「文和,你可願意出使燕軍大營?」
賈詡躬身道︰「敢不效命。」
「高肅約我相見,且他只帶五百人馬以表示沒有伏兵。」
「燕王。」
公孫瓚的結義兄弟劉緯台說道︰「燕王,臣已經卜算過了,這高肅定然是山窮水盡了,搶佔安國便是懼怕燕王的表現,他這回一定是想和燕王講和,燕王可放心前往。」
「燕王不可!」
田豫急忙勸阻,「高肅必定有詐,燕王去不得啊!」
關靖道︰「燕王,臣上次前往晉州軍營時,發現有軍士在談話,大概是說「沒有糧食了,這仗怕是打不下去了」。還有,高肅的謀士郭嘉也無意間說「此次東征,又將功虧一簣了」。這些都說明了高肅軍中無糧,也正是因為如此,高肅才會相約主公見面。更何況,高肅相約主公的地點距離安國城較遠,而離我軍大營較近,縱然有變,燕王的援兵頃刻便至,可一舉擒拿高肅。」
「燕王,高肅軍中缺少糧草,如此軍機大事,郭嘉豈會輕易泄露?此必詐也。」
關靖道︰「田將軍,我不是說了嘛,郭嘉是無意中說出的。」
「關大人,這事關重大,燕王的安危不容有失啊!」
「田將軍未免太杞人憂天了,高肅山窮水盡,豈會」
「好了,好了!都別吵了!」
此刻的公孫瓚定能同袁紹成為知己,因為下屬吵架,確實有些煩人……
「燕王若是執意前往,需要多帶兵馬。」田豫估計公孫瓚一定會去,所以只好勸他多加防範。
高肅只帶五百人前來,我卻多帶兵馬,豈不是顯得我怕他?自己現在是燕王,高肅還只是個侯爵;自己手握十萬精銳,高肅手中不過幾萬疲憊之師;自己掌握了主動權,高肅只能等著自己去攻城,這有什麼好怕的?
公孫瓚剛要拒絕,劉緯台卻說道︰「燕王,田將軍說的有理,這兵馬需要多帶些。」
捻了捻下顎的山羊胡,劉緯台解釋道︰「燕王,打仗講究的是一個快字,高肅若真的只帶五百人前來,那燕王便帶上五萬人馬,一舉將高肅擒拿。之後,燕王長驅信都,消滅袁紹,一統河北。」
見公孫瓚有些猶豫,劉緯台又加了一把火上去,「燕王,如果這是高肅的算計,那燕王帶上五萬兵馬前往,也可以以防萬一。」
「好!」
公孫瓚一錘定音,「公孫範和關靖領兵五萬隨我一同前往,二弟同續兒留守大營。」
公孫續是公孫瓚的兒子,也是燕國的王世子,劉緯台雖說只會算命,但他也不敢拿這件事開玩笑。
「我等遵命!」
帳內的公孫範、劉緯台等人齊聲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