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的教育改革,不僅僅是體現在這種宏觀體制上的變革,更深層的體制和制度都出現了新的變化。
首先是關于學費的收取上,國辦幼兒園的學費被國家控制在了國民能輕松承受的範圍內,小學和初中則繼續實行義務教育,免收任何學雜費,便是連課本的費用都不再收取,實現真正的全免費教育,同時,嚴禁學校以任何形式收取費用,一旦被現或舉報,連同當地教育部門及學校領導,將全部要面臨至少被免職的處罰。
同時,嚴禁教師以任何形式開辦或參與各類基本課程的補習班,如今的許多老師,上課根本不好好教,全都要求學生參加課外自己組織或參與的補習班,同時還整出個自願的原則,並不強制要求學生參加,是自己班主任或任課老師的補習班,試想哪個家長心里不會多想,說是不強迫,是若真的不參加,不說課程跟不上,就是平時上課還能好的了。
因此,許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前途和平常在班級里能好過點,自然大都情願或不情願地參加。
而此次改革則對這種現象進行了嚴厲的規範和治理,只要是國家認定的,專職在學校教學的老師,嚴禁組織或參加任何課外的補習班。
如果一些老師想搞這樣的補習班,沒問題,條件是請主動辭去在學校的工作,專職地去搞你的補習班,還必須獲得國家相應的資質認,同時也嚴禁學校以任何形勢組織學生參加相關的補習班。
當然一些水平較高的老師,特別是一些藝術類,比如美術、音等行業的老師,去做私人家教等,國家並不會去干預,但是只要在學校任職,就嚴禁以賺取額外收入為目的任何家教或培訓形式,即使你是再有名的專家教授,即使你在京城大學、青華大學這樣的國家著名的高等學府,都是兩個字「不行」。
否則,一旦被現或舉報屬實,將面臨高額的罰款和終生被取消教師資格的處罰等等,這樣的規定也許有些嚴格和不合理,但卻從很大程度上制止了目前部分教師缺乏「師德」的現象,同時,國家采取大幅度提高教師待遇的措施,刺激和鼓勵絕大多數老師安心下來踏踏實實地搞教育。
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為孩子減少了很多課業的負擔,不然,許多孩子每天除了上課,就是上不完的興趣班、補習班等等,實在是有些苦不堪言。
還有便是高等教育,即大學教育,同樣實行免費教育制度,不再收取任何形式的學費、管理費等等,但是允許大學收取教材的成本費和相對合理的住宿費,這些費用的收取,每年國家審計部門都會進行嚴格的審計。
當然,日常生活和吃飯的費用還是由學生自己負責,但是國家或地方財政每年都會給予一定的補貼。
這樣以說,在很大程度上,華夏的義務教育直接由九年改為了十五年,即小學六年,初中三年,大學六年,也直接從啟蒙教育直接貫穿至大學教育,這筆教育經費,尤其是變化最大的大學免學費的改變,對國家而言,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按照每年平均一千五百萬的初中畢業生計算,即使國家每年在每個學生身上投入一萬元華夏幣,按照六年大學時間計算,每年將需要九千億華夏幣的投入,這樣嚴格算起來,這筆經費對如今的華夏來講,特別是整頓了吏治,極大程度上杜絕了貪污*和奢靡浪費的現象後,其實並不是很多,加上許多地方財政的支持和投入,以及一些社會和企業的捐助,將會大幅度地降低。
尤其是幾個星空系列的企業,聯合組建了星空教育基金,星空教育基金一方面宣布每年將捐出一千億美元專項用于國家教育事業,以及為一些家庭困難學生的資助,另一方面,將在全國各個省份投資打造至少一至兩所星空科技大學和星空技術大學,一百所左右的星空小學和星空中學。
同時,這十五年的義務制教育,也被國家定為強制性的教育,即每一個在華夏出生的,擁有華夏公民資格的孩子,都享有接受華夏十五年義務教育的權力和責任。
不允許出現輟學、退學等行為,否則將直接追究其監護人的法律責任,對一些家庭存在特殊情況的孩子,如家庭困難、父母死亡或離異、親人病重等等情況,在經過核實和認定後,將由國家資助或社會企業、相關基金資助其完成學業。
當然,準備出國學習,接受外國教育的孩子則不再此列,但是期間若孩子一旦回國學習,年齡又不滿二十一歲,屬于華夏公民的,國家將會強制其參加相關的資格考試,按照其真實的學業水平,進入相應的學校進行學習。
總之,國家將采取各項有效的措施,切實保證每個華夏的孩子都能順利地完成十五年的義務教育。
這些措施和決定的出台,真正看出了此次改革國家對教育的重視,也獲得了絕大多數華夏國人的支持和擁護,其實在華夏人的根子里,孩子的教育歷來都被無比的看重,不然也不會出現千百年來「再窮不能窮教育」的認知,而一時間華夏國民、社會力量也紛紛捐款支持,在經過了嚴格的吏治整頓後,國民對政府的信任度也開始不斷提升,因此再不會出現若以前一樣對自己捐款的擔憂,熱情很是高漲。
……
當然,這十五年義務教育的變化,也必然引起了其他制度的變化。
第一個便是考試制度的變化,在華夏,考試制度改革了多年,但仍然逃不過天天被罵的命運,不僅僅是因為華夏考試的單板和唯一性,還有地域保護等等方面,以說被詬病了多年,此次被全面進行了改革。
首先,小學和初中的變化並不是很大,保留的傳統的期末考試制度,並與國際接軌,不再出現具體的分數,而被評定為「甲、乙、丙、丁、戊」五個等級,同時也不再有「留級」的現象出現,但是卻按照孩子的住處、戶口所在地、家長工作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嚴格執行「就近入學」的原則,完成九年義務制教育。
學生初中畢業後的高考制度,則繼續在考試的基礎上,進行志願填報,只是考試將進行全國統一考試,不再允許許多省份自主命題,當然教材也將實行全國統一的教材。
同時,各個學校的招生,也完全打破地域的限制,不再允許地域保護、名額限制等現象的出現,真正實現所有學校面向全國的統一招生,在全國範圍內,按照考生申報志願和招生數量的情況招募生源。
如某大學某專業計劃招生五百人,很簡單,在全國申報該學校該專業的考生中,按照考試分數直接錄取前五百人,不再考慮這五百人的地域分別。
以此類推,第一志願,第二志願,第三志願……一直到第十志願,總之,國家將利用各種手段,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進入大學學習。
當然,若是對錄取學校或者專業不滿意的學生,以選擇放棄並繼續參加第二年的高考,或者選擇參加入大學後第一年和第二年重新選擇學校或專業的統一考試。
但是在大學中六年,特別是後四年的考核卻變得無比嚴格,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還是最後的論文答辯,都變的無比的嚴苛,成績低于七十分,達不到丙等的水平,將都不會被認定為合格,也不準予畢業。
尤其是最後的畢業考核,科技類大學主要以論文答辯為主,為保證論文的質量,學生論文將首先提交至一台名為「文曲」的智能計算機,由計算機判斷該論文與資料庫中的論文相似程度,相似度在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均直接判定為不合格。
合格的論文按照專業不同,在網絡上隨機交由全國院校專家庫中的五名相關專家進行評審,同時在指定的地點,通過網絡視頻進行答辯,得到三名專家的認才能被認定為合格。
以此類推,研究生、博士生的畢業條件變得更加的嚴格,分數和專家認的數量也變得更高,更多。
技術類的大學,最終畢業考核則相對直觀,就是進行相關的實踐操作或故障處理或改裝改造,甚至是明創造,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而最終不能畢業的學生,將保留一年繼續在學校學習的資格,若再不能畢業,則將會被強制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並每年都申報參加畢業考核,直至獲得畢業資格。
若不想進入社會,繼續留在學校學習,此時便不再享受義務教育的權力,學校將會收取一定的學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