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宋地唐時人
唐時憲宗元和年間,宋地有一商賈,姓元,因排行老三,故名三兒,字明清,家中做著絲綢布衣行當,有百萬之富,又極是好行善積德的,就被推為當地望族。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151+只是可惜,如今這元三兒已是不惑之年,雖有幾房姬妾,膝下卻並無一子半女,甚為人生一大憾事。這年,那元三兒又攜了嫡妻吳氏,在四處廟宇燒香求子,不在話下。
六月炎夏,元三兒不知又從何處探得消息,說東南有一青山,山頂有一古廟,別名小洞天,這廟觀雖小,求子極靈。元家人匆忙忙收拾行李,略略打點了一番,就乘了舟車,一路風塵僕僕朝東南那青山小廟趕去。
經半個多月舟馬勞頓,跋山涉水,終是搖到青山腳下,隨同的人都松弛了身子,疲乏不堪。元三見狀,便將家中僕人安頓至附近的一家旅店中歇息,而自己為顯虔誠,則領了嫡妻吳氏,頂著毒日頭,登山尋廟。待到山頂,晝日已向西下斜,裹在白雲彩,映的天半邊通紅,兩人也累的大汗淋灕,灰頭土面的,好不狼狽。待緩過氣,這一夫一妻相互攙扶著進了古剎。
日暮西山,余光揚撒在清觀破落的牆垣上,紅霞耀耀的,甚是祥和;伏于高枝的蟬鳴鼓噪著廟觀中靈靜,又開始扯著嘶啞的嗓子,唱著飄伏不定的音調。
青樹下,有一小道,手執長帚,沙沙揮舞起細塵。那邊又有一小道,晃晃悠悠從後院里挑了一擔井水,擱于青樹後,水桶落地,挑水小道又信手取了枯黃的葫蘆瓢舀了小半瓢水,潑撒在飛塵上。可那樹前掃地小道並不曾注意這邊,退身一轉,瓢中的水有少許灑在了他的衣角,不等那邊言明原由,掃地小道就掄起長帚朝挑水小道輕撲了過去,挑水小道激靈一躲,繞到青樹後,一臉調皮,舀了大半瓢水端在手中,邊灑著,口內還不停歡騰著︰「快來!」掃地小道亦不示弱,扛起長帚後面趕追著,兩人前前後後又繞了幾圈,挑水小道見掃地小道追的急了,忙棄了枯黃葫蘆瓢,掇起牆腳旮旯另一支長帚,也揮了起來。兩長帚架在半空,一進一退,一上一下,飛嘩嘩一陣,兩小道吼吼哈嘿打鬧著笑成一團。
頑的正酣,一瘦骨老道從正殿中溫吞吞走了出來,兩小道趕緊丟掉長帚,齊齊上前,規規矩矩躬了身,雙手行禮,調皮的道了聲︰「師傅好!」老道微微頷首,見那青樹下,木桶東倒一只,西歪一只,桶中水已如數流盡,澆得干癟癟的地,濕沓沓的,軟成一片。
老道慢騰騰下了台階,拾起被挑水小道撩在青磚甬路上的葫蘆瓢,溫吞吞道︰「快去吧,今日還有其它的功課。」正說罷,就見兩道拉長的身影,顫巍巍入了廟門,那老道又緩悠悠的迎上前,慢騰騰抱手舉于胸前,行著拱手之禮道︰「二位施主好。」元三兒夫婦見這老道人慈目祥眉,朱顏鶴發,有幾分神仙道骨,便覺不枉此行,一掃數日疲倦,面色大喜,抱拳俯腰齊道︰「道長好。」遂又說明了來意,那老道听了,也不搭話,只是一遍又一遍的捋過長須,仿佛那白須中藏著什麼乾坤,等著他去心領神會。這邊元三夫婦怕觸了老神仙眉頭,求子無望,亦不敢造次,心中惶惶呆站了一陣。半晌後,天色漸暗,老道才微笑道︰「今日時辰已晚,還請二位施主在小觀中安歇,明日一早再來求拜。」夫婦兩人見老神仙好容易開口,老實巴交的點頭哈腰應允。
次日,這元三夫婦拔了個頭籌,拜了這廟觀中所供之神,跪在那神像前嘀嘀咕咕,細細虔誠禱告了一番。第三日,日頭燒的更烈了,那吳氏因昨日染了暑氣,便被家僕先接下了山。晌午,元三兒吃完齋飯,站在正殿外又拜了一拜,才回了房打盹歇息。
這元三才合了眼,就昏沉沉睡去。朦朧中,腳不由自主出了觀廟,朝後山走去,又行了半刻,但見破礫碎石,衰草枯木,似是被大火燒過的痕跡。元三兒又前去了幾步,忽見一圓台上立有一狐,通身絳紅,後有多尾,元三心中默數了一遍,不多不少,正好九尾,復又記起從小道士口中听來的傳說,說是大禹當年因遇了一只九尾白狐才娶了涂山氏,成家後一年就添了兒子啟,那九尾白狐剛好又出之于此山。元三兒想到此處慌得對那紅狐行了九叩之禮,待叩完了頭,復又忐忑的看著那狐。只見那狐兩行清淚,翹首望月。又稍稍片刻,那狐化成了月白色,唯有左側前腳處余有一圈絳紅。見那九尾狐仙慢慢朝這邊走了過來,元三兒忙將頭伏得更低了,只听那狐仙淡淡言語道︰「汝命中無子,因善緣巧合,今賜汝一女,十載後至,切切珍惜。」元三兒一听,喜不自禁,忙又對那狐仙一個勁叩了十幾個頭告謝著。
再抬頭,那狐仙已無蹤跡,元三兒從地上爬起,舉步欲尋,天際忽的閃過一道赤鏈金電,頓時雷鳴霹靂不止,震得是地動山搖。元三兒嚇的大叫一聲,定神看時,只見青竹竿竿,杉木蔥蘢,悵然呆愣一時,復又零零散散憶起夢中只言片語,獨自傻樂了一回,暗道︰「此為玄機,若隨便道于他人,恐惹怒了神仙,斷了我的子嗣如何是好!」遂將夢中諸事噤于口中,連夫人吳氏都不曾提過一個字。只是此後數十年元家人必來此山虔拜。
穆宗長慶元年,距當年小洞天觀中一夢已滿十載。這年九月九日,元家夫人吳氏誕下一女,長的粉團兒,甚是招人喜愛,只可惜是個啞兒。那元三兒老來得女,已是歡喜,女兒雖啞,可想起神仙最後囑咐的那句「切切珍惜」,心下明了,知此女已是得來不易,再不可再貪求別的;加上他素日又是個豁達,懂得那月滿則虧的道理,不求這孩子多麼出類拔萃,只要她一生無虞,將來等自己百年後,能送個終就好。想到這兒,元三又是一笑,念著女兒是在青山夢中仙語求得,就借了山的靈驗,給她起名為青語。又過了幾年,這元家的女兒越發生得粉雕玉琢,聰明嫻雅,元三極愛此女,慢慢也就把女兒當成了兒子來教養,特特的給她請了夫子,教她讀書識字,頂最要的一項自然是讓女兒精于賬目,以後好接手自家生意,只是此女一年四季,日日月月藥不離口。
這年元青語十歲,六月初一一大早便隨了父親啟程,前去青山洞天小觀還願。一行人走走停停,直到七月初三才到洞天小觀。
自從狐仙入夢後,元三兒每年七月都要來這觀中拜上一拜,那老道對這元三自是很熟,相互間行了禮,見他此次牽著一個嬌嬌弱弱的女公子,遂含笑問道︰「不知這女公子可是十年前得的那位?」元三兒點了頭,遂道︰「正是。前些年因她年級幼小,身子又弱,經不得路途顛簸,故不曾帶她,如今漸漸大了,也該讓她到這觀中走走,一來是讓她親自燒香還願,神明前磕個頭,顯個心誠;二來也是讓她瞧瞧沿途的山水河川,古跡民俗,長長見識也是好的。」老道睜大眼楮將那女公子細細打量一番,慢騰騰道︰「元施主,我瞧這女公子面容微黃,可是又病了?」元三笑道︰「前幾日,因路趕得急了些,讓她沾染了暑氣,所以這次可能要多在觀中叨擾幾日了。」老道听了,又是捋須一陣,沉吟了半晌,才領了元家人去後邊安置歇息。
元家人在洞天小觀住了四日,遇了雙七道家道德臘之辰。信徒們攜誠前來跪賀,又有那紅男綠女湊著七夕,嬌粉軟脂,特特打扮一番,出來游玩的。一時間,山下車水馬龍,轎起輿落,山上鐘鳴鼓響,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一片好不熱鬧。元三這日卻有些懶懶的,就令那女乃娘趙氏帶上兩個丫鬟陪著女兒四處逛著,自己則與那老道躲在後山一處清泉涼石上,閑悠悠的品茗下棋,當了一日的真名士。
且說跟著元青語這三人︰一個是她的女乃娘,年級極大,兼得這山路台階陡曲,行動多有不便;另外兩個又都是十五六歲的大丫頭,時值七夕來往的青年才俊固然多了些,一路行來看的二人已是眼花繚亂,心神蕩漾,兩人身後叨咕合計一陣,欺這元青語是個啞兒不會說話,素日又極是隨和,而那趙氏又是個心軟不管事的,只要早些回來,她也不會再老爺跟前亂嚼些什麼。不到半刻這兩個丫鬟便爽快快溜了身,獨剩那老女乃娘一人顫顫巍巍跟在元青語身側。
又行了一程,趙氏的體力漸漸不支,元青語便扶著她在一處樹蔭下歇息。稍稍,有山風拂過,迎來一只撲閃撲閃的大玉斑蝶,元青語見了有趣,便打了圓扇欲撲來頑耍。那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引得青語痴痴跟在其後。一時,那蝶翩躚離去,元青語這才回了神,焦急一轉,竟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但見荒草連天,足有半米多深,又有一顆枯樹從頂上被劈成兩半,那干枝椏間還棲有數只五音不全的黑鴉,三不知兒的出聲叫喚著「吱嘎嘎」,听得人心中好不淒涼,這啞兒听了,嚇的更是一驚,後退幾步。可巧,草叢深處又是直唰唰一動,元青語面上恐慌,軟坐在地。又一時,那草叢中恢復了平靜,元青語卻警惕盯著那草,小心翼翼後挪著腳,可不想她一動,那窩草叢也是跟著簌簌一動,這元青語哆哆嗦嗦的連大氣都不敢再出,只是眼也不眨的瞅著那草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