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是負責家里的後勤,況且她從未出來采買過,經驗方面很不足,熙兒想來想去,這才想起來,郊區莊園里前些時候提拔了部分經驗豐富的莊稼好手。
從這幾個人里面選兩個,還是比較符合熙兒的要求的,他們本身就是常年伺候莊稼的,對采買原料的好壞比較容易判斷;再一個,經過提拔的都是人品經過考量的,用起來也比較放心。
在這幾個人里面,熙兒最終選了兩個嘴皮子還挺利索的,還能稍微識得兩個字的男人,一個叫成子,一個叫根子,成子三十七歲,根子三十九歲了,從年齡上看也合乎熙兒的要求,而且也有二十、三年的種地經驗,嘴巴特別能說。
熙兒見過之後,征得了二人的同意,便著手安排先要準備的各項事宜,成子負責買所需的制作腌菜的原料,根子活絡,熙兒安排他去找做工的人手,和建作坊的匠人。
安排好所有的事情,熙兒跟著柏三柱和王氏回了趟石溝屯,柏三柱和王氏到家放了東西,就帶了給柏老頭和孫氏準備的禮品去了柏老頭家。
熙兒跟鄭氏商量了一番準備帶到縣城的人手,還得事先跟他們商量,看看她們願不願意去縣城的作坊,食宿全包,工錢長六倍,每月一兩二錢銀子,年終有紅包。
這次熙兒抽調了六個人,分別帶領六個工序。有兩個就是石溝屯的,其余的四個人是周邊其他幾個村子的,當然縣城的作坊還要準備一兩個月,她們如果願意過去,正好這麼長時間可以先準備準備,這六個人由鄭氏負責跟她們溝通。
熙兒也忙了好幾個月,難得回家一趟,就想在自家的炕上美美的睡上一覺,去去一身的疲憊,剛好等柏三柱和王氏回家。
柏三柱和王氏先去地里找到的柏老頭,得知福子和祿子雙雙都中了童生,柏老頭也很高興,覺得這是這麼久以來最值得高興的事情,當下扛了鋤頭走在了前頭,說是先回家,再拿些祭品和鞭炮去祖先的墳上感謝一番。
孫氏在家正在翻箱倒櫃,把先前藏著的布料翻了出來,她打算著哪天去鎮上一趟,讓還沒過門的邢氏給自己做幾身衣裳。
孫氏也有私心,兒子嘛是一個接一個的生,怎麼到了孫子輩的的到現在連個重孫的影子都沒有,建樹不說了,柏文那邊也一點消息都沒有。
建樹被邢氏全然給迷住了,要分開他們估計是不可能的了,要成親還要一年多點的時間,孫氏全然等不及了,恨不得邢氏立馬生個重孫子出來。
孫氏也不是喜歡小孩,只是那些個老姐妹哪個不炫耀自家的重孫子,偏偏孫氏落了下風,怎麼想都覺得不甘心。
孫氏打算著去鎮上除了找邢氏,也打算找大兒媳婦賀氏催催孫媳婦連氏去,弄了兩個孫媳婦,一個動靜都沒有。
柏老頭回來讓孫氏吩咐下去備些酒菜,再拿兩掛鞭炮,他要祭祖去,孫氏剛想說話,就見柏三柱帶了王氏進了屋。
剛想張口諷刺夫妻二人兩句,柏老頭說了,福子祿子都考中了童生,這樣柏加就有三位童生了,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啊。
孫氏把想說的話吞了下去,下了炕,站在後院喊了小孫氏過來屋里一趟。
這是小孫氏被官衙放出來後,王氏第一次見到她,花白的頭發,半舊的衣裳,有些佝僂的的背,身形消瘦,臉色蠟黃,雙眼也變的渾濁,雖是三十多歲的人,可看起來比孫氏似乎還要老些。
小孫氏見到王氏也愣了一下,之後便毫無表情的低下了頭,听了柏老頭的吩咐,出去準備去了。
不說其他的,曾經那麼囂張招搖的小孫氏變成了這副模樣,這讓王氏感慨許多,心中難免的幾日不舒坦。
回到縣城已經是五日之後,手工作坊的準備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準備呢,聯系的蓋房的匠人大約半個月之後便會有空。
壓行的崔實也找上門來,說是地有消息了,本來熙兒想在莊子的附近建個手工作坊,可是熙兒思來想去,想把這地方買大些,以後可以建個小社區一樣的地方。
里面有食堂、書館、醫館、雜貨鋪子等等,但凡是簽過賣身契的和在熙兒家做長工滿一年,並長期能做下去的,都可以享受這些福利。
食堂管一日三餐;如果家里有適齡讀書的小孩可以免費送到書館念書,書館的夫子由熙兒家出銀子請;如果有人生病了,問診免費,藥的價錢比市面便宜許多,等等。
因此本來計劃買幾畝地的,變成了幾十畝,由與附近中田較多,熙兒想了想,還是按市價的雙倍跟農戶收購,地里未成熟的農作物,熙兒家按賣價的一倍來收購。
因為熙兒出的價格比較高,所以那片地的幾家農戶都非常滿意的簽了賣地契約,從熙兒手里接下了買地銀子。
同時,根子也招了不少的人手,其中願意簽賣身契的有十來個,其余的一二十個是想做長工,有男有女,人員雖然還不太充足,但是剛開始還是需要有些個過程,等走上了正軌也會不斷的補充人員,而且也需要有些個優勝劣汰,不斷的淘汰和補充。
不是什麼人都能有資格過來做工的,先得是身體健康的,因為畢竟是吃食,所以健康是首要的,再一個是勤勞的,懶惰的定是不會要的,還有一個也是很重要的,就是要忠心,沒一個一顆忠誠的心,也不會做的長久。
還好開個腌菜作坊不需要太多的設備,除了各式壇子,其余的設備基本就是自制的,比如去汁的壓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