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升官記 第二十三章 大學

作者 ︰ 智尊孔明

接送新生的車緩緩駛進了首都大學的校園。

首都大學創立于百年前,初名京師大學堂,是華夏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華夏近代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大學。首都大學是華夏近代最早以「大學」身份和名稱建立的機構,也是近代最早的綜合性大學,並催生了華夏最早的現代學制。首都大學是華夏近代惟一以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大學,最初也是當時的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國家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首都大學傳承著華夏數千年來國家最高學府——太學(國子學、國子監)的學統,建立之初身兼傳統太學制度與現代大學建置的雙重身份,既繼承了華夏古代最高學府的正統,又開創了華夏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可謂「上承太學正統,下立大學祖庭」。自建校以來,一直享有崇高的名聲和地位。北大被公認為華夏最高學府,同時也是華夏綜合實力第一的大學,理科、文科、社會科學、新型工科和醫科都是它的強項。按照國家重點學科,首都大學的理科、文科、醫科實力均為全國第一。作為華夏高等教育的奠基者,首都大學誕生了華夏高校中最早的數學、物理、化學、地質、計算機、微電子、核物理、心理、農學、醫學、中文、歷史、哲學、考古、外語、政治、經濟、商學、新聞等學科。

另據統計,首都大學歷年錄取的各省高考狀元以及國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奧賽金銀牌得主人數,均高居全國第一,遠多于國內其他所有學校錄取人數的總和。作為華夏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源頭之一,以及華夏執政黨最早的活動根據地之一,首都大學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華夏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在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這些都是柳成蔭在校車上了解到的首都大學的。

半個小時的車程,看的出大家雖然都是坐火車過來,有的甚至跟柳成蔭一樣是幾天的車,但是這個時候都精神抖擻的,大家都只有一個想法,我要生活四年的學校是什麼樣子!看到一片學校建築群,山明水秀,綠蔭嬈嬈的,空氣應該還不錯!「同學們請下車,學校到了,請大家到對面的教學樓去找自己的班級,不懂的可以問教學樓那邊帶紅袖章的學長」找到自己的班級了,進去一看,里面有10多位同學,笑著對著大家點點頭,新同學見面,第一印象都還不錯!交了學費,領了書啊,生活用品之類很多東西,朝著班上的公寓走去,進門看到里面已經到了4個人了,大家也都在鋪床的鋪床,搞衛生的搞衛生,「大家好,我新來的,叫柳成蔭!」「你好,我叫肖國虎」「你好,我叫呂榮」「你好,我叫呂海龍」急忙的鋪好床,放好東西之後,柳成蔭在宿舍走了一圈,感覺還蠻不錯了,標準的公寓結構,上面是床,下面是書桌,寫字台和衣櫃,一個宿舍6個位,現在還剩一個。正思量之間,有人推門進來了,跟柳成蔭一樣,他進門以後先自我介紹︰大家好,我叫陳杰偉。大家也相互做了自我介紹,房子里人齊了。

對于柳成蔭來說,大學主要是結交朋友,拓寬人際圈子的地方,因此,他為自己定下的大學計劃,首位的是人際交流。所以柳成蔭打算在四年里,跟同學打好關系,多融入他們的生活圈,再不能像中學時期一樣特立獨行。當然,這也是對自己應變能力的一種鍛煉。

報道以後,學校就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軍訓。之後就是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柳成蔭還有兩個中學同學,在首都大學新聞系,離他們中文系不是很遠,平時倒是常見面。開學後,柳成蔭按照從周教授日記上抄下來的人名,聯系到了周教授的一部分學生和好友,告知了他們周教授夫婦已經去世的消息,周教授的好友宋教授提議舉辦了一個小型的會議進行追思,宋教授也做了柳成蔭的導師,幫助他本碩連讀,在中文系又兼修了經濟。對于柳成蔭來說,學校里的生活是為了拓展交際圈以及快樂生活的最後享受,他知道畢業以後就真的沒有什麼好日子過了。而學歷和檔案,是為了將來從政積累資本,他在大學里,通過這個小圈子的幫忙,入了黨。跟舍友和同學的關系相處的也很融洽,跟兩位紅顏的關系倒是一直沒有什麼進展,還是沒有更進一步。

大學四年,柳成蔭做了很多事,因為他有足夠的時間。他除了參加必要的課程和會議之外,其他時間都在做自己的事,為自己的將來做充分的準備。他把大部分時間花再了看書上,嘗嘗整天呆在首都大學的圖書館里,6年里,他幾乎讀完了首都大學圖書館里的所有文史類書籍,經濟方面,再自己的努力下,也能寫出一份不錯的局勢預測類文章,對這些,他自己已經很滿意了,畢竟以後真正能用到實戰的機會很少,需要掌握的只是一些文字和輿論方面的東西。

畢業以後,大家各奔東西,都選擇了自己的出路,而柳成蔭則選擇了回到昭武縣。因為那里是他最熟悉的地方,從那里一步一步進步,應該是比較穩妥的。如果走在一些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不要說進步,就是想弄清楚門道,估計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他的同學們,有的選擇了去團中央,有的選擇了去地方,有的選擇了進入首都的大廟當一個小和尚,也有的像柳成蔭一樣,打算回小廟做一個大和尚,更有一些同學,選擇了創業經商,因為6年以來,華夏的經濟局勢已經突飛猛進,下海經商已經成了潮流,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後創業經商,已經有了不小的成績。有了這些圈子的關系,柳成蔭相信,以後總有一天會用得著,哪怕是相互間的利用。

(由于本人沒有上過大學,為了避免口水,所以大學生活一筆帶過,大學生活也不是本書的主要內容。下一張將正式進入官場,感謝書友支持~!)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草根升官記最新章節 | 草根升官記全文閱讀 | 草根升官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