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舊事 對策

作者 ︰ 墨如楓

一路顛簸,劉邦一行人到達了呂澤的駐地下邑。呂澤見自己的妹夫和兩個小外甥,異常高興,安頓好眾人後,又詢問起妹妹的下落,劉邦也只能搖搖頭,于是,呂澤派人四處去打听。

後來,探子回報,劉太公跟呂雉被楚軍抓了去。

額外羅嗦一句,雖說太公和呂雉最終安然無恙,但是兩年的俘虜生涯磨煉了呂雉的意志,也磨煉了她的心腸,一個樸實善良的村婦因此變得心狠手辣,這是任誰都沒有想到的。

這個消息給劉邦糟糕的心情又蒙了層陰影,萬一項羽將他們做籌碼,那就棘手了。

漢軍諸將得知劉邦大難不死,身在下邑,都陸陸續續帶著殘兵到達下邑。

這座小城頓時熱鬧非凡。

劉邦見著帳下謀臣,諸將大多安然無恙,稍稍有些寬慰。

漢軍各系統的主要領導同志齊集下邑後,劉邦率眾西行,途中收碭縣軍,到達虞縣。

在虞縣,得到楚軍進兵消息,劉邦決定召開一次大會。

會議的議題是關于彭城大戰的。

第一個問題,彭城大敗是誰的責任?

原以為這個問題一拋出,所有人都會啞口無言。

沒想到大家都是高風亮節,紛紛發揚自我批評的高尚精神,把責任往自己頭上推,把屎盆子往自己身上扣,甚至還嫌不能把自己搞臭,大家是能攬多大罪就攬多大罪,嘴巴不利索的將軍說不過別人,弄得臉紅脖子粗,差點就要打人。

劉邦見這樣吵吵嚷嚷,不成體統,雖然他們不怕擔責任的舉動還是很令劉邦欣慰的︰有將如此,夫復何求。

為了防止出現火爆的場面,他一拍桌子,大喝一聲︰不要吵了!

大堂上頓時鴉雀無聲,所有人都直愣愣的望著劉邦。

「此次彭城大敗,眾位卿家雖有過失,但最大的過失在寡人,若不是寡人輕敵,怎會遭到如此大敗!寡人連累眾卿家了。」說著說著,不免心酸落淚。

劉邦雖說是演戲高手,但可以看得出來,這幾滴淚水不是辣椒油抹出來的。

他是真心悔過!為數十萬死難的將士,為深陷囹圄的家人,為前程未明的自己。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見老大如此,小弟們自然不忍,都下拜哽咽道︰大王,大王,臣有罪,臣有罪。

一時之間,大會彌漫著追悼會的氣息。

誠然,彭城大敗,劉邦作為統帥是難辭其咎的,佔領彭城後,不是約束部下,整肅軍隊,不是積極備戰,而是醉生夢死,縱酒為樂,怎能不敗?再則,不信任大將軍韓信,將他留在後方。若是他在彭城,也不至于敗得那麼慘。

劉邦抹了抹眼淚,說道︰此次大敗,已經過去了,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我軍雖然損失慘重,但余力尚存,諸位還需整頓士氣,來日再戰!

一句話,讓所有人吃了顆定心丸,要是追究起來,誰都逃月兌不了干系。

第一個問題到此為止,會議進入第二項議程。

第二個問題︰下一步該怎麼辦?

眾人听到這個問題,紛紛交頭接耳,有搖頭的,有嘆氣的,有茫然的,只有張良,神色冥然,似乎在思索著什麼。

討論來討論去,就是沒人站出來出個主意。

劉邦急了,于是大聲說道︰只要能助寡人一臂之力,寡人寧願將關東之地分出去給他。」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劉邦深信這個道理。

土地可以分,財物可以分,美女也可以分,唯一不能分的是手中的權力,所以他不會傻到說寡人把漢王的位子讓給他做。只要手中有權,分出去的東西遲早還是要回來的。

劉邦環視諸將,雖說大家都眼含渴望之情,但是沒人敢站出來。

這個時候,一直沒吭聲的張良終于站出來,說道︰「九江王英布與項羽不合,彭越據梁助齊,他們都是當今的梟雄,可以招來為我所用,而我軍中大將韓信堪為大用,大王若能將關東之地許與這三人,他們定當對大王感恩戴德,奮而擊楚。」

張良心中早有主意,只是他為人謹小慎微,平時話不太多,一出言必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不愛出風頭,為的是免于遭人嫉恨。

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萬萬不可,有的說不妨試試。

說不可的,認為英布和彭越本不屬于漢營,怕養虎為患。

說可以的,認為目前楚強漢弱,必須聯合強援,否則沒有活路。

自從張良追隨劉邦以來,他對張良的話從來都是言听計從,可這次他卻有些疑慮︰這三個人能幫我打敗項羽嗎?彭越有點交情,可以搞定,但英布卻很少有來往,他能效忠于我嗎?要大用韓信,就必須把兵權全部交給他,萬一他不听話怎麼辦?

張良看出了劉邦的疑慮,說道︰如今楚強漢弱,只有先打倒最強大的敵人,才能繼續走下一步。

看著張良堅定地眼神,劉邦最終下定決心,給第二個問題蓋棺論定。

這個方案極其重要,它的實施最終奠定漢軍勝利的基石。

彭越不必說,跟劉邦有交情,很好聯絡;韓信本來就是自家將軍,也沒問題。那麼問題來了!

英布怎麼辦?怎麼讓他叛楚歸漢?

誰都清楚,這不是一個容易的問題。楚強漢弱,再加上漢軍新敗,前途未卜,你要說服對方陣營的將領此時來歸順,決不是件容易的事,弄不好說客上門會有去無回。

劉邦環視眾人問道︰「誰可為寡人游說九江王?」

話音剛落,一個謁者(官名)應身而出,他叫隨何,在漢軍中並無名氣。

大家見一個小小的謁者有這種勇氣,不禁刮目相看。

劉邦很高興,于是派他作為漢使出使九江王封地,並調二千名軍士隨他組團一起去忽悠。

說客是個很危險的工作,一旦游說失敗,很容易就會嗚呼哀哉掉。對方要翻起臉來,第一個便是拿使者開刀。

富貴險中求!

三個問題順利解決,大會順利閉幕。漢軍整頓兵馬,收集殘卒。

不久,楚漢戰爭進入第二個階段——相持。

隨何率隊出使英布駐地後,劉邦派出使者聯絡彭越。自己則回到滎陽。

劉邦前腳剛踏入滎陽漢宮,後腳就有人跟了進來。只見那人滿臉淚水,踉踉蹌蹌的跑到劉邦面前,跪下來嚎啕大哭。

劉邦仔細一看,竟是老鄉王陵。

「王兄,你這是為何?」

「漢王,漢王,您要為臣作主啊」王陵臉色極為蒼白。

劉邦一下子懵了,不知道如何是好?

「項羽小兒,將臣老母抓去,逼我投降,臣不從,老母為了斷絕楚軍的念想,伏劍而亡嗚嗚嗚,可恨那項羽小兒竟然將老母遺骸鼎烹,可憐臣那老母嗚嗚嗚臣與項羽誓不兩立,求漢王與我做主啊!」王陵邊哭邊給給劉邦磕著響頭。

劉邦趕緊將王陵扶了起來,說道︰「賢兄放心,寡人發誓定當為兄報此深仇大恨,何況寡人老父弱妻也被他抓了去。只是我軍新敗,只能等待些時日,他日韓將軍過來,再共謀討伐大計。」

王陵捶胸頓足,王陵是個大孝子,好勸歹勸,才把他勸了回去。

望著王陵離開的背影,劉邦竟然有一絲欣喜︰項羽兄弟,你又給寡人送來一個忠心不二的將軍。

這里有必要介紹下王陵的母親。

司馬遷在楚漢相爭這一段中記載有三個深明大義的老婦人,第一是陳嬰的母親,第二是救濟韓信的漂母,第三就是王陵的母親,

前兩個老婦人在前文有介紹。

王陵(?-前181),沛縣人,秦末大亂中,在南陽聚眾數千人,曾經派兵幫助漢將王吸,薛歐去迎接太公,呂雉。而項羽則發兵阻擊他們,將其母親擄走,以此來要挾王陵歸順自己。

沒想到王陵母親卻很有骨氣,她對項羽的恐嚇威脅毫不畏懼,甚至十分輕蔑。

她深知項羽的用意,為了不讓項羽得逞,她立下死志。

但是她不能馬上死,她在等待,她在忍耐。等王陵派使者前來探望她的時候,她知道最後的時機來了。于是,她對來使說道︰「回去告訴我兒,漢王是仁厚長者,終會得到天下,我兒要一心一意跟隨漢王,勿以我為念。」

說罷,向西連喊三聲「陵兒」,拔劍自刎。

項羽得知後大怒,竟將王母遺骸丟到鼎里烹煮。

王陵母親雖然年邁,卻深明大義,為了防止兒子誤入歧途,她威武不屈,寧願舍棄生命亦在所不惜。

這是一種偉大的母愛,這需要巨大的勇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朝舊事最新章節 | 漢朝舊事全文閱讀 | 漢朝舊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