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國秘密做著最後的準備時,身為吳王相的袁盎收到了御史府的傳票,上面赫然寫著袁盎私受吳王財貨的罪名。袁盎正要大發雷霆,嘴巴就被捕吏塞住了,拉到長安定罪。
雖然袁盎早年已經離開朝廷了,但晁錯並沒有忘記他。當年這張利口經常與他針鋒相對,而且朝廷馬上要對吳國動手,為了防止袁盎為劉濞所用,必須把他看管起來。
身背莫須有罪名的袁盎對晁錯公報私仇的卑鄙行徑已是仇恨至極,若論起來,他跟晁錯並沒有深仇大恨,無非就是為政理念的分歧而已,過去的口舌之爭在人多嘴雜的廟堂之上也算不了什麼!可是如今倒好,晁錯竟然會借機報復,這是人臣風範麼?
晁錯啊,晁錯啊,只要我袁盎還能踏出大牢,便會置你于萬劫不復之境地。
在大牢里的袁昂任憑獄吏如何威嚇,始終一言不發,不肯認罪。
廷尉無奈,只能上呈劉啟。
按晁錯的意思,他希望馬上將袁盎法辦。
劉啟卻認為當前正是削藩非常時期,不可多殺大臣,自斷羽翼,所以不同意晁錯的諫言,直接做出了決斷,下詔赦免了袁盎,把他貶為庶民。
被貶為庶民的袁盎,在跨出大牢的那一刻,便暗暗立下重誓,有生之年一定要讓晁錯也嘗嘗牢房的滋味。
也許他自己也不會想到,數日之後,晁錯連吃牢飯的資格都被他剝奪了。
在所有吳國的官吏之中,劉濞最敬重的便是袁盎,不僅因為袁盎的利口,更因為他確實有真才實學。
袁盎在任內,不但將吳國政事打理的井井有條,而且讓吳國包括吳王府在內都迅速地富裕起來了,關鍵更在于袁盎跟他吳王府的關系也是非常和睦。
如今,袁盎卻被朝廷莫名奇妙地抓走了。
「毒啊,晁錯,你可真毒啊!」劉濞听聞袁盎在京城的遭遇,不由自主地內心發顫。
這種敲山震虎,順便除掉當年宿敵的做法,怎能逃月兌劉濞的老眼?劉濞歷經四朝,風里來雨里起,見過多少你死我活,見過多少血肉橫飛,他何時會有現在的無奈和失望!
對于劉啟,他已然失望。
大臣們你管不住,那就讓當叔叔的來替你管管!天下你管不住,那也讓叔叔替你管!
忙活了數十年的劉濞在一剎那間終于跨過了心里的那道坎。劉邦在世,他年輕,他不敢反也從來沒想過要反,劉恆在世,他成熟,他想反卻不好意思反。而如今,他已年過花甲,卻可以不顧一切去反他一回。
按劉濞的猜測,袁盎的案子結了,他那不怕死的堂佷子就要真正打老虎了。
劉濞做事,向來是要麼不做,要麼做大。
他準備謀反二十多年,朝廷上上下下都心知肚明。乃至于一說到吳王,就跟謀反聯系起來。
即便劉濞囂張到這種地步,朝廷仍然不敢動他。
朝廷大臣們一則怕攪了長期安定團結的局面,二則更怕沒解決吳國的問題,被吳國解決了。
吳王的氣焰決定于吳國的實力。
劉濞很清楚,要發難光靠吳國的力量畢竟不夠保險,最好的辦法便是要廣泛聯絡各地心懷不滿的諸侯。這樣的好處是既能造出聲勢,造出規模,說句不好听的,就算死也能拉個墊背的。
他將天下所有諸侯都理了一遍,發現酒囊飯袋居多,青年才俊偏少。只有一個膠西王劉昂還勉強湊合跟他聯手。劉昂是劉肥的第五個兒子,劉啟的堂叔。
劉昂自幼勇武過人,名聞諸侯,這也是劉濞看重他的原因。
劉濞決定派才思敏捷的中大夫應高前去游說。
應高見到劉昂的時候,劉昂正在膠西王府耍弄著上百斤的大刀。耍得虎虎生風,應高也看得連連叫好,當然,他更叫好的是,這個人不過是好勇斗狠的一介武夫而已,好對付得狠。
應高知道對這種人千萬不能廢話,廢話多了,反倒多費口舌。
「大王可知當今天子任用奸臣,听信讒言,意欲侵削諸侯,而且誅罰日甚!」應高邊說邊偷眼斜瞄正耍得滿頭大汗的劉昂,見他並無表情,看來沒說道點子上,于是話鋒一轉說道︰「吳王與膠西王,天下知名諸侯也。正被朝廷查勘,不得安寧啊!」
劉昂突然將大刀往木樁上使勁一劈,大喝一聲,「鳥!」木樁應聲而裂成兩半。應高打了一個寒戰,卻心知劉昂已是有所觸動。
「吳王疾病在身,二十年不能上朝,一直受朝廷懷疑,無法辯白,惶恐十分。在下听說大王因為爵事被削奪六縣,若按律罪不至此,分明是朝廷有意削奪大王啊,恐怕接下來大王還要遭殃了!
劉昂心里咯 一下,將大刀往地上一拋,對王府掌事大喝一聲︰「掌事,準備宴席!為吳國貴使接風洗塵!」
應高連忙道謝,隨劉昂來到議事廳,劉昂換了身寬大袍子,上酒迎客。
劉昂急切問道︰「貴使,有何良策?」
「吳王與大王同憂,吳王之意,願與大王因循天理,冒死為天下除患,大王,意下如何?」
劉昂一怔,眼楮一亮,嘴上卻說道︰「寡人怎敢如此,皇上雖有不是,但寡人豈敢背叛朝廷!」
應高早知劉昂有此推月兌,膠西王雖然長相粗野,但是有好處他從來都不會縮手,于是,應高笑道︰「御史大夫晁錯,熒惑天子,侵奪諸侯,朝廷怨聲載道,諸侯們皆有背叛之意。而且近來彗星大出,災害頻仍,若舉事,吳王以誅晁錯為名,跟隨大王,到時候必定深受各方響應,吳王再聯絡楚王一同西進函谷關,佔據滎陽,敖倉兩地之糧倉,再與大王會師,則天下為大王與吳王之天下,豈不妙哉?」
應高意味深長地望著劉昂,他已經向劉昂描繪了一個美妙無比的巨大蛋糕——中分天下,就等劉昂一起來啃了。
「中分天下」對于蝸居在小小的膠西國的劉昂來說,太有誘惑力了。
劉昂天生勇武過人,他一直認為,自己天生便是創立不世功勛的杰出英才,如何能永遠蝸居于此?如何能埋沒自己的才干?
劉昂仰頭將一爵齊酒一飲而盡,酒盡,他將酒爵往地上重重一摔,大聲喝道︰「鳥!寡人干了!」
應高得了劉昂的許諾回到了吳國。
面對應高帶回的許諾,老精的劉濞還是放心不下。劉昂只是一介武夫,性格暴躁沖動,誰知是否一時頭腦發熱?萬一劉昂不是真心真意要反,豈不是大事不妙。
為了以防萬一,人精般的劉濞親自去見了趟膠西王,當面跟劉昂立下謀反和約。
劉昂是不是沖動,已無關重要,和約已經立下,即便不跟吳王上賊船,也是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劉濞放心地回去之後,劉昂的部屬卻十分不安,向膠西王諫言說道「中分天下」是老人精劉濞放到煙霧彈,別天下沒中分,腦袋卻被中分了。
劉昂卻執意大干一場,而且他利用自己的名望和人脈,干了件劉濞不屑于干而且很難干成的事。他主動聯絡了齊國,淄川國,膠東國,濟南國四個親兄弟王國,結果得到一致響應。
劉濞更沒閑著,他把首先被削的楚王也拉了進來。
當一場巨大的風暴在關外迅速地醞釀之時,雷厲風行的晁錯卻仍然不顧一切地策劃著這場史無前例的削藩大業。
未央宮後殿,燈火通明,自從削吳的詔書發出之後,年輕的劉啟似乎有了不祥的預感,一時寢食難安。
向吳王下達的削藩書已經發出去了,到底會激出什麼樣的事端?吳王真的會反嗎?若果真反了,朕該如何應對?朕會敗麼?
劉啟的問題,目前為止,也許,只有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