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跟隨衛青出征的將領間,霍去病多少顯得稚氣未月兌,這也難怪他,畢竟他只有十八歲,雖然他已是第二次隨舅父出征,不過前次在劉徹的三令五申下被嚴格保護起來了,說不上有什麼實戰經驗。
此次出征,他的身邊幾乎聚集了當時最能打的精銳,翕侯趙信,合騎侯公孫敖,太僕公孫賀,衛尉蘇建,郎中令李廣,左內史李沮,他們被分別任命為前,中,右,後,強弩將軍。
他們齊聚衛青的帳下,听候衛青的調遣,為的是能打一場以往不能相比的大勝仗。
在眾位身經百戰的將軍中間,霍去病就像一顆豆芽菜,沒用任何光芒,只有那炯炯有神的眼楮,魁梧壯碩的身材能讓人印象深刻。
霍去病與舅父衛青一樣,父親都是有婦之夫,霍去病的父親是平陽公主封邑內一個小吏,母親衛少兒,她是衛青的二姐。
霍去病和舅父衛青從小都缺乏父愛,可相比之下,霍去病比衛青卻幸運許多,衛青是從小苦過來的,霍去病則不同,從他記事起,衛家就已經如日中天,開始權傾天下。
除了優越的生活環境,更讓人羨慕的是,霍去病從小就獲得了劉徹的喜愛,這當然與劉徹遲遲無子有關,但不可否認,霍去病的機靈與早慧足以贏得大人們的喜愛,因此,霍去病獲得了最好的教育。
我始終認為,教育一般能開闊視野,充實知識,增長才干,對于天才,自身的領悟力才是最為重要的,而對于領悟力平庸的人,哪怕是從早學到晚,也不見得能有多大長進。
在這點上,霍去病無疑是很好的說明,劉徹曾經打算要派人教他孫,吳兵法,小小年紀的霍去病卻語驚四座,「打仗要看重方略,不必學古代兵法。」(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在信奉條條框框的人眼里,霍去病此等言論無疑是對先賢的辱沒和大逆不道,所謂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皇上劉徹同樣天賦非凡,有著曠古絕今的氣魄。
劉徹欣賞衛青的堅忍與卓越,但衛青顯然不是與他同一路人,衛青沉默寡言,過于謹慎,他用兵如神,卻不敢越雷池一步,大多數時候,他這個皇上問一句,他回答一句,君臣之間,總像有那麼一道隔閡。而霍去病則不同,他從霍去病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可以把霍去病當兒子,也可以當同志,他們可以無話不談,不存在任何芥蒂。
這在孤家寡人劉徹心里,自然有著不同尋常的情愫。劉徹希望霍去病能在戰場上建功立業,作為皇上,他不能帶兵殺敵,然而他比任何人都更痛恨匈奴,他希望霍去病能成為他的一雙手,在遙遠的戰場為他殺敵立功。
霍去病的年少時代,正是舅父衛青嶄露頭角並成為大將軍的時候,這位少年的眼中,耳中,俯仰听聞的是舅父的英雄事跡。
劉徹的期望,舅父的事跡雙重影響之下,霍去病早早地在心中確立了效命疆場,擊敗匈奴的志向,為了這個志向,他勤練各種格斗技術,領悟用兵打仗之道。
作為一個稚氣未月兌的少年,能有「打仗得看當時情勢,不能讀古代兵法」的見解實屬罕見,更為罕見的是,小小年紀的他,身材魁梧,各種軍旅技能極其出色。
有了這些,只能說霍去病有了上陣殺敵的資本,他或許能夠成為出色的將軍,可是,要成為曠古絕今的名將,有這些卻遠遠不夠。
名將,都是從戰場上拼出來的。
霍去病就這麼新鮮出爐了,至于是騾子是馬,戰場是最好的證明。
元朔六年的出擊,衛青為此作了充足的準備,為了不至于在草原,大漠中迷路,特地找來了曾經出使西域各國,身陷匈奴多年的張騫帶路,張騫大名,相信各位是如雷貫耳,不過,此時此刻,我們的主角並不是他,他的事跡,我們以後會介紹的。
出擊點選在了定襄(今內蒙和林格爾),西領雲中地區,東為代郡,是內蒙高原與黃土高原地帶,地形多樣,便于隱藏。
而且按以往經驗,這里踫上匈奴主力的概率比較高。
現在的匈奴,經過了元朔三年軍臣單于死後的一次內亂,實力有所削弱,不過,戰斗力仍然十分強悍。
在起初與匈奴的小股部隊遭遇後,漢軍只斬殺了上千匈奴兵。
此後,衛司令鬼使神差的下令往南退出定襄,前中後右強弩各軍分兵駐守雲中,雁門,定襄等地。
雖然誰都不明白衛司令葫蘆里賣什麼藥,但令人驚詫的是,衛司令命令霍去病為剽姚校尉,所謂「剽姚」,即是勁疾的意思,衛司令給了他八百精銳勇騎,相當于快速反應部隊。
此時此刻,霍去病和他的部隊行蹤驟然成謎。
不過,除衛青之外,誰又在乎呢?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子,憑著天子的寵愛,當了不小的官,來到了軍營,一臉的傲氣。
況且,他們也沒時間在乎,因為據可靠情報,匈奴單于帶著主力已經開始向南運動了。
霍去病,你就自求多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