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小說
第五百六十七章政變︰東院
朝廷允準設立西院,這是一樁政體變化,為此《皇英君憲》、《皇英商憲》這樣的**以及《皇英商律》等法令都要修訂,消息一經《英華通訊》布,一國為此沸騰。
稱贊的有,罵街的也有,除開那些認為這一國繼續向楊朱道深淵滑落的腐儒外,一般讀書人、官員,甚至地方工商也有很大意見,軍人更是滿肚子怨氣。
他們覺得,這是工商總會b 得皇帝低了頭。
「草這幫土老財的**祝他們兒孫全沒有卵蛋」
福建古雷,一支艦隊正錨泊在海面,這已是十二月十日,蕭勝帶著海上大軍進入福建,離廈 n已是很近。在古雷接收給養的時候,報紙也已遞到了福建,上到蕭勝,下到一般士兵,都知道了西院即將設立的消息。
蕭勝很沒形象地破口大罵,他倒不覺得李肆是被工商總會壓低了頭,而是李肆替自己背了黑鍋,自己卻沒辦法出聲,純粹是惱怒自己。出戰前,他jia給李肆的三萬多兩銀子,居然變成了二十萬,把他嚇得汗流浹背。
李肆最初轉走自己在青田公司的股份,甚至還轉走後園幾位妃子的股份,為的是容納朝廷多分基金的銀子,之後才搭上心月復以及妃子們的閑錢。這一系列運作,並非他不想沾s 利。而是青田公司的資本,加上這些閑錢,總額已有好幾十萬,在股市里打滾,動靜已經太大,再多的話,股市要被撐爆。
在這些閑錢里,蕭勝的三萬兩銀子算是最大的一股,段老父子也才進了八千兩,嚴三娘只進了五千兩,說起來獲益最豐的就是蕭勝。
見著英華銀行的存票,蕭勝心虛得要命,連給李肆寫了好幾封信,請求將這些銀子轉為公帑,他親自帶兵攻廈 n,也有避開朝堂唾沫星子的用意。
可沒想到,李肆替他,替朝廷,替所有人背下了這黑鍋,形勢展到現在,西院設立,工商總會那幫商賈堂而皇之入了國政,蕭勝沒想透,就覺得滿心憋屈。
他還只是憋屈,其他將士的反應就跟李肆身邊的四娘一樣,這幫商賈,造反啊居然敢要挾他們的皇帝,他們的總帥?
孟松海咬牙切齒地道︰「總長,咱們殺過去,把青浦碼頭那座大樓轟成碎片」
蕭勝心說正合我意,但這種屁話也就說說而已。
他正在尋思,該怎麼把將士們的情緒反應給李肆,李肆的回信到了。
「這銀子是你的,你要怎麼用都隨你,但直接捐給朝堂就沒必要了。朝堂現在可不缺銀子,我也不想把一些開銷讓朝堂經手,辦事的人都是官,一兩最多只有七錢落到實處。」
「我倒是有個想法,朝廷給6海軍陣亡將士的撫恤補貼,只夠家屬維持生活,而後輩入海軍學院的名額又有限,其他後輩就只能當普通一兵,做其他營生也比較艱苦。你們大可以再設立互助基金,幫著他們謀得更好的前途。」
李肆很認真地在替軍隊死難者的家屬著想,這事畢竟朝廷只能解決一部分,要想過得更好,也需要借重軍隊自己的力量。
蕭勝正在唏噓,看到李肆信中後半段,臉色又凜然了。李肆說,西院之事,注意安撫軍隊的情緒,但切記不要忘了軍人不能干政的原則,他不希望在這要緊關頭,軍隊還跳出來攪局。別b 得他為了大局,揮淚砍人。將士們的熱血,始終要用在外敵身上。
蕭勝看完信,對還守在身邊,似乎就等著他話,海軍好有些動作,嚇嚇國中那些貪婪工商的孟松海道︰「我們的敵人,在東,在北,可不在國中去檢查戰備,明日啟航」
孟松海不滿地嘟囔著走了,蕭勝呆了片刻,給李肆寫了回信,還是將海軍將士們的情緒如實作了匯報。
李肆不止從蕭勝那知道了海軍將士的情緒,賈昊、吳崖和張漢皖等將帥也來急信,報告說6軍將士也都很不滿。
一直呆在國中的範晉更直言不諱,對李肆說,將咱們這一國比作一個大家族,將士們在外為家打拼,工商在家中理財做生意,大家都是平等的。如今工商借西院,開始在族長大議里聲,讓將士們都覺得自己低了一頭。雖然明白工商撐起了一國稅收,包括軍費,但他們流血犧牲,可並非全然為了工商,為了他們出的軍費。
範晉道︰「軍人重保家衛國,其次在為國爭利,但若這一利,都只著落在工商總會身上,將士們不服,臣也不服。」
不止是範晉,顧希夷也認為,工商總會只是一國大商賈,地方工商如今已是非常興盛,如果一國只讓大商賈能在金融事上聲,皇帝和朝廷就看不到地方工商對金融之事的反應。金融本是要吸攬一國之財,怎麼也不能缺了地方這一角。
劉興純的意見涉及得更廣更深,他認為,金融之事,還不止在工商,股市和債券,已將眾多民人裹了進來。之前金融動蕩,國中民人也隨之動蕩,雖只是有閑錢的富人,但咱們這一國,富人會越來越多,到時金融跟一國之事jia連更深,怎麼能只讓工商總會就金融之事跟朝廷商議呢。
關鳳生、田大由、林大樹、鄔亞羅跟何貴這幫老伙計罕見地齊聚黃埔,甚至安金枝安老爺子也來了,名義是要拉著李肆一起過新年,實際是向李肆抱怨。
這幫「老既得利益集團」,對李肆總在明面上照顧工商那幫「新既得利益集團」很不滿,他們在李肆的勸導下,都只是埋頭得實利。之所以這幾年沒怎麼聲,是李肆從官面,從殖民,從實業等各方面劃出了寬裕空間,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但眼看金融即將席卷一國工商,而工商總會要借西院,限制皇帝,多半也要找他們麻煩,他們很不樂意。
接著段宏時帶著陳元龍來了,陳元龍這老頭之前隱居鄉里,教書為業。段宏時寫《南明史》,也把他拉了進去,漸漸對這一國新政有了認識。眼見一國氣候大成,卻忽然蹦出來個西院,陳元龍頓時揣了一肚子的火,也顧不得以前不仕此朝的決心,扭著段宏時,要以布衣之身進諫。
陳元龍指著李肆的鼻子就罵︰「陛下早前與萬民相約之言,莫非都是虛的?既是要廣開言路,引各方利害相關之人共管,怎麼獨獨少了民人?莫非這一國,僅僅只是陛下,朝廷和工商總會一千來家之國?陛下,你昏聵啊」
李肆心說這進度是不是太快了點?
陳元龍還在說︰「陛下在縣鄉設立公局,難道就只是擺設?陛下之前所言,這一國乃是萬民之國,民呢?我怎麼看不到?」
陳元龍一叫喚,本就有些意見的 n下省也跳騰起來了,而各家報紙隨之起了鼓噪,開始將矛頭對準工商總會,讓正漫步雲間的工商總會那八十四名代表所組的「議事局」惶恐不安。
犯了眾怒了……
梁博儔心說,我所料果然沒錯,這皇帝好狠他就是等著這個時刻的吧,肯定的之前故意低頭,就是為的掀起民意,借各方民意,要向他們下刀
沈復仰見著他青的臉色,哈哈笑著安慰他︰「別想多了,這一國可不僅僅只是官家和咱們的國,不僅有三千萬民人,地方還有那麼多小工商,更要緊的是,還有眾多讀書人。咱們跟官家討價還價,他們也動了心。」
這話倒是說中了局勢,但眼下這形勢,似乎有驚濤駭1ang的跡象,「議事局」里,不少人都開始動搖。
韓y 階也不顧自己身上帶著「皇帝耳目」的嫌疑,沉聲道︰「如今之事,有進無退不妨告訴各位,設立西院,是官家既定國策,咱們可不能在這緊要時刻,扯官家後t 」
眾人都問,那其他方的洶洶民情,到底該怎麼應對?
韓y 階道︰「無非是西院之制再改,將其他方人馬也納進來。」
眾人沉默了,這是折中之舉,僅僅只是從工商總會一千多人里,推選十五個院事,這很簡單,而且總事還在工商總會里,他們能單純地以大工商的角度來看金融。但若是西院大擴,利害就分布得太散,太復雜了。
梁博儔又揮了級醬油的品質,低聲道︰「既有西院,再多一個東院也無所謂嘛。」
他鎮定下來,已是明白了此事的根底,這就跟作生意一樣,本是兩家談,現在多了無數人。將那些主張不同的人納入自己一家,嘴太雜,不如讓他們再自組一家,變成三家來談。
梁博儔之見並非他獨創,雷襄在《越秀時報》上明確提出,既有西院,就該有東院。金融之事,不能為一方獨攬。
雷襄的評論j 情洋溢,最早皇帝向他jia代股票風bo的根底,他就隱隱料到皇帝的謀算,現在西院出籠,應證了他的猜想,也將皇帝在此事上安排的脈絡顯現得再清楚不過。
所以他自信得都沒再進宮跟李肆求證,徑直建言,要朝廷設立東院,跟西院一道共管金融之事。此文落筆時,他還埋了個很深的線頭,暗示這兩院未來可不僅僅只是監管金融。
李肆的謀算,到此時其實已經暴露無遺。賢黨和道黨的讀書人已經聯想到李肆開國所言的《皇英君憲》,想到了他所說的此國為萬民所開的宣言。這東西院,已經蘊著將國事jia托跟利害直接相關的人等的用意。現在只是金融這新生國事,未來呢?
不管是實踐李肆的宣言,還是為抑制工商總會這幫大工商借西院獨出一頭,攬下金融事的勢頭,總之一國讀書人都動了起來,報紙容不下這麼多人的心聲,就跑到無涯宮外的天壇廣場去聚眾呈情,眼見要到聖道四年,此時即便在嶺南,氣候也頗冷,可這一國卻是顯得格外火熱。
十二月十日,李肆在大朝會上終于拍板,金融事目前確實跟工商總會關聯緊密,單獨設立的西院依舊維持不變。但金融事也不止牽涉工商總會,所有國人都有關聯,西院之外,再設東院。
東院該怎麼組建,就比西院復雜得多了。
李肆在朝會上說︰「早前西院是取西家行之稱,現今這東院,要蘊東家行之義,就得擴入一國之民。軍人和官員,都是服務于一國,服務于萬民,所以不能入。而其他人,如農人、匠人、讀書人,要怎麼統括,就得順應天道,合乎民意。」
李肆這番表態,外加之前縣鄉公局的存在,讓東院的設立思路也變得清晰起來,但具體辦法卻又將諸多爭執凸顯出來。
有人提議說,已經有縣鄉公局了,在縣鄉公局的基礎上設立省公局,從省公局里再出東院的院事。
但他人反對說,這得按人多人少來看吧,廣西不過二三百萬人,廣東就有一千三四百萬,出同樣多院事,廣東人不服。
不少讀書人反對說,不該從縣鄉公局出人,畢竟縣鄉公局都是當地鄉紳,只埋頭本地事務,不怎麼懂國事。就該仿效科舉,舉行專 n的考試,由合格的人當院事。
但賢黨和道黨卻反對說,這又不是選官,而是進諫和呈情,對院事的要求是明白金融事跟自己有什麼利害相關就可,就該按照人頭,另行推選。
朝廷官員頭大的說,就為這個東院,就起一國之民來推選,不知要生出多大的1an子,耗費多少金錢,其中又要蘊藏多少髒污,這可不妥。
還有人靈機一動,想到了聖道之前的舊事,以前不是就民人持械之事,搞過一國大議麼?
賢黨是從此事看出了削君權的路子,道黨卻是覺得這順應權害制衡的天道,在這事上立場很統一,對照人頭推選的方案很是看重。
朝堂、地方官府和儒黨一流,則覺得此事很容易動一國根基,最好先不要搞得這麼大。
東院之事,太過復雜,一時難以爭出個結果,連帶西院的設立也被拖慢了下來。李肆掐指一算,離小謝使團回國也沒多少日子了,必須趕在他們回國,放出更多「怪獸」前,把此事敲定,就表了態。
先不要搞那麼復雜,基本j ng神是按人頭算,同時推選者和被推選者的 n檻先設高一些。一是有產之人,二是必須縣學畢業。
李肆的表態,讓東院明顯偏向于讀書人,這極大地安撫了國中輿論。
這般摟草打兔子,東西兩院出籠,雖是李肆的謀算,但東院這麼早也拉了出來,卻出乎李肆的預料。由此他有些憂心,一方面是東西兩院,未來怎麼爭權,怎麼擴于其他事務,他心中已經隱隱沒底。而另一方面,他這個皇帝,以及朝廷,會跟東西兩院怎麼互動,由此影響兩院的成長,他也是一頭茫然。至于軍隊和議會的關系,那將是很後面的事了。
接著他又覺得自己是杞人憂天了,他可不是要照搬歐羅巴的議會政治。這跟歐羅巴君主、議會、政f 和軍隊的關系可不一樣,華夏國情下,東西兩院也不會完全照著歐羅巴議會的模樣長,有什麼變化,他這個皇帝,只要保證合乎華夏實際需要就好。
聖道三年十二月,由收呂宋而起,皇帝入股市這一連串事件,導致東西兩院的設立,這番歷史進程,其重大意義,被歷史學家們稱呼為「股票政變」,而這政變,卻是毫無血火,僅僅只是在口水中完成的。之所以這般平靜,是因為各項要素都已具備,李肆不過是將這些要素組合在了一起,其中一些李肆所忽視的要素,還生出了他所未能預料的變化。
在李肆給自己的皇權埋下兩根束縛之樹時,英華的崛起,也將由蕭勝領到廈 n的艦隊,邁入另一個嶄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