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權將 第十九章 尋隱者不遇

作者 ︰ 蝶蘭

劉青山帶來的人無疑都是樊城內的精銳,張貴看著他們眼中炙熱的眼神就想起自己曾經看過的山中猛虎,眼里充滿了,充滿了挑戰

「家有父母妻兒者不取,獨生者不取,兄弟兩人取一人,兄弟三人取一人。」這是必死之戰,張貴向來不干殺雞取卵之事,況且對于自己的信譽度,張貴還得要極力維護,斷人香火的事絕對不做,這樣從中精挑細選出25個都沒有後顧之憂之人,和自己手中的5人合分成三隊,以王福、劉青山各領一隊,自己也領一隊。

「這次只是刺殺亦思馬因和阿老瓦丁,牛大人盡可放心。」張貴盡量把話說得輕松一些,生離死別淒淒慘慘戚戚之事可不是他這種必將要做大事大成功之人所要表露出的感情,為了維護他的信譽,他要做的就是豪爽、果斷、絕情,嗯,絕情這個倒不用勉強,張貴悄悄在心里下了一個定義。

可是心里怎麼還有一個莫名的悲傷,格老子的。張貴狠狠的吐了一口。

牛富淡淡說道︰「你矮張名聲在外,些許小事自然不在話下,只惜我老牛不能與你一起殺敵,準備了些許弩箭與大刀,或許能派上一些用場。」

張貴自然大喜,想自己之前還妒忌、懷疑、羨慕他老牛身上的盔甲,心里倒有些不好意思,遲疑了片刻,想到自己現在是身負光榮任務的干大事之人,還是以事業為重,問道︰「若大人有些用于攀爬的工具卻是更好不過。」

張貴想了片刻,搖了搖頭,旁邊的劉青山卻接過話來︰「你矮張別蠻不知趣,這些偷雞模狗的東西,大人哪里會有?不過我劉青山倒認識一人,此人雖說獨行獨斷,但卻是此中好手。」

「哦?那確實太好了。」張貴管得他獨行或獨斷,況且自己現在這身份若是落到後世,估計也是被打靶之人,連忙追問此人在什麼地方。

劉青山笑了笑,道︰「此人卻不在城內,我只知道韃子還沒有圍困樊城時,此人居于鹿門山山麓之中,只是不知現在如何?」

「別看劉青山說得斯文,可有好好的城鎮居民不做,非要到野外住山窩,拋棄房價太高的原因,估計就是不走平常路之人。」張貴點了點頭,這剛好和自己要去的地方一致,鹿門山不大到時再細細尋找一番,都怪自己太重視信譽度了,這偷雞模狗也是一種本領嘛。這抗元大業就是要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嘛。

眾人靜坐了一會,牛富問道︰「此去險地,也不是一日兩日可以解決,不知糧食方面需要怎樣安排?」

「哎呀。」張貴不由拍拍自己的腦瓜,看來自己還沒有從穿越人士轉變為成功人士的潛力。趕緊發動大腦的動力,加速度轉了片刻還真讓他想出一個法子來︰「用小麥磨成粉,然後制成炒面,吃的時候用水泡一下便可,佔地方既小,又能充饑。」

「哦?」兩人驚奇不已。

張貴自然不好說是盜版了後世紅軍的法寶,而且現在也沒有人投訴他,告他上法院,但臉皮又不夠厚,支吾道︰「這是以前踫到一個老頭教的法子,行與不行還不知道呢?」

兩人笑了笑,劉青山戲謔的看著張貴,意思是說自己怎麼就沒能遇到這樣一個老頭?

鹿門山雖不大,但也足夠三十三人折騰,眼看出城已經好幾天,蒙古軍雖然把樊城圍困得像鐵桶一樣,可是誰讓劉青山是樊城豪族劉延美的後人呢?什麼叫豪族,若沒有幾條後路,沒有幾條暗道防身,也不好意思出去見人。

三十三人已經在山中轉了好幾圈也沒找到任何關于人的跡象,反倒動物卻驚醒了不少,偶爾看到幾只野雞野兔的,張貴動了惻隱之心,都把它們填進肚子了,免得它們到了冬季挨凍,今年的冬天特別冷,听說還是什麼千年寒冬。

張貴一坐在一塊大石頭上,身邊的劉青山討好般遞過來一壺泉水︰「矮張你別喪氣,你看這鹿門山我們都走了將近一大半,今天再沒有結果,咱們就想辦法混進軍營,殺了蠻子。」

鹿門山都走了一半,張貴委屈的看著自己的雙腿,幸好用布條裹住了小腿,要不然都成蘿卜了,你看朱大長就是不听話不是個好的代表,這不正抱著腫得比蘿卜大得多的小腿在啃,還是楊波楊松兄弟人好,听話,是個好學生,現在就坐在自己身邊聞裹布的臭味。

「我說青山。」張貴喘了口氣,別看他敦實,誰要是在山上走了幾天,我也讓他敦實去︰「你確定有這麼一號人?」

劉青山都快起誓了,也郁悶說道︰「這絕對不是我劉某胡侃,朱天昌在樊城也略有名氣,此人號草蜢英雄,原是高達舊部,對鹿門山防線頗為熟悉,要不我劉某也用不著費這麼大心機尋人。」

咋不登尋人啟事︰男,35歲,身高一米七,走失時身穿灰色布衣……

高達舊部?張貴舌忝了舌忝嘴巴,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才。

那十三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呢?還是人才。

旁邊一個樊城的漢子,胖墩的身材,也嗡嗡說道︰「此人確實不時在樊城出現,當初韃子要在樊城外白河口設榷場,他拼死殺了不少蒙古子,搶了蒙古人不少東西,蒙古人對他恨之入骨。」

「但自從蒙古人圍城之後,此人便不再出現,恐怕,恐怕凶多吉少。」

此時,張貴也想起,呂文煥尚未知襄陽府前,便看出蒙古人蠶食襄樊四周,以貿易及保護人民為由,在白河口設榷場,居心叵測。曾再三向大哥呂文德提出警告,希望撤銷榷場,免得給敵人可趁之機,可惜消息被呂文德親信封鎖。不過,後來呂文德知道了,也不以為意,因為榷場的設置是他同意的,同意敵人在眼皮下辦事,呂文德自然是收了賄賂。

這真是好貪官的代表啊,最恨的就是後世有不少人收了錢不辦事。

後來呂文煥知襄陽府,眼見蒙古人變榷場為碉堡,且有圍城之舉,他更憂心的再向大哥江湖告急,但所獲得的響應竟是大哥呂文德的一番訓斥︰「汝勿妄言邀功賞,設有之,亦假城耳。」

看來呂文煥這人倒也不是一無是處,「刻苦堅韌精神實值後人領兵者所景仰」雖然說不上,但其降元之後,他當起了滅宋的急先鋒,在春秋大義民族意識下,他終難逃出傳統史家「褒貶之筆」,成了千古罪人,倒是有點委屈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權將最新章節 | 大宋權將全文閱讀 | 大宋權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