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權將 第十四章 經營均房(14)

作者 ︰ 蝶蘭

()終于把這個爛坑補好,唉。看小說就到~

aaaa

「鄉親舍不得離開女圭女圭,離開鄉親的女圭女圭生活又不能自理。」張娘子脾氣向來甚好,難得有一次囂張︰「現在書院亂成一團,大人想當然舉辦均州書院,讓均州適齡兒童都能求學,現在看來未免有點過于急于求成了。」

所謂三個女人一條街,兩個女人就成了大半條街了,茹鮮也幫忙道︰「均州書院,這三天以來,病倒的學子佔了三分一,病倒的大人佔了一半,張大人你這不是折騰人嗎?茹鮮倒認為,大人這是無事找事白折騰。」

古人難離鄉土,有一個最大的原意就是容易產生水土不服,而且這些天,書院里大魚大肉伺候,這些人都攤開肚子大吃大喝,更容易吃壞肚子。

6秀夫看著一臉疲倦不堪的張貴,不忍心道︰「張大人之所以把學子都集在均州,無非是均州各地學塾不夠,鄉塾不足,夫子缺乏,把這些學子集起來,就能夠讓更多的學子進學。」

「把這些學子集起來,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劉將孫教育世家出身,比其他人看的更清楚︰「人多便于交流學術,學子進步必然會更快。」

「均州人少,若要在每個地方修建書院,會造成巨大的浪費,還會造成教書的夫子不足。」劉將孫謹慎道︰「而把這些學子集起來,就能省下了一大筆費用。」

張貴突然靈犀一動,道︰「此時確實是矮張過與魯莽,在此矮張向各位道歉。」

看著一臉平靜的謝枋得、于石和6秀夫等人,張貴認真道︰「矮張有一個想法,說出來給諸位參詳一下。」

「矮張認為,可以以朝廷的名義在各地建立一些義塾,這些義塾可以叫做小學,與京城的太學和書院有所不一樣.YZuu看小說就到~」張貴把後世的馬上小學,帳篷小學等偏遠地區的小學的情況詳細介紹一下,道︰「這些小學可以根據各地學子的多少,增派一些夫子或從當地聘請一些夫子教學。」

「小學還是暫定六歲進學,而各地的小學只進行蒙館教育,重在識字,到完成蒙館教育後,然後再把這些完成啟蒙教學的學子集到均州學院,這樣既可以便于各地學子交流學術,又便于集師資力量培養更多的學子。」

「均州書院,日後應以培養經館學子為主,爭取成為整個均州的學術心,這樣諸位先生也不用這麼辛苦,不知諸位認為如何?」

6秀夫最佩服張貴的就是這一點,有錯不但能改,而且還能迅想出另一個辦法代替,點頭表示稱贊。

劉將孫眼楮一亮,建議道︰「一些地方,少則兩三人,多則三五人,夫子也可以前往教學,一個月去一趟,預定一個時間。」

張貴點頭道︰「這就是所謂馬上小學和帳篷小學的來歷,小學隨著馬走,搭起帳篷就是一個小學。」

「而且,諸位先生也可以先預定蒙館的內容,模仿科舉考試,每年測試各地學子的水平,能達到水平的就可以進一級,然後一直到完成啟蒙,早完成啟蒙教育,就可以早過來均州書院進行經館學習,以應對科舉考試。」

「妙,妙,妙。」謝枋得要拍手道︰「張大人果然大才,君直佩服。」

張貴尷尬搖頭,道︰「張貴一時魯莽之舉,為謝老及諸位添了這麼多麻煩,還請謝老勿要見怪。」

謝枋得搖頭,道︰「張大人為民分憂,為民求學,老夫幸運還來不及,當初听同年說張大人有一顆為民的拳拳之心,老夫還不敢相信,現在看來,張大人知錯能改,大善也。」

「老夫觀書院所立的一切,皆是我等前所未見之物,然而卻皆是實用之物.YZuu看小說就到~可惜不知道是誰明,要不老夫非要代書院感激一番。」

6秀夫笑了笑,指著張貴,道︰「君直,明之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啊?」謝枋得愕然,尷尬抱拳,道︰「張大人大才,君直不及也。」

周密向來自認為「江湖雅士」,對張貴明的吃飯用的盆子、茅坑和寫字用的黑板和粉筆敬佩萬分,連忙插嘴道︰「均州有張大人,乃大幸也,公瑾想破了頭腦,也實在想不出這等小巧之物,那換做粉筆之物,實在是再精巧不過,張大人乃天人也。」

張貴連忙搖頭,道︰「諸位先生不要再贊矮張了,矮張有多少斤兩還不是都擺在這里了,諸位認為眼前之事應當如何處理。」

于石高聲道︰「老夫認為這一批學子去留自願,再說當地的小學還沒開始修建,若讓他們都回去,又要耽擱上一年。」

在座的謝枋得等人不由暗偷笑,于石老頭招了一個叫葛起耕的學子,這小學子雖說不上資質過人,但過目不忘,卻是博學強記的人物,听說還驚動了均州里最神秘的窺私營的老大杜滸。

方回目前處理書院各種關系,對書院的情況比較了解,遲疑片刻,道︰「介翁公說得不錯,萬里看來,雖是遇到了不少挫折,卻還是有不少學子願意留下來。」

「但還是那個問題,」方回搖頭道︰「學子太小,生活不能自理,而且水土不服,生病的人不少。」

「現在有各自父母陪同都這樣,萬一沒有父母陪同,情況將會變得更加可怕。」

「唉,都怪矮張,考慮得太過于魯莽了。」張貴一再悔恨責怪自己。

6秀夫一再勸道︰「還請大人不要責怪自己,年前十月,剛結束戰爭,現在三月就做出了這麼多事情,對還是錯,我相信均州的百姓都看在眼里。」

「至于均州書院的處理,」6秀夫作為均州僅次于張貴的領導者,下了定論︰「老夫建議,把明年在各地開辦小學的消息給鄉親們說明白,還是那句話,去留自願。」

這場轟轟烈烈的均州書院事件傳到揚州的李庭芝耳邊時,已到了四月份。

「真是胡鬧。」李庭芝笑罵道︰「孩童連自己也照顧不好,還讀什麼書?」

範友信笑道︰「友信相信張大人乃是善意之舉,只是沒想到會鬧出這麼大的動靜來。」

「幸好這小子還是均州節度使,要不然朝廷追究下來,非判他一個擾民之罪。」李庭芝狠狠道︰「這小子怎麼就不能安安靜靜呢?難道吃一塹還不能長一智嗎?」

施忠也點頭,道︰「孩童的教育確實是一件難事,均州又是貧窮,族塾也就不管了,但義塾卻一直展不起,也難道張大人心急。」

「是啊。」李庭芝也點頭道︰「各地義塾遠遠不夠,更不用說貧窮的均州,張貴想把各地學子招攬一起,無非是想讓更多學子接受教育而已,無非是想讓均州用最少的財力辦最多的事。」

「是啊,」範友信也感嘆道︰「張大人是不容易啊,平常將領莫不是死死把戰馬控制在手,張貴卻無奈要買馬。」

「張大人,從何來這麼多戰馬?」許德奇怪問道。

眾人卻低聲不語,許德尷尬笑了笑,知道自己問了不該問之事︰「樊城之戰,張大人浴血奮戰,與弱敵強,最後火燒樊城,據說蒙古軍撤退時連戰馬也顧不得收攏,還有均州之戰,張弘範倉皇而退,史揖戰死均州,據說也留下了不少戰馬。」

「只可惜均州、房州乃小地,要不然按照張大人的脾氣,肯定是要組建騎兵的了。」

「應該養不起。」李庭芝對均州的熟悉,比張貴更加熟悉,只因為他有一個好幕僚,每隔幾天就給李庭芝寫信︰「均州財政現在是入不敷出,朝廷見襄樊保衛戰成功之後,又把均州丟一旁了。」

「除了襄樊,」李庭芝擔憂道︰「我揚州也是韃子的第一目標啊。張貴非忘恩負義之人,他日揚州有難,說不定還是要靠他解圍啊。」

「張大人義薄雲天,必然不會忘記大人提拔之意。」範友信點頭道︰「均州軍的壯大,對揚州,對襄樊,對大宋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大人有心相助,友信倒有一個方法。」

「哦?友信說來听听?」李庭芝對範友信頗為倚重,要不然也不會調任揚州也把他帶到身邊。

範友信想了片刻,才道︰「當年大人知揚州,揚州遭受戰火之災,到處是殘垣斷壁,一片凋敝。」

「揚州是以盛產食鹽出名的,百姓也大都依賴產鹽來獲利。大人為了展揚州鹽業,下令全部免除揚州百姓所欠的賦稅,同時借錢款給百姓重建家園,待百姓居舍建成後,又免除其貸款,這樣不到兩年,揚州又恢復了生機。」

「友信所言,可是一個字。」李庭芝看著範友信,若有所思。

「鹽。」範友信點頭道︰「大人知道,鹽獲利之大,乃非常人所想,友信觀均、房兩州所用鹽皆從四川運來,路程遠不說,價格還貴,只要大人能夠與張大人打通鹽道,均州必然獲得重利。」

「而且,」範友信不好意思,道︰「友信知道張大人有一種酒,此酒只得天上有,人家哪得幾回聞,待得揚州打通鹽道,均州的美酒又可以運到揚州、甚至京城。」

「友信的想法雖好。」苗再成皺著眉頭,道︰「只是揚州與均州相隔千里,間又有襄樊隔絕,不知範大人可有辦法打通鹽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權將最新章節 | 大宋權將全文閱讀 | 大宋權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