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三,遺玉及笄禮罷,早朝時候,r昨日沒有理出頭緒的魏王盜庫一案,又被重提,只是太宗今早沒有任由下面鬧騰,直接一令下去,以誣陷罪名,狠狠懲辦了前天在早朝上,指認魏王多次支取大盈庫錢帛的兩名內侍,兩人在殿上,都乖乖認了罪,只說因為私怨,才會誣陷魏王。
除去剝職之外,又當朝重重打了兩人五十大板,直叫皮開肉綻,血肉橫飛,多數文臣都覺目不忍睹。
兩名內侍的改口,當朝百官,只要是腦子聰明些的,都能听出貓膩來,可是太宗親言,昨日已看過大盈庫連夜整理出來的賬目,確認魏王前後兩年僅是支取了萬兩財物,「明盜內庫」一罪,無憑無據。
皇上前開了口說沒有,又有兩個因「誣陷罪」被打的內侍半死不活地趴在殿上,眾臣還能說什麼,再說有什麼,就不是在質疑魏王,而是在質疑皇上了。
前幾天叫嚷最厲害的幾個御史都歇了火,變了啞巴,那天月兌冠除袍的右諫議大夫趙名沁亦不吭聲,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唯一例外的,就是鐵板魏征,可他年紀大了,身體差,憋著怒,剛黑著臉剛諫了幾句,就當朝暈了過去。
李世民急得離了龍騎,幾步跑下台階來,又慌忙叫來太醫,一診之後,太醫的原括是說,魏大人年紀大了,最近休息不好,應是每日上朝久立,血氣不回,才會突然昏厥。
李世民當場便口諭,道是魏卿多勞,且在家靜養一段時日,身子好後,日後也本文手打版首發于55ab社區不必每日朝會。宮人將尚在昏迷的魏征送去了偏殿休息,李世民心憂,跟了過去,早朝一半,便叫眾臣散了。
李泰就站在他的朝位,是唯一一個在魏征暈倒時也沒上前「圍觀」的人,著李世民同宮人抬了魏征離開,宣布散朝後,才將手中的玉笏插進袖里,一抄手,朝殿外走去,有幾人小步跟了上去,剩下的,多是偷偷瞄著他離開,神色各異,有膽子大的.當場便冷哼出聲。
「唉,這叫什麼事兒,鬧了幾日,就這麼結了。」
「我早料到如此,離京兩年,魏王之寵,仍舊是無人能及啊,不、該說是更有甚才對,太子前陣子又因錯被禁足,魏王出這麼大事,卻這麼簡單就抹平了,唉。」
「別嘆氣了,前幾日我們在殿上幫腔,還是想想送些什麼禮去魏王府賠不是吧。」
「哼,要去你去,我才不去!」
殿上有人交頭接耳,殿外幾人跟上李泰,說了些討巧的便宜話,朝臣都知魏王脾氣,見他愛答不理的,也不覺他是故作姿態,跟了小半段兒路,才停下等他先行。
杜楚客見了,便與同行的幾個人打了招呼,快步追上去,臉上全沒了昨日的焦躁。
「恭喜殿下,洗月兌了這不白之冤。」
「嗯。」李泰在宮門前站了,左右一看,便撿了西邊的道走。
「殿下,你這是要上戶部去?」
「太史局。」李泰沒作解釋,涼了一頭霧水的杜楚客在宮門口,獨個走了。
螞蟻手打團第一時間章節手打聖諭分作兩道發,他那一道昨日給了遺玉,按說今天是要在殿上宣的,好叫禮部和太史局操辦,可魏征暈倒,皇帝走人,這便沒宣出來,昨日盧家的事還沒傳開,並沒多少人知道遺玉被指王妃的事,不過,這都是暫時的,待明日宣了這道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指婚,尚不知會引來幾處波瀾。
龍泉鎮璞真園
上午從京里回來,簡單洗漱之後,在正房小廳擺了茶果,叫下人去西院邀了周夫人過來,遺玉將昨日及笄禮上的經過,說給了她听,盧氏在一旁補充。
周夫人喝著茶,認真听著,並未吱聲,說到長孫嫻送了莠草添笄時,皺了眉頭,听到遺玉應變,又松展,說到三夫人前來,若有所思,但當听到李泰帶了聖諭過來,宣了指婚之後,這處事不驚的老婦,竟意外到失態的程度。
遺玉見她一臉詫異,暗暗偷笑,面上一本正經地拿出那道聖諭給她瞧,在她低頭看時,沖盧氏擠了擠眼楮,被周夫人逮到,瞟她一眼,將聖諭細細讀了,收斂神色,一盆冷水澆下來。
「有什麼好高興的,一個是皇帝的愛子,一個是鄉野出身,無依無靠,同長孫家結怨的小女子,又有房家那層關系在,你們回京不過半個月,你可有深想過,魏王是如何求了這婚事的,皇帝又是為何答應這門婚事的。」
遺玉默了一下,道︰「婆婆說的是,您說的這些,我昨晚都想過,」她一開始是被喜悅沖昏頭,可等夜深人靜的時螞蟻手打團第一時間章節手打候,便習慣地冷靜下來,去思皇上是怎麼想的,她沒有太多依據去揣測,李泰是怎麼做到的,她亦不大清楚,可是如同周夫人說的,這當中定有她不知道的事情發生,才促成了這樁在外人看來絕無可能的婚事。
可是昨天兩人待了一下午,他都沒有開口提起,這種態度,便讓她明白,有些事,他不願說,那她便不去問,哪怕她再好奇,就好像她在那接風宴上的一舉一動乃至目的,都並未同他如何解釋一般。
他們是要並肩走下去的戀人,可更是相互獨立的兩個個體,他有他的事要做,她也有她的事要做,不說,不問,不是因為不關心,不在乎,只是一種默契,專心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才能讓對方更加輕松。
周夫人在她臉上掃了一遍,將聖諭卷起來,遞給她,道︰「你心里清楚就好,莫要高興過了頭。」
遺玉點點頭,盧氏在一旁笑著道,「這好事怎就被你們說地糟了心,我現在倒是在愁,這嫁妝的事,可怎麼辦?」
周夫人並不知道盧中植留了多少家產給盧氏母子,放下茶盞,娓娓道來︰
「按著往年長安城嫁娶的例子,玉兒這份嫁妝,要做的好看,少說是要有良田三傾,兩座京城里的三進宅子,四處京畿莊子,雙套齊的家具,紅木難得,檀木次之,花梨木也可,最差也要是酸棗木的,屏床桌案,妝台櫥櫃,塌凳桶屜,一套三十四件兒,一樣不能落下,又要有瓷器、漆器螞蟻手打團第一時間章節手打、釉器,字畫、繡屏、帷幔,珍玩器物,一應的擺設,最吉是八八之數,少也要六十六件,另要備上絲綢綿帛,金銀首飾,床毯被褥……」
遺玉听周夫人好像在背書一艇細數,最後才總結道︰
「林林總總,用紅腳桶,紅扛箱抬了,是需得滿六十四抬,才叫上得了台面,可依著魏王身份,這六十四抬便薄了,一百二十抬,才叫氣派。」
盧氏當年大婚,也是風光無比的,但比起周夫人所說,也只極了最低的標誰,听後便擔心地問道︰
「這麼算來,是得多少銀兩才能置辦?」
周夫人放下茶盞,兩手捏算了一陣,伸出了四根手指,「不算田產房屋,少說是要四萬兩。」
盧氏吸一口涼氣,不怪她驚訝,她頭十多年是不理家務的千金小姐,後七八年是生活無憂的官夫人,之後十幾年,最多是拿著過三千兩的銀票,還這不舍花、那不舍花的,同韓厲去到普沙羅城,又什麼都不用她經辦,這四萬兩,若沒有盧中植留下的家產,當真是一筆天文數宇了。
想到盧中植留給他們母子的家產,盧氏便又苦惱地皺起眉頭,錢,他們家是有的,可是要給了盧家那三萬現銀,他們剩下的,便只有田產和房契了,過去她給遺玉置辦過嫁妝首飾,買了一千多兩銀子的東西,可是現在嫁到魏王府去,一千兩銀子的金銀首飾,一抬都不夠裝的,魏王府可不是只有魏王一個人住,內官給事,各種人物,若遺螞蟻手打團第一時間章節手打玉嫁妝薄了,勢必會被慢待,且女兒嫁了夫家,是要有自己的私房錢,才好行事,說話做事,才硬氣!
一個問題擺在盧氏面前,借錢給兄長,給女兒辦嫁妝,此事難兩全。孰輕孰重,她只是幾下眨眼的功夫,便分了清楚,抬頭看著正在沉思的遺玉,正色道︰
「那銀子,咱們就先不借給他們了,你不用操心嫁妝的事,娘會和周夫人商量,給你備的妥妥當當的,叫你風風風光光地嫁人。」
說這話,她卻有些心酸,當初日日辛苦守那山楂林子,串糖葫蘆賺錢,便是為了給兒子置產、給女兒備嫁妝,可事到臨頭,還是捉襟見肘。
「娘,」遺玉伸手拉住盧氏,她倒是樂觀,「這還早著呢,指婚剛下來,後頭還要正經地三書六禮,不得幾個月準備的,且叫我寫封信去揚州問問,應是有木材生意,這家具想必能省下,庫里又有不少現成的擺設,到時候添添加加,便也夠了……」
話是這麼說,她心里卻在苦思冥想著,上哪去弄一筆錢來填上這空洞,別她成個親,把家里都搬空了,那二哥盧俊日後回來,拿什麼成家立業。
「對、瞧娘這記性,」盧氏捏捏她小手,臉上又有了喜色,「前年在國公府,同你姑母說起,揚州是有木材生意的,娘再寫封信給她,讓她出出主意。」
盧家在揚州還有親戚,盧氏的姐姐盧景珊,還有盧老夫人都居在那里,前陣子他們從普沙羅回來,盧氏便讓人捎了信去報平安,這還不知她們收到沒有。